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134 过年 四

    胡不为轻轻一笑,从怀里掏出这张价值不菲的纸片,“暂时先寄放在老侯爷处。”

    赵丛郁笑问;“你就这么放心?”

    “您是皇族,又是德高望重的老长辈,我对你还不放心,还能对谁放心?”胡不为的马屁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拍的未来老丈人心花怒放,笑的合不拢嘴,看向胡不为眼神,也变得温柔许多。“为啥自己不用,非要放在我这里?”

    曹评心说:对呀,咱们不就是有御果园酿酒坊吗,为啥还要舍近求远,放在赵老头的手上。

    其实这一点胡不为造就预料到了。

    因为有了张朝廷允许酿酒的牌照,今后御果园酿酒坊就能和樊楼一个界别,酿出酒后公开发售,这可是日进斗金的好生意。

    退一步说,要是御果园酿酒坊不愿意在自己酿酒了,还可以把这张牌照借出去,坐在家里一年都能收到上万两的租金。

    在这个世界上,还真没几个能对万两银子不动心的。

    而且,这还仅仅是一年的租金,要是一直租下去,每年一万两还可以一直收下去。

    可见这张牌照虽然很薄,可分量却非常的重,因为它能造就出一家豪富出来。

    胡不为说:去年我酿出了葡萄酒,今年等火柴作坊的是完工后,才能上新的酒。我怕这段时间受到骚扰,所以才请老侯爷帮忙收着。

    赵丛郁这回明白过来了,“原来你小子是想那我老头当挡箭牌啊。”

    胡不为坦言:“嘿嘿,就是这个意思,您老受累。”

    曹佾,潘大平;李彤三位,刚才心里还有些嫉妒胡不为没把酿酒拍照寄放在他们手上,这回算是明白过来了,这张纸片不好接啊。

    只要是接了,不用多,过几天就会有无数的熟人上门来拜访,到时候肯定是烦不胜烦。

    这么一想,心里那小小的一点块垒顷刻间烟消云散。

    李彤转而对胡不为口中的新酒来了兴趣。“说说你将要新造的酒。”

    胡不为解释说:这种酒是用价钱很低的原料造的,做出的酒却能卖出高价。不过酒劲非常大,比现时任何一种酒都大得多,喝了能浑身发热,最适合北边冬天很冷的契丹人引用。

    “那这种酒的味道怎么样?”这是李亮最关心的。

    “我酿出来的酒,味道还能差?”胡不为反问一句,“而且这种酒放的时间越长,味道越是好。”

    “这种酒叫什么名字?”

    “梨花白。”

    “好名字”李亮脱口而出:“说的我都想尝尝了。”

    诸事议定,书房里的一干人都往外间的大堂走。

    李亮故意走到胡不为的身边小声的说“你牛,你真牛,你就是我们的亲大爷,把我们都支配的团团转。”

    “嘿嘿,这不都是为了赚钱嘛。”

    回到大堂,胡不为看到桌子都摆上了,这才想起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老的小的集聚一堂,笑语喧哗非常之热闹。

    今天的菜品,少了以往的大鱼大肉,多了几道冷盘热炒,有些胡家私房菜的味道。

    坐座位,当然还是男女有别按照性别辈分落座。胡不为的作为是和曹评赵世将他坐在一起。

    刚坐下,胡不为忽然听到花墙里边有人在喊他,走到花墙的月亮门口,才看到原来是赵世将的大嫂。

    自己的小女友正坐在她的边上,那么多人都在,赵世华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坐着,啥出格的都不能做。

    “胡不为,现在已经是过年了,你可别忘了帮咱们女人开铺子的事。”

    说好的事怎么会忘记,胡不为问你们的铺面找到了吗?

    回答尽然出乎胡不为的预料,她们的铺面年前就已经买下来了,而且就在麦香居的斜对面。

    据赵家大嫂说,这间两开间的铺面原来是一家专门跑远途的商人的,去年秋天这位商人折了老本,才不得已出手一间铺面。

    胡不为又问:外边应酬的掌柜,做点心的婆娘伙计都找到了没?

    “都备好了,就等你教授手艺了。”

    既然自己已经答应了她们,胡不为当然是满口答应,:“过了初五,你让学手艺的都到我家来。”

    都到满意的答复,赵家大嫂的精神振奋,连说话的声音都大了起来:“好,就这么说定了哈。”

    再次返回座位,桌上已经开始摆盘了,十几个身穿一身大红新衣的丫鬟,手捧托盘,流水介的把香气扑鼻的精美菜肴给端上桌。

    这一桌坐着赵家四兄弟,外加曹评,李亮,潘子和,胡不为,真好八个年轻一代。

    看到胡不为,曹评依旧一脸愤恨,咬牙切齿的说:“小子,你可把哥哥我给坑苦了。”

    “曹哥,这不是实在是没人了吗”胡不为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说。

    一旁幸免于难的潘子和李亮两个,还没心没肺的在嘿嘿直笑。嘲笑曹评再也没有舒坦日子过了。“能者多劳嘛,我们两个就是想帮忙也帮不上。”

    曹评愈加气愤,手指头都快指到李亮的鼻尖上了:“你们还算什么兄弟,眼看我落到水里不搭把手也就算了,还落井下石,太气人了。”

    赵家大哥赵世奕说:“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想要这个差事还要不到呢,想想明年过年时你们分到的红利,还有啥可怜的。我看呐,你这就是矫情!”

