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132 过年 二

    了转移话题,曹评问:“胡不为,你不是说今天又话要说吗,另外你一直藏着掖着,非要到过年时才公布的大动作又是什么?”

    此话一出,曹评的目的立马就达成了,在场好几十人的目光都聚焦于胡不为的身上。

    “额,这个吗。。。。。。”胡不为说话吞吞吐吐的,还一个劲的朝赵丛郁使眼色。

    “咳咳”赵世将提醒说;“这些话还是到我的书房去说吧。”

    这边仆人从新往书房里送了茶水,炭火,都自觉的退了出去。里边只剩下曹评,李亮,潘子和,三家父子,外加赵世将和他老爹,以及今天的主角胡不为。

    赵家的另外三个儿子,也很想加入进来,最好是参与其中,可惜被赵丛郁无情的挡在外边。

    新兴候家的书房当然足够大,九个人在书房的正中间,围着火炉;像是开圆桌会议似的坐成一圈。

    赵丛郁年纪最大,又是主人,他理当朝南坐,胡不为最小,一直都是曲居末位。

    几句闲话之后,胡不为边进入正题。“四位老伯,四位股东,今天我有两个重要的事情和你们通报一下。”

    御果园酿酒坊其实不只是为股东,不过陈正官远在明州,最新的股东曹皇后又是个只管拿钱的,苏家兄弟更是对经营生意一点都不感兴趣。

    胡不为现在能商量的,只有四大纨绔。

    之所以还要把四位老人家请过来,这是因为这次的投资比较大,还要请他们帮忙参议。

    胡不为;我首先说第一个,现在喝茶大为流行,开门七件事里就有它,不但契丹人也非常喜欢,据说漠北草原上的游牧蛮族,也一日不能离开。

    而做最好的茶叶就出产在江南,丝绸也是江南的最好。所以我建议在江南的杭州买荒山荒地,种茶种桑。

    这年头有赚头的生意不多,但凡有点闲钱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买地,这几乎是所有官员的一种习惯。

    种地虽然不如做生意来钱快,但胜在稳妥,只要不是遇上灾荒,基本都有收获,一辈子,两辈子子子孙孙还能一直流传下去。

    胡不为的这个建议,首先就得到四位老人家的赞同。

    曹佾力赞胡不为站得高看得远,想得非常周到。李彤就一个说法,百分百同意,还说买再多的土地都不嫌多。

    赵丛郁,潘大平当然也是力挺胡不为。

    李亮问道:“京城周边就有庄园,为啥还要舍近求远到,到千里之外的杭州去?”

    胡不为笑道:汴梁周边的田土多贵啊,这边买一亩地的钱,到了杭州能卖到两亩三亩。还有,江南的气候也好,适宜于茶树和桑树的生长。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高继敏现在不就是杭州知府吗,有他在,还能让咱们吃亏?

    曹佾听了捻着下巴上的胡须频频点头,直夸胡不为考虑的非常充分,是个好主意。

    要知道杭州知府高继敏可是他举荐的,胡不为现在大举进军杭州,那就等于是在帮着高继敏出政绩。

    酿酒坊得了实惠,高继敏也得到了好名声,两下里谁也没吃亏,何况高继敏还是自己人,这样的好事谁会不赞同?

    “干”李彤就一个字。

    胡不为望着曹佾:“这还要郡王爷给杭州写了条子。”

    曹佾:“这没问题,既然要干那就要趁早,到了秋天多少还能收获一季。”

    “具体的计划你安排好了吗”赵丛郁问。

    胡不为讲:据说杭州附近都能种茶,现在尚有有好多无主的荒山,大致的方位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到了地方还要在查看一下。

    种田的方方面面胡不为都已经想到了,而且将来的产出还可以通过江南运河,汴河运到进城来发卖。

    赵世将他们四个股东也没啥可挑剔的,自然也就同意了。

    赵世将想到一个问题,“要是丝茶出产的多了,这价格可就上不去了。”

    “可以到辽国去贩卖,要是有路子,买到西夏也是可以的。那个契丹皇商耶律勃利,不就是很好的销售对象嘛。”

    曹评有抛出个问题:你准备卖多少地,又让谁来管理?

