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172 “党争” 上

    中午,麦香居的后厨烟雾缭绕,粽香扑鼻。

    昨晚上,沉寂许久的系统忽然复活,说是要让胡不为在这个端午,把鲜肉咸蛋黄粽子给推出来,还白送了他包粽子的既能。

    本来胡不为已经开始准备去江南走一趟,可系统硬说这是任务,非要执行不可。

    胡不为心想,都到了端午了,吃几回猪肉咸蛋黄粽子也是他非常向往的事情,猪肉被煮的酥烂,油水都跑到糯米当中去了,吃起来油而不腻。

    再加上熟的咸蛋黄沙沙的口感,一个粽子吃出两种口味,真是打耳光都不肯放。

    既然系统把这件事作为任务派下来,他还觉着这个任务容易到了极点,也花不了几天时间,当然是满口答应。

    这不;一大早胡不为就去菜市场买了粽叶,五花肉回来,处理后还把酱油先把五花肉给腌制一小会。又去粮食铺买来办担糯米,淘洗后给泡上。

    边上一直在看的陈斌问包粽子不是用赤豆红枣吗,你怎么还用上猪肉了?

    胡不为的笑道,我包的这就是鲜肉粽子!

    “猪肉还能用来包粽子,而且还是咸味的,你这是怎么想到的?”陈斌像是遇上了惊奇,满脸一副不可思议的架势。

    他还朝外头大叫,“邹老掌柜;您快过来看看呐,咱们掌柜又出新品了。”

    邹锡官脸上带笑,颠颠的跑到后厨问,新品在哪里?

    陈斌一指胡不为用酱油泡着的猪肉说,“就是这个,猪肉馅的粽子,还是咸味的。”

    “咸味的粽子?”邹锡官野史一副见了鬼的样子,“胡大郎,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

    胡不为坐在小板凳上两手不停,笑道“我家的秘籍上传下来的。”

    “这能吃吗?”邹锡官小声的嘀咕着。

    等胡不为的咸蛋黄猪肉粽子包好,正好早市过了,可以借后厨的大锅煮粽子。他心里还在想,等鲜肉粽子煮好了,要送给谁。

    看到邹锡官一副不情不愿的架势,他还对老头说,你们要是喜欢吃赤豆粽;红枣粽,你们自己起柜台上拿钱操办好了。

    端午到了,多做些,给大伙都分几个拿回去给家里小孩也尝尝。

    这话正中邹锡官的下怀,他带着陈斌高高兴兴的走了,嘴里还再小声的说:“咸的粽子,谁吃啊。”

    黄昏时分,刚下朝的蒋云仙来到麦香居,他是来向胡不为道贺的。昨天散朝的时候,胡不为的身边聚集了好多想要拉关系拍马屁的,他都没时间和老兄弟说上话。

    既然是老朋友来了,胡不为还拿出邹锡官刚刚煮好,还冒着热气的粽子,“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煮好的赤豆粽,红枣粽快尝尝。”

    蒋云仙也不客气,说他最喜欢吃粽子了,赤豆的红枣的每样来一个。

    这两种粽子都是邹锡官让店里的几个干清扫的婆娘做的,三角粽;包的不松不紧恰到好处。

    粽叶一打开,青中带黄的糯米中夹杂着一粒粒饱满的赤豆,满屋子都是粽叶的清香,非常勾引人的食欲。

    邹锡官还给蒋云仙舀了满满一大勺子赤沙糖,“蒋大人,越甜越好吃。”

    蒋云仙非常赞同邹锡官的说法,说他吃粽子也喜欢多放糖,还说这是他打小养成的习惯。

    读书人胃口小,再加上麦香居的粽子包的个子大,蒋云仙两个粽子就就吃饱了。

    还非常向往的说:“好舒服啊,和我母亲做的几乎一个味道。”

    “可今天还有人出了个新鲜玩意,猪肉咸蛋黄做的咸味的粽子”邹锡官很不服气的说道。

    蒋云仙问,谁想出来的?

    邹锡官嘴角一歪,示意是胡不为干的。

    “馊主意!”

    都是可信的朋友,爱吃甜爱吃咸那是人家的爱好,胡不为微微一笑,也不计较,他还让蒋云仙带些粽子回去。

    蒋只把两种甜口粽子带了一篮子回去。

    路上他还在想,胡不为是打哪儿想起来要做咸味的粽子的,这不是奇思怪想还能是什么?

    晚上,蒋云仙还把这事当成一个笑话说给他老婆听。

    他老婆听了同样大为惊奇,说她活了几十年了,咸味的粽子还从来没听说过。

    “就是”蒋云仙频频点头。

    夫妻两个这下有了共同语言,开始数落起来。

    蒋夫人掰着手指头说,她小时候跟着奶奶,亲娘学的就是包赤豆粽,红枣粽,最多在加个红豆沙馅的粽子,怎么可能还会有猪肉馅的粽子。

    两口子一致认为,“真不知道小胡掌柜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第二天上朝,蒋云仙逢人就说胡不为又发奇思,竟然用猪肉咸蛋黄包粽子,得到诸位见多识广的官员们一致的批判。

    “荒唐,自古以来粽子都是蘸糖吃的,怎么能吃咸的!”