    “对,是矫情”这是赵家二哥赵世褒在说话。

    接连两下重击,曹评更加语无了,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想开点,吃苦受累也是往咱们自己家划拉银子,一分一厘都落不到别人的手上”

    被胡不为这么一开解,曹评算是缓过来了。“好吧,为了咱么哥几个能过山好日子,这点苦爷我就认了!”

    赵世将:“对,我敬你一杯。”

    胡不为这才有空扫了一眼桌上的菜,因为那是他徒弟陈富贵做的,要是没做好,他这个做师傅的脸上也会无光。

    品了几道菜,胡不为觉得还不错,尽管以他的眼光口味来看还有些小瑕疵,不过普通人应该还是会觉得很不错的。

    最后两道菜,是凉拌菠菜和豆苗丸子汤。

    鲜嫩的菠菜和豆苗,都是胡不为特意让陈富贵带过来的,一上场果然大受欢迎。

    看到碧绿鲜嫩,色香味俱全的凉拌菠菜上桌,李亮的眼睛都直了,他还问这时候哪来的菠菜?

    胡不为:“是我带来的。”

    “太好了。”

    李亮这时候啥也不顾了,伸手就狠狠的捞了一筷子。“好吃,太好吃了。”

    胡不为心说;你们现在整天就是萝卜白菜,现在能吃上一口菠菜,能不说好吗。

    今天的菠菜都是只有手指头高,才长了两片叶子的小菠菜,开水焯过后只加了蒜泥酱油麻油调味,吃的就是这一口新鲜。

    酒席结束,不管男女老少,人人都说胡不为的菠菜豆苗,是今天最佳的礼物,比金银珠宝什么的都要实惠。

    赵丛郁还下令,要胡不为明天继续往这边送,每日都不能断。

    这可把胡不为给吓坏了,他哪有哇。

    一番解释,赵丛郁曹佾等人才答应每七天送一次,这已经是胡不为能做到的极限了。

    回家的路上,赶车的牛大力不住的说,这里有人家贴了年画,那里有商铺贴了财神爷的画像。

    胡不为听了心里暗暗得意,心说:年画尽管不起眼,可利润可观呐。一个新民俗就这样被我搞起来了,明年的年画肯定还要好销。

    回到家里,胡不为新收的四个徒弟曹大成潘虎等,也已经到了,过年了,来拜一拜师傅也是常规。

    听到骡车进来了,都跑到院子里候着。

    曹大成还伸手要搀扶下车的胡不为,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我还没到要人搀扶的地步。”

    见到师傅,四个新徒弟自然是要恭恭敬敬的给师傅磕头拜年。

    本来胡不为是不行这一套的,可曹大成他们坚持说礼不可废,胡不为也只能苦笑着接受了。心说:这一套太繁琐了,封建礼教害死人啊。

    胡不为是做师傅的,少不得还要勉励两句,给个红包什么的。

    喝了几口茶,张老贵何春山两个也带着自家的儿子过来拜年,这又要说上一番何春山即将带队去江南的事情。

    这一唠,又是大半个时辰过去了。

    随后一波又一波的客人接踵而来,就一直没有空闲的时间,尽管胡不为还是一直坐在椅子上,可他还是累的腰酸背疼,腮帮子都笑的抽筋了。

    好容易熬到吃吃晚饭的时间,想早早吃了补补觉,把今天早上因为大朝会而早起的损失给不会来,结果苏轼派了仆人过来,带话说要请他去家里赴宴。

    胡不为捶着酸涨的老腰说:“哎,这年过的比我干活还要累,都来邀请了不去还不行。”

    刘氏笑道;过年不就是吃吃喝喝;人情往来吗。

    唯一的收获,就是在苏轼的家宴上,有人怀着好奇心而尝了麦香居的酱肘子,结果大受欢迎,一盘子切片的酱肘子还不够用,又给多添了一盘才算是吃的过瘾。

    这一趟应酬走完,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看到胡不为喝的满脸红彤彤的,还给她递上在就准备好的醒酒汤。

    稍稍缓过一点,刘氏又奉上一张拜帖,说是国子监祭酒张钟府上送来的。

    打开拜帖,胡不为看到内里就写了一句话:请君明日晚间来寒舍小酌,有要是相商。

    要事?

    胡不为手指头轻敲桌面,心里琢磨开了:他是官我是民,他是儒我是商,他没啥交集啊,哪来的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