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14章 读书为什么

    午饭后,莫家大婶和莫玉兰破天荒的没有去地里,而是在家里陪着莫思凡说话。

    莫思凡跟她们讲了讲这次出去看到的一些风景,但隐瞒了自己山中遇虎的事情。他口才很好,对景物的描述惟妙惟肖,几处最寻常不过的小山岭,在他的嘴里变成了名胜风景区。听者即使没有亲临其境,也能从他的描述中感受到那美妙的自然风光。莫家大婶和莫玉兰都是没有出过远门的人,这一辈子走得最远的就是邻近的几个村庄,哪见过这般诗情画意般的地方,一时间只觉得目眩神迷,心动不已。

    “等等,哥,我怎么听来听去,你就是终日在几个山头上打转,说的都是山里的风景,难道你这次出去就是爬了几座山?”莫玉兰忽然反应过来,叫道。

    “对哦,儿子,你说出去找门路赚钱,咋走到山里去了?我听说那里比谢家村还穷呢。”莫家大婶也说道。

    “娘,你不知道,咱家今后能不能发达,靠的就是山里的这些顽石了。”莫思凡将包裹里的矿石样品倒在桌子上,一本正经的说道。

    莫家大婶和莫玉兰面面相觑,不明所以。莫思凡并没有过多的解释,以娘和妹妹的见识,是不可能理解这些的。

    莫玉兰倒没有过多纠结这些问题,她低着头,看着莫思凡的脚,说道:“哥,你脚上这双布鞋怎么破成这样了?”

    “走得多,就磨坏了呗。”

    “还有,你包裹里的衣服也少了一件,莫非忘在别人家了?”

    莫思凡少了的那件衣服是因为遭遇猛虎袭击的时候,滚在山石上弄破的,上面还沾了不少血迹。后来在清理伤口的时候,就丢掉了。谁知这丫头这么细心,居然被她给看出来了。

    “那件衣服,是在爬山的时候,被荆棘给挂破了。我看它破得挺厉害,就给扔了。”

    莫玉兰埋怨道:“哥,不管多么破的衣服,拿回来我都可以给你缝好。就算缝不了,也可以改小,或者是做布鞋,或者作其他用处。专门去扯几尺粗布,还得十几个铜钱呢。”

    莫思凡道:“十几文钱的事,就没必要计较了。以后咱们赚的钱,花都花不完。咱得学着大方点。”

    莫玉兰睁着大大的眼睛问道:“咱家哪来的钱?”

    莫思凡道:“我说有,就一定会有的。”

    正在聊着,谢小武来了,他是听乡亲们说莫思凡回来了,特地来看一看。

    莫思凡招呼他坐下,他也不坐,只是打量着莫思凡,半晌才说道:“还好,身体似乎结实一点了。”

    莫思凡这些天在山岭上四处勘察,等同于锻练了身体,确实是有些成效。他笑了笑,说道:“小武哥,你来就是说这事?”

    谢小武笑道:“主要还是看你找到了啥门路。”

    莫思凡指着桌子上的石头,将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

    谢小武多少要懂一些,因为他家本来就是打铁的,将铁矿石变成铁水,要经过很复杂的反应,他虽然不懂原理,却知道这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那么小凡将这些石头丢进炉子,高温熔炼之后,想必也会产生奇妙的变化,说不定真能炼出那种漂亮至极的宝贝来。

    他想了一下,问道:“按你说的,就是要建一个工坊,造几个炉子,加入这些石头,然后用煤来烧它。最后就变成那种亮晶晶的产品了?这种产品能够做什么用?”

    莫思凡道:“用处可大了,你看咱们家里这些窗子,都是纸糊的,风吹日晒雨淋,容易破,到了冬天冷风就直往屋子里灌。而糊得太严实了,屋里光线非常不好,大白天的,家里都是暗暗的。有了玻璃就不一样,装上后,家里就敞亮多了,不怕风吹雨淋,只要不去砸它,等闲也不会破。小武哥想一下,要是家家户户都装上玻璃,那这个市场该有多大?”

