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8章 煮盐进行时
想要解决如何大规模煮盐的问题,董千理在考察了整个盐泉村的地势后,终于有了一个想法。
但是这个想法能否成功董千理还不能保证,毕竟没有前车可鉴,他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董千理招来义泽还有细木措等人,又把村中的老者也叫来,然后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董千理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缺乏熬煮盐卤的容器,他可以直接因地制宜,此地的盐泉混杂着温泉喷流。董千理试过温度,温度较高大约在六、七十度在这暑热较高的时节,完全可以利用温泉的温度来煮盐。
而煮盐的工具董千理已经想好了完全可以就地烧制陶盘,这个陶盘不需要制作的太厚,五十公分见方十公分深,再大就不好烧制了。
同时再在温泉开辟一条煮盐水道再铺设栏栅摆上陶盘一字排开,只要晒盐陶盘的数量大完全能够做到大批量的利用温泉水煮盐。
同时也可以利用日光晒盐,但是规模和效率会小很多。
董千理的想法对于在场的义泽和细木措等人来说,完全是问道于盲,他们根本没有煮盐的概念。
盐泉村的老村民看来制盐就是烧一大堆篝火,等到火势燃起来后直接把盐卤浇在火炭上,等到火炭燃尽再把白花花的盐巴从灰烬中分离出来就可以了。
董千理在了解盐泉村的制盐方式后,终于明白为何白头老蛮家中缴获的盐巴都是黑乎乎的原因了。
对于这里的蛮民来说,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精致奢华的生活是很遥远的事情,当真是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当董千理想明白了这件事之后,他放弃了商议直接动手去做了。
烧制陶盘并不太难,跟随他前来的唐军就可以做,而他则是指导村民挖掘煮盐水道。
等到董千理交代完毕之后,他立刻带着几个芒布蛮和盐泉村的老猎人开始了周遭探索之旅。
经过昨日大规模的采集活动,董千理从采集回来的诸多食物中,找到了很多有用的食材。其中有两样食物比较重要,一种是魔芋另外一种则是苦丁茶。
魔芋是天南星十字科植物,当地的人们称它为蒟蒻(音:巨弱),这种植物全身都有毒,只有块茎可以食用,不过块茎必须经过至少3个小时的高温水煮后才能食用。
这种食物是减肥的佳品,也是用来改善膳食的重要食物,若是粮食不够的时候还可以临时救急。
苦丁茶则是当地蛮民平日里饮用,而它的在此地只有一些野生茶树没有大量种植。
董千理这次探索物种的目的之一就是去看那些苦丁茶的野生茶树,然后尝试繁育,毕竟这时代茶叶也是一个重要的商品。
经过三天的探索,董千理大致把盐泉村周围十公里的范围都走了一遍,在探索途中他们在温水村西南角发现了蛮民村落还有铁矿石。
虽然是品质不太好的硫铁矿,但是一旦开办起来就可以为温水盐场解决铁器短缺的问题。
同时他们又在盐泉村东边十里出发现了铅锌矿和蛮民村落。
等到会发现的蛮民也是第一时间被芒布蛮人控制起来,对他们的处置同盐泉村的村民相同,就近编制在即将开办的铁厂、铅厂里。
跟随猎人进山探索的好处也挺多,比如经常容易遇到不太常见的野味。董千理一行人在探索途中就遇到了一只鹿十多只野鸡野兔等,最后他们满载而归。
探索结束之后,温水盐场的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
于是在晴朗的早晨,董千理召集所有村民,开始了第一次煮盐活动。
四十多个煮盐陶盘一字排开镶嵌在竹竿扎制的栅栏,漂浮在温泉水的水道中,几个倒卤工麻利的把手中木桶中的卤水轻轻的倒入陶盘中。
温泉水煮盐短时间内是不会见效的,是以董千理特意先明火烧煮一只特制陶缸,这个陶盘也是平底五十公分见方,但是深度则是在四十公分。
随着火焰温度升高,陶缸中的盐卤渐渐沸腾,董千理不断的用手中的长柄木铲搅拌盐卤,随着盐卤中水分不断蒸发。白色的盐分也开始慢慢析出。
