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平昭之对
次日晌午
长安,安兴坊,寿王府
风吹裙动,秀发飘飘。韦槿儿站在偌大的宅院里,看着李清的书房,有些微微的愣神。
邓泽躬身站在书房之外,一言不发。尽管此时艳阳高照,可眼前这间寂静的书房,到了韦槿儿眼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阴森感……
李清推开了门,看了一眼外面的韦槿儿,咧嘴一笑。
看向门旁侍立的邓泽,低声道:“去醴泉坊,将祝铧叫回来,就说本王有事询问。”
看到李清神色轻松,但眉间微皱,好像十分忧虑的样子。邓泽不敢耽误,急忙躬身唱喏,小跑了出去。
韦槿儿看到李清出了门,有些担忧地跑过来,踟躇道:“郎君……”
李清捋了捋韦槿儿有些凌乱的头发,笑了笑,说道:“槿儿先回后院,本王稍后再和你详细说说,无需担心。”
韦槿儿眨了眨眼睛,微微抿唇,看着李清神情轻松的样子,只好暂时放下心中的担心,轻轻地点了点头。
看着韦槿儿离开的背影,李清微皱的眉间渐渐舒展。对着跟在身后的小宦官说道:“回东都后,告诉邓澜,就说本王已然知晓昨日的状况,命他盯紧盛王,别让盛王冲动行事。”
“喏!”
“嗯……下去吧。”
李清看着小宦官离开的背影,轻舒口气。
这事情办得顺了,一切都顺;不顺了,万事皆休!无奈啊。
咸宜出嫁,碰到杨玉环的日子快到了。
安禄山进京,这安禄山崛起的日子也快到了。
没有实力,以后寿王的名声传到后世依旧是倒霉蛋;没有实力,这安史之乱依旧无法避免,依旧是是大唐浩劫。
必须,抓紧时间!
……………
东院,平昭阁
李清这次倒是没有与元德秀以茶代酒,反而是下起了围棋。
李清一如既往地执了黑子,元德秀执白……
“先生,王府诸官虽说都由圣人亲命,但清依旧愿请先生长留于此。”
元德秀落了一子,笑了笑,说道:“殿下有事,紫芝自可襄助。”
李清嘴角微翘,说道:“自景云之初,睿宗皇帝留下严命,曰:宗室不得掌兵。”
元德秀愣了愣,眼前的这位年轻的王爷怎得忽地说起宗室制度了……
却听李清继续说道:“先天之初,皇子居则大内;及至东封,辟十王宅,诸王皆入,令中官监之。虽行遥领之制,亦开府仪同三司,然,诸王皆无实权。”
李清深吸口气,继续说道:“清,幸之。”
“凭母妃之恩泽,圣人之考量,得不入十王宅,而与安兴建邸。”
“清,幸甚!”
“有八年之故交,先生之献策,得掌权而无忌,而得度支郎中。”
元德秀深吐口气,李清毕竟是皇子,哪怕是再没有权利,他依旧有着尊贵的血统。两次三番如此折节,自己要是依旧“矜持”,未免……
话头一转,问道:“殿下,意欲何为?”
李清深吸口气,说道:“还朝堂之公允,簌簌清流;还庶子之公正,皆可进身;还边境之威风,复边疆万里;还黎元之生计,而农商共举。”
元德秀强笑了声,说道:“殿下皇子、幼弟,焉能如此?”
李清笑了笑,回道:“国之重器,德者居之!”
元德秀的身子颤了颤,强笑道:“殿下……何必,迫某行事?”
“清非小气之人……”
见元德秀依旧是满脸惧色,李清也懒得解释,自顾自地说道:“玄武十将,龙武功臣,清,亦不会兔死狗烹!”
元德秀吞了吞口水,将棋子全部打乱,颤声道:“某再问殿下最后一句!殿下的回答……”
李清打断道:“先生问来便是。”
元德秀深吸口气,问道:“肃清朝堂,便是整顿吏治;进身公正,便是革新科举、整肃边将入相、废裴相之‘循资格’;复万里边疆,便是整肃军制;黎元生计,便是农商清化;”
“紫芝,紫芝欲问殿下!若是,若是圣人百年……殿下,殿下对于道家、玄元之学,如何裁决?”
李清笑了笑,说道:“玄元学问,可;而,“道教”难行!”
元德秀一生都醉心其中,闻听此言,不禁眉间微皱……
“为何?”
李清摇了摇头,不置可否,继续自顾自地说道:“清不会阻碍任何一家:儒修史、重教化;道清心,重养德;三教合流。及至杂、墨、兵、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清均不会阻碍。”
“丽正书院,道家观所,清许保其所在,不效北魏太武皇帝诛佛,亦不学则天皇后废道。”
“先生可满意?”
