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193章 马革裹尸

    正所谓此消彼长,一方气势如虹,另一方缩手缩脚,乃至于心生胆怯,反映到战斗上,就是双方的攻守易势,秦百韬的枪法如暴风骤雨一般连绵不绝,战了大概十几个回合,那大胡子招架不住,拨转马头就想逃命。

    秦百韬哪里容他逃走,大喝一声,大枪闪电般刺出,大胡子用狼牙棒拼命格挡,然而还是迟了一招,大枪枪尖直扎心窝,穿透皮甲,前胸进,后背出,哪里还有命在?秦百韬手腕一翻,将大胡子的尸首挑起来,甩在地上。

    秦大、六子等人眼见秦百韬获胜,精神大振,更是加紧进攻起来。这时,经过艰苦训练的素质就体现了出来,虽然人数不到两百人,但是大家配合精妙,不管在哪个方向都形成了优势兵力,长矛捅,刀剑砍,将那些鞑靼骑兵砍瓜切菜一般给予歼灭。

    然而这样的小胜在战场上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明军主力已经溃散,到处都是丢盔弃甲的明军士兵,到处都是纵马收割人命的鞑靼骑兵,明晃晃的刀光在闪耀,谁也不知会从何处突然飞来一支羽箭,将人给钉在地上。秦百韬率领着小队人马艰难地向战场中心突进,不但要跟或多或少的鞑靼骑兵作战,更得提防溃散的明军冲垮自己的阵势。在很多时候,后一种情况带来的危害更为致命。

    队伍很快就开始出现伤亡,越是往里走,遭遇的敌人就越多,伤亡也就越大。然而他们还是奋勇向前。

    终于,在趟开一条血路之后,他们在战场中央地带看见有一群人仍然在顽强地抵抗,这些人身穿明军军服,但跟普通士兵略有些不同,更像是某位将官的亲兵。此战最大的官员就是大同总兵张达,秦百韬要寻找的正主应该就在这里了。

    那些亲兵人数并不多,顶多还有几十个人,其余的只怕都已经壮烈殉国了。而包围着他们的鞑靼人足有近千,他们仿佛是困在大海里的孤岛,随时会有一个大浪扑过来,将他们撕得粉碎。然而并没有人投降,只是奋勇砍杀着,哪怕是已经头破血流,也决不后退半步。

    秦百韬毫不犹豫下达了冲锋的命令,哪怕前面的敌人再多,哪怕大家都已经非常疲惫,哪怕面对的是刀山火海,但是没有人吭声,只是沉默地控着战马,加速,再加速。

    那些鞑靼人显然没有料到明军还有这样一支有生力量,而且还是在背后发动进攻,措手不及之下,包围圈被冲破了,秦百韬跟那些浴血奋战的亲兵们汇合在一处。

    在那些亲兵们的重重保护之下,秦百韬看见,一个清瘦的中年人拄着宝剑站立在那里。然而他已经受了重伤,一枝羽箭射中他的腰部,入体极深,鲜血已经染红了战袍。如果他不是有着极大的毅力的话,恐怕早就倒下去了。

    秦百韬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从那人的战袍样式、精神气质来看,必然是大同总兵张达无疑。他滚鞍下马,大声叫道:“末将镇边堡守备秦百韬见过总兵大人,末将救援来迟……”

    “不要说了,”张达挥了挥手,说道,“大战至此,秦将军是众多堡城里唯一来援救老夫的。老夫轻敌冒进,被鞑子包围,死不足惜。但是大同城不能被鞑子夺去,这里有我的总兵官腰牌,你率人突围出去,到大同府,收拢人马,务必要守住大同,否则大明门户大开,京城危矣。”

    “末将定要救大人出去。”

    “没有用的。老夫身受重伤,命不久矣,徒然拖累你们突围的速度。你将我幸存的这些亲兵全部带走,快!快!”

    激烈的战斗依旧进行着,秦百韬率领的小队虽然凭借锋锐之气冲开包围圈,但是很快就陷入苦战,敌我人数的差距实在太大,纵然他们训练有素,但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伤亡只会越变越大。秦百韬知道不可久留,否则必将全军覆没。从总兵张达的伤势来看,确实已然无救,纵然能够保他出去,说不定半路上就会伤重不治。而副总兵林椿并没有见到,想必早已阵亡了。他咬了咬牙,接过张达递过来的总兵官腰牌,翻身上马,大声吼道:“所有人听令,立即突围。”

    他的小队和张达的亲兵合兵一处,除去伤亡,加起来也有将近两百人,在秦百韬的率领下,向着鞑靼人的包围圈薄弱处冲去。

    一轮混战,又付出数十人的伤亡,终于撕开一个缺口,冲了出来。秦百韬早已杀红了眼睛,死在他枪下的不知有多少人。冲出来后,他勒马四顾,却发现秦大不见了。

    秦大跟了他几十年,名虽主仆,实为兄弟,相处了这么久,早就是亲人一般的存在。如今秦大失陷在鞑子阵里,他自然不能不管。

    他摘下腰牌,递给紧紧跟在身边六子道:“你拿着这个,去大同府,将腰牌交给巡抚大人,请求他立即加强城防守备。我得回去找秦大。”

    “我跟将军一同去。”

    “不。弟兄们已经伤亡过半,你得将他们带回去,带回镇边堡。”

    “将军……”

    “听从命令!速速离开!”

