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章 开荒
各位书友中秋节快乐,喜欢本书的大大给本书一点支持吧,新书期间各项数据都很重要。谢谢!
~~~~~~~~~~~~
如今南诏国还算平静,远在长安的杨国忠并没有将姚州大都督府覆灭的事情上报,而年老昏聩的玄宗皇帝仍沉浸杨玉环的柔情蜜意中无法自拔。
盛唐帝国并没有重视南诏这个小藩国,对于中枢的宰相和帝国的高官们来说南诏始终是癣庎之患,平定南诏反叛也就是小事一桩,只要大唐天军一到南诏国立时土崩瓦解。
而南诏从云南王阁逻凤到文武群臣此刻的心情都是既忐忑又兴奋,他们一方面觉得扬眉吐气一方面又十分惧怕盛唐帝国的严厉报复是以龟缩国界之内静待大唐反应。
天宝战争交战的双方都是超一流选手,不管是哪一方对于如今的董千理来说都是难以攻略的超级大boss。
而董千理一伙的唯一优势就是此地的各方势力都还没有发现他们也不知道他的来历,这正是董千理的机会,一旦来年唐帝国想要挽回颜面大军征伐,势必会造成南诏国的动荡。
届时鱼龙混杂,局势瞬息万变,任何情况都有可能。他这个穿越者出现了,这个蝴蝶效应是否会影响天宝战争的结果,董千理也没法保证。
所以他必须要抓紧时间快速发展,只有这样他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是以董千理的脑中的弦时刻紧绷着,丝毫不敢放松。
接下来的事情仍然很多,如今已经是六月底了,夏种还能赶得上,如今他们丁口众多,仅靠孟良家的存粮是支撑不了多久的,陶器虽然可以烧制,但是短时间内不能大量上市,所以开荒种粮成了如今的重中之重。
早饭前董千理连同孟良张康等人围绕在一起开始商量开垦荒地的事情,孟良连同妻子之前在他们家附近开垦了二十多亩荒地,种了些麦、粟、稻等,所得仅仅足够温饱。
通过孟良夫妇的介绍,董千理对此地有了一些了解。
此地位于的乌蒙山脉的西北角,当地人把乌蒙山称之为乌峰山,属于羁縻州之一的协州管辖,董千理知道这里乃是后世镇雄县的地界。
此地山林较多,海拔在大多数地方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少数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度偏低,种植的作物多是一季作物,当年2-4月播种9-10月份收割。
另外此地的气候水土条件较为适宜乃是少有的红壤,土地亩产量大多在两、三百斤,相较南诏其他地区也算是高产了。
开荒地在如今的南诏来说相当容易,因为如今的南诏境内的汉人稀少大多集中在姚州区域,而更加广阔的地域中土著蛮族大都生活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下。
这里的土著们对于耕种向来十分消极,基本上是撒了种子之后就放任自流了,最终能收获多少就靠老天爷赏不赏饭了。
是以吃过早饭之后,董千理安排昨日跟随他打下手的三个军汉连同小孟获一起继续练习烧陶,辛大带着四个军汉为窝棚制作床铺。剩下的七个军汉则由张康带领随同董千理和孟良策马出去勘查开荒地块。
董千理他们跟随孟良在附近的山地转了一圈后,选定了一些平整的区域作为开荒的地块,然后吩咐随行的军汉制作标记,方便其他的军汉们来此垦荒。
大致丈量了开荒地块的尺寸后,董千理估算了一下,大致在百亩左右。
如今这个时节董千理同孟良商量后决定能够补种的也就是粟米和油菜了。油菜籽可以炼油,同时菜籽饼还可以喂马,另外也可以充当平时的菜蔬,而粟米则是主食。
董千理之所以选了这么少,除了此地山地较多的限制因素外,还有一个他打算精耕细作。红壤土地的地力较高,再加上他懂得施肥,是以他能够做到少种多收。
开荒土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烧荒,另外还得注意布置防火线,不然一不小心把大片的山林都烧了,就会引起周遭势力的注目了,这不符合董千理低调发展的策略。
于是众人依照划定的范围开始准备火场,忙碌了一整天之后,终于把需要烧荒的地块搞定。众人回去之后,董千理下厨做了一顿红烧肉配合浓稠的麦饭,众人吃的无比酣畅。
第二天则是准备耕作土地,董千理看到孟良拿出的耕犁之后他有点诧异,这把犁仍然是“二牛拉杠”的长辕直犁,他记得唐代已经发明了曲辕犁,曲辕犁相对直辕犁具有省力和易与操控的优点,另外曲辕犁比长辕直犁更省材料。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曲辕犁是唐末时由江南地区的农人发明,此时乃是盛唐阶段自然不可能有那么先进的农具,而且南诏地处偏远,就算发明了曲辕犁也不可能很快的传入南诏。
后世解放后西南、西北很多地区仍保留着二牛拉杠的耕作方式,贫穷落后的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绝不仅仅是自然环境造成的,还和人们的心态有关。躲避在深山老林里自给自足固然安乐,也导致了心态落后和视野的蔽塞。
