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183 黄公岛

    东海之上,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一条双桅的帆船正吃足了风力,像一把锋利的刀子,飞快的划过平静的海面向前疾驰。

    胡不为站在甲板上,正回想着高价雇来的向导的介绍。黄公岛距离明州的府城约20里路,快的话只需一个多时辰就能赶到。

    其实关于这座岛的有关信息,胡不为并不比向导差多少,后世的导游资料上说的清清楚楚,这座岛有93平方公里。

    这座岛海岸线曲折,多湾岬,冬夏长而春秋短,冬无酷寒;夏无酷暑,且光照充足,最是适合牧草的生长。

    岛上现在的居民只有两个小村子,全部居住在岛的西北角,也就是靠近大陆的地方,过的是半鱼半农的生活。

    陈正官已经说了,只要自己把这座岛定下来,他立马就把这两个村的人全部给迁走。这也是朝廷的意思。

    邹雪夜这时候也走上甲板,看了看不远处的海岛,“岛上还有很多森林草地很不错啊,是谁到诉你的?”

    胡不为又不能说自己在后世来过这里,他只好说是地头蛇陈正官给推荐的,不然,区区半天时间,他哪能知道这块地方。

    船现在在岛的北边,胡不为为了想到岛屿的南边去,还让邹雪夜架船绕着岛屿转一圈,说是彻底了解一下。

    在船上吃过午饭,胡不为终于看到了心目中理想的煮盐地点,田岙湾。

    胡不为对着船楼上掌舵的邹雪夜大叫:“开进去。”

    不过一顿饭的时间,大船就在海湾里下锚停下。一条小舢板上,胡不为坐在船头,马如龙坐在船腰,邹雪夜和牛大力连个站在后边摇橹。

    快要靠岸时,邹雪夜大叫:“山坳里好像还有块小平地。”

    胡不为心说,可不是吗,山坳里的小平地就称为岙。

    踏上金黄色的沙滩,胡不为仿佛有了时空错乱的感觉,他好像又回到了后世,再和他的朋友们在沙滩上嬉戏玩闹。

    虚的实的,真的假的,像放电影一样接连在眼前晃动。

    “东家,东家”马如龙接连的叫喊,把胡不为从幻觉中拉回现实。

    “恩恩,这地方不错,非常适合我们煮盐。”他还手指远处的青山说:“你们看,一边是海水,一边是柴火,中间是造房子的地方,海湾里的风浪也不大,停船装货什么的都方便。”

    邹雪夜也顺着胡不为的私立想了下,他也点点头;“嗯,是不错,该有的都有了。”

    继续上路,海船有到了黄公道南侧的中部,一行三人又上岸勘察。

    这回不用胡不为指点,就连邹雪夜都称赞说,这地方一马平川,满地都是杂草,养马是最合适不过了。

    马如龙还说,马吃完草,还能到山脚的树林里去乘凉歇息。

    “那就这么定了?”胡不为问。

    邹雪夜,马如龙齐齐点头:“天赐宝地,就这么定了!”

    再次返回田岙湾,天色已近黄昏,胡不为说今天就不走了。

    他还让邹雪夜赶紧去鲷鱼,又对马如龙说,今晚上你有口福了,咱们做海鲜大餐吃。

    “那敢情好”一想到东家的手艺,马如龙不禁口水长流。

    这时候的大海渔产多的是,还没有任何污染,不一会,邹雪夜就有了丰厚的渔获。

    借着落日的余晖,这顿海鲜大餐就在甲板上举行。煎炸烹炒,一道道满是诱人香气的盘子大碗,被流水般的端上。

    有美酒,有佳肴,还有风景如画的落日,伴随着声声有规律的海浪,这顿海鲜大餐可是把马如龙给吃撑了。

    饶是邹雪夜也是个老跑海的,一样被胡不为出神入化的手艺给折服,他一边打着饱嗝,一边还竖起大拇指;“大郎的手艺真是没的说,属这个的。”

    饭后,借着消食的时间,胡不为把邹雪夜和马如龙拉到船头开了个小会。

    他说,我晚上我给陈正官写封信,告诉我已经把养马的地方定下了,还亲自上去看查过,让朝廷派人帮我把养在水西门外两个庄子里的马驹子给送过来。

    还有在此地造房子的事,也要委托给他,咱们人生地不熟,找泥瓦匠的事也要拜托给他。

    咱们明天就按我早上出发时说的办,船上的人一分为二,你船上的食物留下大半,少少的带几个人驾船返回明州送信,下次返回记得把元叔两口子给带来。

    “你留在岛上行吗?”邹雪夜还有些担心,“你可是身价几万两的汴梁豪富。”

    胡不为笑道,“切,这地方有谁知道我是万两户,再说了,这不是还有老马在吗,谁敢对我无力?”

