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撼仙录
字体: 16 + -

第1章 无尘村

    仙途渺茫多歧路,佛道妖魔,皆由凡人作,时兴时亡朝复暮,牛犊欲撼参天树,长生死无凭据,费尽心思,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睡去,云卷云舒知何处!

    这首词虽是老生常谈,却也道出了求仙问道途中俗子们的无奈,无畏之举。人就是如此,虽说长生不死乃是虚无缥缈之物,但追逐之人却还是趋之若鹜,自古至今,又有几人能参得透,看得破?

    无尘村,就如大千世界之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毫不起眼,但整个故事须由此掀开。

    这世间本无无尘村,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前后搬迁过来六户六姓人家——田、王、李、黄、芦、蒋。或许是逃避仇杀;亦或许是厌倦了尘世的繁杂,六人皆携带美眷来此避世,过起谁是神仙?我是神仙的逍遥日子,无尘村一名得来便可见一斑。无巧不成书,这六姓人家竟在一天之中分别产下三男三女六个婴孩,他们是田、王、李三男婴;黄、芦、蒋三女婴;六姓人家能相安无事隐居于此,就此可见六户皆是能时常互通有无且志趣相投之辈。

    世外桃源新添丁,是过着漱石枕流日子的六个男人和陪他们荆钗布裙的六个女人不可多得的大喜事。

    待满月,田家。六个男人红光满面,不停的推杯换盏,六个妇人哄唤着襁褓中的婴孩,幸福、满足之感溢于言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田家男人舌头打着结道:“我修仙虽是废物,但酒量并非泛泛,我儿日后有无灵根暂且不提,但酒量非得同老子一样好,我给我儿取名田大海,大海无量,哈哈!”说罢便端起酒杯往自家妇人怀抱里的婴孩嘴里喂酒。

    婴孩怎知酒是何物,有送到嘴边的汁液便不管不顾的吸吮起来,这一吸不打紧,当柔弱的小舌头碰到辛辣的酒水,顿时娇嫩的小脸辣的通红,这大海也算硬气,并没有嚎啕大哭,只是瞪着圆鼓鼓的眼睛怒视着眼前这作弄自己的“莽汉,”田父还待再将酒杯凑到大海嘴边,却被田母巧妙的闪躲开了,骂道:“你个烂酒鬼,也想儿子成为酒鬼呵,也不教点好的。”别看老田五大三粗,虎背熊腰,在大海母亲的喝叱下,却也不敢再次施为。

    适才老田道出修仙与灵根之事,并无人露出不解或惊奇之色,可见一众皆是涉足过此道之人,既然都是那寻仙问道的修士,可为何甘愿偏安一隅,蜗居于此?

    就如田父,天生水火双灵根。万物万法,相互相陈;相生相克;有道是水火不相容,修水?火焚之;修火?水灭之;水火兼修?扯,除非是那飞天遁地,呼风唤雨的大罗金仙或可为之,老田这等连修士都算不上的修仙者,想有寸进,难也!

    众人众因,不一而足,总之都是在修仙问道途中郁郁不得志之人。老天关上众人修仙之梦的那扇门,却打开了享受世外桃源生活的这扇窗,失之?得之?难以分说!

    (修仙?灵根?观至此各位看官不免腹诽:“又是老调重弹,换汤不换药的伎俩。”小可讪讪道:“看官勿急,小的一未换汤,二未换药,只是火候与方子换了,文武二火一起上,希望能给各位看官熬出一剂提神醒目的良汤。”)

    六姓人家,田家夫妇岁数最大,也是最先迁居无尘村,又加之田父性情中人,余下五姓对其均有马首是瞻的意思。

    各户都还未曾给自家婴孩取名,趁兴众人都簇合田父赐名,田父本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一个,见黄、蒋、芦这等批风抹月的雅士也相邀为其女儿赐名,顿时有些飘飘然起来。

    于是乎舌头一大道:“这六个小崽儿出生的顺序是田,王、李、芦、蒋、黄,今天是咱们无尘村的大喜日子,我儿最先得名且带一个大字……”摸着脑袋沉思盏茶功夫接着道:“那么余下按顺序就叫王大阳、李大旦、芦大漂、蒋大亮、黄大乖,哈哈!”说完又将自己的酒杯斟满一饮而尽,似是对自己刚才的出口成名之举甚是得意。,能盏茶功夫得出五个名字的确让老田煞费心思,由其是三个女婴‘漂亮乖’这仨字,着实难为老田了!