曲辕犁相较直辕犁主要体现在辕柄和犁铧的不同,直辕犁的辕柄一般长为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为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
直辕犁需要二牛抬杠牵引,需要两人牵牛一人扶犁。曲辕犁只需一牛牵引一人扶犁即可耕种.而且由于占地面积小这种犁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所以此犁最早在江东地区得到创造推广。
另外曲辕犁还加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头向下犁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
曲辕犁还改进了犁壁.圆形的犁璧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
董千理参观过农业博物馆对于曲辕犁的印象十分深刻,是以他吩咐孟良先带着张康等人去耕作,而他则是叫来了辛大开始了曲辕犁的研制工作。
由于铁器稀少,是以董千理把孟良家里的那个老铜釜熔了制作犁头,做饭则是由他们烧制的砂锅和竹筒等物替代。
由于曲辕犁的顺利研发,使得荒地的耕作十分快捷,得到一众唐军和孟良夫妇的高度称赞,同时董千理又吩咐唐军到河里挖取淤泥再加上平日积攒的马粪和人粪,分别撒在一些重点地块上做肥效比实验。虽然量不大,但是聊胜于无。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董千理一边忙着改良陶器烧制和釉料配方,一边督促手下的唐军军汉开荒种地,整天忙的脚不沾地疲惫不堪。
等到开恳地块的土地平整好,董千理连同十多个唐军都瘦了一圈,每日里高强度的劳作需要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这也使得乌峰山上的鸟兽数量急剧减少,而孟良家中的存粮更是岌岌可危。
董千理背包中的食物也早已经消耗殆尽,仅余下少量的巧克力糖和部分药品,都被他小心的收好,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他从调料包里筛选出的辣椒种子已经种下,毕竟这个时代辣椒还没有出现,而辣椒在国人的饮食中是不可替代的主味调料。
同时辣椒在董千理的计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能大量种植辣椒,届时不但能够作为调味料增加财源也可以作为制作新型军粮。
古代军队的军粮一直都是个大问题,军队整日除了吃小米粥外就是麦饭了,配菜几乎是没有,国力强盛些的会有些腌鱼、黄豆酱之类的,国力艰难的就只有醋布打发士卒了。
所谓醋布就是把布放在盐或醋中反复熬煮最后阴干,军卒用餐之时用醋布泡在水中后用泡出的汁水佐餐,如此军粮相待,军队的战斗力怎能提高?
董千理有家传的厨师手艺,还有着超越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以他的军队必须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吃饱喝足的军队才能为他打更大的胜仗。民以食为天、食不厌精这些古语都在说着同一件事,吃饭是个大事也是一件永不落伍的事业。
而作为董千理拳头商品的陶器,此时唐军三人组如今已经攻克了釉面毛刺的现象,同时陶器的产量大为提升。
孟获和那三个军汉的制陶手艺大幅提高,制作出来的陶器圆润很多,器型也十分多变,成品率也大幅提高。
同时摸索出烧制出的陶器残次品再次粉碎后和入泥料中,以此烧制出来的新陶器会更加耐烧,品相也有提高。
在董千理积极参与和不懈教导之下,他们几人对于釉料的认知有了较大提高。
其实对于釉料董千理知道一种十分古老又简单的釉料,那就是灰釉。灰釉的构成十分简单,乃是使用草木灰混合熟石灰,再加以狼尾草灼烧,最终得到含有碳酸钙的灰釉料。
灰釉料能烧制出青色和黑色等纯色陶瓷器,但是他没有告诉孟获等人,他只是引导他们去尝试实验,并且还同他们一起讨论各种可能性,通过董千理有意识的引导,三个唐军的理论知识提高的很快。
同时他们在于釉料上面的研究也有了巨大的提升,已经可以制作平常的灰釉釉料。看到这三个唐军进步巨大,董千理通报全体唐军然后每人赏赐他们一块巧克力糖。
学会制作灰釉釉料之后烧制好的完好陶器已经达到几百件之多,如今孟良家中各项物资紧缺,他们急需销售这些陶器换取粮食和其他物资。
开荒所需要的粟米和油菜种子孟良家里存量不多还需要去额外购置。同时他们也需要各种铁制工具,比如耕地所有的犁头和犁璧,以及木匠所需的铁斧和铁锯凿子等等工具急需补充。
