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邸报、永王?
秦利见到底是人老阅历高,说道:“诸位莫慌!”看向那个家奴,问道:“今日的情况,你且详细说来!”
众人听见这话,也明白了自己太过慌张而失了分寸,待反应过来,纷纷看向了场中的家奴。
“今日状况……”
家奴躬身回道:“今日前半晌,从西市来了不少番商都来寻汝阳王捐粮,而后半晌……”
“后半晌如何?”
家奴吞了吞口水,回道:“后半晌……却出现了第一个东市商人。而那……”
“你把话一次说完,你这厮当真要急死某不成!”
家奴继续道:“那东市商人……是元家的。”
“哗~~”
元家……
家奴继续说道:“元家商人之后,少郎吩咐盯着的那几家异常涨价的粮商也都纷纷献上了自己店里的粮食。”
元家自北魏时期就有不少族人经商,从那时发展到现在,都不知蓄积了多少财富……若是直接就去和这样的庞然大物相比,在座的诸位都没有信心。
窦锷长叹口气,道:“宁王妃是元氏中人,寿王、汝阳王都是元氏的“爱子”,出现这种情况,也不算奇怪……”
秦利见微微皱眉,这话听上去是挺有道理,但……
元氏一向不参与商政斗争,喜欢孤悬在外,“闷声发大财”,今日这种情况……很是反常!
窦锷长出口气,说道:“元家都已经表了态,我们……”
皇甫郢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柳恃岂微微摇头,对着窦锷拱手说道:“世叔,我等五家可考虑捐粮万石,如何?”
窦锷闻言眉间皱纹更深,看了一眼秦利见,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坚决,窦锷无奈地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好!那便以城东共同的名义。”
“如此甚好!”
当夜,寿王府东院,平昭阁
元德秀接过李清泡的一杯茶,细细地品了一口,回味片刻,放下茶杯,对着李清缓缓说道:“殿下今日的一番作为,倒是颇得了些‘势’的道理。”
李清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道:“势?”
元德秀点了点头,说道:“势,文伐也。”
李清笑了笑,对于这些有的没的,敬而远之就好。虽说自己前世学的国学,但对于《六韬》可从未理解过,学的再好……还真不如好好用用。
元德秀轻笑了声,又问道:“殿下如今对于此事的操作已小有所成,在此事之中已有了民间声望,却不知……殿下下步如何?”
李清见元德秀的杯子又空了,呵呵一笑,说道:“今日,清已让近侍寻了秘书少监,以邸报所载,将今日义举行传天下,如何?”
“唔……”
元德秀接过茶杯,微微摇头,说道:“殿下,可有他法?”
额……
李清脸上一僵,看这位老前辈的心思,岂不是又觉得自己这法子……不行?
可是……
印刷术现在搞出来……明显不是时候,雕版印刷又太过于耗费人力。目前来说,确定民间舆论的正确导向,邸报……无疑是最为合适的。
元德秀看李清一脸愤愤的样子,轻笑了声,说道:“玄元之学,‘祸莫大于不足,咎莫大于欲得。’殿下可曾记得?”
李清点了点头,回道:“先生初来王府之时,曾言此句。”
“所以,殿下觉得身为帝子,此功可能吞下?”
李清笑笑,就知道你会劝我收敛一些……
李清乖乖地皱起了眉头,回道:“不瞒先生,此事,清也有所思虑。”
元德秀笑了笑,问道:“可是永……”
李清点头,回道:“正是十六哥!”
元德秀捧起茶杯,一饮而尽,说道:“论及茶之香者,莫及寿王府!”
李清含蓄一笑,回道:“先生大才,应常品此茶。”
元德秀摇了摇头,回道:“某名声不及陈、曹;学识不比辛、张;政理不及李、裴;这寿王府怕是待不长久。”
李清笑笑,现在知吏部选的人是严挺之,严挺之陪侍圣驾,身处洛阳,自己又不好因此事麻烦人家……
李林甫倒是可以,可今天又闹了一个不愉快……
真是,挖坑埋自己……
元德秀看出李清的尴尬,捧起茶杯,道:“以茶代酒,某敬殿下!”
