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126 年前 一

    几天后的夜里,曹评雄风大展,把他的妻妾们杀得片甲不留,痛苦哀嚎。

    潘子和则在清楼势如猛虎,被称呼为“真男人。”

    李亮更是玩出了新花样,他的左边躺着的是穿身契丹服饰的小妾,右边躺着的是打扮成西夏党项女子装扮的,说是要为大宋报仇雪恨,杀得两个“异族女子”直到磕头求饶为止。

    国子监祭酒张钟,一夜跑了三个房间,天蒙蒙亮的时候他还不过瘾,还想去第四个房间慰问一下。

    结果半道上被他老婆一把拽进屋里,片刻之间,房间里传出一阵发自心底的呼号;“受用啊,真舒坦!”

    有这几个人的极力夸赞,胡不为更加忙了。求取牛鞭汤的书信帖子,如雪片般飞到胡家老店,可以说朝廷上下上千官员,除了包拯没伸手讨要之外,其他人都要了。

    连带本来不值钱的牛鞭,现在也成了抢手货。

    还有人在信中盛情邀请胡不为过年时一定要来家里聚聚,最后还附上一句:“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牛鞭汤。”

    被逼的实在是没办法了,胡不为去宫里的御膳厨房借了两口能盛两担水的大铁锅,来熬煮牛鞭汤。

    反正一砂锅也是烧,一大锅也是烧,眼看着马上就要过年了,索性一次多搞点还能节省时间。熬好了,在分装在一口口的小砂锅里,再让牛大力挨家挨户的分发。

    胡不为边煮汤边叹气:我是厨师,是御厨,不是春药师!

    李亮笑道:你是能者多劳,现在没有你,咱们都活不下去啦。

    看到李亮入席嬉皮笑脸,胡不为肺都要气炸了:“我多年的英名就毁在你们手里。”

    后来元盛杰看到胡不为实在是忙得不可开交,便主动把这件差事给接了过去,这才给了他以喘息之机。

    再看看时间,已经是腊月二十一了,再过四天,衙门都要封印修年假了。自己家的几处产业,他还没去看过,各处铺子的账也还没来得及看。

    还有年终必须有的会餐,有功之臣的奖金分发,一样都还没来得及办。

    胡不为把这几天必须要做的事,写成一个工作安排,立马带着牛大力;扛着银箱赶着马车是去了吉祥银楼换银子去。

    吉祥银楼也在马行街,基本所有马行街上的店铺,都要到这里来换钱。有的把成麻袋的铜钱换成大块的银锭,也有把散碎银子换成银锭的。

    把银锭兑换成铜钱的,这些都不是做生意的老板,而是来卖买东西的顾客。

    属于胡不为名下的,有官书局,拉面馆,私房菜馆,散碎银子每天都能收到,积攒起来也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现在要过年了,必须要盘账,散碎银子哪有银锭方便,所以吉祥钱铺的生意这几天格外的好。

    因为是预约过得,胡不为又是优质客户,到店里后立马就被钱铺掌柜请到内堂。

    胡不为:“给我换十个一盒二十个小银锞子的礼盒,十个一百两银锞子的礼盒,剩下的都换成五十两的银锭。”

    这些都是过年时送礼的必需品,是汴梁城最流行的行情。

    二十个一两小银锞子的礼盒,是给曹评李亮他们家小孩的压岁钱,十个一百两的礼盒,是给蒋云仙松年这些穷京官的。

    等他们放年假了,胡不为还要带上其他年礼,一家一家的亲自送过,这样才显得诚心诚意。

    兑换银子的过程非常麻烦,胡不为足足等了有个把时辰,才把这些钱兑换完成。

    出门时刚好看到白思文姚成亮他们俩个,也赶着马车过来换钱。

    年前事多,胡不为只打了个招呼,便匆匆离去。

    望着胡不为的背影,姚成亮一想到胡不为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成就的丰功伟绩,心里就很不知滋味。

    从夏天的冰激凌,到秋天的拉面馆,私房菜馆,再到初冬似的葡萄酒,后来还有麦香居,苹果酒,哦;还有现在最热销的年画,那一样不是他的手笔。

    酸溜溜的说:这小子今年算是赚足了,他的名声起来了,胡家老店的名声也起来了。我们,倒是下去了。

    “那你倒是激流勇进,奋起反击啊”白思文讥讽了一句。

    现在的他,已经和胡不为站在一条战壕里了,有啥好事,胡不为从没忘记他,不管是稀缺的葡萄酒,还是被称为液体黄金的苹果酒,那样都给他留了一份。

    如果他现在要是还在背后说胡不为的坏话,老天爷也不会放过他。

    第二天中午,胡不为带上牛大力,两人一早就去了水西门外的两个庄子,那是他唯一在城外的产业,同样也是提早打了招呼。

    今年胡不为赚得不少,过年了,属于他名下的庄户们也需要给点好处以资鼓励。他又不是刻薄财主,没必要为了省下这几两银子而被人闲话。

    胡不为二人刚从管道拐上小路,东西两个庄子的庄头张老贵何春山,已经等候多时了。

    一个说:东家您来了。

    另一个说:东家里边请。

    一个牵马,一个带路,殷勤的把胡不为主仆请到庄子的大院里烤火歇息。

    院里已经生起两口土灶,大锅里被切成大块的肥猪肉正咕嘟咕嘟的冒着泡。两个村子的村民,不论男女老少全都被胡不为邀请过来,参加今天的年终会餐。

    有猪肉吃,还有酒,据说吃完了还能分到些粮食带回家,这样的好事谁不喜欢?