    李大旦,王大阳的父母并无异议,因为他们叫人赐名在先,事已至此也不好驳了老田面子,何况是男婴,不管是歪名、烂名、贱名都无关紧要,此时芦、蒋、黄三家妇人真是欲哭无泪,女孩家取这么个名,长大可怎么见人?

    田母不似田父这般胸无点墨,见芦、蒋、黄三位妇人的脸色便已知晓原由,笑骂道:“你这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的莽夫,还咬文嚼字给人赐名,也不怕大家笑话?”田妇人如此一说,众人更是不忍拂了田父的面子。

    田母玲珑心思,接着道:“我对老田给咱家三个女儿取的名字非常不满意,一定要改,”田母发话了,田父只剩摸着脑袋傻笑。

    只见田母思索片刻便道:“我看这样,三个小子名带大字,那么三个女儿便带个小字吧;芦小飘,草长芦飘,多轻盈呀;蒋小羽,吉光片羽,多稀罕呀;黄小妮,细语喃妮,多乖巧呀;”田妇人在老田所取之名的基础上修饰一番,便给人以云泥之别,天壤之分的落差。

    芦、黄、蒋三位妇人脸上均露出喜色,看来对田妇人改的名字甚是满意,田父此时也对自家妇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就此,无尘村的六个婴孩从此便有了自己的名字,他们是田大海、王大阳、李大旦、芦小飘、蒋小羽、黄小妮。

    此去经年,眨眼间已是五载春秋,无尘村的六个婴孩由嗷嗷待哺、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至今都已长成古灵精怪的稚童。昔日清清静静的隐士修身养性之所,如今却成了鸡飞狗跳的顽童肆虐之场,稚童们有六个宠他们的爹,六个爱他们的娘,这一来,无尘村的花草树木,鱼虫走兽却遭了殃,大爹养的红鸾尾巴被剪了、二爹养的鹞鱼被开膛破肚了、三娘栽种的药草蓝银花成了女孩们头顶的花环、四娘培育的紫叶竹被拔成了光杆儿,成了男孩们手中的棍棒………

    男人们看不过眼,欲管教几句,责打几下,三个男童总能迅速逃至妇人身后,有妇人护着,便无从下手了;至于三个女童,本就惹人怜爱,每每犯错见爹爹们欲责骂,便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儿,缠着爹爹的脖颈泪珠儿在眼眶里打转转,即便是那金刚杵也会在瞬间成了绕指柔。

    无尘村能得片刻安宁便是听五娘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此时六个顽童正围坐在五娘跟前,瞪着眼,托着腮,聚精会神的等着五娘开口。

    蒋妇人微微一笑道:“在一座山上,有一间破庙,一个矮和尚要去那间破庙修行一段时间,上得山来,见庙里盛水的器具全是空的,于是就提着水桶拎着扁担到山脚下河里挑水,上上下下十多趟,终于将所有的盛水器具灌满了;过了些时日,有一个瘦和尚也要到这间破庙修行…”

    “极好,极好,矮和尚不用那么累了,有人给他帮忙挑水咯!”听到这里,黄小妮高兴的手舞足蹈。

    蒋妇人微笑着摸了摸黄小妮的头:“小妮子心肠最好了”

