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293章 训练汇演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马上就到年底了。对于很多穷苦人家来说,过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年关,但是对于西凌县许多家庭而言,今年过年却意味着丰收,意味着希望。

    按照惯例,西凌工坊每年年底都会召开股东大会,与会者包括谢家兄弟、工坊和各级学校的管理层以及最开始成立时的那批老股东,还有从瓦山特意赶过来的罗家,这些人都是莫思凡最信赖的帮手,是他事业腾飞的伙伴。而他也没有辜负这份信赖,给他们带来了巨额的回报。

    股东大会上,照例披露了今年全年的经营情况,收入一直在持续高速增长,利润更是很惊人。特别是瓦山水泥厂陆续扩建以来,产量翻了好几倍,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当然投入也相当大,为了支持袁紫恒的商战,西凌工坊一直在进行输血,直到搞垮了温世贤后才得以停止。还有陕北那边,石油研究院得持续供血,为了应对随时有可能出现的地震,物资储备也一直都在进行,这些都是很花钱的项目。只不过大家对此都表示理解,为了拯救生命,花多少都值得。

    当然股东大会上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分红,西凌工坊得分红,瓦山水泥厂同样如此,就算是西凌炼铁厂,虽然还未正式投产,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但是所有入股的人都拿到了股金所产生的年度利息,虽然不多,却是一种态度,那就是你将钱投到这个厂里面,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股东大会开了足足三天,分红的发放则持续了更长的时间,最后出了一份简报,在各村张贴,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在村民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热烈的讨论着简报内容,打听甲得了多少分红,乙得了多少年终奖金。

    谢家村村口原本是小庙的那个地方,如今划出了一块土地,准备建一座寺庙,以纪念圆寂的香火道人。只不过建寺庙的进度比较慢,只是用围墙圈了一块地,寺院什么的还没有影子。村民们反倒是在围墙里面搭了个戏台,趁着过年热闹的时候唱几天傩戏。现在工坊已经放假,村民们有大把的时间享受生活。傩戏便是所有村民都喜闻乐见的艺术节目,每天都要排十几场戏,吸引着许多人来参与。

    与此同时,那堵围墙现在也派上了用场,西凌工坊的简报就贴在那里,供村民们观看。围墙里鼓乐喧天,围墙外也时常有人驻足,议论着谁又发了财。

    “人总得讲点机缘,像村西头的李瘸子家,以前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还得上我家来借米,可是你看人家如今过得多好?自己是西凌工坊的老股东,两个儿子又都是在工坊里管事的,每年赚一千多两银子跟玩似的。”一个村民一边看着简报,一边说道。

    另一个村民道:“谁说不是呢?当初他入股的时候,十两银子拿不出来,还到处借钱。当时还找我来借,说是如果借钱给他,以后分红给我一半。”

    “那你就发达了。当时十两银子入的股,现在每年都可以分几百两。”

    “咳,当时谁知道?我寻思着这事情不靠谱,李瘸子家境那么差,要多少年才能还清这十两?所以当时没敢借。如今肠子都悔青啦。”

    “你这是到手的财运捡不到。其实要我说,这不是机缘的问题,是人品的问题。当年你要是帮过莫家,同样可以第一批入股。你要是肯借钱给李瘸子,现在也可以坐拥上千两身家。既然你啥都没做,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一个浑厚的声音忽然在那村民身后说道。

    那人说的是实话,但实话往往都是不讨喜的。那村民听了有些不舒服,回过头来,正欲反唇相讥,待看清那人是谁,禁不住张口结舌,半晌方道:“嘿,原来是谢家老大,您啥时候回来的?”

    站在他身后的正是谢小忠,他身材魁梧健壮,威猛不凡,虽然没有身穿军装,但满身杀气依旧扑面而来,让人望而生畏。在他身边还有个陌生人,个头稍微矮一点,没谢小忠魁梧,但依旧显得很精壮,眼神更是十分沉凝稳重,让人不敢小觑。

    谢家如今是五村地面除了莫家之外身份最尊贵的,兄弟几个无一不是莫思凡的重要助力,谢五妹更是莫思凡的夫人,得罪谁都可以,莫得罪谢家,这应该是所有人的共识。谢小忠虽然长年在外从军,但村里人都知道他如今是大官,更加不敢得罪。

    他这次回家省亲,家乡的面貌较前几年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都快认不出来了。村头的小庙没了,代之以一座戏台,里面咿咿呀呀的在唱戏,让人不禁感叹物是人非。他看见有人围着看简报,于是也凑过去看了看,听着那些村民的议论,忍不住就插了几句话。确实,所有曾经帮过莫家的人现在都发达了,要是没有占到这个便宜,真的不能怪别人,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淡然回了一句道:“刚刚才到。”

    “您这几年都没回,要不我给您引路吧?”

