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235章 立地成佛

    “呯”的一声,清脆的声音在山谷里久久回荡,惊起飞鸟无数。

    这是离西凌工坊数里之遥的一个山谷,如今五村土地大半归莫思凡所有,这一片山谷也不例外。西凌体育学校就是建在这里,学校面积并不算很大,设施也不是很好,但还是吸引了许多有志于军事的年轻人。在招学生的时候,还得进行简单的考核,至少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进去。目前,体育学校还是由谢小勇负责,但李沐风选派了数名武艺高强的弟兄前来充任教官,所以师资力量还是蛮强大的。

    学生们在这里不仅要学习武艺,锻炼体魄,还得学习大量的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文化知识有西凌小学派人来教,军事知识则是莫思凡所编写的教材,他好歹是个军事发烧友,理论知识讲起来还是头头是道的。但理论尚且在其次,大明军队最大的问题是纪律性不够,士气低迷,普遍存在畏战情绪。所以在体育学校里,莫思凡严格强调纪律和服从,一支军队在逆境中会不会垮,纪律和服从至关重要。

    这里除了是学校之外,还设了一个武器实验室和试验场,建了一个小小的军工车间,有数十名工匠在里面,专门研究武器及应用。

    而火药枪的研制则是重中之重,这个项目也同样立了很多年,在失败过无数次之后,终于做出来一枝真正意义上的步枪。刚才的那一声枪响,就是那枝步枪发出来的。事实证明,效果还算可以。标靶远在百米开外,是两寸厚的木材制成的,表面还覆了一层薄薄的铁皮,这就好比一个身穿盔甲的骑士,结果一枪过去,子弹洞穿了铁皮和木材,打在后面的一块钢板上,兀自留下了一个很明显的凹痕,这样的威力就比较可观了。这还是破甲的效果。如果敌人没有穿盔甲,或者单纯地计算最大射程,那距离还要远得多,甚至比现在最好的弓箭射程还要远。

    “做得非常好。”莫思凡亲自试了试那支枪,感受着上面刀削斧凿过的痕迹,很满意地说道,“一共做了多少支?”

    “就这一支。”陪在他身边的雷振声说道,他是火器世家出身,祖上曾经主持过一个火器局,专门负责给神机营铸造火器。后来因为得罪了人,被下狱关了很多年,出来后就没做火器了,但是技术却是一代代的传了下来。到了雷振声这里,家里实在是困难得活不下去了,就落草做了绿林,还是李沐风慧眼识人,将他送到莫思凡这里安居乐业下来了。莫思凡很重视工匠,大家生活安稳,创作的热情就迸发了出来。莫思凡知道他会造火器,就将研制枪支的任务交给他。而当他拿到那些图纸的时候,以他的经验,立即就判断出这种枪支的构造极其巧妙,制作难度很大。但是一旦制出来,威力远胜于神机营现有的火器。

    他又补充了一句道:“我觉得这枝枪还有改进的余地,等我再改改,要是效果更好的话,就可以定型。定型之后再大规模制造还来得及。”

    “好。辛苦你了。”

    虽然莫思凡希望看到新式火器尽快装备大明的军队,但这事其实是急不来的。先不说武器研制需要时间,就算将枪大规模制造出来了,怎么交给军队?只怕是还没交出去,就被人以谋反罪给告发了。

    将工坊和学校全部巡视了一遍之后,莫思凡非常满意。这次回来,他已经收获了不少惊喜,辣椒、电灯、徐文长的来访、枪支等等,都是让人兴奋的消息。但不是所有消息都让人高兴。

    从体育学校出来,莫思凡寻思着要到水库边看看,两年未见,想必湖边已经是绿树成荫了吧,哪怕是在冬天,风景也不会差的。

    到水库就必须经过谢家村,从小河边的石桥走过去是最近的,也就是要经过那个小庙。

    小庙的外观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莫思凡虽然有钱,但是尊重香火道人的意见,并没有对小庙进行过任何翻新。当然现在香火钱再也不会有短缺了,油盐米粮都极为充足。乡亲们生活过得好了,也乐于布施,所以小庙的香火一直非常的旺。莫思凡只要在家,就总会抽时间到小庙里去看看。他并不信神佛,但偶尔跟香火道人聊聊天,谈谈禅,也是一种乐趣。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小庙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寺庙,因为它就像土地庙一样,是村民们自发建起来的,里面连一个正式的和尚都没有。香火道人只是负责照看香火,他本身没有官府发给的度牒,并不是真正的僧侣,也没有接受过佛学熏陶,除了念几句阿弥陀佛之外,佛经什么的也是全然不通,还是后来莫思凡看这个小庙实在太寒碜,自己买了几本佛经摆在那里。不过香火道人有没有看,只有那丑菩萨知道。