熬煮了大概半小时,陶缸内的水分基本蒸发完毕,董千理让人停了火,然后把陶缸中的盐用木勺一点点舀出,看着白皙晶莹的盐粒在场的人们都沸腾了。
这个年轻的小贵人给了他们一个新鲜的体验,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一种更加先进的制盐方法。
制盐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这里的盐泉是矿盐,不是海盐就算不进一步提纯也可以直接食用了,若是再行提纯的话就可以制出媲美后世食用的精盐。
为了提高制盐效率董千理打算就此作罢,毕竟这个时代人们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盐场的经济效益。
等到盐场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董千理就得打算回芒布部一趟,见寸壮族长之前他必须的得给族长带些新制的盐作为见面礼,这些礼物能够坚定寸壮族长同他合作的信心。
当然作为礼物盐场制作出来的粗盐分量还不够,于是董千理开始再次出手,制取精盐。
粗盐制取精盐,只需要添加一个中和剂,把粗盐的中的杂质镁盐、溴盐、钡盐等中和掉就可以了。至于添加什么作为中和剂,根据董千理的初中化学知识有两种选择。
一种就是蛋白质,钡、溴等对人体有害的高价离子可以同蛋白质结合从而被中和掉。
另外一种就是添加烧碱(氢氧化钠)这也可以把那些杂质中和掉,但是高价有害离子却不能除尽。
是以董千理选择了把制取的粗盐再用豆浆中和一下,然后再次过滤煎煮出来。看到净白的精盐出炉之时,义泽惊的嘴都合不上了。
有了董千理的示范,接下来的大规模煮盐,就交给盐场的工人去操作就可以了。
而温泉煮盐的则另外安排了人来照看,对于温泉煮盐的操作还需要盐工们在生产过程中再行摸索磨练。
等到制作的精盐达到百斤之后,张康和辛大等人也接连来到了盐泉村。
董千理招来了张康,带好精心制备的精盐开始朝芒布部进发。
但是这个想法能否成功董千理还不能保证,毕竟没有前车可鉴,他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董千理招来义泽还有细木措等人,又把村中的老者也叫来,然后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董千理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缺乏熬煮盐卤的容器,他可以直接因地制宜,此地的盐泉混杂着温泉喷流。董千理试过温度,温度较高大约在六、七十度在这暑热较高的时节,完全可以利用温泉的温度来煮盐。
而煮盐的工具董千理已经想好了完全可以就地烧制陶盘,这个陶盘不需要制作的太厚,五十公分见方十公分深,再大就不好烧制了。
同时再在温泉开辟一条煮盐水道再铺设栏栅摆上陶盘一字排开,只要晒盐陶盘的数量大完全能够做到大批量的利用温泉水煮盐。
同时也可以利用日光晒盐,但是规模和效率会小很多。
董千理的想法对于在场的义泽和细木措等人来说,完全是问道于盲,他们根本没有煮盐的概念。
盐泉村的老村民看来制盐就是烧一大堆篝火,等到火势燃起来后直接把盐卤浇在火炭上,等到火炭燃尽再把白花花的盐巴从灰烬中分离出来就可以了。
董千理在了解盐泉村的制盐方式后,终于明白为何白头老蛮家中缴获的盐巴都是黑乎乎的原因了。
对于这里的蛮民来说,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精致奢华的生活是很遥远的事情,当真是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当董千理想明白了这件事之后,他放弃了商议直接动手去做了。
烧制陶盘并不太难,跟随他前来的唐军就可以做,而他则是指导村民挖掘煮盐水道。
等到董千理交代完毕之后,他立刻带着几个芒布蛮和盐泉村的老猎人开始了周遭探索之旅。
