明末破局
字体: 16 +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回京1

    秦文柏要回京了。

    时入夏天,太阳的光亮变得异常火热,心也被照得暖暖的。

    晒在阳光下,秦文炯是怀着满腔了然的热情来接替秦文柏睢阳知府一职的。

    相对于皇上当初委任秦文柏,对秦文炯的任命显得正式了许多,完全按照官职任命的程序走了一篇。

    朱由校乾纲独断,从叶相及其下,有关人等虽内心颇有微词,却也不敢明里拒绝。

    因为谁都知道,朱由校的此项举措不仅仅是官职破格任命这一单纯的事情——改革,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怎么改革?

    或许皇上心里亦不完全清楚,但他有所仰仗的人——秦文柏。

    因此,派一个合适的人接替秦文柏,让他回京,应对时下的改革改制大潮,是朱由校势在必行的一大举措,谁也别想企图阻拦。

    秦文炯这个人出现在朝堂大臣们的视线里也是最近的事。

    最初也只是知道他是秦文柏的哥哥,新晋的秀才,在文人厂盛行的明末,一个秀才实在微不足道,根本入不了满腹经纶的大学士们的眼。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秀才,年仅十六岁,被正式任命为一方知府,正四品官衔。

    当初任命秦文柏,多少有些戏说的成份,没有宣旨,没有官俸……所有人都只是看着,皇上的这场闹剧怎么收场?

    可偏偏人家秦文柏也就这么暗里接受了,握着一方知府大印,虽不穿官服,但就是把想办或该办的事情给办了。

    不光政事清明,建设如火如荼,还顺带把其它县上的弊端也治理了。其实也没采取什么不得了的措施,也只是杀鸡儆猴而已……

    其事实行也是最近一月的事情。

    秦文柏似乎知道自己将要被召回京了,因而加快了节奏……

    现在,睢阳府所管辖县上,治安与监狱管理都在按照睢阳府的设定推进……

    一方治安的稳定可以安民心,推动民事发展步骤,让治下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享受现有生活的同时,加速其创造性和做事热情。

    不仅仅吃饱穿暖而已!

    这是一个新高度。

    老百姓虽然还远没有完全达到吃饱全暖,但仍不妨碍他们对生活有更高的期望。

    欺诈老百姓的官差没有了,只有处处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官差,这希望似乎并不那么遥远!

    但就在此时,一手推进这些政策的知府大人要走了,虽然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位知府大人是什么模样——慈眉善目有如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还是满脸凛然正气,胡须瓢飘的威风长者?……

    这似乎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样的人要走了,要回京了,是朝堂需要他?皇上需要他?还是朝堂和皇上容不下他?

    “这样的好官决不能让朝堂上的人害了。”

    有人如此倡议,响应者不计其数。

    “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跟着进京,让朝堂听见民间的呼声。”

    “这样有用吗?”

    “别傻了,民不与官斗,我们只是小老百姓,手中只有镰刀与锄头,朝堂有军队,有大炮,而且他们是王朝的决策者,岂会听你一方小老百姓的呼声?”

    此人一说,许多跃跃欲试的人泄气了。

    猪肉荣听着这些言论,内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不管他人怎样想,于他而言,他现现彻底信服秦文柏。

    当初,他也只是听取了秦文柏的随意指点,如今的养猪,杀猪,卖猪肉的产业链已有稚形,其势远比他仅靠守着一方小摊位卖猪肉要大有作为。

    有了这样的前景,他由然自信了,两月前,媒婆给他新说了一门亲,对方二十余岁,因为父母皆亡,下面有两个弟弟,长姐如母,她没有想着卖了自己给弟弟换亲,而是依靠自已的双手,给两个弟弟办了亲事,实为一个泼辣能干的好日子……

    媒婆就此事都快把她夸成一朵花了!

    猪肉荣见了,确实很满意,俩人年岁都不小了,也没必要拖拖拉拉,不久前已经成了亲,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猪肉荣总觉得:这些好都是秦文柏带给他的,最初他也不知道秦文柏就是新任知府大人。

    当然,他从来没朝这方面想过,以为对方只是一个有能耐,有容人之量的富家公子。因为其有容人之量,才将生意做得很大……虽然他除了知道银行经营与他有关之外,也不知道他有什么其它生意,但不妨碍他这么猜想。

    因而,他也学着肆放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内心不受些许烦心烦人的事端影和,试着谦和地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似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心大坻一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少年是新任知府。

    猪肉荣也被这一事实震惊!

    少年实在太年少,十四五岁的样子,在他及许多人的认知里,知府这样的官都是胡子一大把的人才能当的,不会是一个面上无须的稚气少年。

    这不符合常态!

    但,他猪肉荣还是觉得,以及当初那些跟在他身后的十来个小商户也觉得,秦文柏这样的少年当知府,比那些胡子一大把的看似正气凛然的人当知府强了大多。

    没有可比性!

    因为他们都是受益者。

    他的所有政策的推行,对所有阶层都做到了维护,因政策减少了田产的大地主,手中有了朝庭补贴的钱,加上原来的积蓄,买了期房,在秦文柏的引导下,开始从事工商业,感觉比农业靠天捞收成更加稳妥……

    看着窗明几净,结构坚固的多功能房子在一天天加高、耸立,内心多少有些激动。

    这就是希望!

    猪肉荣在发展他的产业链,没有余钱购买第一期期房,但他知道,第二期期房他一定赶得上。

    白菜园子与当鱼这样的小商户买了第一期期房,因为他们是合作银行的第一批客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合作银行在他们现款不足的情况下,允许按揭……按揭利息在他们接受的范围内。

    稍稍一琢磨,到收房的时侯能把欠款还完,想到能住上宽敞明亮如狱警们居住的房子,初初的那点慌张感也荡然无存。

    秦文柏要回京了,有太多人不舍的同时,也害怕接替者搅乱他推行的法治与商治,还有民治……

    现在,辖下所有县上的老百姓都均了田,当然,这一政令的实施是由上而下的,从皇上到派遣的官员,对于这样的大政方向不敢有丝豪懈怠。

    但,能让均出田来的大土豪,大地主没有多少抵触情绪,则是秦文柏从中斡旋的结果。

    秦文柏不是一个极端的人,从现实意义出发,为富不仁者有之,但大多小地主的田产则是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劳动创造价值!

    他不希望让他们的辛苦劳动看不到希望——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是他能指引给他们的路。

    而那些强占民田的官坤,秦文柏没有丝豪同情之心,怎么惩治,已不在他的职责范畴之内,自有朱由校及朝堂大员议定。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秦文柏是媒介,朱由校是贱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