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破局
字体: 16 + -

第一百八十五章 信王

    朱由校这段时间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兵部尚书外出巡查,兵部侍郎成了工程部部长,兵部需要一个暂时的掌舵人,结合几位主要大臣的意见,最终让现为兵部右侍郎的高弟继任兵部左侍郎一职,在兵部尚书出巡的日孓,暂行兵部尚书职权,兵部补缺新人一名。

    可喜的是,熊廷弼接手辽东事务后,辽东战事多有胜迹,努尔哈赤眼看大明内政越来越稳定,向中原推进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性情也越来越狂暴,时常以杀戮汉人奴隶泄愤。

    很多汉人将领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是努尔哈赤及其部下盯他们盯得紧,总也找不到一个契机。

    此时的朱由校对努尔哈赤还没有收服之心,只要将之稳定在关外就行。

    不过,他有信心,总有一天让他彻底臣服于大明,这份信心的源泉来自于他的好师弟秦文柏,待现下正在办理的事情有了成效,他一定要将他这师弟拉进中枢。

    这还是他内心的想法,随着国有银行的开业,信王朱由检亦主动加入阵营,跟在卢象升身边学习。

    卢象升本人也在学习,与学习四书的感觉不一样,这种专业性的学习需要更深入,银行是一个国家的财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他与岳书麟作为银行的负责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懂“顺差”、“逆差”之间的厉害关系……

    朱由检也在从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原来还有如此简单的数字组合,化繁为简的数字学习原来这么通俗易懂。

    因为阿拉伯数字的影响,他懂得了选择性地接受新事物——原来,事物本身与儒学学者们所教导的不一样。

    具体怎么不一样,他说不上来,只是他在这里感受到了快乐。

    每天晨起,他能听到不远处青蛙学校传来的歌声,听得次数多了,他也便学会了,随时哼唱几句青蛙歌,似乎对自己也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

    什么是坐井观天?

    他们这些皇家的后代才是真正的坐井观夭,从小生活在那个皇圈圈里,若是封了太子,坐上了皇位,或许一辈子也就在那个里面呆着了。

    皇帝的身份太过尊贵,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若是想要出行,得有一大堆人随身侍候,还有一大堆人随身保护,劳民伤财,所以最好不要出行,老老实实呆在那个皇圈圈里是最安全的……

    可是这样子真的就安全了?

    以父皇之尊,还不是莫名其妙被有心之人害死了!

    信王朱由检伤感地叹息一声。

    他有些理解皇兄为什么锐意变革了,生命在于人只有一次,亲身去体验远比从别人嘴里听来的要精彩得多。

    所以皇兄跳出了那个皇圈圈,选择走进民众,把自己置身于寻常百姓之中。

    寻常百姓的思维与行动远比朝堂上那些大臣简单而朴实,而这份简单与朴实则是快乐的源泉。

    最初,他还会在岳书麟等人面前维护渐渐向他靠拢,希望他能劝解皇上维护正统的东林党人士辩解,但辩着辩着,自己的立场与对东林党人的印象也在不断改变。

    岳书麟有一段话说得很明白。

    “信王少年热血,要保持适当的清醒,不要被有心之人利用了,你们老祖宗打下江山不易,要想着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江山,就得擦亮眼睛,学会识别人心。”

    秦文柏与皇兄回来后,他看着皇兄轻松的笑颜,以及被太阳光晒得发红的脸颊,健康的体态……似乎又多了一层认知——皇兄在努力让老祖宗留下的基业变富变强。

    而皇兄上位几年,大明王朝那份衰败气象似乎开始泛发生机,从一个迟暮的老者变成了一个热血的少年。

    少年还不成熟,就如自己一样,但只要用心治理,假以时日,少年会慢慢长大,慢慢变得成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盎然之态。

    皇兄是好大哥,如皇嫂一样,对自己是诸多爱护,相比于皇爷爷,给予了他太多温暖。

    现在,皇兄已是自己在这世上为数不多的至亲之人了,他肩负着延续与壮大老祖宗基业的责任,自己作为他诸多维护的弟弟,难道还要听那些有所企图的臣工挑唆,不思量怎么帮助皇兄,让老祖宗的基业变富变强?还想着接过来吗?

    他被自己这样的念头吓了一跳,但这个念头的产生,好像是有人有意灌输给他的,其说法虽没摆到明面上,但他听得出来。

    当时他也认为自己是少年天才,大明在他手中会变得更兴旺。但经过这些天的学习与自省,他开始在潜意识中觉得:他不如皇兄。

    他还为此找出了几点理由:

    第一,他没有皇兄的执着精神,就好此皇兄做木工活,会执着地把它做到最好。

    第二,他没有皇兄坚持己见的定性,也好比做木工活,那可是低贱的匠户活计,他作为一国之君去做,可能全天下的人都在反对与笑话,但他依然坚持。

    第三,他没有皇兄那么脚踏实地,也从做木工活上得以体现,他总是亲力亲为,精益求精。

    ……

    诸如此等,他再度审视自己最真实的内心。

    皇权固然对他有诱惑力,但更多的则是一份责任。假设让自己担上,真的能做好吗?

    他会害怕,甚至还会惶恐,在诚惶诚恐中治理一个国家,能治理好吗?

    他感觉上不能。

    既然如此,他好好做一个信王,不断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发现自己所长,管好一件事就行。

    他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方面?自己今后能管理哪类事情?

    朱由校帮他做了决定,马上就要秋收了,秋收过后,他准备派人疏通运河,修筑堤坝,让他去实地学习,监做监工,皇兄希望的工程效果是一劳永逸。

    这个工程很宏大,与民生息息相关,他去后首先是一个学生,然后才是监工,最后才是信王。

    信王只是身份的象征,不是权力的象征。

    皇兄说得语重心长!

    他懂得皇兄的担心,害怕他以信王之尊,不愿吃苦。

    前些日孑的自己或许真的会误解皇兄的安排,但现在不会了。他出生皇家,享受了皇家的荣耀,就要为保住这份荣耀出一份力。

    河道工程也是大明王朝的基业,他突然觉得这是自己最适合干的事,他可以发挥皇兄的执着精神,把这份基业打造牢固,对事不对人,有谁敢再此事上敷衍,弄出秦文柏所说的豆腐渣工程出来,他就有可能让他的仕途变成豆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