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仙君
字体: 16 + -

第2章 家财散尽又一村,元明若华娃娃亲

    “李富贵”思来想去也不明白玄真道人所说的这种仙家真言,也便不在纠结。

    时进过迁,转眼两年过去。如今的“李元明”已能立地小跑。

    至“李俨”(后改名李儇)皇帝登基后,整日寻欢作乐不思朝政,弃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虽“李富贵”所在齐云县较之京都偏远,也有所影响,这两年来,“李富贵”所舍私塾学生越来越少,收入勉强维持府中开支。

    今日大堂之中,“李富贵”召集府中下人。以府中无法维持开支为由,每人派发二两银遣散众人,独留管家“福伯”,“王绣”贴身丫鬟“小桃”。“福伯”膝下无子嗣,“李富贵”早已把他当作家中老人,“小桃”打小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李富贵”当她为妹子看待,以打算将来代娘家人送她出阁。

    又是一年开春,私塾彻底荒废。然祸不单行,先是“王绣”父母感染疾病离世而去,至那日起,“李元明”变得噬睡,每天几乎得睡上七八个时辰(一个时辰为现今两个小时),切食欲不佳,每日只进一次餐,便又睡了过去。

    这可急坏了“李富贵”夫妇,一年下来,“李富贵”寻遍县内医者,银两倒是花费不少,却是束手无策。家中积蓄花费一空,“李富贵”一个人待在书房中,无赖现如今无法筹集银钱为“李元明”寻医。

    “小桃”见自家老爷为家中之事劳心,走入书房中,唤了一声“老爷”。

    “小桃啊,你有什么事吗”?

    “老爷,你还记得小少爷出生时候的事吗?那些灵芝也许可以缓解少爷的病症,还能兑换些银钱,解决当前困境”。“小桃”提醒道。

    经“小桃”提醒,“李富贵”这才想起当初那些灵芝一直以来都存放在书房中,这么久了,应该都发霉了吧。

    “李富贵”离身坐椅,在书柜中翻腾出那些灵芝,还好当初用了一个木盒装呈,灵芝依然完好无损,“李富贵”取了一朵,交于“小桃”

    “小桃,你拿去洗净,熬成汤药送去明儿食下,看看明儿服后有没有些许好转”。

    见老爷脸上焦急之色褪去,“小桃”也由心的高兴。“是,老爷,我这就去”。

    第二日,饭桌上,“李元明”食欲明显增大,一个两三岁的孩童竟然能吃下两小碗米饭。那灵芝果然起到效果了,连噬睡也减轻了不少,现在每天睡五个时辰便无意睡眠。当天“李富贵”挑了两朵成色稍差的灵芝,去了县城换了数百两银。为“李元明”加加伙食。

    日子就这样维持了两年,“李元明”也有四岁了,就在这年李富贵足下又添了人丁,李元明多了一个妹妹“李元月”,还有半月就过五岁生日,也到了读书认字的年龄了,中饭过后,“王绣”在“小桃”的陪同下携带着小元月回了内屋,“李富贵”则带着“李元明”去了书房。

    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又过了十年。十年时间让李富贵白了头,这十年来李富贵并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一切开支都是由当初李元明降生那时所摘去的灵芝。而李元明在灵芝的滋补下身体越来越好,甚至常人都不如他那般。

    这年李元明十五岁,书房内,李元明手拿一本“道德经”正读的津津有味,突然传来一道童音。

    “哥哥,哥哥,你在书房吗?有客人来拜访,父亲让你去前厅。”李元明放下书本,起身打开了书房门,看着小巧玲珑的妹妹“李元月”,摸了摸李元月的头,道。“小月,来的是什么人,你认识吗,父亲有说让我去干嘛吗?”