    胡不为一踏进院子,脸上立马挂出和善的微笑,“父老乡亲们,你们辛苦了,我代表,不;我来看你们了。”

    满院子上百口人,都齐齐跪下;“谢东家的厚赏。”

    下了马,一干调皮的小孩还会凑上来看热闹,胡不为也不不嫌弃,还给每个小孩一块小糖甜甜嘴。

    之后,又是一番暖心暖肺的嘘寒问暖。

    两个庄头还一个劲的劝说胡不为去屋里烤火驱寒,还被他压力的斥责了一顿,“满院父老乡亲都不怕冷,我怕什么。”

    把两个庄子的庄户们都感动的热泪盈眶。

    虽说胡不为在后世不过是个买炒面河粉的小摊贩,可他见识的多,这种送温暖的场面他在电视上不知看到过多少回,就是学也能学的七八分像。

    看到自己的秀做的很成功,胡不为内心也有点小小的得意,“看,这一套哥也会,没啥了不起的。”

    歇息片刻,胡不为问:“庄子山的暖房现在如何?”

    暖房,这是胡不为特意为冬天能吃到新鲜蔬菜而准备的。关于冬天吃菜的问题,他从继承下来记忆里知道,这时候除了白菜萝卜,在没啥蔬菜可以吃。

    这让从后世过来的胡不为哪里受得了,不说多好,就算是冬天,后世最起码蔬菜什么的事却对不缺的,只要你有钱,连进口的都能买到。

    “一切都好”张老贵老老实实的回答。

    事关自己的口福,胡不为还是不放心:“带我去看看。”

    一长排新造的土屋里,中间是一排烧的通红的炭炉,两边种的都是韭菜,菠菜之类的应景蔬菜。

    大蒜已经长得有将近一尺高,马上就能吃了,菠菜还刚刚冒出嫩嫩的两片叶子,长得最好的就是韭菜,每一片叶子都长得肥肥的,想来炒了吃味道绝对可口。

    再回到堂屋坐下,火盆已经烧上了,屋里暖暖的,桌子摆上了,足有十几桌,酒也端来了,胡不为特意调拨过来的上好的美酒。

    院子里熊熊的灶火舔着锅底,加了酱油的红烧肉被烧的油亮油亮,还撒发着扑鼻的香气。

    昨天刚做的豆腐切成小块,配上早上刚捕来的活鱼一起炖,每一桌都是满满的一大盆子。农家逢年过节最常见的黄花菜炖鸡,也是少不了的。

    猪肉熟了,酥烂酥烂的,巴掌大的肉片肥的多瘦的少,端上桌的时候,那香气,看得人眼睛都快拔不出来了。

    还有那从来就吃不起的美酒,更是让一干成年人口水直流。

    胡不为端起酒碗,“祝我们东西两个庄子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干。”

    “干。”

    能遇上这样仁善的东家,给喝酒吃肉,是东西两村庄户们的福气。每一个成年人的脸上,都露出满足的笑容,每一个孩童的嘴里,都是甜蜜蜜的滋味。

    有那运气好的婆娘,上几个月就已经被东家招收到城里的铺子里干活去了,管吃管住,月底还有一贯沉甸甸的铜钱可拿,这不等于是白捡的吗。

    想想去年过年时的凄惨光景,他们都还记得清清楚楚,有人家还被驴打滚的高利贷逼的卖儿卖女。

    “跟着这么好的东家,这往后的日子有盼头啊。”

    席间,胡不为对两位庄头说,过了年,我想要到江南去买地种茶种桑,你们俩谁愿意去?

    张老贵何春山两个庄头都惊讶不已,心说;别看咱们东家还没到二十,眼界气派那可是一流的,已经想到要去江南开拓了。

    这时候要是能帮上一把,将来就能算是有功之臣了

    “我去,我愿意去”两人都争相报名。

    胡不为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江南战略,是他很看中的,他还真的有些担心这两个庄头故土难离,推脱不去。

    “好,既然你们都愿意去,我也不会亏待你们。这样吧,何庄头年纪轻些,就你去好了,另外把张庄头的大儿子带上,遇上事也要有个商量。”

    不动声色,胡不为也用上了制衡之道,何春山和张家大儿子不是一家人,自然也不会一条心。远在千里之外,眼看不见手摸不着,制衡是必须的。

    两个庄头各有所得,也都非常赞同。

    “我在给你每个月两贯钱的补贴,张家大儿每月一贯。以后你们遂要是觉得江南好,把家搬过去也可以,还继续给我管理庄子。”

    还有补贴,何春山喜出望外。“那我们庄子的事谁来管?”

    “就从你家挑一个能干的顶替,有啥不懂的还可以问问张庄头吗。”

    饭后才是庄户们的最看重的重头戏,那就是东家要给他们分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