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男红娘
字体: 16 + -

第一四一章:神秘来宾

    胡白看着熙熙攘攘的宾客,心道该来的基本上都来了,唯独缺席得是江南布商祈家,莫不是出了什么变故,今日典礼上却是少不了祁公子和梅小姐二人,至于自己当面邀请的翠香楼春嬷嬷,这种场合自然是不便露面,也倒是情理之中。

    “呛--呛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咚--咚”

    特殊节奏乐感的锣鼓喧天,昭示着所来庆贺的商家必然是与鸳鸯坊有着极为密切的合作往来,胡白信念一动,总算是来了。

    “江南布商祁公子、梅小姐庆久久花嫁开业大喜”三德攒着嗓门喊道,毕竟这可是与景家合作的金牌商户,必须要张扬。

    这对郎才女貌的夫妇赚足了众人的眼光,祁公子保持着一贯的儒雅谦和,梅小姐显得知书达理,身后所持的礼物虽然并不显得厚重,但是单从外包装来看比起纪唐两家也是不遑多让,显然祁家老爷子也是煞费苦心,为了拔得头筹也是下了血本。

    在众人的惊叹声中,赫然一盆鲜翠欲滴的“君子兰”呈现在众人面前,花容、花姿皆是形象俱佳,是难得的精品,大唐时代人们对于兰花的追求可谓甚嚣尘上,千金购兰的事情比比皆是,皆是因为兰花素有“百花虽好不用问,唯有君子压群芳”的称号,一些对祁老爷子熟悉之人自然知道这定然是出自这位老花农之手。

    老爷子并不简单,除了将江南布商经营的有声有色,养兰也是高手中的高高手,许多达官贵人上门求兰,都是败兴而归,这一次却是如此大手笔,目的就是在众人面前昭示江南布商与鸳鸯坊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非常的高调。

    而祁公子和梅小姐又是名望极高的才子才女,两人为表心意竟然各拟一联,更是让人大为赞赏,梅小姐的对联纤巧讨喜

    上联是:彩凤双飞,谁牵梦里红丝线;

    下联是:灵犀一点,好结缘中并蒂莲

    众人读后一阵喝彩,不得不说上乘之作,算的上是今日的最佳,胡白以往只知道梅小姐是才女,毕竟大唐的女子读书尚属少数特例,略能吟诗作画都被赞为才女,因此倒是并不知道梅小姐的文采到了那般地步,今日方才知道梅小姐的才思不再小禅和轻眉之下。

    众人尚在品味咀嚼梅小姐的对联,祁公子的对联开始映入眼帘,众人都瞪大了眼睛

    上联是: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

    下联是:一百年系定赤绳,愿秾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长圆

    果然读完以后人群顿时鼎沸,一阵喝彩之声,今日胡白总算是见识了这位丰熙七子的才华,将月老和花神巧妙融合,与今日久久花嫁作为媒事坊这一特殊意义浑然天成,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许多文人才子仍在抓耳挠腮的品味祁公子的对联中的典故,恨不能立马翻书去寻找,单是上下联的最后两句,便是绝佳的对联,景夫人暗道这幅对联一定要妥善保管,悬挂于久久花嫁门两侧。

    此时算是贺礼的最高潮所在,想来今日的宾客已经全到齐了,胡白和小禅对视一笑,两人便迎了上去,祁公子和梅小姐都与他们极为相熟,上前迎接倒是极为适合。

    “铮铮”

    就在这时,古琴的特有的音色从远处传来,声音不同于古琴常规的婉约,显得格外的悠扬,一发声立马便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可见拨琴之人技艺娴熟。

    原本迎接祁家的胡白和小禅二人同时守住了脚步。

    “文乐庆贺!”小禅俏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一向沉静如她也是感到万分差异。

    “文乐庆贺??”

    “什么??”

    “?????????”