    “咸味的粽子,那还是粽子吗?”

    “离经叛道,不伦不类。”

    “数典忘祖,哗众取宠。”

    这个小道消息就像是一阵风,在各部衙门飞快的流传开来。各位达人都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笑料,拿胡不为想做消闲的笑料来谈。

    不过也有听了上心的,那就是苏轼。

    苏轼可是胡不为的死忠粉,对胡不为做出来的猪肉那可以说是爱不释手。可以这么说,只要在他面前放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那能把书本仍的远远的,舍书而爱肉。

    一想到胡不为做猪肉的手艺,现在还要在加上口感极佳,风味独特的咸蛋黄,苏轼的口水再也忍不住了。

    找了个借口,苏轼从翰林院翘班偷偷溜了出来。

    一到麦香居,苏轼就大叫:“猪肉馅的粽子在哪,我要尝尝。”

    他这么一喊,座位上的食客们也听到了。有人还走过来问苏轼:“请问你刚才说的是啥?”

    苏轼把刚才的话有重复了一遍,心想还在回忆,我好像没说错什么呀。

    就看到刚才问话的人很好奇的说了句“猪肉馅的粽子,打哪儿来的,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苏轼告诉他,这是是新产品,胡不为新造出来的。

    等了一会,胡不为把热好,还冒着热气的粽子,用一个盘子给苏轼端了过来。

    新产品来了,麦香居大堂里的食客们都围拢过来,想看看稀奇。

    苏轼拆开了粽叶,又用双筷子从粽子中间插进去,再分开。

    被分成两半的粽子,一半里头包裹着一小块肥瘦相间还在滋滋冒油的五花肉,另一半除了肉还又一枚赤红色,圆滚滚的咸蛋黄。

    咽了口口水,苏轼说:“好东西啊,有口福了。”

    苏轼从中间挖了一大块带肥肉的粽子,感觉着肉根本不用嚼,入口即化,满嘴充斥着油香肉香。

    又吃了一口带咸蛋黄的,那颗粒状的咀嚼感和咸蛋黄特有的香味,这回口味更加好了。他大呼“日啖粽子三五个,不辞长做汴梁人。”

    有人问,苏翰林,这个猪肉粽子味道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吗?

    作为胡不为美食上的死忠粉,苏轼的态度一直都是很坚决的。看到有人不相信,他直接塞给人一双筷子,“兄台要是不信,可以自己尝尝。”

    那位也是个好奇宝宝,拱拱手“得罪了。”

    “没事,吃了照实说。”

    那位在众目睽睽之下尝了一小口,他忽然感觉到了一股鲜味。

    这令他分外惊讶,他心想,粽子不都是蘸糖吃的吗,怎么今天咸味的粽子竟然比甜口的还要好吃?

    一旁围观的看到他痴痴呆呆的样子,都急了,有人还推了推,“先生,味道如何?”

    “好得很,简直是无上美味,好的不能再好了。”

    胡不为一看这个场面很好啊,非常适合他把咸味的粽子推广开来。便说道:“诸位诸位,谁要是有性趣尝尝味道的话,我这里还有。”

    “而且还是免费的,就当是麦香居回馈老顾客了。”

    “我要,我要,我也要。”

    免费的美食谁不喜欢,而且还是食神胡不为的新产品,吃了回家后还能多一份谈资,现场围观的全部都把手举了起来。

    端上粽子,胡不为又说,粽子不多,大家每人一个尝尝味道,喜欢的就帮忙宣传宣传。

    这句话自是得到齐齐的呼应。

    众人都在品尝粽子,苏轼还朝胡不为直眨眼,意思说,你看,我今天帮了你大忙了是吧。

    几十个人试吃胡不为的新产品,有说喜欢的,也有说很难吃的。

    喜欢的说,这是最好吃的粽子,从今往后再也不吃蘸糖的甜口粽子了。不喜欢的说,这根本就不是粽子,怎么也咽不下去。

    还是那句话,喜甜还是喜咸,那是个人的喜好,胡不为都笑脸相待。

    这波人走了,胡不为的新产品,猪肉咸蛋黄粽子也随之被汴梁城的百姓所知晓,来麦香居试吃的也越来越多。

    为了早些完成系统下达的任务,胡不为也毫不吝啬,只要来麦香居说是想尝尝咸味粽子的,每天都敞开了提供,吃三个还是吃五个,店员都一概笑脸相待。

    胡不为尽管极需要钱,但他觉着吃粽子左右不过几天时间而已,也花费不了多少,这点小钱还是拿得出的。

    来店里试吃的人越多,胡不为心里越是高兴,因为这样支持他的人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渐渐的,汴梁城里支持咸味粽子的人开始多了,这其中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各色官员,高阶,中阶,低阶的全有。

    有赞美的,自然也有强烈反对的,汴梁的市面上就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派。

    读书人都爱争论,遇上事不争个明白就显示不出他们的才能,这些个对粽子喜好个不同的书生们开始时不过是三三两两的在辩论。

    赢的人洋洋得意,输的越加不服气,还继续找帮手帮忙。

    于是小团体的辩论就变成了大规模的争吵,双方还互相引经据典的想驳倒对方,争吵也随之越来越厉害,以至于有些脾气暴躁的还会因此而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