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138章 水泥应用

    这一切确实是出自莫思凡的安排。虽然姚铁坚早已抱定必死之心,但莫思凡怎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去死?苦思之下,才想出一个火遁的法子。

    左布政使府书房那一排房子都是相通的,莫思凡叫人在另一间房内掘了地道,火起之时,姚铁坚退入书房,关上房门,也将火暂时挡在门外,其他人被火阻隔,无法追进来。他就通过小门进入有地道的那个房间,神不知鬼不觉的逃离现场。火灭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书房的位置,哪怕是掘地三尺也发现不了地道,自然就会认为他已经葬身火海,也就不会再追查下去了。等以后想重建的时候,清掉那些断壁残垣,才有可能发现地道,那时已不知是多久之后了,也未必将其联系到姚铁坚的身上,毕竟在书房中确实发现过一具焦黑的尸体。那是陆少翁在锦衣卫私设牢狱里找了个身高体重都相近的死囚,那人作恶多端,如今替姚铁坚而死,也算是作了一桩善事。

    姚铁坚逃出来之后,立即被陆少翁派出的锦衣卫保护了起来。这事知道的人极少,参与的锦衣卫都是陆少翁亲信,口风极严的。连姚家兄妹也完全蒙在鼓里,出城之时,在许云依高超的易容术之下,姚铁坚化妆成一个车夫,连姚士林当面都认不出来。

    这些就是事情的简单经过。莫思凡讲述完毕之后,大家全都欢喜起来。

    “以后就委屈姚大人在西凌工坊住下来,为了不让人发现,我觉得还是改一个名字,就叫风伯可好?”莫思凡补充道。

    大家都点头称是。姚铁坚道:“承蒙莫贤侄盛情,老夫如今不做官,就当是一名闲云野鹤的老头就罢了。早就听说西凌小学教授的格物之道很神奇,老夫既然出不去,那就研究这门学问好了。就只怕年纪大了,学不会。”

    莫思凡高兴的说道:“姚大人想学,那自然是极好的。我的恩师方攸宁六十多了,还依旧学得很起劲,如今几年下来,居然精通数学物理,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还能担任老师,每天忙着教学。我怕他身体吃不消,你猜他怎么说?他跟我吹胡子瞪眼,说我小瞧他。还说自从研究学问以来,视野开阔了,精神状态完全不同,连带着身体都倍儿棒。我没奈何,只好由着他了。”

    姚铁坚微笑着道:“这位老哥倒是有趣,有机会得当面请教一下。还有,别叫我姚大人。姚大人已经葬身火海,老夫现在是风伯。”

    莫思凡哈哈笑道:“就是。是我疏忽了,该罚,该罚。”

    姚铁坚一家就这样在西凌工坊隐居下来。人们只知道西凌小学来了两个新学生,而楼上实验室里来了个年纪不小的助理实验员,他们口音跟本地人完全不同。不过,西凌工坊经常都有外地人出入,人们见怪不怪,也根本无意深究。

    时光荏苒,冬尽春来,瓦山水泥厂的第一期工程建成之后,立即投入了试生产。在这期间,莫思凡又去了一趟瓦山,观察新窑炉的生产情况。结果让他相当满意,新窑炉运行良好,完全可以达到设计时的产能。各配套设施也相当得力,极大的节省了劳动力。等正式生产的时候,水泥的产量必将产生一个飞跃。

    莫思凡计划在瓦山和西凌工坊之间修筑一条水泥大道,这完全是一种纯粹的投入,即使水泥是自己产的,加上其他材料和人工,至少也得花上十万两以上。在别人看来,修这条路是见不到任何收益的,毕竟不会有人为了通行这条大道而付费。但是在莫思凡看来,这条路必须修,而且修得很值。要致富先修路的老话就先不说了,为了修路而雇佣人手,带动就业,这是好处一。通过修路这件事,让无数人看到水泥的实用性,这比打任何广告都要实在,这是好处二。路修好后,从瓦山出来的产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运输出来,光是每年节省下来的运输费用,就不止十万两,这是好处三。有了这么多好处,为什么还不修?不仅要修,以后还将逐步扩大,让其联结成一个路网,就像后世那发达的交通体系一样。即使规模只有百分之一,也将给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所以新年过后,修路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首先是招募工人,附近的百姓们无不欢欢喜喜,争抢着来报名。谁都知道给莫相公做事可以拿到极好的工价,西凌工坊如今已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去的,要有关系,还得经过考核才能入职。不过莫相公建房子,造设备都需要大量人手,村民们通过做这些零工就能得到很不错的收入。如今莫相公又要修路,那自然得赶快去占个位子。

