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万邦来朝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天启震怒

    北京城,此时不过寅时时分,皇宫太和殿内,已经跪满了文武大臣。大殿中央高台上,明熹宗天启正端坐在龙椅上。一手拍着桌子,一手指着台下的百官破口大骂。

    “朕自御极以来,不过两载,却使辽东全境丢失,数百万百姓不得南迁,数十万大明子民落入敌寇手中,使祖宗蒙羞。哼,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的人,倒是给朕看看这些奏章,给朕好好的说道说道。”

    天启一说完,便一把把桌上的奏章摔到台下。飞起的奏章摔到了百官面前。离奏章最近跪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颤抖着手拾起散落着的奏章,捏在手中,抬起了身子。

    那老者正是大明首辅叶向高,只见他微微拱手说道:“皇上息怒,启禀皇上,微臣自感愧对吾皇,可纵观辽东全局,糜烂已久,非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辽东崩坏,此非战之罪呀。”

    天启望下台下满头白发的首辅,大概是心中怒气已去,对着这位首辅大人慢慢说道:“首辅,你说的朕不是不知,只是朕深感不平,大明江山在朕手中却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愧对列祖列宗呀。来人,给首辅赐座。余下的,都给朕跪着回话吧。”

    一个小黄门急忙搬来一把锦椅,搁在叶向高面前便快速退去。

    叶向高一脸惶恐,磕头谢恩:“谢皇上。”说完便起身半坐在锦椅上。

    叶向高乃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东林党之首,如今已是二次入朝为官。天启帝刚登基之时,就派人把已告老还乡的叶向高请了回来。之后更是直接任命他为当朝首辅,可见他在天启眼里地位超然。

    他自天启元年受任以来,励精图治,整顿改革。奈何朝廷上下已然是一片乌烟瘴气,所做多是无用功。

    天启高坐龙椅环视底下跪着的众人,却是除了叶向高之外没有一人抬起头来说话,顿时冷哼一声道:“怎么,都学会装傻充愣了,你们以为你们不说,朕就不知道了吗?张问达,朕问你,你身为吏部尚书,对辽东战事可有何见解啊?”

    张问达闻言,顿时脑门生汗,心中叫苦不迭,但还是回道:“启禀皇上,微臣…微臣,不知。”

    天启一听,顿时面色大变,面露凶光,嘲讽的说道:“不知?好一个不知。那你就给朕告老还乡吧。像你这等身居高位却毫无作为的人还留着干嘛。来人,把他给朕就地褪去官服,贬为庶民,永不叙用。”

    张问达闻言赶紧磕头求饶。

    “皇上,皇上饶了微臣吧。”

    “饶你不得。”

    说完,一队殿前司士卒便冲了进来,脱去陈文清的官服,拖着他便走。

    此时,文和殿内一片哗然,一个堂堂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就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脱去官服,形同死狗般被人拖走。众人心中不免闪过一丝兔死狐悲之感,趴在地上更是不敢一动。

    “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众人纷纷抬起头来,望着那个出声的地方望去,却是兵部尚书孙承宗开腔道。

    天启眼皮一跳,望着孙承宗淡淡道:“还不快快奏来。”

    孙承宗倒也不在意,慢慢说道:“启禀皇上,昨日山海关兵部分司署快马来报,此次广宁一战,将士死伤惨重,不过,却有一支奇兵,在台山谷设伏,以少胜多斩杀建奴一千余众,其中包括甲喇额真一人,牛录四人。”

    “此事可有虚假。”

    “断然不会,建奴首级不日便会送到京城。”

    天启闻言,低头不语,他在静静地思考着。忽然,抬起头来继续问道:“那你可知他们是受何人指示?领兵之人又是谁?”

    孙承宗岂会不知,奏章上写的可是明明白白,继而回道:“启禀皇上,这支兵马,正是受山海关兵部分司署王童所指示,领兵之人乃是广宁左卫千户李大斗,但那甲喇额真却是他人所杀。”

    “哦…那是何人?”

    “此人名叫秦宇,原是一介草民,却跟随李大斗一同前往台山谷迎敌,身中羽箭,却还奋勇杀敌,最后斩杀敌将甲喇额真。回关以后,因其作战英勇,这才升为百户。”

    天启闻言,哈哈大笑,眼角微微划过一滴泪水,指着台下众臣大声喊道:“一介小民焉能如此,你等身居高位,却整日只知贪图富贵。看看,这便是我大明的文武群臣。哈哈,可悲,可笑至极!”

    底下群臣一看皇帝犹如癫狂,连忙磕头说道:“臣等有负圣恩,不能为皇上解忧,是臣等无能。”

    天启看着众人的丑态,一脸厌恶,摆摆手道:“好了,朕不想听这些。首辅,退朝之后由内阁拟旨,册封王童为兵部右侍郎,即刻回京赴任,李大斗升指挥使,秦宇,升千户。”

    “微臣遵旨。”

    叶向高说完松了一口气,今日若非孙承宗解围,恐怕这次自己还不知如何做呢。遂望着孙承宗缓缓点头表示感谢。

    天启站起了身子,漫步一般走下台去,在群臣中间走动着,看着这一个个文武百官的表情,这才缓缓开口道来。

    “好了,此事便告一段落。现在,朕决意派人赶赴山海关,主持大局。你们可有何人推选。”

    周围一片低头细语之声,文武大臣纷纷互相讨论着。

    户部尚书汪应蛟突然开口道:“微臣以为,兵部左侍郎王在晋王大人可担此重任。王大人对辽东战事颇有心得,想必,唯有他能收拾残局。”

    天启闻言,转身问道:“哦,王在晋,朕问你,你可愿前往辽东主持大局啊?”

    王在晋一听,心中顿时一紧。心想:好你个汪应蛟,枉我前日还请你去春香楼吃酒,你却如此坑我,是想让老夫晚节不保吗?你说的我能不知?辽东废了,谁去也收拾不了残局。

    “微臣年事已高,恐有负皇上重托,望皇上另择贤能,臣…臣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天启闻言,却是丝毫不在意,任谁都不不知道其实在他心里早有人选。

    “既如此,朕也不勉强你,还有谁愿前往?”

    话一刚落,孙承宗却是出声道:“臣愿前往,定不负皇上重托。辽东不复,微臣绝不还朝。”

    孙承宗的这番言语,倒是颇有种“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劲头。

    天启闻言大喜,可不就等在等孙承宗吱声吗。

    “好,朕准你继续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赐你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望你好自为之。着你明日一早便起身赶赴山海关,不得有误。”

    孙承宗重重的磕了一头,一脸惶恐道:“微臣领命,臣谢主隆恩。”

    第二日一早,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赶赴山海关,沿途不作停留,争取早日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