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破局
字体: 16 + -

第二百一十五章 巡查1

    新官上任三把火。

    可秦文柏这个新知府却是皇上硬性摊派给他的。

    说是府,却没有一个府的規模,皇上把他当成什么?是不是想他在没有朝庭拔款的情况下,就能建出一个繁华的州府来?

    这完全有可能,皇上朱由校一点也不怀疑。

    秦文柏也没有一点当官的觉悟,衙门内那些没有品级的杂役、吏员、教职、库管等先放任自由,各施其职,没有特定的要求和安排。

    现在首要的任务是赈灾。

    他们三人在吃过早饭后,整理了后堂,由柳达上前面的县衙大堂与那些吏员,杂役等交涉,令所有人好好办事,一切先按正常走,也就是该干嘛干嘛,各司其职。

    黄昏之时,尉迟延的运输队进了城,除了他本人,其余人员都安置在驿站歇息。

    尉迟延一进县衙后堂,就“哇哇”的叫了起来。

    “四爷,这当地方官还是有好处的,只是这衙门也太破旧了。”

    “破旧点好,撤除的时候才不觉得心痛……废话少说,后面的安置点是否建起来了,还有那几个学员怎么样?”

    “四爷,都挺好的,一切都在朝好的方面走。”

    “你不会是诓我的吧!真的没出什么事。”

    “嘿嘿,四爷,我还不是希望你少操心!确实出了一点妖蛾子,接下来的第一站是秦瀚领队,仅配了一大夫;第二站是陈平领队,也只配了一个大夫;走到第三站,天也黑了,路边也没多少流民,我们人多,就在路边歇息。”

    “今天出动的早,加快了进程,护卫队的剩下三人各负责一站,都配了一名大夫。接下来便是那四个学员,开始都很顺利,大夫少,说好了并不固定一处。”

    “可第四个学员说什么也不愿意一个人去安置灾民,让我们配一个人给他,我们人多,配一个也无所谓,就答应了,可是不知道他说了什么,我们发粮食,物品时灾民蜂拥而至,和我们争抢起来。”

    “按照您先前的计划,后面还要设六处安置点,他们这么一抢,我们也火大,用武力把他们赶走了,有灾民还受了伤,那个叫王甫的不自我检讨,还说要向上控诉我们。”

    “我一激动,就说让他向上面控诉,我们不是官,来这里是义务,并没有责任,最后看他的那张嘴脸确实廷,就揍了他两拳。”

    尉迟延说完,猛喝了几口水。这时说起那鸟人,仍觉得火大,好在揍了他两拳,小小发泄了一下。

    “如果事实如你所说,那小子确实该打,看来我还是得跟着下去巡查一下。明天你去再添置几辆马车,招几个老实车夫,争取每一站一车粮食,交付的时候,计算一下能管多久。”

    秦文柏说着想了想,看着柳达道:“达哥,皇上这么安排也好,此地就当是一个改革试点。只是,我可能要在这里呆很长一段时间了,你也不能一直陪着我,倘若不放心,调两个人过来。而且,你得回去与柳大哥说一声,我准备再建立一家民间银行,与皇家银行相互制约,令其更完善,更合理一些。”

    按柳达执着的性子,说什么也不愿意答应,但秦文柏说的很有理,他得回去陪伴秦文西。

    不管什么时候,老婆还是最大的。

    退一步想,柳达决定派他表哥过来,这边要发展,又得建立属于秦文柏自己的护卫队,或许还可以把秦文晋派过来,新的地方,情势不明,自家人用起来也顺手一些。

    下去巡查的时候,柳达在秦文柏的催促下已经走了。

    巡查由邳之地段开始。

    后面的六个安置点是运输队的人组织灾民建立的,他们到时,已经开始建砖瓦房了,大人小孩,凡是能干活的都参与其中,精神面貌很好。

    这六站总计两百三十户人家,共计一千一百九十三人。

    两百三十户,就得建两百三十套砖互房,分散到各个安置点,也就四十户人家不到。

    巡查到王甫处时,一群灾民正围着他吵闹。

    “就这点粮食,两三天就吃完了,后面的日孑怎么办?”

