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54章 西凌小学

    不说谢老财和孙建主仆反目,西凌工坊运行平稳顺畅之后,莫思凡的工作就轻松起来。生产有谢小勇负责,原料采购交给谢小义,销售有罗掌柜和谢家林,其他方方面面都有专人负责,任何事务一旦上手,就没什么难做的,大家都做得极好,自然就极大的减轻了莫思凡的负担。

    他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方向。

    荒地围墙围起来的三十亩土地,尚有很大的富余,除去已经打下地基的宿舍、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再加上尚在规划的新的车间,所需土地也不会超过十五亩,这样还有将近十五亩土地剩下来。

    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莫思凡自然不会让土地就此荒废下去。他来到这个时代有两件事情最想做,一个是做生意,赚很多的钱,另一个则是传播知识,让科技之树在封建社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一件事很好做,商人地位虽然低贱,但朝廷还没到不让人赚钱的地步。第二件事情则难得多,首先教育本身便是纯粹的投入,大把银钱进去,却没有相应的经济效益出来,就算是家财万贯的大财主,也未必支撑得住,遑论仍在起步阶段的莫思凡了。其次目前主流文化依旧是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你跟人家谈科技,轻则判个离经叛道,打入另册,重则被斥为大逆不道,是要用板子杖毙的。要说风险,教育比经商的风险还要大得多。

    但莫思凡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搞教育,对他来说,开启民智甚至比自己赚钱更为重要。钱好赚,民智难开,可是一旦开启,迸发的力量却是无比巨大的,从小处说,可以让一个民族焕发活力,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大处讲,这将推动整个人类文明向前迈进,进而改变整个世界。

    当然,莫思凡现在想要做的,远没有上面说的那么高大上,任何事业的开端,都是从小处做起,初起之时,影响甚微,能够改变谢家村就很不错了,如果影响力能够幅射到西凌城,便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进步。只有当规模足够大,影响力足够深时,才会引发时代的飞跃变迁。只是等到那个时候,莫思凡不知有生之年能不能见到。

    风起于西凌,时代的变革,正在发生。莫思凡突如其来的出现在这个时空,就像美洲的蝴蝶偶然振动一下翅膀,结果引发亚洲的一场大风暴,蝴蝶效应,正在于此。

    在荒地的一个角落,一栋占地面积宽广的建筑正在奠基。从打下的地基来看,这栋建筑相当奇怪,首先地基打得相当深,要求也比建西凌工坊时严格。其次,建筑应该也是个方形,长约六十丈,宽约五丈,占地大约四亩多,比西凌工坊的厂房还要大一倍。第三,从地基来看,这栋建筑分成了三十部分,每部分长约四丈,宽约两丈,形似一个个格子。乡亲们没见过这种形状的房子,不由得都猜测起来,说什么的都有。但这次莫秀才选择秘而不宣,没有人清楚他想干什么。好在现在人们都知道他有钱,不管建什么,只要他肯付钱就行。由于资金充足,请的人多,建造速度便非常快,不到两个月,这栋建筑便已初见雏形。

    从远处看,这栋建筑非常庞大,面积暂且不论,光是高度就有约二十米,一共有五层,在普遍低矮的古代民居面前,实在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房子是用红砖砌成,屋顶没有翘角飞檐,而是一片平坦,可以容纳不少人上去活动。

    这片建筑完美的体现了莫思凡的设计方式,那就是庞大而丑陋,只有实用功能,没有美学价值。乡亲们见惯了他的审美观,倒也见怪不怪了。

    大楼呈长方形,向阳的一面有很长的走廊,形状看起来就跟后世的教学楼一样。

    没错,这就是一栋教学楼,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其实结构简单,设计简便,很符合莫思凡颇为业余的设计水平,建造速度更是比较快,毕竟只是一栋楼而已。