    “不用了,我认识路。”说罢,他拱了拱手,携着同伴扬长而去。

    莫思凡正在西凌体育学校观看学生们的训练汇演。

    西凌体育学校开办已经有三年多了,从名气上来说,它远没有西凌工坊和中学出名,但名义小并不代表着规模就小。如今体育学校一共有三百多名学生,大部分是本县子弟,也有一些是从邻县慕名而来。这年头当兵并不吃香,地位低下不说,还动辙遭当官的打骂,军饷也少得可怜。但西凌体育学校不一样,在这里报名就有钱拿。一年下来可以拿到一百多两,跟在西凌工坊做工的工钱差不多。而且搞的虽然是军事训练,但在名义上并不是军人,学成之后如果不想当兵,也不会有人逼着往军营里送。

    除了练习武艺,学习军事理论之外,文化学习也是重中之重。可以这么说,三年来,西凌体育学校培养的全部都是文武全才,军事素质比那些大明世袭军官要高得多。

    西凌体育学校的训练场并非一片平地,而是有山有水有桥,更多的则是各种人为设置的障碍,学生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跑完全程。途中要翻山越岭,也要突破教官们临时设置的各种障碍,训练难度非常大。刚开始练习时,曾经跑哭过许多学生。只不过几年来,随着训练水平的日益提高,这种障碍跑训练已经无法难倒大家,多数都能顺利的完成。

    在训练场是,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正在奋力奔跑的学生,而是随处可见的一幅幅标语,上面写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个打造一支强军必不可少的法宝如今正被莫思凡一字不差的复制了过来,每日训诫,直到将其融入学生们的灵魂。

    今天来看训练汇演的人不少,除了莫思凡这些高层人物之外,还有不少学生家属在一旁观看。所以现场非常热闹,除了加油助威的声音之外,还时不时响起几声尖叫,那是家属们看见自己孩子摔倒时,情不自禁发出来的。不过心疼归心疼,眼看自家孩子练出了一身好本领,大多数家属还是挺自豪的。

    “成绩都还不错。”莫思凡看了看观演台上的钟表说道。这座钟表是一个叫谷俊彦的工匠制作的。其人很善于制作结构精巧复杂的器具,从莫思凡那里获知钟表的结构原理之后,就制作了这个,虽然现在还比较粗糙,走时也不够准确,至少比日晷或沙漏要好得多。

    “练得最久的那批人水平比他们还高得多。”谢小勇接过话头说道,“有些学生刚进来的时候身体素质很差,都是没吃饱饭闹的。只要经过几个月的强化训练,伙食开好一点,一般都能跟上来。”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后勤保障非常重要,吃饭了肚子才有力气做事。训练如此,打仗亦然。”

    “说得好。”身后传来一声赞叹道。

    莫思凡回过头一看,顿时欢喜地跳了起来,叫道:“小忠哥回来了。”

    正是谢小忠。他先去的西凌工坊,扑了个空,后来在别人的指点下,这才来到体育学校。他和同伴先是站着看了一会儿训练,对莫思凡别具一格的训练方式自然是赞不绝口。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俩个都是精于练兵的将领,自然就知道这种训练的意义何在。看了一会儿之后,这才来找莫思凡等人。只不过喝彩的不是谢小忠,而是他的同伴。

    这时所有人都围拢过来。谢家兄弟一家子团聚,自然非常高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打着招呼,欢声笑语一片。

    莫思凡却注意到跟谢小忠一起来的同伴,稍事停顿之后,便问道:“小忠哥,这位是……”

    谢小忠一瞪眼睛,说道:“你问我他是谁?你不是认识的么? ”

    莫思凡有点发懵,好在他还不算笨,一眼看见那人腰间长剑,立时醒悟,禁不住惊喜交加,试探着问道:“这位兄弟莫非姓戚?”

    那人揖了一礼道:“在下正是戚元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