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蜀道难
字体: 16 + -

077 胡君犁

    在这个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但凡一有简单好用的新东西,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被各地仿制出来。胡岳的曲辕犁当然逃不出这般厄运,而墨家还是其中的最大推手。

    他们本就熟知匠作制造的技艺机巧,看到胡岳的成品之后,三两划便将结构图刻在了木板之上。随着墨家弟子之间的相互传讯,这份木板被复制了千百块,以最快的速度流散到了华夏各地。墨家弟子都是讲究实际的,一看到这样的好东西便纷全力在各自的乡间推广。

    胡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大大的出了一次名,原因竟是墨家还算讲良心,将这个曲辕犁命名为“胡君犁”、“雅州犁”。正是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之下,胡岳之名第一次在这华夏大地上为众人所知。

    这样大的动静当然不可能被蜀国朝廷视而不见,两个月后,朝堂之上就已经为胡岳的封赏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了。

    希望重赏胡岳的自然是李治廷一党,李治廷的在朝野的实力可谓是飞速提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今年发生的那一场西南夷入侵的战争中,胡岳表现得太过耀眼,而胡岳又恰恰是众所周知的李治廷铁杆支持者。

    另一方面,从前在政治方面一向木讷的卫尉徐寄,在战后不仅多次公然点名褒扬胡岳,更是在朝堂论辩之中,一改从前一言不发的状态,好几次送给了李治廷关键的支持。

    不知不觉间,李治廷一党,已经拥有了一位三公,两位九卿,以及两位实权府令了。这样的豪华阵容,就算比起独镇巴郡的大王子李治民也是毫不逊色。况且李治廷也不是吃素的,这一年之中拿着胡岳给他的钱财,同时也在笼络着一些中立的官员,朝中为他发声的人也多了不少。

    当今的形势,三王子早已失去争夺王位的资格,二王子在两次叙州之战中表现实在平庸,也是广受诟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蜀国的王位最终归属,就在大王子和四王子之间了。

    李治廷的敌人们当然能够发现,在他的党羽中,胡岳是永远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冯泗是胡岳世交故旧,徐寄是胡岳的忘年之交,顾安贤更是胡岳的母舅。正是去年七月胡岳的到来,竟让李治廷就像转了运似的,从一个不占优势的四王子,一跃成为王位最有力的继承人。

    既然明白了胡岳的邪门,当下李治廷想要再给他加以封赏,大王子一党岂能够让他如意?而二王子,三王子两派虽然知道己方已经夺位无望,但其中的头面人物也明白,自己已经得罪两方太深,现在去投靠也不一定被接纳。在这样的情况下,两派索性联合起来,努力地当一个搅屎棍的角色。为此,二王子手下那几个向来充当急先锋的御史言官甚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理论:凡是大王子和四王子赞同的都要反对,凡是二者反对的都要赞成。

    面对三方势力的激烈反对,李治廷底气十足:“胡岳自西南夷入侵是便是功勋卓著堪称首功,此为武功,又在雅州任上造出胡君犁,此为文职。敢问诸位,此等利国利民的大功,有什么理由不赏?”

    御史张拂向来爱做出头鸟,当即便反驳道:“四殿下所言差矣!据下官所知,那胡岳所率雅州、嘉州联军不过三千人,叙州守军有七千人,而卫将军所辖官兵更是三万有余。于情于理,首功都不该轮到胡岳头上。”

    “狂生住口!”徐寄没想到这正说着耕地,话题竟一下子转到了打仗,“你是在说本卫尉论功不明吗?”

    张拂刚才只图一时嘴快,竟然忘记了徐寄才是所谓“首功”的评定人,见他发火顿时就进退两难。但他也知道话一出口无法收回,只得硬着头皮道:“这只是下官个人的看法,毕竟胡岳首功之言论皆由卫将军所出,同样参战的二殿下却并无此言。”

    “你!”徐寄是个暴脾气,甩手就将手中要是此刻手中笏板砸向了张拂。若是他此刻手中有剑,恐怕张拂已经横死当场了。

    这仿佛是一个导火索,朝堂上矛盾一下子被点燃。几派的群臣打的打,劝的劝,更有一群人拉起了偏架。

    “够了!”蜀王在王座上见殿上众人乱象怒喝一声,“诸位都是我大蜀肱骨国之基石,这般作态,寡人都替你们丢脸!”

    听到这一声怒吼后,群臣才纷纷反应过来这是在朝堂之上,暗悔自己怎么就失了智,竟在蜀王面前就打了起来。

    等到众人安静下来,蜀王才缓缓说道:“关于胡岳军功的封赏早已定下,今日论的是其造出胡君犁的赏赐。”

    说罢他瞪着徐寄和张拂两人道:“徐寄身为卫尉,竟公然在朝堂行凶,实是大不敬之罪。念你是为功臣打抱不平,寡人罚你俸禄三年,闭门思过一个月,可有异议?”

    徐寄道:“臣知罪,谢王上宽宏。”

    蜀王又对张拂道:“今日本是议论那胡岳文治之功,你却质疑寡人早已下达的旨意,用军功来混淆视听,从而引起混乱,你可知罪?”

    张拂连连点头,哪里敢说一个不字。这些罪名可大可小,他生怕又惹怒了蜀王节外生枝。

    “甚好!既然如此,那你便也罚俸三年。不过你没动手,便不用闭门思过了。”蜀王一副“瞧我心胸多宽广”的样子宣布道。

    张拂本来听见徐寄受罚的一点喜色一扫而空。穷文富武,那徐寄多年征战,家中虏获,赏赐可谓是数不胜数,三年俸禄还及不上两个月前他得胜回朝所受的奖赏!而他张拂呢?一个小小言官,正经的清水衙门,一家老小可都指着那一点俸禄过活。但他也不敢再说话了,只得哭丧着脸回到官员班队里。

    真是杀人不用刀啊!在众官员“运动”了一番后,他们也看出了蜀王明摆着是偏向李治廷一方。之前的集体失态,让他们没脸面再在殿上硬杠了,李治廷提出对胡岳的封赏要求也得以顺利通过。

    然而,就在蜀王在一番思虑过后,正当要宣布赏赐的时候,李治廷却又站了出来。

    “启禀父王,关于胡岳,儿臣还有一事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