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卫氏春秋
字体: 16 + -

第十六章 朝议论事

    清晨,天雾蒙蒙的,卫冕心情舒畅的骑着马,缓缓走过洛阳城的街道,周围尽是行色匆匆的文武百官。

    能够参加早朝的官员都是秩两千石以上的,各个穿着深色宽大的朝服,不过不同官位的冠冕不同,文官戴进贤冠,武官戴豸冠,御史戴獬豸冠等,还是挺好辨认的。

    像卫冕的大将军着装就是玄黑色长袍,配以暗红色虎纹,宽袖束腰,非常华美。头顶带的冠冕也是状如兽首,腰悬纯钧剑,十分威武霸气。

    不过在皇城内骑马坐车就不是一般官员能享受的了,只有三公之上寥寥数人才有此殊荣。

    卫冕所过之处,众官员纷纷退避,仿佛是遇到瘟神一般。估计是昨日牡丹阁一宴,让他们觉得卫冕今日有死无生,都不想沾染他身上的晦气。

    洛阳城的皇宫是仿照长安城内的长乐宫建造的,外形和名称完全一样,但是规模还是小得多。

    卫冕站在宫门之外,只听长乐宫内金钟敲响,一宦官喊道:“百官早朝!”然后这道声音从长乐宫内逐一传递,一个个如点燃烽火一般传过来,层层叠叠,直达宫门之外。

    然后厚重的宫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百官顺着青砖铺就的宽阔大道跨入长乐宫。

    长乐宫大殿的位置非常之高,要想走入宫殿,不仅要穿过一座很宽的广场,还要登上数百步台阶。

    在这一路上,都有禁卫军严密把守。这些士兵一身黑甲,手持干戈长矛,看装备同样份属虎贲军,应该正是由王越统领的上军。

    卫冕完全可以肯定,如果不是由于自己制衡了董卓的话,这一支皇宫禁卫军早就被他替换成西凉军了。

    说到董卓,其实他这一路上也够辛苦的。数百斤的身躯连一般的马儿都驮不动,何况是靠他自己的两条腿呢?半里路的广场已经累得他气喘吁吁,结果还要爬几百步的台阶,如果不是好几个官员争相搀扶,他怕是等朝会开完了还不一定能爬上来。

    长乐宫大殿十分宽广,即便数百官员汇集于此,也不会感到拥挤,甚至说话还会带有回音。

    渐渐朝阳升起,阳光普照在宫廷之中,为之镀上一层殷红,越发显得华美。

    小皇帝刘辩端坐在龙椅之上,何太后垂帘于侧,随着宦官一声高喝:“百官觐见!”

    文武两班大臣全都跪伏在地,口中高呼:“叩见吾皇,愿陛下长乐未央!叩见太后,愿太后福寿安康!”

    刘辩一整天待在皇宫无聊的要死,有几次想让张让去请卫冕进宫给他讲故事,结果都被何太后给否决了。现在好不容易等到早朝,一看到卫冕立即露出欣喜之色,兴冲冲的站起身道:“卫将军,快起来吧!”

    “咳咳!”何太后果然看不下去了,连忙咳嗽以示警告。

    刘辩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坐回龙椅,装模作样的道:“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文武百官齐齐叩谢。

    虽然刘辩只是童心流露,却让文武百官都恨上了卫冕,如此令皇帝偏听偏爱,不正是历史上所有奸臣共有的特点吗?他们当然不会承认是自己私心作祟,而简单粗暴的将卫冕贴上奸臣佞臣的标签。

    见文武百官各自站好,刘辩终于想起了下一个环节,说道:“众爱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些家伙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各自站在那里,鸦雀无声。虽然心里骂卫冕,却又不想和他直接作对,谁让跟“奸臣”作对的“忠臣”没一个有好下场呢?

    当然最愤怒的还是董卓,昨天说好的计划,到今天这些软骨头竟然打起了退堂鼓,直接说道:“臣启奏陛下,谏议大夫种劭有本要奏!”

    刘辩还是有些害怕董卓,就问道:“种劭大夫有事要说怎么不自己站出来?”

    董卓道:“因为种劭大夫要告的人位高权重,害怕陛下责备,所以才由臣打个头阵!”

