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老夫子
字体: 16 + -

第六十三章 天净沙·秋思

    一连两篇诗作接连出现,坐着旁观的世家商户们都喜笑颜颜,尤其是看着宋明依旧闭目养神,毫无动笔倾向,更是欣喜不已。

    “汪兄,平日里你算无遗策,可惜这次有些狗尾续貂了?”,黄康低声说道。

    对于谨慎过分的汪明才,黄康是有些不屑的。宋明的目前不作为的表现,更符合他们的预判,而汪明才宣传中保留的余地,让他们真心觉得多此一举。优柔寡断,是不适合做会长的。

    “耐心看着即可,我等是商户,不管谁主政,我们都要做生意的。”,汪明才察觉出黄康话语中的指责,“做事留一面,我们犯不着将人得罪死,大佬斗法,我们无奈附之!”

    徽州政通人和,全赖与张居峥斡旋,而一个和平的时代,才是传统商业蓬勃发展的背景。对于商业行为,张居峥一再秉持十多年的政令:凡律法规定之税,均收缴入库。而商户大都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在大明各地,乃至于在其余三国内都是如此,因此各地商税迟迟交不上去是常态。但最后落进口袋的也不是这些朝出夕归的商家,而是他们背后的世家、官宦,乃至于皇族。

    而在徽州一地,张居峥的政令执行的效率最高,商税每年近乎百万上缴户部,这乃是最大的政绩,背后无数的世家和官宦对张居峥是又恨又爱。他们的腰包憋了几年,但在徽州的商业总额相比其他州府,却增长数倍。

    因此,这才导致张居峥一直升无可升,降不可降的局面。毕竟利益最大,这也是试错的结果,背后的大佬们是认可的。而这些商户也因此或多或少都发展壮大。

    如果没有大佬们嘱咐,汪明才实在不想和张居峥闹翻。所以畏首畏尾的表现,也就可以理解了!

    “会长所言甚是,黄兄,咱们静观其变即可!”,鲍启辰笑着帮援打太极。

    “哼!”,黄康不屑的扫视俩人,转过头闭目不语。

    “会长,这……?”,鲍启辰脸色有些发黑,欲说又止。

    汪明才摆手,笑着点头,让他静心,不要搭理别人。

    评审席位,朱栢葛沉默不语,时不时瞥目注视潘老夫子,潘老夫子却闭目养神,跟宋明一个模样。

    “有了,伯希兄的大作终于出来了!”,朱翀站了起来,拿起了身边刘伯希案牍上的纸张,一脸欣喜的品读。

    “朱兄,看你面带喜悦,可是刘伯希写了什么惊世大作,快快读出来,让大家都聆听一下!”

    连续夸赞,刘伯希也是一脸自得,眼神看向朱翀,稍点头示意,可以吟诵出来。

    朱翀掩饰不住脸上的笑意,刻意踱了几步,走到宋明身边,开始吟诵: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吟诵完毕,楼外黑夜中突来一道闪电,然后阵阵雷鸣声传来。依稀可见片片雨点落下。

    “妙,妙啊!这乃是按照天净沙秋思的格式书写的。别出新格,极为新颖啊!”

    “不仅如此,有没有发现,词作惊天地啊。”朱琉突然点评道:“刚才还是星光辉映,这会儿就已经如词作中的‘颗颗珍珠雨’般,下起了急雨。如此急切的大雨,自然可捶打荷叶如衰;雨凉入心扉,冷意十足啊!”

    所有人都瞩目这个老农一般的朱家第三麒,连带宋明也半眯着眼睛,看向朱琉。

    “姑且不论诗作如何,这点评确实也有些文采,连一族内老农都有如此才学,不愧为圣人血裔啊。”潘老夫子看向朱栢葛,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哪里,哪里!”,朱栢葛欠着身子,“这朱琉乃是金水的同族英才,今年二十二岁而已,正是风华正茂。”

    “风华正茂?”,潘老夫子瞪大了眼睛,仔细端详朱琉,皮若龟裂大地,肤色淤黑,那粗狂的身体,老茧满手,这分明就是常年躬耕田地中的老农啊。

    “朱栢葛,实在不行,还是把金水族人迁回来吧,族人在外流浪,如此艰辛,外人都看不过眼了!”潘老夫子唏嘘道:“竟让读书人去常年躬耕,真是暴殄天物,日子太苦啊!”

    几乎所有学子都极为认可潘老夫子的话,纷纷点头,劝慰朱栢葛重新纳回金水族人,对朱琉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更有甚至,一些家室殷实的学子甚至拿了一些碎银子递到朱琉的手中,不顾他目瞪口呆,又是好一顿宽慰。

    “噗嗤”,宋明没忍住,笑了出来。

    “宋明,你这浪子,何敢嘲笑一个如此拼命辛劳之人,还不赶紧道歉!”

    “对,必须道歉,朱琉兄弟耕读不辍,乃是我辈楷模,怎能收你这个浪子的耻笑!”

    …………

    在重重指责声中,宋明分明看见朱琉一张皱纹弥补的脸上,憋得紫黑。

    “你们不问问朱琉的母亲是何人种?”

    宋明话音一落,朱琉突然一脸愤恨地看向宋明,欲言又止。

    众人察觉有异,纷纷看向朱琉。

    刘伯希很是恼怒,一首诗篇出来,没怎么点评,话题就歪楼了。居然都转向了朱琉的身上。朱翀在一旁静默不语,也是因为现在的状况是始料不及的。

    “宋明,我母亲是岭南人,怎么,你瞧不起人!”,朱琉声冷如冰,怒目瞪视。

    “怎么可能,宋某只是好奇一问,这岭南人终日日照常晒,自然皮肤黝黑老化,但是你才二十二,何以至此,难道是打小就生活在岭南,近些时日才回到内地。”

    “这……”,朱琉按捺住愤怒,扭头不再言语。

    “都这样了,还不还嘴,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宋明瞬间思索,“对了,在知府见过了几篇快报,是讲述去年岭南叛乱,半个岭南都入了陈氏汉朝的手中。难道,这朱琉真是岭南人,趁乱回归金水宗祠,然后才辗转来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