    李元月摇了摇头道。“不知道,不过,哥哥,我看到一个漂亮姐姐,想来是父亲在为你说媒吧!反正你快些去就是了,我去找桃姨玩去了。”说完李元月蹦蹦跳跳的走开了。

    李元明站在原地,看着妹妹开心的样子,心中暗道。“不懂事的小丫头,说媒是媒婆做的事,和父亲有何关联。”笑着摇了摇头,李元明往前厅行去。

    李府前厅“也是待客大厅”,李富贵正坐在主位,他的左手边座椅上坐了一位中年人,看其仪表堂堂,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礼仪之气,说不得又是哪位书香门第。中年人左后方坐着一位小姑娘,她端庄有礼,静若处子,一副清秀的小模样让她显得和蔼可亲,让人又想忍不住多看几眼。

    李元明来到前厅,见父亲所在,走上前去微微屈身,叫了声“父亲,不知唤孩儿前来,有何吩咐。”

    李富贵未出声,那中年人到先开口。“贤兄,这就是元明吧,一晃十五年了,元明都这般大了,越来越有贤兄当年的风范。”说着还不时的打量着李元明。

    李元明一头雾水,忙问李富贵。“父亲,不知这位前辈是。”说完看向中年人。

    李富贵哈哈一笑道。“元明,这位是你张仲文叔叔,可是与我有八拜之交,哪丫头是你张叔叔的千金张若华,你可得唤他一声世妹呢。”

    说完还哈哈笑了起来,连同张仲文也跟着笑了起来。

    李元明转身向张仲文微一欠身,“小侄见过张叔叔,见过若华世妹。”

    张仲文轻一抬手,道:“元明贤侄不必多礼,叔叔今日到访,是为了多年前与你父亲定下的一个约定。”说着张仲文在李元明的注释下缓缓走到李富贵面前,李富贵也起身还之。张仲文又转身面向李元明,道:“元明贤侄,当年你尚未降生,你父亲赶考途中与我结识,之后我们互相欣赏,八拜结交,而当时你母亲怀着你,若华的母亲也怀着她,我和你父亲就定了一个约定,若是都是生男则结为兄弟,都是生女,就结为金兰,若是一男一女就结为夫妻。”说完看向李元明。

    李元明回了回神,看了下张若华,没想到张若华也正看向他,给张若华羞得低下了头。

    李富贵见李元明一时没有答话,便道:“元明,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李元明忙回道:“是,孩儿尊从父亲和张叔叔之命,但不知道若华妹妹以为如何。”

    张若华屈身一欠,道:“若华自当遵从父亲和李伯伯之命。”

    李富贵,张仲文见此,二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李富贵又道:“贤弟,这两孩子也到了婚嫁之年,不如寻个日子,让他们完婚如何?当然,该有的礼节为兄会办得体体面面。”

    张仲文一抱拳,道:“一切兄长做主即可。贤兄,为何不见嫂夫人?内子走的早,若华这丫头从小缺乏母爱,见到嫂夫人定是孝顺的紧。”

    李富贵叹了口气。“贤弟有所不知,十年前你嫂嫂为我诞下一女,伤了元气疾病缠身,我散尽家财,为其治疗,任不见好转,如今只能躺在哪床榻之上,动弹不得。直到今时今日,我这李府可谓名存实亡,早已不复以往。”

    李富贵说完一脸痛苦,早就没有了先前的高兴样子。张仲文听闻,也是一副哀伤表情。只见张仲文往怀里掏了掏,拿出一张银票,递到李富贵身前。

    道:“兄长不必太过伤心,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此乃小弟一片心意,嫂夫人的身子要紧,小弟家中重事不得不返,我将若华留下尽儿媳之孝,待嫂夫人见好以后,小弟差人前来,兄长一家搬离此地吧!那时你我兄弟也可一起拼搏。”

    李富贵看了看眼前的银票,听了张仲文之言,心有所感,道:“就依贤弟之言,我真是对不起他们母子,到头来还要随我奔波劳碌。”

    张仲文听言,道:“兄长言重了,小弟做了点小生意,到时还要仰仗兄长之能,还望兄长不嫌。”

    哪夜,李富贵与张仲文秉烛长谈,第二天张仲文告辞离去,张若华留在了李府。张若华也是贤惠,未过门便将李府打理得仅仅有条,与李元明的感情也是与日俱增,白天的时候就一直陪伴在王绣的身旁,到了夜晚,李元明看书练字时,她就在一旁磨墨,李元明要是在倒弄一些草药,她就在一旁帮忙。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