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17章 聪明人

    毫无疑问,刘善仁是个聪明人,在短短几年里,他能将生意做这么大,经营手腕固然是很厉害,辨人识人的本领也很不错。他早年也念过几年书,后来自知进学无望,便放弃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书没念成,生意倒是做得风生水起了。

    莫思凡这个名字他听过,但素未谋面。只听人说是个书呆子,不通世务,家里穷得叮当响,却死抱着几本书不放。老实说,对这种人,他是看不起的。生意场上,敬重强者,但绝不同情弱者,弱肉强食便是生意场上的常态。

    在接到那个指令之前,他从来没想过两人之间会有什么交集。即使是接到了指令,他内心还是相当抵触的,做生意要找好伙伴,而一个书呆子很显然不会是好伙伴,只会指手画脚,让人生厌。但发出指令的是他非常尊敬的一个人,不能违逆。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如约来到莫秀才的家,刚刚在外面听了一会,然而听到的内容却让他十分震惊。他是一个生意人,一个嗅觉十分敏锐的猎鹰。莫思凡说的那些,村民们无法理解,顾虑重重,在他听来却不一样,根据他的理解,这是一个相当好的集资方式。

    那种入股形式如何并不重要,它相当于报答那些村民们的福利,关键是它能相当快速地筹集到想要的启动资金。现在屋子里全部是莫秀才很信任的,人数不多,所以筹集到的资金貌似不多。但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放开限制让其他人进来,到时筹集到的资金可就海了去了。如果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诈骗到数额惊人的金钱。所以这个方法犹如双刃剑,用好了,无往而不利,用得不好,伤人又伤己。

    问题是这种集资方式是一个书呆子想出来的,一个人情世故完全不懂的穷酸秀才,怎么会有这么高明的想法?好奇心驱使着他高声回应了大家的疑问。

    此刻直接面对莫思凡,他在一照面间便将秀才给观察了一遍。在传闻中,这个秀才呆头呆脑,不通世故,面色苍白,几乎刮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但是现在看来,传闻真的是言过其实了。面前这位少年虽然文弱,但绝非弱不禁风。他面容沉静,精神内敛,在脸上看不出有用的表情。这哪里是不通世故的模样,分明是深藏不露的高人。

    他环顾了一圈,那些村民们都不想直面那双鹰一般的眼睛,低下头去。只有谢家兄弟面色如常,没有任何变化。他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听说莫相公在这里讨论建工坊的事,刘某不才,毛遂自荐,想替秀才公出谋划策。不知尊意如何?”

    莫思凡没有说话,谢小勇已经冷哼一声道:“你远在西凌城,居然就听说了这件事,还这么快地赶了过来,真是迅速啊。”

    刘善仁淡然道:“我这几日恰好住在刘家湾,有何不可?请问秀才公,莫非工坊的资金已经解决,不需刘某人的资金了?”

    莫思凡道:“不。思凡正虚席以待,等候少东家。”

    “你料定我会来?”

    “咱明人不说暗话,心知即可。少东家今晚不来,明日我也是要去贵府拜访的。”

    刘善仁默然一会,说道:“虽然确实是有高人举荐,但刘某人还是想详细了解一番,秀才公要建的那个工坊,打算出产什么样的货物?要知道刘某人的钱财,就算要花,也要知道花在了什么地方。”

    莫思凡道:“思凡这里正好写了一个水晶工艺品生产可行性报告,少东家想要了解的内容,里面都有。不嫌麻烦的话,将报告拿过去看便是。”说罢,他从衣袖中摸出一卷厚厚的纸张,递给刘善仁。

    “可行性报告?”刘善仁迷糊了一会,这可是非常新鲜的一个词,读过书的秀才可真会玩。他接过报告,略微看了看,立即就看出了一些门道。这是一份很详细的报告,对于即将开建的工坊(暂时名字便叫做西凌工坊),报告从市场前景、原材料分布、成本构成、销售渠道、产品运输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这种论述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着详实的数据支撑,刘善仁是个经商老手,自然一看就知道真假。

    他合上报告,沉默了一会儿,这才赞叹道:“秀才公心思慎密,思虑极为周全,我在这份报告里找不出任何问题。没想到秀才公不仅书读得好,经商更是一把好手。刘某佩服。”

    莫思凡道:“少东家谬赞,不知少东家看了这份报告,可还有疑虑?”