    “大家不要慌,朝庭既然派了我们过来,就表示不会放任不管,跟着就会有人送粮食过来。”

    “那你说说,你现在任何职?这次洪灾,我们村就死了二十几个人,你准备怎么安抚这些人的亲人?”

    说话的人生就一副凶狠的长相,身为一村之长,当然要为自己的村民着想。

    可这凌历与质问之势,让王甫特别不高兴,想他虽暂无官职在身,可他也是堂堂榜眼,竟受一个乡下痞夫这般质问,一时气喷,便咬牙切齿的。

    “尔等刁民,我身受皇命前来,没有官身又如何?尔等受灾,皇上怜惜,尔等不知感恩,竟质问所派的臣孑,到底是何居心?”

    “哈哈哈……说的真好听,我等虽命如蝼蚁,但已经这般了,还不能说话了。”

    “粮食到了,粮食到了。”

    一群脏兮兮的孩孑迎着尉迟延的送粮车队呵呵发笑。

    “张乐凯,先去做疫情防护,患病者隔离开来,待我检查处理。”

    “好,那我先去了。”

    张乐凯边走边嘀咕,这狗庇读书人,几天了,什么事儿都没干,还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

    “尉迟延,派两个熟悉火房者去熬药,煎上一大锅水,让所有灾民都喝一碗。”

    “王寒,张勺,就你们俩人去熬汤药,用心点。”

    “是,我们保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说着还有模有样的行了一个军礼,继而唏嘘一笑,跑着去和老百姓抢用大锅。

    张乐凯的任务重啊!

    还好,尉迟延给他分了一护卫,把一个一个像皮猴一样的孩孑拧到澡盆里。

    “都给我洗干净一点,谁不洗干净,就不给饭吃。”

    “哈哈哈……”

    不停烧水的妇人哈哈大笑。

    十几个发烧的孩子与老人还有壮年及女子,都被移到了一边空旷的地方。

    在旁边专门立了两口大锅烧水,澡盆一溜儿摆着,相互之间隔着布帘。

    另一边,一百来个壮实男孑与年轻女子清理出一片场地,转眼,十多顶帐篷搭建起来。

    天气越来越冷了,秋风一吹,凉簌簌的。

    秦文柏在准备粮食运送的同时,又不得不组建运送生活用品的队伍,从县衙的杂役里选了一个实诚的,高离这个三十来岁的壮实男子便进入了他的视野。

    “就你了。”

    呵呵,高离还有些懵懂。当然,只是做一个领队也没什么高兴的,可因此组建一个自己的队伍吃公家饭,那些曾经的穷哥们、穷亲戚可跟着有饱饭吃了。

    家门荣光!而这些都走高离这个老实人带给他们的——人心齐了。

    高离等人搭建了帐篷,跟着尉迟延的队伍要赶往下一站。

    秦文柏与张乐凯留了下来。

    几天以来,王甫一直放不下架子,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和这些老百姓打成一片。

    而且,这里只有他一个人,因为最初的不愉快,尉迟延没有留下一个人与他照应。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些年光知道读书了,人情世故一概不知,虽能出口成章,可说出来的话,这些乡下人也听不明白呀!

    他真心心里发慌!很多时候就想就此离去。

    可他也明白,自己若就此离开,或许这书就算白读了,这榜眼什么的,也失去了意义……

    自己咋就这么倒霉呢?

    在自怨自哀中,什么也没有做。面对老师的雷厉风行,他巴巴地跟在一边。

    “老师!”

    “好了,自己好好想想吧!为什么弄成这样?”

    秦文柏亲自熬着中药,真正治病的药要掌握好火候:加入的水量,什么时候火大,什么时候火小……都有讲究。

    “老师,让我来吧!”

    “这不是老师不让你做,而是你做不来,你还是先想着做点力所能及的,就像老师的那兄弟一样——別忘了老师教过你的那些常识,要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