元德秀低头不语,李清在旁看着,嘴角微翘……
静静地平昭阁里,透过纱窗射进来的阳光是如此的刺眼……
李清虽说对于得到此人的心情很是迫切,但,此时对于元德秀的回答并不着急。元德秀听见了自己的“狂言”,除非答应才有活路,不然……
其实,李清在心里终究希望元德秀留下来,而不是让他意外死亡。元德秀是个大才,最起码是李清当前所见的最有谋略的人……
“四朝元老”李泌此时还未成年,就算成年了,八成也会是李浚的人。
就算成年后李泌没有投到李浚麾下,谁知道太子、母妃到了那时会不会依旧如同历史一般身陨,而白白让李浚捡了便宜。
收回神思,李清看着眼前的中年男子,展颜一笑。
“殿下,道家!某不求保留道家仍为我大唐国教,只求殿下……”
李清隐晦一笑,清声说道:“清不会强权打压……”
如此就好。
元德秀轻松口气,旋即起身离开卧案,顿首,拜道:“洛阳元氏,元氏德秀元紫芝,前魏太武皇帝二十二世孙,拜见郎君!”
李清微微一笑的同时,也轻舒了口气,这以祖先名义效忠,够忠诚!
毕竟,人,都会爱惜生命……
李清起身,虚扶道:“先生于我,如主父偃之于汉武,亦如房文昭之于太宗!”
元德秀起身,长长的舒缓了口气……
“郎君想改革,不知郎君可知晓何为改革其中之最?”
李清笑笑,当然知道……
“还请先生明示!”
元德秀收敛神色,点了点头,肃容说道:“改,变更也;革,破旧也;”
“商君变法,不肖而诛;”
“晁错革故,七国乱起;”
“王莽改制,身死族灭!”
“及至隋炀,五姓七望,乱而逐鹿!”
“及至本朝,则天皇后、姚相、圣人都在革故……”
“郎君,若想改革,必夺大势!”
李清暗自点头,到底是个大才,看透的东西倒是不少。伸手示意,说道:“先生言之有理,清,谨受教!”
元德秀微微抿唇,继续说道:“大者,众也;势者,威也;”
李清心里一动,自己想的是时代大势,可元德秀说的好像不太一样唉……
“先生明示!”
元德秀深吸口气,继续说道:“如今庙堂三足而分,何耶?李林甫之吏才也;张九龄之文翰也;萧嵩之世家子也。”
“吏才久而任官,其势早成,不可轻夺。”
“世家之子,谋定而动,不可为臂助。”
李清听到这里,渐渐明白了些……李林甫的派系里,大多都是从小官一步步干上来的,站队政治,老油条,跟着李清搞革命,额,改革?不存在的。
世家子弟都不用说了,守成可以,但若说什么革故鼎新?李清呵呵一笑,除非老祖宗复活。
所以……
李清内心一动……
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李清颤声说道:“先生,是说……礼部?”
长安,安兴坊,寿王府
风吹裙动,秀发飘飘。韦槿儿站在偌大的宅院里,看着李清的书房,有些微微的愣神。
邓泽躬身站在书房之外,一言不发。尽管此时艳阳高照,可眼前这间寂静的书房,到了韦槿儿眼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阴森感……
李清推开了门,看了一眼外面的韦槿儿,咧嘴一笑。
看向门旁侍立的邓泽,低声道:“去醴泉坊,将祝铧叫回来,就说本王有事询问。”
看到李清神色轻松,但眉间微皱,好像十分忧虑的样子。邓泽不敢耽误,急忙躬身唱喏,小跑了出去。
韦槿儿看到李清出了门,有些担忧地跑过来,踟躇道:“郎君……”
李清捋了捋韦槿儿有些凌乱的头发,笑了笑,说道:“槿儿先回后院,本王稍后再和你详细说说,无需担心。”
韦槿儿眨了眨眼睛,微微抿唇,看着李清神情轻松的样子,只好暂时放下心中的担心,轻轻地点了点头。
看着韦槿儿离开的背影,李清微皱的眉间渐渐舒展。对着跟在身后的小宦官说道:“回东都后,告诉邓澜,就说本王已然知晓昨日的状况,命他盯紧盛王,别让盛王冲动行事。”
“喏!”
“嗯……下去吧。”
李清看着小宦官离开的背影,轻舒口气。
这事情办得顺了,一切都顺;不顺了,万事皆休!无奈啊。
咸宜出嫁,碰到杨玉环的日子快到了。
安禄山进京,这安禄山崛起的日子也快到了。
没有实力,以后寿王的名声传到后世依旧是倒霉蛋;没有实力,这安史之乱依旧无法避免,依旧是是大唐浩劫。
必须,抓紧时间!
……………
东院,平昭阁
李清这次倒是没有与元德秀以茶代酒,反而是下起了围棋。
李清一如既往地执了黑子,元德秀执白……
“先生,王府诸官虽说都由圣人亲命,但清依旧愿请先生长留于此。”
元德秀落了一子,笑了笑,说道:“殿下有事,紫芝自可襄助。”
李清嘴角微翘,说道:“自景云之初,睿宗皇帝留下严命,曰:宗室不得掌兵。”
元德秀愣了愣,眼前的这位年轻的王爷怎得忽地说起宗室制度了……
却听李清继续说道:“先天之初,皇子居则大内;及至东封,辟十王宅,诸王皆入,令中官监之。虽行遥领之制,亦开府仪同三司,然,诸王皆无实权。”
李清深吸口气,继续说道:“清,幸之。”
“凭母妃之恩泽,圣人之考量,得不入十王宅,而与安兴建邸。”
“清,幸甚!”
