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蜀道难
字体: 16 + -

020 四方云动

    冯泗拿着手中的书信,满脸都是无奈之色。他自言自语道:“临走时还让你不要强出头,惹得是非争议,不过才过了几天,你就要给我这么大一个惊吓。”

    作为盟友,胡岳自然第一时间便将自己的举动意图告知了冯泗,还托他利用典客卿的职位,帮忙打听外国的贤才,甚至还要帮忙把消息流传出蜀国。

    作为中央的官员,地方官这么干,他心中肯定是颇为不喜的。然而如今他待胡岳为子侄,更是休戚与共的盟友,这第一次求助,他说什么也得意思意思。

    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做的只是锦上添花之举,天下良木泰半产自蜀地,而胡氏的高端木材生意早已经拓展到了外国。只要商队在各国间穿行,有什么消息是传递不出去的?况且胡岳又不计较成本,广撒网,多捞鱼,只要有一个像鲁班、扁鹊这样的大才愿意投靠,他胡岳花再多钱都是血赚。

    冯泗去到府衙,也将传递消息的任务交给了众位行人,让他们出使各国的时候也帮忙宣传宣传胡岳的人才政策。这也是见皆大欢喜的事情,若是推荐成功可有五十贯的赏金可拿,谁又要跟钱财过不去呢?

    而此刻的宫廷之中,蜀王看着李治廷刚刚送来的奏疏,又听见小儿子谈起胡岳在雅州广发招贤告示的消息,感叹道:“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啊,这胡岳只需给他一点机会,他便会牢牢抓住,步步向前。这条人中之龙你若是降得住,日后他便可以带你翱翔九天之上,可若是你降不住,恐怕连我李氏王族都得被他活活吞了。”

    李治廷倒是自信道:“孩儿早知道胡岳乃是人中翘楚,故而第一时间便刻意笼络结交。我见他为家为父讨回公道,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若我不负他,他必然不会负我。”

    “如今他初掌权柄,当然生不出异心来。你可以继续与他交好,毕竟他是为父给你留下的最后一道屏障。可日后若是你继承了王位,见他有专权的端倪,一定要早下决断。”

    李治廷心中一震,低头道:“孩儿记住了。”

    见状蜀王也是满意的点点头,又读了一遍胡岳的奏疏,沉吟半晌才终于落笔在上面写了一个“可”。

    父子二人可以预料到的是,次日的朝堂必定是沸反盈天。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此乃君之专也。陛下,这胡岳第一天做官,便想要修改朝廷法度,这置我大蜀朝廷权威与何顾啊!“

    ”陛下,此人据说还在满天下的招纳贤才,他不过在蜀鄙之地,何须太多人才,此子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那胡岳据称还在府中拉拢法家门徒,陛下切不可重蹈七国覆辙!”

    三派的群臣又一次地联合了起来,喋喋不休的抨击着胡岳的各种所作作为。可蜀王明白他们这里面大多只是为了争权夺位而反对,而不是真正为了国家,加之他心中其实早有定夺,便以边地或有战事为由,强行驳回了群臣的争辩。

    而此刻也终于有了聪明人发现蜀王是铁了心要扶李治廷上位,慢慢地也开始有人在四王子身上押宝了。

    民间对此事的讨论更加汹涌。这个时代总体来说还是消息闭塞的,人们日常聊起的也不过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国中换了王上的影响可能还及不上乡里换了个里长,只要牵扯不到自己的利益,人们大多不会投入太多的兴趣。所谓“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实是普通民众的真实状态。

    可若是牵扯到了利益就不一样了,更何况是五十贯,一百贯这样的寻常小民也许半辈子都挣不到的巨资。一时间雅州知府重金求贤,不论行业都可前往的消息可谓是病毒式的传播。

    总有人会认为自己是被埋没的,也总有人对现状不甘心,想要换个环境换个活法。消息放出一月后,蜀国境内的的道路都比从前热闹了不少。

    首先行动的便是各方工匠,他们空有一身本事,却往往得不到社会普遍的尊重。整个社会重理论而轻工艺,手艺活被称之为贱业。技艺父子相传绝不外露这种话说起来是好听,实则只是良家子若非走投无路,根本不愿意操持贱业的无奈罢了。

    而这些人又是真正有本事,并且无论在哪里都能凭本事吃饭的人,所以他们一听说雅州知府愿意给予他们从未得到过的尊重,大多毫不犹豫的便举家雅州迁徙。

    其余自忖有文化有本事的人行动就慢得多了,他们能够读书识字,就已经说明了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百贯钱加上屋舍奴婢,可能会让他们有所异动,但并不能让他们下定决心。只有那些家道中落,穷困潦倒的文人才会真正投奔雅州。

    至于各个学派的弟子,大派不屑于去雅州这等穷乡僻壤,他们只愿意跟君王显贵打交道,而小派又因为生活困顿,无力向远处渗透。只有像吴简这样的单个弟子,三三两两去雅州碰碰运气。

    然而数量最多的却是一些滥竽充数的游侠儿,他们在各自乡间便是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的看不起老老实实下地干活的农民,自身却除了一些微末武艺别无所长。他们本就喜欢四处游荡,如今听说雅州的人才引进政策,都觉得凭自己的本事定能入了胡岳的法眼,便成群结队地去往雅州。

    一时间,上至庙堂之高,下至江湖之远,雅州胡知府的名声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cd到雅州的唯一通路竟显得有些拥堵。

    而胡岳才不会在意自己这一块石头激起的千层浪花,他一直坐镇府令衙门,不停地面试着源源不断来投访的人。外界乃至家族中说他败家大有人在的人,可只有他才知道,钱只有用出去才能算钱。而那些能够有本事收下他钱财的人,才是他日后比亿万家产还要可靠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