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敬业的梅子
虽然张华是带着bug来到这个世界,不过很显然,第一锅茶叶是失败的。
当梅子尝了一口张华泡的茶,就坚信自家少爷煮茶的方式有问题。
张华也喝了一口就直接喷出来了。
“呃呵呃呵”,什么玩意,比中药还要难喝,又苦又涩。
“少爷,茶叶加了葱姜之后,味道就会变好一些,要不我去给你试煮一杯?”
看到张华吐出的茶水弄湿了自己的衣裙,梅子没来得及给自己擦,就伸出手一边轻轻的给张华拍着背,一边提出自己的建议。
“少爷,会不会是我刚才生火没有生好?”小兰在一旁怯生生的说道。
色泽、味道都不对,肯定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好。而火候是最关键的,小兰的声音倒是提醒了张华。
“这样,我们再来几回,第一锅的温度要高一些,第二第三锅的要区别开来,把温度降下来。”张华想到多啦和自己说的炒茶第一锅的锅温180-200℃,第二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而第三锅锅温比二锅更低,约130-150℃。
没有温度计,张华也没办法直接把手贴到锅上去感觉,再说,即使敢贴上去,也不知道200℃是什么一个感觉啊。
只能多试几次了!
“嗯,我记得少爷你刚才说第一锅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但是由于是第一次炒,我觉得我用力还是不均匀,转的也不够快,所以炒出来的茶达不到少爷的要求。”梅子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操作是否达到了张华的要求。
当然,她没有去想为什么张华说的就是对呢?
对梅子来说,只要自家少爷说的,就是对的,没有为什么!
一回生两回熟,再次开始炒茶的时候,明显节奏更快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出锅了。把两锅茶叶放在一起,很明显第二次的色泽要好一些,也有一些淡淡的香气。
“少爷,还是挺苦的,不过喝下去之后又有一点点香香的感觉。但是我还是觉得有点难喝。”
不等张华自己动手,梅子就先泡了一杯茶,然后喝了一口。
张华拿过杯子也喝了一口,入口涩涩的,夹杂这一点茶香。总的来说比第一次要好多了。
“梅子,这样,我们在一旁点一炷香,然后每次炒茶的时候都记录下来每锅花了多长时间,也及时把锅温的感受记录下来,这样等到哪次的炒茶炒的很好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固定下来,这样我们每批次的茶叶就都会差不多了。”
虽然没有办法像前世的实验室一样记录每一次的炒茶,但是张华还是尽可能的实现标准化,这样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把茶叶作坊做大做强。
当然,就靠着北岸的那十来棵茶树,肯定是不够的,明年春天可以考虑开辟一处茶园了。
把炒茶试验的事情交给了梅子之后,张华又去查看了一下炼铁作坊和瓷器作坊的进展。考虑到这两个作坊都有一定的污染,虽然规模很小污染有限,张华还是把它们安排在了沣河下游岸边买回来的荒地上。
经过这段时间的施工,已经有点模样了。不过看着那用大石板堆砌而成的高炉,张华对这个年代铁匠的炼铁水平表示了担忧。
不管是炼铁炼钢还是烧瓷、制水泥,都离不开高炉。高炉作为承受高温的地方,对建筑材料的要求是很高的,后世的高炉都是用专门的耐火材料制成的。
虽然巨石也有一定的耐火性,但是不管是使用寿命和可以承受的温度,必然都很有限。
不过也没办法,不建设个作坊出来练练人手,张华即使有多啦给的现成的炼钢工艺,也没有办法把钢炼出来。
“少爷,按照这个进度,再有一个月,我们就可以开始炼铁了。”
负责张家炼铁坊建设的是阿牛的各个阿虎。
老茅家的三子一女都挺有意思的,老大不学家传的木匠活,跑去做铁匠了;老二更夸张,据说在秦岭里面找了个地方养鸽子,一年都不回来几次,也不知道他就怎么和鸽子较上什么劲了;也就老三阿牛继承了老茅的衣钵;而最小的女儿阿青则是跟着她娘练武,整体抱着一把剑,不过据说阿青的剑术已经小有所成。
“阿虎,速度虽然很重要,但是质量也不能放松,炼铁坊里面到时候装的是一炉炉的铁水,容不得任何闪失。”
张华有点担心阿虎太过心急,给搞出个豆腐渣工程。
“少爷放心,我在五岁开始看着高铁匠打铁,九岁开始去长安跟着我师父,期间还在长孙家的炼铁坊里做过五年,算起来,我接触炼铁也算是有十二年了。”阿虎挥舞着自己粗壮的手臂,声若洪雷的说道。
也许是常年炼铁的缘故,十七岁的阿虎,身材却是壮实的跟一头牛一样,看上去比薛礼这个后世的名将更像是武将!