    “就是”这是在怀疑他的能力,马如龙对邹雪夜的说法很不满意,还白了他一眼。

    夜里,胡不为光着膀子,就一张草席谁在穿楼上。

    许是白天的恍惚,勾引了他深藏心底的记忆,梦中;他又回到了后世,在魔都的小街上忙碌的做他的小生意。

    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烧烤,啤酒,还有马路对面的发型中心;每一家都必不可少的震天响的音乐。

    他的嘴里还不时的说着;“炒面6块,加蛋7块,蛋炒饭是吧,马上就好,啤酒要冰的还是不冰的?”

    一夜都在梦中,胡不为早上醒来的很晚,船上的早饭都做好了。

    吃过饭,胡不为邹雪夜就按早昨晚上说的那样,用小舢板把船上的食物,锯子斧头一趟一趟的都要给搬运到岸上,最后两趟,才是送人上前。

    岸上现在连胡不为马如龙,一共十人,事情一结束,邹雪夜把胡不为写给陈正官的信揣在怀里立马起锚走人。

    岸上,牛大力和马如龙各带五个人为一组,开始伐木造窝棚,胡不为吗自然是背着手在做总指挥。

    这些窝棚造的还不能少,自己一方要住,等泥瓦匠来了他们也要住。

    砍倒的大腿粗,水桶粗的原木用来做窝棚实在是太浪费了,取用的都是这些原木的枝干,大木头都被胡不为给留着,等泥瓦匠来了,看看能不能当房梁用。

    他这样是节约惯了,在后世的家居卖场,只要表明是实木家具,就没有一套是便宜的。

    一颗大树上的枝干,足够胡不为搭出两个小窝棚。胡不为还让人躺进去试了试,一个窝棚能挤5个人。

    胡不为估算了下,要是泥瓦匠们都来了,估计现场能有五十人左右,那么就需要十个这样的窝棚。在细想,还要多造一个当厨房。

    一边造窝棚,胡不为一边朝海面上不停的张望,伐木这样的有苦又累的活,他从来没有干过,也有些吃不消。

    他急切的盼望着邹雪夜能早些返回。只不过他顾及自己是掌柜,这里的人都看着他,他才硬撑下来的。

    胡不为心里的那个苦,真的是只能往肚子里咽。

    好在五天后的中午,邹雪夜的大船总算是来了,甲板上还站了好多人,胡不为知道这些不认识的,应该都是请来造房子的泥瓦匠。

    隔着老远,元苦根就在大喊;“胡大郎,我们来了。”

    陈斌也在大喊:“师祖。”

    所有人都上岸后,邹雪夜拉着一个看上去有四十多岁,长相忠厚的老汉介绍说:“这位就是泥瓦匠头,张金水张老板。”

    张金水也是躬身一礼:“胡掌柜,想要造啥样的房子你请说。”

    这是正经事。胡不为把张金水拉到窝棚前坐下,又从怀里掏出几张他自己画的图纸,展开了给张老板看。

    “我要造的房子是煮盐用的,样子吗类似于仓库是长条状的,一栋房子里我想安排下两口大灶。”

    张金水吓了一跳,“胡掌柜,私下里煮盐是犯法的,抓住了就算是不砍脑袋,也要把牢底坐穿。”

    盐;或者说是盐税,一直以来都是古代朝廷税收的重要来源,也难怪张金谁听说胡不为要在这里煮盐而吓的不敢接手。

    “尽管放心,我煮盐是朝廷给我的奖励,这件事你们陈知府也是知道地”他还指指脚下:“这个地方,就是你们陈知府指点我的。”

    听说是朝廷奖励给胡不为煮盐的权力,张金水惊讶不已:“哎呀,胡掌柜,你这可是一状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啊。”

    “所以啊,钱不是问题,只要你把房子造的好!”

    “没问题!”

    张老板看了图纸上还画着角度,还有烟囱,“你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烧火时拔风用的吧?”

    “正是。你先把房子给我造起来,具体砌灶头的时候,我还会有图纸给你。”

    张金水心说,只要你给钱,什么样的房子我都能给你造出来,就是造一座宝塔也没问题。他又想到说:“胡掌柜,那么你手下住的地方在哪?”

    胡不为这才想起来,他满脑子都是煮盐赚钱,把住人的地方给忘的一干二净。他这才想起来:“哎呀该死,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

    又改主意让张金水优先把住人的地方给造好,“暂时句先造一座两进的小院,咱们一起挤挤够了吧?”

    要说做菜,胡不为是绝对的内行,可要说造房子,他是个十足的外行。现在;他只能求助于这位张老板。

    张金水问:“一共几座灶头?”

    “十个”

    张金水心里愈发的感慨,暗道人不可貌相,你看看人家小胡掌柜,才多大的年纪,就能得到朝廷赏赐十个盐灶,那背景,深部可测啊。

    对胡不为的事也更加上心,他遍算边说。一个盐灶至需要有挑水的,烧火的,还要有砍柴的,要是日夜不停的开工,估计要七八个人。

    那么十座盐灶,最少也要七八十人,一座小院看来是装不下了。

    胡不为又添上一句:“还要有人护卫。”

    “两座两进的足够了,不过还要造一座存盐的仓库。”

    “对,就这么来。”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