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破局
字体: 16 +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宫总动员

    第二天,朱由校一行又转了一些地方,针对性地釆访了一些老百姓,无一例外,两县境内被福王抓去的壮劳力较多,这些壮劳力虽是农户,但多是心灵手巧之人,当时的福王去外地就藩,原本心里就不痛快,但父皇旨意已下,即便他再得宠,也不能不遵从旨意。

    郑贵妃制造了明末三大疑案,仍思慕帝位不成,只得退而求其次,不仅给他带上大量的金银,不附带了一群能工巧匠,让福王在异地就藩生活得顺意。

    这是一个敏感问题,就现在而言,朱由校还不会想着动他这位皇叔。

    再者,他也是遵从孝道的人,福王即便有再多的不是,那也是他的皇叔,皇家的人享有一些特权无可厚非。

    虽说从此以后,他会对身边的人加以约束,但这种时候,福王带给这些老百姓的苦难,他只能当作未了解到。

    况且,这还是在他皇爷爷在位之时发生的事情。

    但,他不想他这个师弟认为他作为一国之君,不敢为民作主,他想措词加以解释,但一时之间又不知从何说起,倒是秦文柏颇为理解。

    “师哥也不用急着把所有事都做好,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也只能一件一件的做,否则会消化不良。”

    “谢谢师弟能这么说,但总有一天,我会将朝庭的蛀虫一个一个的灭掉,让天下的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但这一点,需要师弟的帮助。师哥心中有数,也绝不会亏了师弟。”

    “师哥能这么想,我先代表天下的老百姓谢谢师哥,只要师哥这份决心不变,大明王朝将会在师哥的手上变得前所未有的辉煌。”

    他们兴致勃勃的边走边聊,柳达牵着马匹,拉着马车在后面缓缓跟着,卢文同兄弟俩已经睡在了马车之中,一副娇憨之态。

    一辆马车匆匆忙忙赶来,至他们身边停下,从马车中下来三人,为首一位是一个六十余岁的老者,同行的是两位三十余岁的壮年人。

    “袁老师来得好快,辛苦了。”

    来人便是另一位帝师袁可立,现任兵部右侍郎。

    孙承宗外出巡查后,暂由他代理兵部事宜。

    袁可立素有廉洁之名,且不与东林党同流合污,自我约束,特立独行。

    皇家庄园与朝庭新型的政务楼是一项大工程,一般的人他不敢托负,继而想到了这位帝师。

    秦文柏与袁可立不曾相见,但也知道此人,对朱由校的任命颇为认同,姜还是老的辣,只有这样一位资深的官员出面,才能将诸项事宜顺利推进。

    袁可立来得匆忙,下得车来,满脸都是汗水,表情却有些迷茫。

    看样子,他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接受一项特別的任命——工程部部长。

    正因为迷惑,他一得到消息就点了两个信得过的后辈,匆忙过来了,倘若不是皇上特意交待过要穿便服,他就会穿着官服过来了。

    袁可立上前,还未来得及下意思的见礼,朱由校早他一步做了一个免礼的手势,继而笑着道。

    “袁老师觉得京师周边的这些老百姓日孑过得好吗?”

    “……难说。”

    袁可立四下看了看,颇为踌躇地回道。

    “袁老师接下来可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皇…朱公子太抬举老夫了,老夫也想,但老夫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皇上是越来越古怪了,叶相在内阁忙得焦头烂额,有些决策性的问题也不敢作主,正自茫然无措,他倒好,跑到这儿体察民情了。

    不过,这似乎是一个好现象,皇上能不辞辛苦体察民情,看来老百姓的好日孑不远了。

    只是皇上这话什么意思?

    “这位是我师弟秦文柏,袁老师今后的工作要在他的协助下完成。”

    “袁老师好,素闻袁老师之名,今日能有幸得见,实乃学生的荣幸。”

    “呵呵,你便是秦文柏,孙尚书的学生,郊区医院的少年院长,医院开业之时,老夫就打算过去看看的,却被私事缠住了。不过,昨日跟着一行官员同去看望皇上,终于看到了郊区医院的气派景象,实在是叹为观止!”

    “看来袁老师与我这位师弟相见恨晚呀!”

    “朱公孑应该是要办大事了,能第一时间想到老夫,老夫实在惶恐,只有尽力而为,把朱公子交办的事情办好,方不负这番信任。”

    “征地面积两个县的規模,具体怎么安置老百姓,怎么征收老百姓的田地与住房等,我这位师弟全权作主,至于所需银两,会由皇后筹集,因此,皇后也将是这项工程的协同管理者,而袁老师的职位将会升级为工程部部长。”

    工程部部长是什么官啊?

    袁可立也只是在心里这么追问,显然,顾名思义,是与工程有关的官位,当官的谁不想抢工程做,自己不用抢,还得了一个部长的头衔,显然皇上是信得过他的。

    其实皇上也是现学现用,还没来得及消化。

    在民间可以叫经理、总经理什么的,但就官方而言,还是部长显得有气势一些。

    工程部部长定了,一应事宜皆由他负责,所需人员也由他选定,他只需等着看结果,想想也是一件很美的事,皇后也调动起来了,宫里不养闲人,所有人都会调动起来。

    所谓主业,他自己的手艺就摆在那儿,弄一个最大的木工坊,将产品外销,有谁不买账?他的东西好啊?

    再者,皇家管理下的庄园不能没有学校,科研基地,大型医院什么的……哈哈哈……想想都觉得痛快,今后自己不用养一大家孑了。

    袁可立得了皇上指令,但具体细则还得等勘测地理位置的人,选定了具体包含方位再一步步实施。

    两个县域的規模,需要安置的人不少,征地所需的银两也不会少,皇后有那么多银两来维持后续开支吗?

    他心底疑惑,嘴上也没敢问,不能皇上所办的大事拖后腿,这种事情与具体经办人接洽就行了。

    其实这一点朱由校也想好了,他决定来一个后宫总动员,所有嫔妃参与进来,让皇后按她们交付的银两给予分成,让她们每人管一件事情。

    但首先得强调,所有人得按規矩来,不能有欺民欺他这主的现象,否则按罪论处。

    嘿嘿!那些太监嘛,定义为最后一批太监,这种有违人性的事不能再继续了,在万事万物面前,人最大,都是他的孑民。

    最后一批太监都训练起来,今后就是皇家庄园的护卫,他们与他朝夕相处,也算得上他的家人。

    哎,他的家人可真多!

    整个大明王朝的人都是他的家人,他们生活的幸福与否,都与他有着本质的关系,出台的政策对之有利,会对他心生感谢;不利,则会反对或是在心底骂他。

    在这变制的时代,他不管怎么做,都会遭致反对与谏言,他已经准备好了。

    嘿嘿,现在也沒什么可怕的,这后宫总动员,动起来的是他真正的家人,动用的银两也是家里的,家务事嘛,谁也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