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破局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秦啸成今天的日常

    秦啸成今早依然起得很早,似乎已经形成了一条生物链。

    原来每天晨起,都有一种老牛拉磨的沉重感。今天,恍惚有些不一样了,整个人轻飘飘的,好似釆在云层里。

    收拾齐整出来,在猪舍里看到牛小八,整个人突然之间踏实了。

    有了牛小八的帮助,还有那座山都不用种植农作物了,家里的女眷就不用参与田地劳作了,让他心里的愧疚少了一层。

    牛小八很给面子,本来眯缝着眼在安静的睡觉,听到有人走近,倏地睁开。

    牛小八看到秦啸成,或许因为秦啸成爱抚地帮它梳理过毛发。

    “哞!”

    秦啸成高兴了,痛快地笑了起来,眼角的褶皱更加显眼,黝黑的脸上恍惚蒙上了一层光。

    他把牛小八牵了出来,带它去认识自家的山头,顺便让它在自家的山头上享受来这个家里后的第一道早餐。

    一人一牛,走的不快不慢,在晨曦的微光里,投影出一道和谐而又温馨的风景,映衬着生活最自然、最朴实的存在。

    秦啸成带着牛小八上山之前,在山脚的小沟渠里喝了几口隐含着晨起雨露馥侑芳香的山泉水,牛小八很享受。

    “哞!”

    又叫了一声。然后欢快的撒开牛蹄,奔向山上的青草地。

    秦啸成始终不远不近地陪伴着它,眼里闪着慈爱的光辉,恍惚比看自己的孩子还要亲切。

    牛小八吃饱喝足,秦啸成把它送回猪舍,并万分抱歉地说道:“没有想到你会这么快来到我们家,所以暂时只能在这里住着,等几天就把屋子帮你建好,让你住得舒舒服服。”

    “哞!”

    秦啸成告別牛小八,想着先帮孩子们搞好基础建设,有一个拓展的空间。

    远亲不如近临,他先找上住在一个山头的另外二户人家:张乐凯与颜天佑家。

    张乐凯家只有简单的四口人:父亲张笑春,二十九岁;母亲张赵氏,二十八岁;妹妹张乐馨,六岁。

    一家人是几年前从外地迁过来的,具体是从哪儿来,没有人去寻根究底。

    兵荒马乱的年月,不是官匪折腾,就是土匪折腾,甚至是关外的番子折腾,许多人流离失所,到处飘泊,成为一股动荡不安的社会因子。

    颜天佑家有七口人:爷爷颜良,五十三岁;奶奶颜洛氏,五十四岁;父亲颜潢,三十岁;母亲颜许氏,二十六岁;大妹妹颜瑟,五岁;小妹妹颜熙,二岁。

    三户人家住在一个山头,相处融洽,农家人最爱争执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恍惚在这个山头不存在。

    原因?

    当然与三家人的性情有关:张乐凯家属于新迁入户人家,当然要凡事懂得进退,才能这块新土地上生存下去;颜天佑家的颜老头子属于乐天派,老婆子也因此开朗一些,尚还年轻的父母孝义为上,且遗传了老头子的乐天精神;秦啸成夫妻更是厚道人。

    秦啸成分别说明来意,两家人哪有不支持的道理,就是蹭着月色也要把建造窑洞的使命贯彻到底。

    张乐凯起来得知青蛙班的事情,甚是后悔昨晚被母亲拘在家里,麻利地收拾好了就跑了过来。

    秦啸成回到家与秦文炯、秦文柏一番交流,心里想着水泥配方的事,驾着牛车去村镇上购买所需,沿路都还在思索配方的问题。

    秦啸成想着还是得征求秦老爷子的意见,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秦老爷子自己出山头,组织人员烧制。

    现在说来为时尚早,等四儿子把配方交给他时,他再顺便说一声。

    秦啸成想通其中的关节,开始在镇子上大肆搜罗战备物品。

    都在一个村子里生活,各行的老板也都认识,价格以及货品上不需要多费唇舌,老板见他买得多,也会多少减一点零头。

    “秦老二今天采买这么多吃食,看来村里的小孩在你家免费学习,还供应午餐,参与劳动后,还有劳动补贴这事是真的!”