于是董千理决定带着他的拳头商品到协州的首府芒布部进行一次销售活动顺便开拓下商路。
~~~~~~~~~~~~
如今南诏国还算平静,远在长安的杨国忠并没有将姚州大都督府覆灭的事情上报,而年老昏聩的玄宗皇帝仍沉浸杨玉环的柔情蜜意中无法自拔。
盛唐帝国并没有重视南诏这个小藩国,对于中枢的宰相和帝国的高官们来说南诏始终是癣庎之患,平定南诏反叛也就是小事一桩,只要大唐天军一到南诏国立时土崩瓦解。
而南诏从云南王阁逻凤到文武群臣此刻的心情都是既忐忑又兴奋,他们一方面觉得扬眉吐气一方面又十分惧怕盛唐帝国的严厉报复是以龟缩国界之内静待大唐反应。
天宝战争交战的双方都是超一流选手,不管是哪一方对于如今的董千理来说都是难以攻略的超级大boss。
而董千理一伙的唯一优势就是此地的各方势力都还没有发现他们也不知道他的来历,这正是董千理的机会,一旦来年唐帝国想要挽回颜面大军征伐,势必会造成南诏国的动荡。
届时鱼龙混杂,局势瞬息万变,任何情况都有可能。他这个穿越者出现了,这个蝴蝶效应是否会影响天宝战争的结果,董千理也没法保证。
所以他必须要抓紧时间快速发展,只有这样他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是以董千理的脑中的弦时刻紧绷着,丝毫不敢放松。
接下来的事情仍然很多,如今已经是六月底了,夏种还能赶得上,如今他们丁口众多,仅靠孟良家的存粮是支撑不了多久的,陶器虽然可以烧制,但是短时间内不能大量上市,所以开荒种粮成了如今的重中之重。
早饭前董千理连同孟良张康等人围绕在一起开始商量开垦荒地的事情,孟良连同妻子之前在他们家附近开垦了二十多亩荒地,种了些麦、粟、稻等,所得仅仅足够温饱。
通过孟良夫妇的介绍,董千理对此地有了一些了解。
此地位于的乌蒙山脉的西北角,当地人把乌蒙山称之为乌峰山,属于羁縻州之一的协州管辖,董千理知道这里乃是后世镇雄县的地界。
此地山林较多,海拔在大多数地方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少数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度偏低,种植的作物多是一季作物,当年2-4月播种9-10月份收割。
另外此地的气候水土条件较为适宜乃是少有的红壤,土地亩产量大多在两、三百斤,相较南诏其他地区也算是高产了。
开荒地在如今的南诏来说相当容易,因为如今的南诏境内的汉人稀少大多集中在姚州区域,而更加广阔的地域中土著蛮族大都生活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下。
这里的土著们对于耕种向来十分消极,基本上是撒了种子之后就放任自流了,最终能收获多少就靠老天爷赏不赏饭了。
是以吃过早饭之后,董千理安排昨日跟随他打下手的三个军汉连同小孟获一起继续练习烧陶,辛大带着四个军汉为窝棚制作床铺。剩下的七个军汉则由张康带领随同董千理和孟良策马出去勘查开荒地块。
董千理他们跟随孟良在附近的山地转了一圈后,选定了一些平整的区域作为开荒的地块,然后吩咐随行的军汉制作标记,方便其他的军汉们来此垦荒。
大致丈量了开荒地块的尺寸后,董千理估算了一下,大致在百亩左右。
如今这个时节董千理同孟良商量后决定能够补种的也就是粟米和油菜了。油菜籽可以炼油,同时菜籽饼还可以喂马,另外也可以充当平时的菜蔬,而粟米则是主食。
董千理之所以选了这么少,除了此地山地较多的限制因素外,还有一个他打算精耕细作。红壤土地的地力较高,再加上他懂得施肥,是以他能够做到少种多收。
开荒土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烧荒,另外还得注意布置防火线,不然一不小心把大片的山林都烧了,就会引起周遭势力的注目了,这不符合董千理低调发展的策略。
于是众人依照划定的范围开始准备火场,忙碌了一整天之后,终于把需要烧荒的地块搞定。众人回去之后,董千理下厨做了一顿红烧肉配合浓稠的麦饭,众人吃的无比酣畅。
第二天则是准备耕作土地,董千理看到孟良拿出的耕犁之后他有点诧异,这把犁仍然是“二牛拉杠”的长辕直犁,他记得唐代已经发明了曲辕犁,曲辕犁相对直辕犁具有省力和易与操控的优点,另外曲辕犁比长辕直犁更省材料。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曲辕犁是唐末时由江南地区的农人发明,此时乃是盛唐阶段自然不可能有那么先进的农具,而且南诏地处偏远,就算发明了曲辕犁也不可能很快的传入南诏。
后世解放后西南、西北很多地区仍保留着二牛拉杠的耕作方式,贫穷落后的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绝不仅仅是自然环境造成的,还和人们的心态有关。躲避在深山老林里自给自足固然安乐,也导致了心态落后和视野的蔽塞。