    田大海、李大旦、王大阳三男童见五娘这次讲的不是那光怪陆离,除魔卫道的修仙者们的故事,显得有些兴趣索然,田大海,李大旦耷拉着脑袋,就像霜打的茄子,外人看来,只有王大阳,不管是好听还是不好听的故事,他都不会表现在脸上,总是面无表情一幅酷酷的样子,只有熟知他的无尘村成员才了然,此时他的眉毛一只高,一只低。

    蒋妇人接着道:“自从这瘦和尚来到这间破庙,两个和尚便抬水上山,这样矮和尚比原先就轻松一半了,又过了些时日,又来了一个胖和要到此间破庙修行。”

    “啊!…”芦小飘与蒋小羽同时惊呼。

    “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那三个和尚…?”芦小飘蹙着眉头道。

    “嗯,嗯!那三个和尚怎么喝水呀?”蒋小羽附合着,紧紧的盯着蒋妇人,急欲知晓下文。

    蒋妇人微笑不语,环视六个孩子,待他们如何作答。

    “我若是那胖和尚,我就一个人挑水上山,矮和尚和瘦和尚还是接着抬水上山。”黄小妮思维很单纯,在她想来,胖和尚体力最好,一个人挑水上山便无可厚非。蒋妇人怜爱的看着黄小妮,心道:“这小妮子心肠太好,入世之后怕是要不少吃苦头!”

    “凡是须有先来后到之分,既然是矮和尚最先来到这座庙的,就应该由矮和尚指使胖瘦两个和尚抬水。“王大阳扬起高傲的小脑袋,理所当然的说道。

    这时长的胖嘟嘟,憨乎乎的李大旦不干了,对着王大阳嚷嚷道:“那为什么每次在后山明明是我先发现的果子,你却抢着先摘大的,给小飘,小羽和小妮,然后把小的给我和大海哥?”

    “大海哥才不会像你一天就知道吃,也不会和妹妹们计较,我说蛋蛋,我给你小的也是为你好,你看你都那么胖了,再吃大的就真的变成‘蛋’了。”

    余下四孩童哈哈大笑,蒋妇人也不禁莞尔。

    王大阳说完,李大旦还欲争辩,王大阳挥了挥小拳头,李大旦便支支吾吾不敢说话了,只是那委屈至极的表情写在了脸上。

    六孩童大小相差甚微,但田大海心智较之五位弟弟妹妹却是显得成熟许多,见李大旦受了委屈,主动上前小大人状的抚摸着李大旦的头道:“蛋蛋,下次摘果子时由你先选可好?”

    “蛋蛋哥,我也由你先选”黄小妮接着道。

    “我也是,我也是”芦小飘与蒋小羽附和道。

    见众人都为其撑腰,李大旦似得宠的小公鸡仰起小脑袋对着王大阳直哼哼。

    王大阳虽排行老二,除开田大海,俨然一副小老大的模样,对余下弟妹也是爱护有加,众人犯了错,便第一个跳出来担着,虽每每都适得其反,但也不难看出其对众人的爱护。

    芦小飘虽性格较为内向,却极有主见,此时对着蒋妇人道:“蒋妈妈,我若是矮和尚,便叫瘦和尚与胖和尚抬水,我自己挑水,因为他们是两个人而却只能抬一只桶,所以他们要抬四次水上山我就挑一担水上山,这样就比较公平了。”

    蒋小羽眼神狡黠,芦小飘说完便看出了一些端倪,接着道:“我若是瘦和尚,便与矮和尚去抬水,而且上山的时候我得走在前面。”

    “只有你们这群笨蛋才想着天天怎么打水,我若是那些和尚,便将山上的破庙拆了,在山脚下的河边再建一座庙,”说完很是得意的仰了仰小脑袋。

    此时只有田大海未曾说出自己的观点,蒋妇人不禁蒋目光投向了他。

    田大海支吾半天,一时却也答不上来,这‘棘手’的问题难倒他了,总觉得无论如何分工都有不妥之处。

    蒋妇人只是欣慰的看着田大海却也不再追问,显然从六个孩子所有的举动已有了对他们的判断。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