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39章 分摊

    莫思凡在日渐黑暗的车间里坐了很久。他似乎想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想。在这一段时间里,他的心情无比复杂。

    当他走出车间的时候,忽然看见谢小义站在外面。

    “莫哥儿出来了?”谢小义问道。

    “你一直在外面?”莫思凡反问道。

    “我知道莫哥儿有心事,所以一直没叫你。回去吃饭吧。”

    “谢谢二哥。工坊安全,还请二哥多多费心。”

    “放心,每天晚上我都守在这里。”

    接下来几天,西凌工坊的产量稳步上升,从四百件一天,到五百、六百,并逐渐稳定下来。

    产量的上升,与工人们的熟练程度增加有关,减少了残次品,同时水晶玻璃吹制产品占比越来越多,成功率越来越高。吹制产品是空心的,同样体积的重量比铸造出来的实心产品轻。

    产量上升以后,又有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画工太少了。

    叶青云毕竟只是一个人,就算再会画,一个人又能画多少?

    因此莫思凡找到他,希望他想办法再招几个陶瓷画工过来,他毕竟是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知道谁的技术可靠。

    “我已经想过这个问题,写信去叫人了。”

    莫思凡说道:“人品要可靠。”

    他倒不是信不过叶青云,只是叶青云以前那么凄惨,也没什么人帮他,这使他觉得叶青云所认识的人未必有多可靠。

    叶青云并不在意,说道:“我找的那几个人平时与我关系不好。”

    这句话里透着矛盾,莫思凡疑心自己听岔了,惊讶地问道:“什么?”

    “平时关系好的人,见我出了事,一个个躲得远远的,甚至还多有落井下石之辈。倒是那几个平时关系不好的,在我出事后,反而对我多有帮衬。我信得过他们。”叶青云平静地说道。

    “好,这事就由你来把关,你觉得可以就行。”

    “他们的技术不会有问题。”

    “那他们的工资也不会有问题。”莫思凡笑道。

    正要走,他又想起一事,补充道:“再找几个会造型的工匠,现在产品的造型还不够。”

    “我想办法。”叶青云应了。

    这事就算定下了。隔几天,就陆续有十几个工匠来到西凌工坊。

    莫思凡兑现承诺,答应给他们高额工资。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手艺人,平生第一次凭着手艺获得了尊严,而且莫思凡还答应给他们安家费和生活补助。

    很多人忍不住当场喜极而泣。在这年头,会一门手艺,并不是值得夸耀的事,匠人地位低下,养家糊口很难。能够获得莫相公开出的那种工薪,更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过。

    不提他们就此安顿下来。莫思凡解决了画工和造型工匠的事,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西凌工坊开工之后,生活日渐平稳下来。莫思凡白天安排生产,晚上则抓紧时间写书,日子过得紧张而充足。虽然挺忙碌,但莫思凡对现状却非常满意。

    但不是所有人都满意,岂止是不满意,简直是着急上火啊,没过几天,那人的嘴角就起了个大火泡。

    这个人并不是刘善仁。

    刘善仁作为西凌工坊第二大股东,投入巨大,按理说应该更为上心才对。然而事实上并不,上次看过一次以后,他心里已非常笃定,凡事都放手让莫思凡去做,绝不干涉,就连开工第一天,他都没来。

    特别是最近莫思凡送了一个绘了精美图案的水晶花瓶给他,饶是他见识甚多,也被那个花瓶给惊住了。

    他是生意人,当然知道水晶工艺品的珍贵,他这么有钱,却也无从拥有一件,只是听人说起过罢了。而且这个花瓶的绘画是由叶青云精心绘制的,精细程度比莫思凡当时得的那套茶具的绘画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见它的珍贵。

    这个花瓶,卖价若是低于五十两,那简直就是糟蹋了这件艺术品。

    从得到花瓶的那一刻起,刘善仁便很清楚西凌工坊是做什么了。莫相公说得对,有了这个水晶工艺品,那个沥青的项目真的是可做可不做,有什么项目比得上这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所以他笃定的坐在家中,丝毫不会着急上火。

    着急上火的人是谢小勇,眼看工坊开工近十天了,生产非常平稳地进行着,原材料一批批地进来,工人们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产品越来越多。

    问题就在于产品越来越多。成品仓库并不大,根据不同的产品划出了许多区域。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木箱封装起来,每个箱子里放一定数量的产品,里面自然是做了防震处理的。木箱一层层摞上去,眼见得就多了起来。

