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大当家
字体: 16 + -

第092章 慈母恩

    徐风双手拖着一个紫颤木长匣子,迈出稳重的步伐,在众人注视下走到了皇后身前。

    唐秀容望着自己这个儿子,内心感触甚深。

    将近二十年,这是儿子第一次给她庆生啊。

    她开心的同时,眼角也不由泛起了欣慰的泪花!

    徐风望着唐秀容,语气真诚的说道:“值此母后寿辰,儿臣敬祝您健康如意,福乐绵绵。儿臣将永远铭记您的养育之恩!”

    虽然此种形式的祝寿词早已用俗了,但在场之人听后,大多数人还是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的。

    毕竟彦王痴傻了那多年刚醒悟不久,能深沉的说出一番祝寿词便已经不错了。

    少数人则是心中冷笑,彦王的表现与三皇子等人相比还是差了太多,仅凭这祝寿词一事就能一定高下。

    “母后,儿臣要送您的寿礼是一首诗!”徐风神态敬重的说道。

    他此言一出,众人顿时皆惊。

    皇后娘娘寿辰,彦王送的寿礼居然只是一首诗?

    大皇子秦成轩眼中露出了隐蔽的笑容。好一首诗啊!秦风彦,本皇子这下看你如何收场,哼,此事最好是天下皆知。

    四皇子秦亦晨也是目光一定,与庞文顷对视了一眼,皆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笑意。

    顿时,其他皇子公主与文武百官心思各异了起来。

    坐在首位的秦镇微微皱眉,但想到自己这皇儿只是一个刚从痴傻中醒悟过来的人而已,便就释然了,不过心中难免有些失望。

    唐秀容则是满脸喜色,她慈爱的对徐风说道:“皇儿刚刚醒悟,就会写诗了,母后非常欣慰,母后会好好保管此诗的!”

    她接过紫颤木匣子,让宫女拿着,却是并没有打开的意思。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一旦打开,自己儿子只怕就要陷于风言浪尖!

    不过,她不想打开,并不代表别人不想。

    这般打击彦王的好机会,像大皇子四皇子等等之流岂会错过。

    只见大皇子秦成轩开口恭敬说道:“娘娘,儿臣皆是送些俗物,只有二皇弟以诗寄情,可见二皇弟比儿臣等更为有心。娘娘不如打开匣子让儿臣等兄弟姐妹瞻仰一番二皇弟的孝心吧!”

    秦亦晨也出列对着徐风拱手道:“跟二皇兄相比,皇弟真是差之远矣!”

    “微臣也觉得彦王殿子这番孝心实为可嘉。”

    “是啊,想必二皇子的肺腑之言都寄于诗句之上了。”

    “......”

    在场大多数人表示瞻仰,或要学习,或夸赞其高雅感恩之风。但其实都在隐晦的透露出让皇后打开匣子让众人观看徐风所作之诗的意思。

    秦镇皱了皱眉,心里有些恼火。这些家伙,这是要干嘛?

    但他不能发火,也不能让他们闭嘴。

    因为其他皇子公主送的是寿礼皆是当场公开的,而到了徐风这儿,皇后明显没有要公开的意思。若是没人提出来还好,但现在这么多人表示要求公布,那就无法藏着掖着了!

    唐秀容心里很生气,她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几分,心里幽幽一叹,她开口说道:“那就打开吧!吾儿刚醒悟不久,也未曾读书,所作之诗或许有些浅显,但这份孝心本宫已经感受到了。”

    她如此说就是在向所有人表明,自己儿子刚从痴傻中醒悟,书都没读过,如何会作诗?无非是纯粹的孝心而已。你们这样追着不放有意思吗?

    那些想要打开匣子让徐风丢脸的人,微微有些尴尬起来,但目的还是不会这样放弃掉的!

    宫女取出匣子中的一卷宣纸。

    这是徐风自己选的宣纸,整副宣纸长二米,宽半米。

    他早就知道送诗作寿礼,绝对会有人跳出来怼他,然而,这正是他想看到的。

    那些刚刚发言之人也被他暗中记住了长相。

    “母后,此纸有些长,不如让儿臣和母后一起将其打开吧?”

    徐风走过去从宫女手里将纸卷拿了过来。

    唐秀容见此,心中喟叹,彦儿太单纯了。

    此时,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徐风的手中纸卷上。

    只要他一打开纸卷,所做之诗如果一窍不通那么就准备闻名整个秦国吧。

    如果他的诗是别人代笔的,那就更失脸面了,恐怕连皇后都要声名骤降。

    但是事情到了这地步,已经不得不为了。

    唐秀容抓住卷纸边角。徐风开始慢慢将卷纸滚开。

    在所有人的目光下,打开的卷纸已经露出了其中巨大的书法字体。

    中线、衣、密缝、迟迟、春晖....

    “这字体......”

    在场大多数人还未看到整首诗全貌,但是却被其诗句字体震撼住了!

    当整首诗彻底显露时,目见者皆是震惊当场!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政和十九年七月十七日

    孩儿秦风彦祝娘亲千秋!”

    “这...真是吾儿所作吗...”连皇后唐秀容都有些不敢置信的心里默语!

    徐风微笑笑着说道:“母后,儿臣在羊州之时见过许多身为人母的妇人。当她们的儿子外出远游时,她们就会无比的牵挂,无比的关心儿子的安危和生活情况。

    儿臣虽然刚刚醒悟,但也知道母后对儿臣的关爱与担忧,所以儿臣有感而发作出此诗,聊表儿臣对母后的孝心。

    并且母后是皇后,母仪天下,儿臣送母后此诗为寿礼也是希望天下子女皆能看到此诗,能明白自己娘亲在背后默默的无私奉献是多么伟大。”

    他的话语深沉而平和,但却充满了能引起他人共鸣的情绪在其中。

    在场很多人见此诗,听他言,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家的老母亲,或已经过世的母亲。

    他们想到了自己年轻时进京赶考或是出门远游,慈母当时亲切的嘱咐。

    那时候家里还贫穷,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他们赶制着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就是儿子在外面衣服会破损。

    是啊,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