“有八年之故交,先生之献策,得掌权而无忌,而得度支郎中。”
元德秀深吐口气,李清毕竟是皇子,哪怕是再没有权利,他依旧有着尊贵的血统。两次三番如此折节,自己要是依旧“矜持”,未免……
话头一转,问道:“殿下,意欲何为?”
李清深吸口气,说道:“还朝堂之公允,簌簌清流;还庶子之公正,皆可进身;还边境之威风,复边疆万里;还黎元之生计,而农商共举。”
元德秀强笑了声,说道:“殿下皇子、幼弟,焉能如此?”
李清笑了笑,回道:“国之重器,德者居之!”
元德秀的身子颤了颤,强笑道:“殿下……何必,迫某行事?”
“清非小气之人……”
见元德秀依旧是满脸惧色,李清也懒得解释,自顾自地说道:“玄武十将,龙武功臣,清,亦不会兔死狗烹!”
元德秀吞了吞口水,将棋子全部打乱,颤声道:“某再问殿下最后一句!殿下的回答……”
李清打断道:“先生问来便是。”
元德秀深吸口气,问道:“肃清朝堂,便是整顿吏治;进身公正,便是革新科举、整肃边将入相、废裴相之‘循资格’;复万里边疆,便是整肃军制;黎元生计,便是农商清化;”
“紫芝,紫芝欲问殿下!若是,若是圣人百年……殿下,殿下对于道家、玄元之学,如何裁决?”
李清笑了笑,说道:“玄元学问,可;而,“道教”难行!”
元德秀一生都醉心其中,闻听此言,不禁眉间微皱……
“为何?”
李清摇了摇头,不置可否,继续自顾自地说道:“清不会阻碍任何一家:儒修史、重教化;道清心,重养德;三教合流。及至杂、墨、兵、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清均不会阻碍。”
“丽正书院,道家观所,清许保其所在,不效北魏太武皇帝诛佛,亦不学则天皇后废道。”
“先生可满意?”
元德秀低头不语,李清在旁看着,嘴角微翘……
静静地平昭阁里,透过纱窗射进来的阳光是如此的刺眼……
李清虽说对于得到此人的心情很是迫切,但,此时对于元德秀的回答并不着急。元德秀听见了自己的“狂言”,除非答应才有活路,不然……
其实,李清在心里终究希望元德秀留下来,而不是让他意外死亡。元德秀是个大才,最起码是李清当前所见的最有谋略的人……
“四朝元老”李泌此时还未成年,就算成年了,八成也会是李浚的人。
就算成年后李泌没有投到李浚麾下,谁知道太子、母妃到了那时会不会依旧如同历史一般身陨,而白白让李浚捡了便宜。
收回神思,李清看着眼前的中年男子,展颜一笑。
“殿下,道家!某不求保留道家仍为我大唐国教,只求殿下……”
李清隐晦一笑,清声说道:“清不会强权打压……”
如此就好。
元德秀轻松口气,旋即起身离开卧案,顿首,拜道:“洛阳元氏,元氏德秀元紫芝,前魏太武皇帝二十二世孙,拜见郎君!”
李清微微一笑的同时,也轻舒了口气,这以祖先名义效忠,够忠诚!
毕竟,人,都会爱惜生命……
李清起身,虚扶道:“先生于我,如主父偃之于汉武,亦如房文昭之于太宗!”
元德秀起身,长长的舒缓了口气……
“郎君想改革,不知郎君可知晓何为改革其中之最?”
李清笑笑,当然知道……
“还请先生明示!”
元德秀收敛神色,点了点头,肃容说道:“改,变更也;革,破旧也;”
“商君变法,不肖而诛;”
“晁错革故,七国乱起;”
“王莽改制,身死族灭!”
“及至隋炀,五姓七望,乱而逐鹿!”
“及至本朝,则天皇后、姚相、圣人都在革故……”
“郎君,若想改革,必夺大势!”
李清暗自点头,到底是个大才,看透的东西倒是不少。伸手示意,说道:“先生言之有理,清,谨受教!”
元德秀微微抿唇,继续说道:“大者,众也;势者,威也;”
李清心里一动,自己想的是时代大势,可元德秀说的好像不太一样唉……
“先生明示!”
元德秀深吸口气,继续说道:“如今庙堂三足而分,何耶?李林甫之吏才也;张九龄之文翰也;萧嵩之世家子也。”
“吏才久而任官,其势早成,不可轻夺。”
“世家之子,谋定而动,不可为臂助。”
李清听到这里,渐渐明白了些……李林甫的派系里,大多都是从小官一步步干上来的,站队政治,老油条,跟着李清搞革命,额,改革?不存在的。
世家子弟都不用说了,守成可以,但若说什么革故鼎新?李清呵呵一笑,除非老祖宗复活。
所以……
李清内心一动……
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李清颤声说道:“先生,是说……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