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节度风流
字体: 16 + -

第五十一章 处置使和副使

    李清解下披风,交给身后的太监。慢步向前行礼,可行礼时,李清就有些尴尬了……满屋子的人全是长辈,就连年纪最小的“李泽”,李清也得叫声“阿兄”。

    李清叹口气,满脸憋屈。辈分不是我的错,沉默不是唯一的结果……

    待李清行礼完毕,李隆基满脸含笑地向李清招了招手,又拍了拍旁边的卧榻,示意李清坐到他的旁边。

    李清跪坐好后,向众人看去,这才发现,务本楼内的气氛好像有些生冷……

    李隆基拉过李清的手,笑着说道:“清儿啊,既然来了,那待会儿不妨与诸位相公一起论论,这诸位大人的治国之策,可比你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深的多。”

    李清闻言一窘,随即讪讪地点了点头。

    李隆基见状一笑,又看想了右手列的倒数第二人,张九龄。

    张九龄会意,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臣九龄奏曰,河南道地处中原,且有大河以为用水。臣窃以为,当此之时可于河南道引种水稻,待成熟之际便可以资洛阳、陕、汴。”

    李清被张九龄说地有些纳闷,暂时也没心思搭理李隆基的大糙手。

    张九龄有意要在河南引种水稻……若是这样的话,确实能够缓解饥荒。

    河南道,辖境包括后世中国的山东、河南全境,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区。李清觉得张九龄说的河南道引种水稻,应该是安徽、江苏那一块。

    李隆基含笑点头应允,对着张九龄说道:“张卿所言深和朕心。也罢,朕就任命你为河南稻田使,管一管这引种水稻之事。”张九龄领命,躬身退后。

    李隆基又转头看向众人,说道:“这开仓主持人选一事,稍后再论。除却这王李张三卿之论,朕倒是也有些想法。”

    顿了顿,又说道:“力士,传旨。”

    高力士唱喏,从身后的小太监那处拿过圣旨,上前一步,满脸正气。

    众臣顿首。

    只见高力士走到众人面前,朗声念道:“惟开元二十一年岁次癸酉,七月辛丑朔。皇帝若曰:‘于戏,臣隆基有愧昊天,今岁龙中暴霖,八水帝都,渭北生涝,粟黍有亏。故朕有意,着京兆府尹裴氏耀卿,擢为黄门侍郎,入政事堂,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任江淮河南转运使,调江南之米入关中,行施圣恩。”

    刚念完此人,众人神色皆是一阵恍然。毕竟刚才在这楼里,除了宰相便是皇子,这神京府尹的身份倒显得格格不入。如今此人拜相,倒是解释了此中原由。

    又听高力士继续念道:“着检校中书侍郎张九龄,擢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于朕东巡之际,总述长安政务,主理朝政。’钦此!”

    张裴二人起身,上前领旨。

    李清跪坐在李隆基旁边,把手默默地从老爹手里抽出来。内心却是惊骇莫名……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浓墨重彩一笔的,裴耀卿漕运改革开始了……

    或许在老爹的心里,什么调江淮之米入关中只是个噱头,而他真正的目的,就是把这大运河上的利益集团动一动,进而……

    李清内心一动,李清感觉这很有可能又是老爹的一个大的布局!

    李清情不自禁地用右食指敲起了卧案,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借运粮一事,让裴耀卿把大运河漕运“顺带”整改整改……

    李清暗叹口气,老爹真是走一步,谋十步。雄才大略,真不是吹的。

    李隆基看着李清这幅把务本楼当书房的样子,不由得眼角一跳,对着众人说道:“好了,这大事既定。却不知,诸位皇儿之中谁愿留守长安,为朕主持开仓一事?”

    李鸿是众皇子之首,平常时候,这个带头作用是必须要起好的。可这次,李鸿的心里也没底,他倒不是怕李隆基端了自己的人,而是怕惠妃、李林甫等人给他暗地里下绊子。

    要知道如今的京仓令杨慎矜乃是李林甫当初任户部尚书时的老下属……

    而李林甫又是和惠妃在政治上的同盟,名义上,都是拥护李清的人选。李鸿有没有什么中枢大臣为他保驾护航,若说李鸿不怕,那才是有鬼了。

    李鸿瞅了瞅李隆基,喉咙有些艰难地动了动。最终还是咬了咬牙,上前说道:“阿耶……阿耶远赴东都,想必东都会没有亲近的人可供差使。儿臣……儿臣,愿随父皇前往东都,到时……”

    李隆基冷笑一声打断了李鸿的叙述,拿起卧案上那个拨了无数圈的茶杯,猛地朝着李鸿的脑袋砸了过去。

    “滚!给朕滚!滚出去!”

    李鸿闻言,稍舒口气,随后便狼狈地奔了出去。

    李隆基看着李鸿在跨门槛时打了个踉跄,冷哼一声。李清坐在旁边,感觉老爹表现的很生气,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更多的是对太子的……失望?

    却听见外面有太监喊道:“少郎,外面雨大,拿伞!少郎……”听见这声音,殿内众人也是忍俊不禁。

    李清摇了摇头,这样的太子,到底是怎么安然做了近三十年太子的。

    李清暗叹口气,感觉越来越看不懂老爹对待太子与诸王的态度了……

    李隆基听到了李清的低叹声,有些奇怪地看了眼李清,问道:“莫非清儿也想随朕前往东都?嗯?”

    李清摇了摇头,说道:“孩儿并无此意,前往东都……嗯,有母妃相伴。到时父皇想必也不会感到寂寞。”李隆基听见李清这一番话后,点了点头,不语,神有所思……

    坐在李隆基右手列倒数第二个的李泽,听见李清这番话,咧嘴问道:“那十八弟可是愿意留在长安,为阿耶分忧?”

    李清在务本楼众人的注视下,突然感到了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李隆基笑了笑,说道:“清儿纯孝,可为君父分忧。不错!不错!”

    李隆基又是一笑,说道:“那朕就任命你为太仓处置使,到时,协同京仓令将太仓二百万石用于解决长安饥荒!”

    李清嘴角抽了抽,虽然对这个临时的官职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但李清对李泽摆了自己一道有些微微地不爽……

    李清目光盯向李泽,轻轻一笑,扭头对着李隆基说道:“孩儿愿为父皇分忧。但恐儿臣力有不逮,误了大事,不如父皇将十六哥作为儿臣的副使,一同为百姓效力!”

    “噗~”正在喝茶的李泽闻言猛地一口吐了出来。

    我是你哥唉,你让我当副手?李泽忽地起身,满脸不爽地看向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