……………
到了晚上,李林甫听完李岫的汇报,才明白今天清晨邓泽所说的“三日可知晓”是何道理。
李林甫卧在主座上,顿感哭笑不得……
没想到李清搞了半天,就是为了让元宿德入仕……
真是的,直说不就好了,虽说自己可能不太可能同意,但,好歹能保证革命友谊的纯洁性啊。
“岫儿,今日寿王可是给为父好好地上了一课!”
“父亲,今日寿王能有此势,想必之前好些日子就在布置。”
李林甫点了点头,长叹口气,说道:“确实如此!”
“先是令胡商率先捐粮,在引起长安百姓对本土商人的不满之后,又安排元家小郎作为汉人的身份捐粮,此时,胡商在前,而后却无汉商,几番比较之下,这便令元家小郎得到长安百姓的异于平时的数倍支持。”
“如此,父亲前半晌所提到的名声、功劳,则一应俱全!”
李林甫轻笑了声,说道:“如今看来,寿王倒是进步不小。好在没有乱来,也未曾坏了圣人的印象。”
“将胡商推出去挡在了外面,寿王也好全身而退。”
“想必,要么寿王在娘娘的教导下,已有所成长;要么,就是宁王爷、甚或者多智之士为寿王献策。”
李岫点了点头,表示十分赞同李林甫的意见,又拱手问道:“那,父亲对于答应寿王的事……作何决定?”
“嗯……度支郎中是杜尚书麾下的能吏,且安排那元家小子做个员外郎就好。”
嗯……
“那今后……”
李林甫摆了摆手,说道:“寿王想要安插人手,且就先随着他。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度支员外郎,也算不得什么机要。”
“更何况,寿王……小孩子嘛,终有一天,就会发现这些并不好玩。”
“等我们的殿下吃了些苦头,就会发现……还是我们这些默默支持他的老臣更为亲切。”
李岫笑了笑,随即躬身说道:“父亲已有决断,孩儿自是支持。”
“嗯!”
“孩儿告退!”李岫躬身一礼,随后躬身退了出去。
李林甫拿起毛笔,看着面前的这张宣纸,又是一阵轻笑,度支?
给你又如何?
众人听见这话,也明白了自己太过慌张而失了分寸,待反应过来,纷纷看向了场中的家奴。
“今日状况……”
家奴躬身回道:“今日前半晌,从西市来了不少番商都来寻汝阳王捐粮,而后半晌……”
“后半晌如何?”
家奴吞了吞口水,回道:“后半晌……却出现了第一个东市商人。而那……”
“你把话一次说完,你这厮当真要急死某不成!”
家奴继续道:“那东市商人……是元家的。”
“哗~~”
元家……
家奴继续说道:“元家商人之后,少郎吩咐盯着的那几家异常涨价的粮商也都纷纷献上了自己店里的粮食。”
元家自北魏时期就有不少族人经商,从那时发展到现在,都不知蓄积了多少财富……若是直接就去和这样的庞然大物相比,在座的诸位都没有信心。
窦锷长叹口气,道:“宁王妃是元氏中人,寿王、汝阳王都是元氏的“爱子”,出现这种情况,也不算奇怪……”
秦利见微微皱眉,这话听上去是挺有道理,但……
元氏一向不参与商政斗争,喜欢孤悬在外,“闷声发大财”,今日这种情况……很是反常!
窦锷长出口气,说道:“元家都已经表了态,我们……”
皇甫郢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柳恃岂微微摇头,对着窦锷拱手说道:“世叔,我等五家可考虑捐粮万石,如何?”
窦锷闻言眉间皱纹更深,看了一眼秦利见,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坚决,窦锷无奈地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好!那便以城东共同的名义。”
“如此甚好!”
当夜,寿王府东院,平昭阁
元德秀接过李清泡的一杯茶,细细地品了一口,回味片刻,放下茶杯,对着李清缓缓说道:“殿下今日的一番作为,倒是颇得了些‘势’的道理。”
李清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道:“势?”