    然而香火道人毕竟侍弄香火那么多年,心境的修养非比寻常,正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他也不修佛,只修心,修心后达到的境界,只怕是那些佛门大师也不一定能比吧。每次他跟香火道人聊天之后,总会宁神静气,整个人的身心都回复到一种空明的状态。

    往常这个时候,小庙里面总会传来木鱼的轻轻敲打之声,有时还会有袅袅的香烛轻烟飘荡在空气之中。然而这次莫思凡从小庙经过的时候,里面十分安静,仿佛是空无一人的感觉。没有木鱼声,也没有半分香烛气息。他忽然记起了一件事,便向小庙走去。

    进了小庙,一眼就看见香火道人盘腿坐在蒲团上,一动不动。莫思凡吃了一惊,莫非出了什么事?他正要起身招呼在外面的谢小勇进来,却只见香火道人身子微微一动,须臾睁开了眼睛,看着莫思凡。他的面相原本就很枯瘦,现在由于年龄的关系,更是显得骨瘦如柴。莫思凡记得他前两年身体便不太好,经常拄着拐杖,剧烈的咳嗽着。宽大的衣服罩在他的身上,就跟挂在一副衣架上一样,晃晃悠悠,煞是可怜。

    岁月是无情的一把刀,它对每个人都是那么公平,从来不会因为什么财富、地位而区别对待,特别是进入衰老期之后,那简直是非常可怕,眼看着人就这样一天天不同下去。

    他不知道香火道人有多大年纪了,也从来不问。但他知道古人的寿命确实不长,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能上七十的人非常少。相对来说,香火道人算是比较高寿了。

    香火道人看着他,微微一笑道:“我已入定数日,算着你最近也许会来,所以从定中醒来。你果然来了。”

    “你……最近身体可好?”

    “不太好。不过咳嗽倒是好了许多,想来佛祖是要召我过去了。”

    “可别说傻话,你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在我看来,去见佛祖无非是解脱肉身罢了,无须大惊小怪。命数已定,也毋需挽留。”

    “你知道我从来不相信命数。任何虚无飘渺的宗教我都不相信。”

    “你不妨稍微信一下,至少对于培养一个好的心境有好处。”

    莫思凡沉默了一会儿,又展颜一笑道:“我虽然不信,但我从不干涉别人去信。我这次出去,给你在官府办了张度牒,你以后就是真正的和尚了。”

    “多谢莫相公。”

    “还有,我记得给你买过一本华严经,不知道你看没看过。不过,我这次去陕西,曾经去过华严寺,那是华严宗的祖庭。我跟华严寺的住持宗顺法师还算有点交情,跟他讲了讲,他答应发给你戒牒,收你为他的门下。从今以后,这个小庙也可以叫做华严寺,将来我会将它的规模扩大,普天下的善男信女都可以来这里拜佛,你就是这里的住持大师了。对了,宗顺法师还赐给你一个法号,叫做弘法大师。”

    “弘法大师?”香火道人微笑起来,说道:“我没讲过佛法,甚至佛经我都不会念。”

    “佛经不是用来念的,是要用心去体会。穿着僧衣的不一定是高僧,会念经的和尚也许只是小沙弥。即使日日酒肉穿肠过,只要坚守本心,便能成佛。以你修心之成就,立地成佛又如何?”

    “成佛?”香火道人愣了一会,忽然纵声欢笑起来。

    笑声传出小庙,惊起小鸟无数。

    笑声渐低……

    香火道人双手合十,枯瘦的脸上居然也显出几分庄严宝相,他的嘴角还挂着微笑,可是双眼却缓缓地闭了起来,旋即寂然不动。

    嘉靖三十年冬,弘法大师圆寂于江西袁州府西凌县谢家村小庙——后来这里成了著名的佛法圣地西凌华严寺。

    按照佛法传统,弘法大师被火化,得舍利数颗。

    后来这里建了一座高塔,供奉弘法大师舍利,西安华严寺也派了数位高僧前来宣扬佛法,香火世代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