    教学楼的正面,用石灰涂了几个大字:“西凌工坊附属小学”,简称为西凌小学。

    它只是一所小学而已。莫思凡也想取一个高大响亮的名字,至少叫什么大学、学院什么的,好听又挺能唬人。但立足于现实,目前而言,他能够办的,不过就是小学罢了。

    有明一代,由于重文轻武的关系,朝廷对教育比较重视,虽然不乏有控制人们思想的因素,但在客观上还是促进了国民教育的整体提升。几乎每一个乡村地区都有官办的教育机构,称为社学,莫思凡就是在社学里完成了启蒙,否则以他家赤贫的状况,很难得到像样的教育。只有在后期由于要考秀才的关系,社学的教学状况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才去读了几年私塾。社学之上便是县学,逐级往上,一直到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官办教育体系之外,还有众多形式多样的私人办学,遍布城乡的私塾便是例子。而有明一代,书院兴盛,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朝中后期的东林书院。众多书院的兴盛,客观上对打破主流社会的理学思想有一定的作用。当然了,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朝廷曾多次下令禁毁书院,不过每次禁毁的时间并不长,禁令一开,新的书院便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

    所以当“西凌小学”的招牌一挂出去,人们都以为莫秀才想办一个书院。无论建筑形式如何怪异,书院的功能想必是相通的。由于书院一般招收的是读书人,跟平民百姓无关,所以招牌一出,笼罩在神秘建筑身上的光环消散,乡亲们反而不再对其感兴趣了。

    莫思凡不在乎别人怎样猜测,教学楼暂时还只有一个空壳,离投入使用尚需。相对来说,眼前还有一件事情更重要。

    因为快过年了。

    这是莫思凡来到这个时代过的第一个年,刚来的时候,他一穷二白,家无余粮,而现在,他已经拥有了很多财富,五村地面不少人因为他而过上了好日子。一个简单的例证便是,现在家家户户炒菜时都油香四溢,放在过往,谁舍得放什么油?

    在过年之前半个月,莫思凡搞了一个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这是后世常见的一种做法,别管是不是形式主义,能帮到人就是好的。能力越大,责任便越重,西凌工坊生意红火,有些社会责任就得担起来。以前他穷,自己都吃不饱,那是没办法,如今他也算是个成功人士了,那么慰问一下困难群众,也是应有之义。

    他将工人们组织起来,几个一组,分头给那些孤寡老人送粮食衣服,还留下一些散碎铜钱,至少能让他们过年和短期内的生活了。为了让这个活动长期化,莫思凡还提出一个结对帮扶的办法,每个工人都可以认领一个孤寡老人,费用由工坊报销,只要他们经常上门去陪伴那些老人,做些家务即可。工人们都是苦日子出身,很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他人。

    当然,他现在的能力还很有限,帮不到太多的人,但五村地面是他力所能及的地方,能够做的他便去做好。

    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他自己也亲身参与了进来。谢家兄弟、谢小花和莫玉兰等也都积极地参加,每日在各个村庄穿梭忙碌,看到那些孤寡老人露出来的笑脸,他们觉得这样做得很值。对那些孤寡老人来说,莫思凡的这次活动至少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这就够了。以前有谁管过他们呀。

    过年的时候自然得放假。按照莫思凡制定的规定,工坊的春节假期为十八天,但工坊毕竟还得留人看家护院。除了谢家兄弟,至少还得留几个日常巡逻的工人。这种值班全凭自愿,但是从初一到初五,值班的人员可以拿到平日的三倍工钱,其他时间也可以双倍计算。这就吸引了不少人踊跃报名,以至于莫思凡还得动一点脑筋来进行筛选。

    工坊放假之前,按照章程,莫思凡召开了一个股东大会。在会上,公开了工坊帐目,对工坊利润进行了统计,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然后根据利润进行分红,那十几家小股东,即使大家共同分摊一成股份,最终分红的时候,每家也分到了几百两。不少人拿到这笔巨款后,甚至当场就痛哭失声。幸好自己当初立场坚定,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如今大家获得的回报,已经是股金的几十倍了。

    即使是那些非股东工人,莫思凡也给每人包了一个红包,金额是十两银子。像叶青云这类有着特殊贡献的技术骨干又另当别论,红包的金额是五十两起步。

    手里捧着沉甸甸的红包,大家全都喜笑颜开,碰到这样一个大方的老板才好啊,明年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晋升到管理层去,到那时收入才会更高呢。

    那些从瓦山或其他地方招过来的工匠们,不少人都开开心心地买了许多年货回家,也有不少决定在西凌工坊扎根下来的,干脆就将自己的家人接了过来,如今已经有一栋宿舍楼快要完工了,不久后他们就可以申请搬进去。在如今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他们怎么舍得不住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