……
炼铁坊、瓷器坊、红酒坊、香水坊以及在长安的香皂坊,张家的产业以及开始积蓄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候,张华才感受到开国县男这个虚爵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最近半个月,中保镇中来投奔张家的匠户已经超过了十家,再加上张华在西市买的一些匠人,各个作坊才能够勉强开动起来。
要不然,就那么几个人,即使张华再有想法,也是没有办法实施。
“少爷,你快过来尝尝,我觉得我似乎炒出了你所说的绿茶了。”张华刚从外面回来,梅子就兴匆匆的从茶坊里出来,拉着张华的手要去品尝。
“真做出来啦?和我们第一次做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两天,梅子基本上是从早到晚的在茶坊里忙碌着,已经试过了不下几十次,好在那十来棵茶树够大,要不然还没等试验成功,就没有茶叶可用了。
即使如此,今年也不用指望会有多大的茶叶产量了。
“我觉得原本那个炒茶帚不是很好用,所以后来我就比较少用,直接用手来带着茶叶转。”梅子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的手往背后缩了缩。
“把手伸过来,”张华一听梅子直接用手,就抓起梅子的手臂,“你傻啊。”
梅子的手中已经起来好几个手泡,应该都是炒茶的时候弄到的。
虽然锅里有茶叶,但是你用手带着茶叶旋转的时候,很难避免不直接碰上锅,国的温度和茶叶的温度差异可不是一点点,被烫出水泡就几乎是必然了。
当梅子尝了一口张华泡的茶,就坚信自家少爷煮茶的方式有问题。
张华也喝了一口就直接喷出来了。
“呃呵呃呵”,什么玩意,比中药还要难喝,又苦又涩。
“少爷,茶叶加了葱姜之后,味道就会变好一些,要不我去给你试煮一杯?”
看到张华吐出的茶水弄湿了自己的衣裙,梅子没来得及给自己擦,就伸出手一边轻轻的给张华拍着背,一边提出自己的建议。
“少爷,会不会是我刚才生火没有生好?”小兰在一旁怯生生的说道。
色泽、味道都不对,肯定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好。而火候是最关键的,小兰的声音倒是提醒了张华。
“这样,我们再来几回,第一锅的温度要高一些,第二第三锅的要区别开来,把温度降下来。”张华想到多啦和自己说的炒茶第一锅的锅温180-200℃,第二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而第三锅锅温比二锅更低,约130-150℃。
没有温度计,张华也没办法直接把手贴到锅上去感觉,再说,即使敢贴上去,也不知道200℃是什么一个感觉啊。
只能多试几次了!
“嗯,我记得少爷你刚才说第一锅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但是由于是第一次炒,我觉得我用力还是不均匀,转的也不够快,所以炒出来的茶达不到少爷的要求。”梅子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操作是否达到了张华的要求。
当然,她没有去想为什么张华说的就是对呢?
对梅子来说,只要自家少爷说的,就是对的,没有为什么!