经过昨日大规模的采集活动,董千理从采集回来的诸多食物中,找到了很多有用的食材。其中有两样食物比较重要,一种是魔芋另外一种则是苦丁茶。
魔芋是天南星十字科植物,当地的人们称它为蒟蒻(音:巨弱),这种植物全身都有毒,只有块茎可以食用,不过块茎必须经过至少3个小时的高温水煮后才能食用。
这种食物是减肥的佳品,也是用来改善膳食的重要食物,若是粮食不够的时候还可以临时救急。
苦丁茶则是当地蛮民平日里饮用,而它的在此地只有一些野生茶树没有大量种植。
董千理这次探索物种的目的之一就是去看那些苦丁茶的野生茶树,然后尝试繁育,毕竟这时代茶叶也是一个重要的商品。
经过三天的探索,董千理大致把盐泉村周围十公里的范围都走了一遍,在探索途中他们在温水村西南角发现了蛮民村落还有铁矿石。
虽然是品质不太好的硫铁矿,但是一旦开办起来就可以为温水盐场解决铁器短缺的问题。
同时他们又在盐泉村东边十里出发现了铅锌矿和蛮民村落。
等到会发现的蛮民也是第一时间被芒布蛮人控制起来,对他们的处置同盐泉村的村民相同,就近编制在即将开办的铁厂、铅厂里。
跟随猎人进山探索的好处也挺多,比如经常容易遇到不太常见的野味。董千理一行人在探索途中就遇到了一只鹿十多只野鸡野兔等,最后他们满载而归。
探索结束之后,温水盐场的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
于是在晴朗的早晨,董千理召集所有村民,开始了第一次煮盐活动。
四十多个煮盐陶盘一字排开镶嵌在竹竿扎制的栅栏,漂浮在温泉水的水道中,几个倒卤工麻利的把手中木桶中的卤水轻轻的倒入陶盘中。
温泉水煮盐短时间内是不会见效的,是以董千理特意先明火烧煮一只特制陶缸,这个陶盘也是平底五十公分见方,但是深度则是在四十公分。
随着火焰温度升高,陶缸中的盐卤渐渐沸腾,董千理不断的用手中的长柄木铲搅拌盐卤,随着盐卤中水分不断蒸发。白色的盐分也开始慢慢析出。
熬煮了大概半小时,陶缸内的水分基本蒸发完毕,董千理让人停了火,然后把陶缸中的盐用木勺一点点舀出,看着白皙晶莹的盐粒在场的人们都沸腾了。
这个年轻的小贵人给了他们一个新鲜的体验,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一种更加先进的制盐方法。
制盐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这里的盐泉是矿盐,不是海盐就算不进一步提纯也可以直接食用了,若是再行提纯的话就可以制出媲美后世食用的精盐。
为了提高制盐效率董千理打算就此作罢,毕竟这个时代人们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盐场的经济效益。
等到盐场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董千理就得打算回芒布部一趟,见寸壮族长之前他必须的得给族长带些新制的盐作为见面礼,这些礼物能够坚定寸壮族长同他合作的信心。
当然作为礼物盐场制作出来的粗盐分量还不够,于是董千理开始再次出手,制取精盐。
粗盐制取精盐,只需要添加一个中和剂,把粗盐的中的杂质镁盐、溴盐、钡盐等中和掉就可以了。至于添加什么作为中和剂,根据董千理的初中化学知识有两种选择。
一种就是蛋白质,钡、溴等对人体有害的高价离子可以同蛋白质结合从而被中和掉。
另外一种就是添加烧碱(氢氧化钠)这也可以把那些杂质中和掉,但是高价有害离子却不能除尽。
是以董千理选择了把制取的粗盐再用豆浆中和一下,然后再次过滤煎煮出来。看到净白的精盐出炉之时,义泽惊的嘴都合不上了。
有了董千理的示范,接下来的大规模煮盐,就交给盐场的工人去操作就可以了。
而温泉煮盐的则另外安排了人来照看,对于温泉煮盐的操作还需要盐工们在生产过程中再行摸索磨练。
等到制作的精盐达到百斤之后,张康和辛大等人也接连来到了盐泉村。
董千理招来了张康,带好精心制备的精盐开始朝芒布部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