    谢小武想象了一下,顿时便觉得这个买卖大有可为。大明乃天朝上国,少说也有上千万户头,不说家家户户都装,只要拿到百分之一的市场,那赚到的钱就是天文数字。当然,前提条件是玻璃真有小凡说的那么好。

    其实玻璃远不止装窗户这一个用途,不过莫思凡不需要说得太多,便已令谢小武怦然心动了。

    当初莫思凡要出去找门路的时候,谢小武其实是不太看好的,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他知道莫思凡除了读书,其他的事务都不太懂,连人情世故都处理不好,谈什么找门路?只不过作为兄弟,莫思凡想做什么事业,他只能无条件地支持,并尽可能地提供便利,比如为莫思凡筹措路费。但即使莫思凡什么门路都没找到,他也不会失望,搞不好没过两天,这个书呆子就丢了盘缠,就只好回来安心读书了呢。没想到莫思凡还真找到了一条发财的法子。

    莫思凡是怎样找到这个法子的?谢小武并不太关心,他现在全部心思都被莫思凡提出来的计划给吸引住了。两个人非常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莫家大婶有些不太高兴。从内心来说,她还是更愿意儿子继续读书。做一个读书人是何等让人尊敬的事情,别的不说,孙建那种极其嚣张跋扈的小人,见了自己儿子还是得低声下气,尊称一声相公,这种荣耀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而且经商的人地位低下,她也是知道的,放着好好的相公不做,去做一个被人鄙视的商人,这一点让她怎么都想不通。

    莫思凡和谢小武在那里谈论得兴起,莫玉兰虽然听不太懂,却也支着个下巴,听得很是起劲。只有莫家大婶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心里暗暗难受。

    莫思凡偶尔回过头来看了看她,见她情绪低落的样子,心里便明白了几分。

    他搂着娘的肩膀,笑了笑道:“娘,咱们家很快就会有钱了,您高兴点。”

    莫家大婶低着头,好半晌才说道:“儿啊,娘还是想你多读点书。”

    莫思凡道:“娘,我知道你的心思,也知道多读点书是好事。但是怎样读书,读什么书,却是一个很大的学问。长话短说吧,我觉得现在读的八股文章并没有用,为了应付科举考试而做的八股文更是遗害无穷。”

    莫家大婶呆了呆,莫思凡说的这些话,是她从来都不曾听过的。她虽然不读书,却知道儿子学的东西都是圣人说过的话,是神圣而不可违反的。而今儿子却公然说读书遗害无穷,那以前让他念书岂不是害了他?这样的观点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你说读书没有用,那么多人读书去参加科举,难道大家都是错的?儿啊,我知道你是想赚钱养家,但也不能说这种对圣人不敬的话吧。”

    莫思凡说道:“娘,首先我得纠正你的一个观念,读书是为了让人掌握知识,明辨是非,识天地造化,探索未知世界等等,目的很多,但读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科举。其次,参加科举真的是浪费生命,浪费钱财,我以前讲过的韩秀清便是一个例子,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参加科举考试,浪费几十年的生命不说,要是他用这个时间好好地赚钱,不说成为巨富,至少衣食无忧吧。可现在呢,还是一贫如洗,图的是什么?”

    莫思凡略微有些激动,但凡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自然都很清楚科举八股文章的危害,说它是禁锢中华民族思想的枷锁,绝不过分。中原自明朝开始,便逐步衰败,被世界列强慢慢地甩在后面。人家在那里文艺复兴,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而中原的知识分子们却终日钻在故纸堆里,寻找古人的微言大义,将毕生精力耗费在做八股文章,科举考试之上,如何跟人家去竞争?说实话,他穿越过来,觉得要想赚钱并不难,只要找准项目,努力实施,总有成功的时候。但要想扭转全社会唯科举是图,一心只读八股文章的思想,普及后世的科学技术,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这样的思想,要想短时间内就让人接受,确实很难。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莫家大婶和谢小武他们都没有去想过。别说他们这些目不识丁的人,就算是读书人,又有几个会这样去想?世俗观念自然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要想求得荣华富贵,当然只有读书这样一个正途。

    这就是古今观念的异同。在莫思凡看来非常清楚明白的道理,在这个时代的人听来,就显得无比的离经叛道。

    莫家大婶低着头,开始抹眼泪。要是论嘴皮子,她当然不如莫思凡,一个山村里不识字的妇人,见识少,平时也不怎么跟人打交道,哪里说得出大道理?但她有个杀手锏,那就是抹眼泪。这一招对付从前的莫思凡几乎是百试百灵,小的时候,莫思凡见家里困难,也曾萌生过不念书的想法,就是被莫家大婶这一招给逼回去了。

    但是,她现在的对手已经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