    产品多虽然是好事,可谢小勇就为这事嘴角急出了火泡。

    为什么?这玩意再漂亮,再精美,放在仓库里也变不成钱啊,要变钱,就得销售出去。

    可是看莫哥儿,天天稳坐钓鱼台,跟没事人一样,根本就不见他提销售的事。我的妈哟,这可急死个人了。

    谢小勇是手艺人,不是商人,但他见多识广,深知讨生活的不容易。手艺人地位低下,商人的地位也高不到哪里去。

    商人分为行商和座商,所谓座商,无非是有一个店铺,坐而经商,行商则走南闯北,风里来雨里去。无论行商还是座商,日子都不是很风光。小摊小贩固然是日子难过,挑着货担在街上叫卖,见人就陪上三分笑脸,道着小心,生怕行差踏错,得罪了人,被人掀了摊子事小,被人暴揍一顿可就事大了。要是惹上了街头混混,地痞流氓,更是吃不了兜着走,不但要挨揍,还得破财免灾。

    而座商也好不到哪去,被人砸店并非罕见的事,被人敲诈勒索也不鲜见,有时连衙门差役都不放过他们,以保护为名,行敲诈之实。当然了,要是生意做得足够大,那又另当别论了。

    做生意这么麻烦,莫哥儿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呢?要做生意,首先就得盘下店铺,要装潢,要打点各方关系。要是去外地开店,还得拜码头,每一个地头蛇都怠慢不得。这些关系跑下来,都不知多久就过去了。到时恐怕这个仓库就要被产品给堆满了。

    莫哥儿不着急不打紧,可这里天天开销,到处都得用钱啊。工坊、采矿、骡马运输,哪样不要花钱?就算是到月底才结算,也抵不住只出不进啊。

    过了几日,还是不见有任何动静。他终于忍不住,去找莫思凡。

    莫思凡看到谢小勇时,吃了一惊:“三哥,你嘴角怎么长泡了?”

    谢小勇拉着莫思凡的手,双目赤红,说道:“莫哥儿,你可得给我个准信,不然我还得继续着急上火。”

    莫思凡吓了一跳,心说这是出大事了吧,不然怎么这模样?他连忙问道:“什么准信?”

    “莫哥儿你可真会稳坐钓鱼台,难道就不知道咱们的状况?”谢小勇痛心疾首的说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花钱如流水,只出不进,哪一样都得花钱啊。先前建房子就不说了,花了五百多两,现在工坊又雇了这么多工人,还有采矿运输的,每天十两银子不够花,我找玉兰了解了一下,到这个月底,恐怕要花到八百两去。”

    莫思凡大大地松了口气,说道:“就这事?”

    “当然,还有什么事比赚钱还要紧?一千两,我的天,以往咱们两家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关键是这钱不是咱们的,是找人借的。”

    “有啥好担心的?不是有这么多产品吗?”

    “问题就在这里了,眼看着产品出来,要变成钱了吧,我这心也放下来不少。可是你看,十多天了,产品一天天增多,你却是按兵不动,三哥这个心啊,又吊起来了。不上不下的,难受啊!”

    “这算个什么事?要变钱还不容易?”

    “莫哥儿你今天给我个准信,是不是开商铺?在哪里开?要请什么人?这些我全都给你去张罗。”

    “我不开商铺。”

    谢小勇愣住了:“不开商铺,怎么卖产品?怎么赚钱?”

    莫思凡笑了笑道:“三哥,你先坐下,我慢慢的讲给你听。经商有很多种,你说的开商铺,那是一种渠道,咱们西凌工坊,算是生产商,工坊可以将销售渠道控制起来,也可以交给别人去做,咱们专事生产。从目前来看,咱们专事生产更好一些,毕竟我们人少,精力不够,管不了那么多事。”

    谢小勇道:“交给别人销售,不就让别人赚走很多了?”

    莫思凡道:“帐不可以这样算,谁都不可能把所有钱都赚光,咱们保证有充足的利润,至于别人赚多少,那是他的本事。做生意要善于把事情分摊出去,利润可以分摊,风险更要分摊。你别看咱们的产品非常好,销售几乎没有问题,但只要是生意,就必然存在风险,只是风险大小的区别罢了。生意分摊出去了,让人家也赚到钱,人家就会帮咱们,同气连枝,关键时刻就有了帮手。凡事未虑胜先虑败,给别人一条活路,就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谢小勇叹了口气道:“我想得太简单了。莫哥儿可有合适的人选帮咱们销售?”

    “我已经物色好了两个人选,都是很不错的人。”

    “那就好,莫哥儿你自己有个准主意,我就不操这个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