一回生两回熟,再次开始炒茶的时候,明显节奏更快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出锅了。把两锅茶叶放在一起,很明显第二次的色泽要好一些,也有一些淡淡的香气。
“少爷,还是挺苦的,不过喝下去之后又有一点点香香的感觉。但是我还是觉得有点难喝。”
不等张华自己动手,梅子就先泡了一杯茶,然后喝了一口。
张华拿过杯子也喝了一口,入口涩涩的,夹杂这一点茶香。总的来说比第一次要好多了。
“梅子,这样,我们在一旁点一炷香,然后每次炒茶的时候都记录下来每锅花了多长时间,也及时把锅温的感受记录下来,这样等到哪次的炒茶炒的很好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固定下来,这样我们每批次的茶叶就都会差不多了。”
虽然没有办法像前世的实验室一样记录每一次的炒茶,但是张华还是尽可能的实现标准化,这样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把茶叶作坊做大做强。
当然,就靠着北岸的那十来棵茶树,肯定是不够的,明年春天可以考虑开辟一处茶园了。
把炒茶试验的事情交给了梅子之后,张华又去查看了一下炼铁作坊和瓷器作坊的进展。考虑到这两个作坊都有一定的污染,虽然规模很小污染有限,张华还是把它们安排在了沣河下游岸边买回来的荒地上。
经过这段时间的施工,已经有点模样了。不过看着那用大石板堆砌而成的高炉,张华对这个年代铁匠的炼铁水平表示了担忧。
不管是炼铁炼钢还是烧瓷、制水泥,都离不开高炉。高炉作为承受高温的地方,对建筑材料的要求是很高的,后世的高炉都是用专门的耐火材料制成的。
虽然巨石也有一定的耐火性,但是不管是使用寿命和可以承受的温度,必然都很有限。
不过也没办法,不建设个作坊出来练练人手,张华即使有多啦给的现成的炼钢工艺,也没有办法把钢炼出来。
“少爷,按照这个进度,再有一个月,我们就可以开始炼铁了。”
负责张家炼铁坊建设的是阿牛的各个阿虎。
老茅家的三子一女都挺有意思的,老大不学家传的木匠活,跑去做铁匠了;老二更夸张,据说在秦岭里面找了个地方养鸽子,一年都不回来几次,也不知道他就怎么和鸽子较上什么劲了;也就老三阿牛继承了老茅的衣钵;而最小的女儿阿青则是跟着她娘练武,整体抱着一把剑,不过据说阿青的剑术已经小有所成。
“阿虎,速度虽然很重要,但是质量也不能放松,炼铁坊里面到时候装的是一炉炉的铁水,容不得任何闪失。”
张华有点担心阿虎太过心急,给搞出个豆腐渣工程。
“少爷放心,我在五岁开始看着高铁匠打铁,九岁开始去长安跟着我师父,期间还在长孙家的炼铁坊里做过五年,算起来,我接触炼铁也算是有十二年了。”阿虎挥舞着自己粗壮的手臂,声若洪雷的说道。
也许是常年炼铁的缘故,十七岁的阿虎,身材却是壮实的跟一头牛一样,看上去比薛礼这个后世的名将更像是武将!
……
炼铁坊、瓷器坊、红酒坊、香水坊以及在长安的香皂坊,张家的产业以及开始积蓄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候,张华才感受到开国县男这个虚爵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最近半个月,中保镇中来投奔张家的匠户已经超过了十家,再加上张华在西市买的一些匠人,各个作坊才能够勉强开动起来。
要不然,就那么几个人,即使张华再有想法,也是没有办法实施。
“少爷,你快过来尝尝,我觉得我似乎炒出了你所说的绿茶了。”张华刚从外面回来,梅子就兴匆匆的从茶坊里出来,拉着张华的手要去品尝。
“真做出来啦?和我们第一次做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两天,梅子基本上是从早到晚的在茶坊里忙碌着,已经试过了不下几十次,好在那十来棵茶树够大,要不然还没等试验成功,就没有茶叶可用了。
即使如此,今年也不用指望会有多大的茶叶产量了。
“我觉得原本那个炒茶帚不是很好用,所以后来我就比较少用,直接用手来带着茶叶转。”梅子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的手往背后缩了缩。
“把手伸过来,”张华一听梅子直接用手,就抓起梅子的手臂,“你傻啊。”
梅子的手中已经起来好几个手泡,应该都是炒茶的时候弄到的。
虽然锅里有茶叶,但是你用手带着茶叶旋转的时候,很难避免不直接碰上锅,国的温度和茶叶的温度差异可不是一点点,被烫出水泡就几乎是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