    胡不为解释说,酿酒坊去年存下三万两银子,大部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准备的。他想让人带两万五千两下去,其中两万两全部用来买荒地。

    剩下的五千两还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买茶苗桑苗的费用,另一个是到了地方还要造居住的房子,以及雇工种田的费用。

    至于杭州田庄的管理人员,他在水西门外的庄子上抽出一个庄头,另外四家各自派出一个账房,双方互相监督,共同把田庄管理好。

    潘子和的老爹潘大平和曹佾对视了一眼,都觉得胡不为这件事办得好,做事情光头明磊落,特意让四家都派出一个账房,就是要做到公开公正,让大家彻底放心。

    “行,就按你说的办”赵丛郁一捶定音。

    胡不为又献上一计:过了年,四位老大人可以联名上折子,就说御果园酿酒坊是在你们的指导教育之下,才去的江南垦荒。

    而你们,也是响应了朝廷的号召,是在为国家为朝廷在分忧。说不定陛下一高兴,还会下旨让杭州府低价出售荒地也未可知。

    “好,好算计”潘大平高兴的直拍大腿。

    本来是一桩很普通的生意上的投资,现在被胡不为借用朝廷大义一包装,竟然变的冠冕堂皇起来,面子里子全有了。

    看到胡不为算计的滴水不漏,曹佾又感慨起来:看看人家胡不为,再看看你们,成天就知道逛青楼捧美人,以后都多长点脑子,将来的家业全都需要你们来担当。

    没来由的又挨了一顿数落,曹评一肚子委屈,有心反驳又怕老爹会生气。遂想到了转换话题:“胡不为,你秋天时就说说过;过年要搞个大动作,现在谜底可以解开了吧?”

    “对对,你快点说”李亮也反应过来。

    “大动作”赵丛郁深深的看了胡不为一眼“真的假的?”

    李亮发誓赌咒:“千真万确,不信你老问问正主胡不为。”

    “是真的!”

    这下赵丛郁等四个老人都乐了。

    他们都想到;胡不为酿造葡萄酒赚了几万两银子还没说是大动作,那么这回的大动作肯定能大赚特赚了。

    “快说说,到底是啥?”李彤的眼睛瞪得老大,态度比他儿子还要急切。

    胡不为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孩巴掌大小的纸盒子,轻轻放在桌子上:“就是它,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火柴。”

    “这是干啥用的?”满屋子人都一脸懵懂的盯着桌上的小纸盒子直看。

    李亮还把火柴盒给打开,里头是一整盒一头染上不知什么玩意,排列整齐的小木棍。

    “引火用的。”

    噗,曹评气的差点笑出声来。“闹了半天是这玩意啊,这和打火石有啥区别?”

    “区别大了,火柴用起来既方便速度上比打火石不知要快多少。”

    看到屋里人都不信,胡不为又说道:“不如咱们当场实验一下,谁去拿两盏油灯过来,再拿一副打火石,咱们比比是谁的速度快。”

    赵世将起身出门,对着外头候着的仆人吩咐了几句,一会时间,油灯打火石火绒都拿来了。

    潘子和起身接过打火石:“我来和你比一比。”

    打火石点火,速度非常之慢。

    首先要扯出一小把引火用火绒,再把打火石上对准火绒,开始打火,等火星落到火绒上,还要用嘴轻轻的吹一下,让火绒上那一点点的火星旺起来。

    吹气轻了,火旺的慢,吹气重了,那一点点的火星说不定还会被吹灭了。

    潘子和还在:“咔咔咔”的摆弄打火石,胡不为伸手拿起一根火柴,在火柴盒边上轻轻的一擦。

    “哧”的一声,火苗就出来了。再往灯芯下边一方,等立马就亮了。

    曹评脱口而出:“嘿,还真的是快啊,比火石是省事多了。”

    李亮也伸手拿起一根火柴,也学着胡不为的样子,轻轻的那么一擦,火又着了。“方便,太方便了,我敢肯定这玩意绝对有市场!”

    再看潘子和,他还在和打火石较劲呢。

    潘大平大呼:“神器,太神奇了!”

    赵丛郁手捻胡须:“东西虽小,意义不凡,说是大动作,一点都没夸张。”

    “有了方便快捷的火柴,谁还会有耐心再去玩打火石?”曹佾也说出自己的想法。

    此一说,屋里人都觉得这是门非常值得下本钱的好生意!

    试想,普天之下人不论贫富,地不管南北东西,谁家不要生火做饭,谁家不用点灯?

    这么一算,市场大的简直无法想象!

    赵世将颇有些担心的问道:“这火柴本钱贵吧?”

    “我想把一盒火柴售价定为五文钱,你说它的本钱能有多少?”

    众人心里一盘算,售价才区区五个大子,本钱又能贵到哪儿去,这么一算心里都放心了。

    李亮:“这么好的东西才卖五文钱,是不是太便宜了,我看就是卖二十文,想买的人也不会少。”

    曹评说:是极是极,我也觉得售价太低了,十文应该很合适。“独门生意啊,难道不该卖得高一点?”

    赵丛郁;潘大平;李彤等都认为十文最合适。

    胡不为笑道;“定这个价格,我是有原因的。”

    “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