    秦啸成在他这里采买了许多样物品,做了大生意,李老板心里也高兴,笑呵呵地说着。

    “孩子们想办,就让他们先办着,做大人的也不能帮上什么忙,只能在后面支持着,让他们踏实些,或许能坚持的久一些。”秦啸成满脸憨厚的笑。

    “秦老二真是厚道,孩子们如此折腾,你不拦着,还给予支持,这银钱上…嘿嘿,我是一个小商人,甚是不能理解。”李老板说着说着,便不好意思起来,可抵不住心里浓浓的迷惑。

    “其实,我也理解不了。可是他们是这样说的:古书里有仁、义、礼、智、信的说法,说是理解了这五个字,并在言行上达到了这五个字的境界,就是真正的君子,他们说要做真正的君子,光明磊落,顶天立地地活在人世间。那我做父亲的,还能说什么呢?”

    秦啸成一通话说下来,心底似乎更多了几份底气。

    从今天开始,他们家的基本生活问题已经不需要他来多费心,但作为父亲,自己的孩子在做着超越生活层面的事情时,他也要与时俱进,达到与他们同样的高度。虽然不能参与其中,但为他们挡住外面的质疑声,给他们所做的事情寻找一个最正当的理由,则是他责无旁贷的事。

    秦啸成在回家的路途,也遇到几位村里人,有唏嘘不已的,有发自内心感激的……

    但,一切才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远,这是他从秦文柏身上感觉到的。

    秦啸成回家吃完早餐,张笑春与颜潢已经来到他家,连颜良老爷子也随后跟了过来。

    颜良是整治窑洞最好的老手。

    所以,这么好的事情怎么少得了他?何况,还有他家的乖孙要在里面学习与生活。

    很快,几人就选定了窑口的位置。考虑到下午有许多学员的参与,他们依次把每个窑口的准确位置都确定出来。

    依次排过去,他们基本确定了五个窑口的位置。

    这样,便可以将学员们的厨房设在其中一间窑洞里。

    每个窑洞初步規划为四米宽,十米深,这样每个窑洞面积达到了四十平米,方便村子里,或是村子外的学员在里面学习、生活。

    挖掘的工作进行得顺利,时间也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村子里多数人家不吃午饭,只有少数富余的人家才会正常进行。

    富余人家的孩子都不会出现在这里。

    所以,今天的午饭让这里所有的人都很期待。

    午饭是李云与秦文倩准备的。

    从秦啸成采买回来后,她们就开始着手准备。

    全新的生活方式让她们的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恍惚这春天里盛开的花,光彩动人。

    午饭准备的很丰盛:鸡肉、猪肉、鸡蛋、白菜……都是满满一大钵。虽然许多蔬菜青黄不接,但只要这个季节里有的,秦啸成准备都尽力搜罗了来。

    对着丰富的菜品,大人,孩子都敞开了肚皮来吃。

    因为人数太多,每人都自觉排着队轮着上。一般学员的碗筷都是从自己家里拿过来的,都是大碗。所以,轮着走几趟,也就饱了。

    回味着猪肉香泽润滑的口感…恍惚这样丰富的吃食只在梦里出现过。

    不过,负责厨房事物的李云已经说过,因为今天是第一天,所以才有多样荤菜。接下来的日子,一般只会有一样荤菜。

    但,也已经能让他们幸福满足得做梦都能笑醒了。

    下午,所有学员都参与了教学室的建设,连六岁的娃娃都不愿意置身事外。

    秦啸成经过下午的忙碌,从秦文柏手里接过大山的初步设计以及水泥配方,还附带有几样犁,耙之类新式农具图纸。

    看着这些设计图样,让他有几丝恍惚:这还是他的四儿子吗?抬头望着那张熟悉的笑脸,心里定了定。

    “四儿,父亲想过了,水泥的制作配方还是交给你爷爷定夺,如果建窑烧制,肯定少不得你配合解说,所以,如果制作成功,有了收益后,我们与你爷爷那边对半分。家里的摊子经过衍生,只会越来越大,我们也要有收益填补。不是吗?”

    “还是父亲想得周到,就遵照父亲的意思。”秦文柏隐隐开始佩服秦啸成的心气与见识,这样他也可以少操许多心,“父亲,接下来的时间您把手头紧要的事安排一下,明天还得您带我和三哥去县城。”

    秦啸成欣然回应,满意地去安排。

    噢!还得带牛小八去吃晚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