    “没有。”刘善仁很干脆地说道:“这个工坊,正是刘某人梦寐以求的那种模式。秀才公想要多少资金,只管开口。以刘某的微薄身家,想必还支付得起。”

    莫思凡哈哈笑道:“少东家太过谦逊,思凡所求不多,区区数百两而已。”

    刘善仁眯了眯眼睛,说道:“确实是不多。不过刘某还有一事想问清楚,秀才公要这笔钱,到底是算借款还是入股?”

    莫思凡道:“如果我说算借款,少东家是否就不愿意了?”

    刘善仁道:“借款固然是很为难,但秀才公是例外,即使不愿,也是要借的。”

    莫思凡笑道:“少东家如此勉强,也罢,你出一千两,算你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刘善仁道:“我一千两才百分之十五,他们总共几十两就占了百分之十?”

    莫思凡道:“少东家请勿介意,这里面有些情份在里面,情义无价,想必少东家也不会计较这些。就好比思凡一分钱不出,但以技术入股,天然占据百分之五十一的份额。我得保证这个工坊绝对控制在我手上,少东家若是不愿意,那我却是没办法了。”

    刘善仁连忙说道:“我只是一说罢了。要不这样,工坊总得择地而建,我那五百亩土地中,颇有一些荒地,我送给你建工坊,你再给我百分之五的股份。”

    莫思凡笑道:“少东家果然会做生意。如今地价便宜,特别是荒地,我就算圈几十亩地,又花得了多少?也罢,少东家盛意,思凡拒绝不好,便依了少东家又如何?”

    刘善仁大喜,连忙道:“那就这样说定了,我明日便派人送银子过来,顺便奉送五十亩地契。”

    莫思凡点了点头,说道:“咱们虽然有兄弟情份,但生意场上的规矩还是要遵守,亲兄弟明算账,过几日咱们订立契约,画押为证。”

    刘善仁喜道:“正该如此。秀才公,刘某暂且告辞,这事咱们尽快让它运作起来。”说罢,拱了拱手,告辞而去。

    那些村民们眼见传说中贪吝无比的刘善仁毫不迟疑地拍出一千两银子,附赠五十亩土地,此刻哪里还有半分疑虑,立即也纷纷告辞,回家筹集入股资金去了。要知道谁入的股多,将来分红的数额便越多。如果不是莫思凡告诫他们入股金不得超过十两,恐怕他们宁愿卖掉自家的房产,也要凑齐几十上百两的。

    须臾间众人散尽,只留下谢家兄弟几个,莫家大婶母女两个眼见人走尽了,这才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刚才人多,她们都是躲在里面的。

    外面的发生的事,她们都听得一清二楚,也知道建工坊的本钱有了着落,按理来说,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不知怎么的,莫家大婶就是高兴不起来。

    “娘,你又怎么啦?”

    莫家大婶说道:“儿子,我知道咱们现在有钱了,可这钱再多,终究是人家的,将来还是得还的。要是工坊建得不顺利,拿什么还人家?那可是一千两,加上乡亲们的那些,咱们一辈子都赚不到那么多。”

    莫思凡道:“娘,咱们现在得转变思路。善于借用他人的力量,这是一种本领,作为成功者必须具备这种素质。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小打小闹开始,可这样得积累多少年,才积到一千两这个数目?你别看刘善仁出了一千两,将来他可以拿到成百上千倍的回报,这是互利共赢的事情。他是个生意人,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即算万一不幸,工坊失败,那他作为投资者,认赌服输,没什么话好讲,这个责任由我和他共同承担,不存在还不还钱的问题。”

    谢小勇道:“莫哥儿,我有一件事不太明白,借款和入股有什么区别?为啥刘善仁愿意入股,不愿意借款?”

    莫思凡道:“区别可大了。如果是借款,我借一千两银子,约定好利率,到期后连本带利还给他就是了。可是入股呢,他用一千两作为股本,就成了工坊的股东。将来每年年底盘点利润以后,他可以得到百分之二十的红利。这个红利,可比一千两值钱多了。还是那句话,刘善仁是个生意人,而且是个聪明绝顶的生意人,他的眼光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但我喜欢这样的合作伙伴。”

    谢家兄弟们面面相觑,这生意人看问题的角度,果然跟常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