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蜀道难
字体: 16 + -

045 两难

    危机解除了,而胡岳心中的烦闷却没有因此减少一点点。回雅州的路上,“你不配。”三个字犹如魔音灌脑,在他耳边不断响起。而更让他印象深刻的却是蜀王后面解释的一番话:

    “半年之前,寡人将雅州托付于你,是希望你能为国开疆拓土。就是在朝堂之上,寡人也是以这个理由力排众议。而如今半载已过,你虽在雅州频频有些大动作,但究其根本,仍旧是寸功未立。本来你就够会遭来非议了,如今的你,怎么配得上迎娶公主?”

    胡岳茅塞顿开,这种推心置腹的话,他从没想到能从一国之君的口中说出。他当即向蜀王承诺,回去就加紧操练军队,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建立功勋。

    于是他在结束了半个多月的行程之后,并没有选择回城休息,而是直接去到了城外的军营之中。

    如今的军营里早已没了胡岳第一次所见到的那种脏乱。平坦的操场上,被人用白线画了几个跑道,随时可以看到有人在上面消耗着多余的精力。三千人都住进了统一风格的宿舍,每个班一个寝室,每一张床上的被子都叠成了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曾经熏得胡岳快出现心理阴影的茅房也不臭了,军营里除了士卒们身上的汗味,再也没有其他令人不适的气味。

    胡岳看到雅州的军队在自己手中,从一滩烂泥成长为了今天干净整洁,令行禁止的职业部队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而士兵们同样也对胡岳充满了感激。他们大多都是穷苦出身,有些人甚至半辈子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而如今胡岳不仅让他们顿顿吃饱,甚至常常有肉吃,光是因为这一点,就有大部分的士卒已经准备好要真的为胡岳卖命了。

    当年的小兵尉严壮已经被胡岳提拔为了雅州军的副将,日日泡在军营里,本就生得强壮魁梧的他现在更是一身横肉,站在胡岳身边就如同一座铁塔,让人望而生畏。而这个雄壮的汉子现在却是正在接受着胡岳的耳提面命:

    ”如今军中的士气和纪律已经到达了一个顶峰,是时候开始在作战训练上下力气了。“

    严壮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俯首听命的小杂役了,作为三千人马的实际掌握者,他也已经学会了自主的思考。见胡岳改变了训练的重点,他有些兴奋地问道:“将军是不是要准备开始用兵了?”

    胡岳点点头,左右都是信得过的人,他也愿意透露一点消息以示信任。

    “这次我前去cd却是受到了陛下的斥责,说我这半年以来寸功未立,朝中的大臣对我得非议都已经有些压制不住了。”

    “他们怎能这样?”说话的是一个千夫长,也是雅州军中的“甲营”营长张全,“将军在雅州治军理政不过半年,给咱们雅州带来了多大的变化那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朝廷里的官员怎么都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张全在雷孚还在做雅州府令的时候就已经是军中一员了,不过那时候军纪败坏,贪腐横行,他作为区区一个小卒,哪里来的出头机会。胡岳治理雅州的手段可谓是“先军政治”,他们这些兵卒,乃至军官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仅全家能够吃饱穿暖,而且收获了他们从未得到过的尊重。如今一听说胡岳受到非议,他们就算是基于自己的既得利益的考虑,也得全力去维护自己的主帅。

    其他的军官在这时也是反应过来,一时间都在七嘴八舌地向胡岳表着忠心。胡岳见自己的话已经达到了效果,便双手虚压,止住了众人的声音,“本将的荣辱,无关于朝廷诸公的言论,只在于诸位军中兄弟的努力。”

    一番话说得一干军汉们心中熨帖,齐声道:“愿为将军建功!”

    “好!既然如此,那就加紧练兵,待到天气转暖,咱们或许就要开始求取功劳了。”

    又在军营之中检阅了一番兵阵之后,胡岳才离营回到府中,拜见了过年也未能齐聚的叔父和母亲。

    蜀国虽是沿袭秦制,但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早在先王执政的时期,蜀国就将孟春一月定为了正月。在新年元日,君王往往要祭拜天地,而百姓们也会在这一天合家团聚,祭拜祖宗。

    虽然胡岳元日没有能够与家人团聚,但他作为胡氏家主,在家族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原本应该在元日前后举办的家族聚会,生生地被拖到了正月十五。

    这年代没有了周勃平定诸吕,自然就没有了元宵节。但正月十五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自古便受到了先民们的重视,在这一日团圆赏月,也成了春种之前闲暇时光里的一个传统。

    然而胡府的这次团聚,可不像传统中那样其乐融融。胡氏的亲戚们这次终于找到了一个胡岳避无可避的场合,七嘴八舌的讨要起自家的好处来。

    按照惯例,家族中的田地都是分给各宗的,伐木生意的利润,往往也是会按照一定比例,发放给各家亲戚。然而今年由胡岳掌管的主家花销太大,导致家族入不敷出,加之他屡次拒绝征辟族人在雅州府做官吏,矛盾慢慢累积,终于在今日爆发了。

    在胡岳又一次地拒绝了族人想要更多田地的要求后,有人终于忍不住了。

    “家主就任雅州府令半年来,除了大肆花钱,大兴土木,可曾做过一件让族人得利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去岁若无族人支持,你又如何能够坐上这府君的宝座!”站起来的是一位胡氏族老,按照辈分胡岳应该称他一声三叔公。他已是年过花甲,在族中也算是德高望重的一位了,自然可以毫不客气地对胡岳提出批评。

    “依三叔公只见,小子应该如何让族人得利呢?”胡越倒也不至于与这个老人生气,客气地问道。

    “自然是多给族人分得田地,再提拔族中才俊进入府衙作为臂助。那些外乡人哪有咱们自己人可靠!”三叔公胡谷方见胡岳松口,连忙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得到了众人的一片附和之声。

    不可否认,胡谷方提出了这个时代中,发展一个世家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个套路。然而胡岳深知自己的根基,家族虽是助力,但让他取代雷孚的最主要的力量,还是来自于蜀王的信任。蜀王要的是改变,是功绩,若他胡岳上任之后只像寻常官吏那样肆意侵吞地产,任用亲戚,蜀王会忍他多久?

    但族人们的诉求也不能不考虑,胡岳便想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各位族亲,小子也不过事业初创,如何有能力让族人身居高位?但三叔公所言极是,无论在何方都是自己人靠得住,小子愿意征辟才德兼备的族兄们入府或者入军,”

    此话一出,现场一片欢腾,却听胡岳又言道:“然而官府也不养无用之人,若是有人受不了纪律规定,那还请早日提出来,莫要日后伤了和气。”

    众人只道胡岳后一句只是场面话,纷纷表示没有异议,接着就开始将自家的子弟推荐给了胡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