元德秀点了点头,说道:“势,文伐也。”
李清笑了笑,对于这些有的没的,敬而远之就好。虽说自己前世学的国学,但对于《六韬》可从未理解过,学的再好……还真不如好好用用。
元德秀轻笑了声,又问道:“殿下如今对于此事的操作已小有所成,在此事之中已有了民间声望,却不知……殿下下步如何?”
李清见元德秀的杯子又空了,呵呵一笑,说道:“今日,清已让近侍寻了秘书少监,以邸报所载,将今日义举行传天下,如何?”
“唔……”
元德秀接过茶杯,微微摇头,说道:“殿下,可有他法?”
额……
李清脸上一僵,看这位老前辈的心思,岂不是又觉得自己这法子……不行?
可是……
印刷术现在搞出来……明显不是时候,雕版印刷又太过于耗费人力。目前来说,确定民间舆论的正确导向,邸报……无疑是最为合适的。
元德秀看李清一脸愤愤的样子,轻笑了声,说道:“玄元之学,‘祸莫大于不足,咎莫大于欲得。’殿下可曾记得?”
李清点了点头,回道:“先生初来王府之时,曾言此句。”
“所以,殿下觉得身为帝子,此功可能吞下?”
李清笑笑,就知道你会劝我收敛一些……
李清乖乖地皱起了眉头,回道:“不瞒先生,此事,清也有所思虑。”
元德秀笑了笑,问道:“可是永……”
李清点头,回道:“正是十六哥!”
元德秀捧起茶杯,一饮而尽,说道:“论及茶之香者,莫及寿王府!”
李清含蓄一笑,回道:“先生大才,应常品此茶。”
元德秀摇了摇头,回道:“某名声不及陈、曹;学识不比辛、张;政理不及李、裴;这寿王府怕是待不长久。”
李清笑笑,现在知吏部选的人是严挺之,严挺之陪侍圣驾,身处洛阳,自己又不好因此事麻烦人家……
李林甫倒是可以,可今天又闹了一个不愉快……
真是,挖坑埋自己……
元德秀看出李清的尴尬,捧起茶杯,道:“以茶代酒,某敬殿下!”
……………
到了晚上,李林甫听完李岫的汇报,才明白今天清晨邓泽所说的“三日可知晓”是何道理。
李林甫卧在主座上,顿感哭笑不得……
没想到李清搞了半天,就是为了让元宿德入仕……
真是的,直说不就好了,虽说自己可能不太可能同意,但,好歹能保证革命友谊的纯洁性啊。
“岫儿,今日寿王可是给为父好好地上了一课!”
“父亲,今日寿王能有此势,想必之前好些日子就在布置。”
李林甫点了点头,长叹口气,说道:“确实如此!”
“先是令胡商率先捐粮,在引起长安百姓对本土商人的不满之后,又安排元家小郎作为汉人的身份捐粮,此时,胡商在前,而后却无汉商,几番比较之下,这便令元家小郎得到长安百姓的异于平时的数倍支持。”
“如此,父亲前半晌所提到的名声、功劳,则一应俱全!”
李林甫轻笑了声,说道:“如今看来,寿王倒是进步不小。好在没有乱来,也未曾坏了圣人的印象。”
“将胡商推出去挡在了外面,寿王也好全身而退。”
“想必,要么寿王在娘娘的教导下,已有所成长;要么,就是宁王爷、甚或者多智之士为寿王献策。”
李岫点了点头,表示十分赞同李林甫的意见,又拱手问道:“那,父亲对于答应寿王的事……作何决定?”
“嗯……度支郎中是杜尚书麾下的能吏,且安排那元家小子做个员外郎就好。”
嗯……
“那今后……”
李林甫摆了摆手,说道:“寿王想要安插人手,且就先随着他。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度支员外郎,也算不得什么机要。”
“更何况,寿王……小孩子嘛,终有一天,就会发现这些并不好玩。”
“等我们的殿下吃了些苦头,就会发现……还是我们这些默默支持他的老臣更为亲切。”
李岫笑了笑,随即躬身说道:“父亲已有决断,孩儿自是支持。”
“嗯!”
“孩儿告退!”李岫躬身一礼,随后躬身退了出去。
李林甫拿起毛笔,看着面前的这张宣纸,又是一阵轻笑,度支?
给你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