    “遵令!”

    秦百韬拨转马头,头也不回地向着来路狂奔而去。

    很快就回到刚刚冲出来的地方,只见无数鞑靼骑兵围住几个明军,双方兀自苦战不休。正是秦大和几个西凌来的亲兵。

    秦大已经浑身挂彩,血染征衣,虽然狠命搏杀,但谁都知道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撑不了多久了。

    秦百韬策马狂奔而来,手上大枪飞舞,挑飞了几个鞑子,杀开一条血路,大声喝道:“秦大,速跟我走!”

    秦大身形已经摇摇欲坠,他受到了太多的创伤,能够坚持到现在,不过是本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有赚的想法,此刻见秦百韬杀了回来,忍不住叫道:“大人,你何苦回来?”

    “咱们兄弟,生死与共,决不能抛下你不管。”

    秦大身体里蓦地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他奋起余勇,逼退眼前的敌人,然后身子往马鞍上一伏,立即向包围圈外窜去,仅剩的两名亲兵也紧紧的跟在他身后,秦百韬挥舞着大枪殿后,杀退追兵,四骑往大同镇方向疾驰而去。

    鞑子骑兵追之不及,再加上又有人下令收兵,竟让他们就此遁去。

    奔了一刻钟的工夫,最前面的秦大身子忽然一晃,直撞下马来。

    秦百韬紧急勒马,跳了下来,急忙奔到秦大身边。只见秦大牙关紧闭,已然奄奄一息。

    他遭受的创伤实在太重,腰腹胸背都被刀剑所伤,鲜血粘连在衣襟上,简直是不忍撕开。秦百韬将手指放在他的鼻子下面,探着他越来越微弱的鼻息,忍不住坠下泪来。

    这么严重的伤势,大罗金仙都救不了。他已经陷入深度昏迷,唯一的结果,就是在昏迷中悄悄离去,连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

    秦百韬单膝跪地,默默无言,泪水滴了下来,砸在秦大越来越苍白的脸上。多年的好兄弟一朝逝去,让人痛彻心扉而不能言语,刚才还在疆场上纵横驰骋的汉子,如今已经化为渐渐冰冷的躯体。

    他将秦大抱了起来,将他放在马鞍上,喃喃地说道:“好兄弟,咱们回家。”

    一场大战,以明军的惨败告终,明军自总兵张达、副总兵林椿而起,五千人马,战死者近半,余部逃回大同镇,坚守不出,同时飞报朝廷,请求再派一个总兵官过来。毕竟鞑子大军就在城外,一旦攻城,没有人指挥可不行。

    而秦百韬率领的救援小队伤亡也是极大,原本去时有将近两百人,回来后不足一百,还折了重要助手秦大,从西凌带来的十个亲兵也只存活两个,单从伤亡来衡量的话,可以说是一场惨败。然而在这次战斗过后,镇边堡所有军士都空前团结起来,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原本刻在他们骨子里的怯懦、懒惰和贪生怕死一扫而空,代之以坚忍和沉默。并且在秦百韬的训练之下,逐渐成长为一支百折不挠、骁勇善战的铁军。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战争还在继续,鞑靼人在俺答汗的率领下,持续攻破了多座堡城,侵入汉地,劫掠粮食、人口和财物,在这个过程中,明军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大同城里的明军再也不敢出击,只能眼睁睁看着城外的百姓遭受劫掠。

    与此同时,朝廷也以原甘肃总兵仇鸾为宣大总兵,让其统筹军务,抵抗俺答汗的入侵。

    仇鸾是何人?此人乃大将仇钺的后人,仇钺曾经在正德年间平定过安化王之乱,战功卓著,封咸宁侯,世袭罔替,镇守甘肃。

    听上去似乎蛮厉害的。

    然而名将之后并不见得就会打仗,如果要排一个大明武将草包榜的话,仇鸾绝对可以名列前茅。

    草包也就罢了,偏偏这人还极其嫉贤妒能,凡是比他厉害的人,几乎都逃不过他的毒手。他的老上司、三边总督曾铣就是被他陷害,最终人头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