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纪事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 拴娃娃

    宝月楼上,还是之前他们坐过的位置。

    炙羊肉、酱鸭丁、什锦脆耳并烤饼子几张。

    人都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陆淹眼睁睁的看着一向尖酸刻薄的颜大人,如今,殷勤的张罗了这么多的好菜,心里真是七上八下,料定了,接下来,准没好事。

    不过,他们出来也有半日了,陆淹的肚皮也渐渐开始叫屈。他拿起竹筷,七七八八的吃开去,反正,有什么事,等他吃饱了再说。

    颜翊见他吃的香甜,老怀安慰,笑眯眯的也开始用餐。等到二人都有了些底气,他就开始找茬了。

    “陆参军,待会子,咱们先不着急回衙门。”

    你看,你看,就知道他没揣着好心眼。

    陆淹好整以暇的夹起一块爆炒的弹嫩多汁的鸭丁,咀嚼几下。

    缓缓说道:“不回去,您想做什么?”

    “上莫愁山。”他言简意赅,跃跃欲试的看着陆淹。

    “什么?”陆淹淡然的神色,有些松动,他的这一要求,他还当真没有料到。

    “我没记错的话,公主晚上还等着您叙话呢。”

    他并不直接出言制止他的行为,而是好心提醒,省得他忘了这件大事。

    “嗨,管她作甚,再说,咱们吃完,趁着天没黑就出城,等上了山,探明了情况,也就是来回两个时辰的事,公主年轻,她又睡不了这么早,有话,回去再说也来得及。”

    亏得他刚才还以为,颜翊他胆子肥了,当真把公主的要求抛到一边,不管不顾了。原来,他是早有计划,想两不耽误。

    既然他是铁了心要进那危险的莫愁山,探查情况,并且做了自认为周祥的安排,那么他也不好再阻拦。

    只得淡淡回了一句:“属下听从大人安排。”

    忽而,他脑中灵光一现,抬眸看看眼前这张清秀的脸庞,只见颜翊笑的灿烂。他忽然生出了一种感觉。

    他中计了!老谋深算,足智多谋的陆淹,陆参军,他上当了。

    自从走出婉柔的家,颜翊就动了歪心思,怪不得,他不让李方明跟着,执意要遣他回府。

    他是料定了陆淹与他关系不算亲近,对他的要求不好回绝。

    而李方明,因的与他有过命的交情,又是个一根筋的死硬分子,如果知道了他要上莫愁山,肯定会抵死拦住,就是抱着他的大腿,扯着他的腰,也不会让他得逞。

    他是算准了自己个性淡薄,不会多管闲事。这个诡计多端的颜翊,枉他还竟日里叫他陆狐狸,最善奇谋的却是他。

    陆淹吃了一个亏,气的暗暗攥起了拳头,咬牙问道:“大人究竟是为何一定要上莫愁山,别说那山上到处都是毒气,就说现在天色已晚,这时进山,难免危险。属下虽然无权阻拦您,却也要尽义务说明,何不等到明日天亮了再去呢。”

    他的担心,颜翊又怎会不知,只是,查案断狱,若不身临其境,如何能够得到真情。

    尤其是眼前这桩案子,孩童接二连三的失踪,好几户家庭陷于困顿。如果不抓紧时间探案,说不定,这些孩子就再也没有找回来的可能。

    更可怕的是,如果那些贼人掳走这些年幼的孩子,只是为了买卖。好几天过去了,他们恐怕早就翻山越岭,找到买主了。

    他耐心的向陆淹解释着,他知道,陆淹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不会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果然,如他所料的,陆淹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他的提议。

    在这轻轻点点的颔首背后,是陆淹心头划过的阵阵惊异。

    原先,他并没有在朝廷上任过职位,只是当今陛下旧日的封地,宜都王府内的一名小小家臣。

    虽是受到了陛下的器重,但对朝堂上日常行走的贵臣,并无多少了解。

    陛下也是看中了他远离朝堂纷争,与各方势力没有交集的特点,才把他放到颜翊身边,用心观察着他的作为。

    之前在建康,陛下能够天天看到颜翊,故而,陆淹派上的用处也不大。

    自从来到了丹阳,陛下的书信,是一封接着一封,所过问之事,无外乎,是颜翊的言行如何,办事能力怎样。

    他与公主的关系,是否亲近和顺云云。

    是了,我们这一位不拘言笑的陆参军,可是陛下安插在颜翊身边的细作。

    陛下派他来的目的,当然也不只是为了打听他的房内事的,而是,将有重任,委派给颜翊。

    自从来到了丹阳城,陆淹便把陛下的交代,一五一十的,都和颜翊摊了牌。

    于是,颜翊也敞开胸怀,不再猜疑他的种种怪异举动。而他陆淹,也可将他的一系列情况,大大方方的告知陛下。

    至于陛下的目的,没到关键时刻,就连陆淹也不甚明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悉心观察,陆淹发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被颜翊吊儿郎当,不着边际的做派,给蒙蔽住了双眼。

    直到走出建康,来到丹阳,他才渐渐发现这位悠游子弟,细面书生,他是有抱负,有头脑,有胸怀的。

    陛下果然没有看错人,而自己今后也要尽力的辅佐他。

    见得了陆淹的首肯,颜翊欣然满饮了眼前的杯中酒,心里喜滋滋的。如果能把陆淹这个新来的,也拉到自己阵营中间,那以后在丹阳一地办起事来,也就可以放开了手脚,再无掣肘。

    他低头一瞄,陆淹眼前的酒盅,也早就是干涸了的。撩起袍袖,端着酒坛,就为他斟满了一杯。

    陆淹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来得及拦住他,转眼间,酒盅已经盛满,最好的办法,就是仰头一杯,一滴酒也别剩。

    “陆淹,刚刚在去货郎赵家的路上,我看见有一家民居的木门上,挂着个木雕的小娃娃,那是做什么用的?”

    他看似刁钻的一问,却也难不倒他,那木雕小娃娃,巴掌大小,眼耳口鼻,只是略取其大意,并不算惟妙惟肖。雕工粗略,却也古朴活泼。

    陆淹坐直了身子,轻松答道:“那是本地风俗,叫拴娃娃。”

    “哦,那居然不是给孩子玩的小玩意儿吗?”

    “不是,挂着那个娃娃,是因为这一家死了孩子。”

    颜翊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只听得,陆淹面色凝重的诉说:“穷人家的日子苦,好多家庭,能生不能养,孩子还没长成,就夭折了。”

    “渐渐地,在丹阳一地,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家里死了总角年纪的小孩子,就雕个娃娃,挂在门前或是窗外。等上一个月。”

    “据说,小孩子的魂魄,在外面游荡一段时间,就会找回家里,钻到小娃娃的身上。而他们的父母,时间一到,就把小娃娃解下来,供奉到家里。”

    “条件好些的,便供应瓜果蔬菜,差些的,三五天的,放个饼子就成。总不至于,让孩子在外面挨饿受冻。”

    这真是一个令人哀伤的风俗。颜翊虽然并不相信什么孩子魂魄会钻到木娃娃身上的离奇说法,但却深深的被动容了,他们这样做,完全只是为了给自己寻找精神寄托。

    “这么说,那个挂了小娃娃的人家,是新近死了孩子的?”

    “我想,应该是吧。”

    天色渐浓,一时半刻,就可出城上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