    种劭也只知道自己躲不下去了,只好硬着头皮走出班列,叩首道:“臣启陛下,自三皇五帝以来,未有未力寸功而被封为大将军者。卫冕虽然护驾及时,有些许功劳,封一个偏将军、裨将军足以。况且卫冕自任大将军以来,连日早朝一言不发,一事不问,全无一点担当,若由此人继续担任大将军,恐我大汉永无宁日!”

    见刘辩瞬间处于懵逼状态,董卓满意的点点头,看来这些文人士大夫也不是全无用处,至少这张嘴巴就很厉害。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卫冕逼至绝境。

    见小皇帝不知如何作答,何太后眉头微蹙道:“种爱卿你先起来吧!”她不希望看到卫冕一家独大,更不希望看到董卓一人独尊,特别近日来文武百官争相朝贺董卓,更让她警醒。

    只是种劭分析的处处在理,如果她此时惩处卫冕,无疑就是在滋长董卓的气焰。如若不做处理,又怎么能慑服百官呢?

    正在何太后苦恼的时候,董卓开始施压,上前一步道:“臣恳请陛下、太后撤除卫冕大将军之职,流放三千里,鞭策文武群臣,以儆效尤!”

    “臣复议!”种劭赶紧说道。

    “臣复议!”

    “······”

    然后一个接一个的董派成员站了出来,一点点的向何太后施压,希望将卫冕这个突然蹦出来的小人物赶出朝堂。

    “王司徒,你怎么看?”何太后求助的看了司徒王允一眼,在这个时候,她忽然觉得自己孤儿寡母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希望这个在她丈夫灵帝的肱骨大臣能帮一帮她。

    其实何太后就算不求助于他,他也是要站出来替卫冕说话的,毕竟他和蔡邕一样都看得清楚,朝堂之上如果没了卫冕,真正的灾难可就来了。

    他之所以一直不说话,就是想等卫冕说点什么,因为他在卫冕风轻云淡的神色中看不到一点焦急,以他那天晚宴上对卫冕的了解,这小子绝对留有后手!

    但是现在太后主动问话,他也不好继续做缩头乌龟,拱拱手道:“老臣以为自卫冕任大将军以来,虽没有建树却也无任何失职,就这样撤职流放实在是过于乖谬,若依功绩来评判职务的话,这朝堂之上岂不是有一大半都要被撤职流放?”

    卫冕心头暗笑,这老家伙嘴巴毒的厉害,明明是针对他个人的事,结果经王允这张嘴一过,瞬间变成了针对在场的文武百官。

    果然王允话音未落,百官脸色霎时骤变,各自思量起自己在职时的种种作为,汉室倾颓,谁敢说自己没有失职呢?

    但是王允的话至此还并未说完,只见他继续说道:“况且卫大将军祖上乃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大司马卫青,为大汉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在座的所有人谁又敢说比他卫氏的功劳大?陛下之所以授予卫冕大将军一职,不只是在封赏其护驾之功,更是在追思先祖武帝,不忘前臣卫青之功劳,更是想效法汉武大帝,欲中兴我大汉天下!难道诸位只想以一己之私,而枉顾陛下之雄心壮志吗?”

    百官全都默然不语,一个个站在董卓身后“复议”的人也全都退了回去,因为王允一番话下来,他们在强行驱逐卫冕的就等于是和自己作对,和皇帝作对,就算再借他们一个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啊。

    何太后转忧为喜,果然还是这样的老臣靠得住,脑子好使,嘴巴也厉害。

    卫冕也适时的为自己辩解,哭丧着脸道:“之前听种劭大夫说臣不过问分内之事,实在是冤枉了臣。臣连日以来接到青、徐、幽、冀四州州牧密报,俱言各地黄巾贼再次作乱,已经聚众数十万人,战乱频仍。臣身为大将军,连日以来都在思索如何才能为陛下及太后分忧,不敢有半点懈怠。”

    何太后忙道:“那你可想出对策?”黄巾贼一直都是她不愿面对的问题,也不能说是不愿面对,而是无力面对。大汉事到如今对地方州郡的控制力度微乎其微,甚至连朝中百官都无法控制,还有什么精力对付黄巾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