    周围许多吃瓜群众脑袋里根本就没有这种记忆,一个个面面相觑,这倒不能说他们孤陋寡闻,文乐庆贺可谓少之又少,其要求也是极为苛刻,来相贺的客人从来都是大儒身份或者以学院名义代表,相贺之事也从来都是极为重要,绝不会因个人名望或一店一铺之大的相庆贺,毕竟在君子之风里,金钱是不屑于去谈论的,而商人天性逐利,虽说不值得批判,但他们也从不去庆贺,这一次可谓是开了先河。

    “小白、小禅还不快迎上去”祁公子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似乎对于来人他却是知道的,也不待胡白、小禅答话,祈公子已经大大方方拉着梅小姐的向内里行去,给胡白和小禅二人让出道路,显得从容大气,完全没有一丝被抢去风头不满的情绪。

    文人来庆贺,可是大事,大家概念里都没有如何迎接的印象,总之肯定是非常的郑重其事,此刻人群中做着小动作的几对情侣也是停止了,毕竟这个场合太庄严了,他们那还顾得上。

    鸳鸯坊的景夫人立马召集胡白、小禅、景一一以及一众骨干执事并齐迎接。

    “临安书院李先生庆久久花嫁开业大喜”

    “临湖书院洛先生庆久久花嫁开业大喜”

    众人抬眼忘去,当先一辆马车上做着两位先生模样的中年男子,一身学院服洗的有些发白,但泰然自得的神情却是让人心生敬仰,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模样。

    两位先生身上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人群中几位书生已经偷偷的低下头,哪敢与先生目光相对,两位先生所乘坐的马车极为简陋,尽显古朴之风,而在其后,第二辆马车上不是传出“铮铮”的古琴音,马车庄肃清雅简致,琴声如流水灌入耳中,沁人心扉,透彻流畅。

    只是马车被纱幔覆盖,难以见人影,在最后一辆马车上放着一块巨型牌匾,红布覆盖应该便是贺礼了。

    马车行至久久花嫁门前停了下来,古琴音乐也随之停止,两位先生自行下车。

    “鸳鸯坊林仪音”

    “鸳鸯坊胡白”

    “鸳鸯坊景雪禅”

    “鸳鸯坊景一一”

    “…….”

    “请先生指教”

    胡白等人一拱手,一副谨遵教诲的样子。

    “景夫人,众位后辈不必虚礼,今此我二人奉师文敢先生之命前来相庆,文敢先生有言:江南诗会,胡白公子破除南北相争,彰显大德,当得一贺”临安书院李先生点出文乐相贺的原因。

    “鸳鸯坊破除坊间恶争,众坊和顺,有君子之风,当得一贺”临湖书院洛先生点出文乐相贺的原因。

    当着众人的面进行言明也是为了使众人明白相贺的原因,文人相贺从来不在乎对方的地位、身份,而在于事情的重要性。

    依据鸳鸯坊目下的规模,整个大唐超过其规模的商家数以万计,而鸳鸯坊当得一贺的原因便在于商业竞争中的共赢思想,超脱了这个时代人们熟知的恶斗的范畴,提供了典范,并且胡白在将南诗会上代表南方仕子反败为胜之后,并未一味打击报复也是做出了表率,因此才有此一贺。

    “谢先生指教!!”众人高呼

    “李先生、洛先生快请大厅饮茶”景夫人招呼道

    “不必了,书院繁忙不便久留”李先生开口道,显然使命达成并没有留下的意思。

    “景夫人莫要见怪,书院之人不便久留闹市”洛先生微笑着说道:“二厢车中有位文敢先生的小友不便露面,与咱们久久花嫁也是颇有渊源,因此有贺礼相赠,请景小姐车内一叙”

    说着话李先生与洛先生便又重新回到马车上缓缓而行,而小禅也去二厢马车内会见文敢先生的小友,约莫一刻钟,小禅从二车上下来,捧着一方匣子,神情欣喜,似有知己相遇的情形。三厢车上牌匾被鸳鸯坊的执事卸下来之后,文人相贺的三驾马车便飘然离开了。

    文乐相贺极为郑重,也极为简致,不过却是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