    西凌县的贾知县对修路的事情也给予了高度支持。自古以来,修路筑桥就是善人们回报桑梓的一种方式,是可以记录进地方志的大事,甚至还会有人竖碑立传,一直传颂下去。不过,善人们修路,往往只是将自己村子前的路修缮一下,长不过里许,宽不过数尺,投资也不大,哪里比得过莫秀才的气魄?莫秀才修的那条路,长度就有五六十里,宽达两丈有余,并排驰三驾马车都绰绰有余,投入的资金必定是非常多的。毫不客气的说,以西凌县衙的财力,还不足以支持这么大的投入。而莫秀才愿意以一人之力,负担起整条路的修筑,这等善事,自然得大加鼓励。

    有了官方的支持,事情就好办得多,要不然光是协调道路所过村庄的利益,就是一件十分头大的事情。

    不出莫思凡的意料,水泥的应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种建筑材料前所未见,强度高,平整度好,硬化速度很快,比如今所有的材料都要好。关键是价格还不贵,跟粗砂矿石搅和在一起,就可以使用,这比那种打磨青石条石之类的可要简单得多。这么长这么宽的一条路,建设速度也比人们预计的要快,如果不是受到水泥产量的制约,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速度还将比现在快得多。

    有心人很快就从中嗅到了商机。很显然,这种全新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修路筑桥,盖房子也是可以的。价钱并不比木料和砖石贵多少,牢固程度却是大幅度增加。事实上,瓦山水泥厂的新厂房便是用钢筋水泥建的,高大美观速度快,它矗立在瓦山村,便是一个最好的样板广告。因此,在水泥还未大量上市的时候,预定的订单就已经将瓦山水泥厂给淹没了,为了交付订单,瓦山水泥厂开始大量雇工,早中晚三班生产。

    也有人开始动起了歪心思。水泥可以在瓦山生产,其他地方难道不行?只要偷偷的弄到配方,搞一个小作坊,每天只要做个几百斤就可以发财了。配方并不是很难弄到,这个东西的工艺太简单,即使缺少精确配比,做出来的质量虽然不太好,却并不影响使用。做不出那么高大的设备也不要紧,人工敲手工磨,慢虽然慢点,未必就生产不出来。

    然而这些人仔细核算过成本之后,却傻了眼,按照瓦山水泥厂给出来的定价,一千斤水泥的售价约二两,等于一斤才两文钱,比白菜都便宜。同时瓦山水泥厂还放出风声,等第二期厂房建设完成投产之后,水泥售价还将大幅下降,到时候即使是一般的家庭也能随意的使用,真正实现走进千家万户的目标。

    可是这样的价格山寨者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按照他们核算的成本,只可能亏本,根本就不可能赚钱。那瓦山水泥厂是怎样维持的?

    其实这就是莫思凡精心设计的定价策略。

    水泥这种东西,虽然是个新鲜事物,按道理卖多贵都行,独此一家的买卖,定价权掌握在他的手上,就跟西凌工坊出产的水晶工艺品一样。

    问题是水泥作为一种基础的建筑材料,真正的价值是用来盖房子和修路筑桥,而不是成为奢侈品。它在建筑行业应用极广,用量非常大。如果定价太高,那么建筑的造价可就打着滚似的往上翻,能够用得起水泥的人可就不多了。这对它的推广应用非常不利。所以水泥的价格必须定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上,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根据现在的度量衡换算,后世的一吨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六百七十五斤,一千斤二两的话,一吨约为三两多。这个价格其实不低,在后世,普通硅酸盐水泥价格每吨只要三百多。而三两多银子应该可以值一千六百多元,比后世普通硅酸盐水泥价格贵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