曲辕犁相较直辕犁主要体现在辕柄和犁铧的不同,直辕犁的辕柄一般长为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为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
直辕犁需要二牛抬杠牵引,需要两人牵牛一人扶犁。曲辕犁只需一牛牵引一人扶犁即可耕种.而且由于占地面积小这种犁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所以此犁最早在江东地区得到创造推广。
另外曲辕犁还加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头向下犁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
曲辕犁还改进了犁壁.圆形的犁璧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
董千理参观过农业博物馆对于曲辕犁的印象十分深刻,是以他吩咐孟良先带着张康等人去耕作,而他则是叫来了辛大开始了曲辕犁的研制工作。
由于铁器稀少,是以董千理把孟良家里的那个老铜釜熔了制作犁头,做饭则是由他们烧制的砂锅和竹筒等物替代。
由于曲辕犁的顺利研发,使得荒地的耕作十分快捷,得到一众唐军和孟良夫妇的高度称赞,同时董千理又吩咐唐军到河里挖取淤泥再加上平日积攒的马粪和人粪,分别撒在一些重点地块上做肥效比实验。虽然量不大,但是聊胜于无。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董千理一边忙着改良陶器烧制和釉料配方,一边督促手下的唐军军汉开荒种地,整天忙的脚不沾地疲惫不堪。
等到开恳地块的土地平整好,董千理连同十多个唐军都瘦了一圈,每日里高强度的劳作需要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这也使得乌峰山上的鸟兽数量急剧减少,而孟良家中的存粮更是岌岌可危。
董千理背包中的食物也早已经消耗殆尽,仅余下少量的巧克力糖和部分药品,都被他小心的收好,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他从调料包里筛选出的辣椒种子已经种下,毕竟这个时代辣椒还没有出现,而辣椒在国人的饮食中是不可替代的主味调料。
同时辣椒在董千理的计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能大量种植辣椒,届时不但能够作为调味料增加财源也可以作为制作新型军粮。
古代军队的军粮一直都是个大问题,军队整日除了吃小米粥外就是麦饭了,配菜几乎是没有,国力强盛些的会有些腌鱼、黄豆酱之类的,国力艰难的就只有醋布打发士卒了。
所谓醋布就是把布放在盐或醋中反复熬煮最后阴干,军卒用餐之时用醋布泡在水中后用泡出的汁水佐餐,如此军粮相待,军队的战斗力怎能提高?
董千理有家传的厨师手艺,还有着超越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以他的军队必须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吃饱喝足的军队才能为他打更大的胜仗。民以食为天、食不厌精这些古语都在说着同一件事,吃饭是个大事也是一件永不落伍的事业。
而作为董千理拳头商品的陶器,此时唐军三人组如今已经攻克了釉面毛刺的现象,同时陶器的产量大为提升。
孟获和那三个军汉的制陶手艺大幅提高,制作出来的陶器圆润很多,器型也十分多变,成品率也大幅提高。
同时摸索出烧制出的陶器残次品再次粉碎后和入泥料中,以此烧制出来的新陶器会更加耐烧,品相也有提高。
在董千理积极参与和不懈教导之下,他们几人对于釉料的认知有了较大提高。
其实对于釉料董千理知道一种十分古老又简单的釉料,那就是灰釉。灰釉的构成十分简单,乃是使用草木灰混合熟石灰,再加以狼尾草灼烧,最终得到含有碳酸钙的灰釉料。
灰釉料能烧制出青色和黑色等纯色陶瓷器,但是他没有告诉孟获等人,他只是引导他们去尝试实验,并且还同他们一起讨论各种可能性,通过董千理有意识的引导,三个唐军的理论知识提高的很快。
同时他们在于釉料上面的研究也有了巨大的提升,已经可以制作平常的灰釉釉料。看到这三个唐军进步巨大,董千理通报全体唐军然后每人赏赐他们一块巧克力糖。
学会制作灰釉釉料之后烧制好的完好陶器已经达到几百件之多,如今孟良家中各项物资紧缺,他们急需销售这些陶器换取粮食和其他物资。
开荒所需要的粟米和油菜种子孟良家里存量不多还需要去额外购置。同时他们也需要各种铁制工具,比如耕地所有的犁头和犁璧,以及木匠所需的铁斧和铁锯凿子等等工具急需补充。
于是董千理决定带着他的拳头商品到协州的首府芒布部进行一次销售活动顺便开拓下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