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六十七 拉面

    寅时,天色还是一片晦暗,马行街上的天香楼刚刚结束一天的生意,对门的胡家老店才将将开门。

    没错,今天就是八月初八,宜出门宜开业。

    白思文望着灯火通明的胡家老店,他还清晰的记得,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衰败。而今它又重新获得了新生。

    这变化,都是他眼前的只有十七岁的胡不为带来的。做冰激凌,能被皇帝喜欢,做菜;也能被世人所认可,今天他又开始了新的品种------拉面。

    白思文估算,依照胡不为往日的作风,今天他的拉面还是有可能会大卖。遂拱手祝贺:“大郎,老汉我恭喜你了,祝你今天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谢谢老伯的祝贺。”

    两人分手后,胡不为进店,下令生火,这口店里靠街面;高达一个成年这口的大灶随即被点着。

    灶上安放着一个三尺直径,能盛一担水的特制大铁锅里,现在正放着好多的牛肉,牛骨头,还有一只皮黄肉厚的老母鸡。

    因为是在焯水,所以水不多,牛肉的缝隙间还放着几根切成段的大葱,和一大块拍散的老姜。

    锅台的另一边,案板上堆满了散发着小麦香气的当年麦粉,这是胡家在城西自己家庄园出产的。

    胡不为在一大盆凉水中加了一小勺热水,用手试了下感觉温度正好,伸手在面粉堆中挖了一个坑,将大约30度的水缓缓倒入,并用手不停的搅拌。

    一旁的胡甲,正屏住了呼吸在认真的观看,尽管他的拉面技术他已经学了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而且每天都在家里独自练习,但要是他一个人独自去处理,他心里还底。

    所以东家胡不为的每一个动作都,他都必须牢牢都记在心里。因为胡不为已经说了,他只在拉面馆带他一个月,之后他就是拉面的大师傅。

    和面是个力气活,胡甲又是三个流浪儿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今年已经十五了,现在只有他能拉的出来。其他两个小不点,还没灶台高,就想暂时养着。

    和面,拉面,熬牛肉汤,一切技术上的事全归他负责,端盘子收钱的事,归陈富贵的儿子陈斌,和他的同学蔡小紧负责。

    胡不为一边揉面,一边继续讲解,三遍水,九九八十一遍揉。

    和面时的水要加两分盐一份碱,这样能增加面筋的生成,面筋就意味着劲道,是拉面成功与否的关键,吃口是否弹牙也和它有关。

    水温不能高也不能低,高低都会影响面筋的生成,不然和出来的面就没有劲道,

    和完三十斤面,胡不为身上已经冒汗了,盖上一块湿布,开始醒面。

    胡不为又开始现场教学,这能让面团中还没充分吸收到水分的部分继续吸收水分,能促进面筋的生成。

    一旁看火的胡乙说,“掌柜的,锅里的水开了,你来看看。”

    胡不为扭头一看,锅里的水正在咕嘟咕嘟的冒泡,锅边还浮出一片褐黄色带着血丝的浮沫,立马出声“熄火,把肉和骨头都捞出放进凉水里清洗干净了。”

    又继续和胡甲说:“这些浮沫子都是脏东西,是没排干净的牛血,无必要清除干净,不然熬出来的牛肉汤就会浑浊不堪。”

    胡甲在清洗牛肉牛骨,胡乙和胡丙两个则在清洗能放进他们两个的大铁锅。

    再次把牛肉牛骨肥鸡放进锅里,胡不为取出一个包裹好的药包塞到锅底,又对胡甲说:“看好了,千万别让人把药包给偷走了。”

    胡甲点点头“我知道,这和和面时加盐加碱一样,都是我们家的秘方。”

    很快,熬汤的锅里就开始飘出诱人的香气,就在晨风的吹拂下,这股令人直流口水的香气就被送进千家万户。

    天色大亮,沉寂了一夜的汴梁城;在大相国寺和尚们的木鱼声中重又恢复了活力,紧跟着就是卖洗脸热水在沿街叫卖,

    卖早点的,也跟着忙活起来,准备新一天的营生。

    胡家老店,已经熬制了三个多小时的牛肉汤,味道愈加浓烈,吸引了上百个围观者在店门前不停地咽口水。

    有人看不满的埋怨说,小胡掌柜,我的口水都咽了有半斤了,你这牛肉汤怎么还没好啊?

    还有人说,我这肚子本来就饿,再闻到你家的牛肉汤,我的肚子饿得更厉害了。

    还有人“恶狠狠”骂道,你这是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太没良心了!

    胡不为尚在揉面,他笑道莫急莫急,好汤不怕晚,还没到时候呢。

    “到底要等到啥时候啊?”

    “在等一炷香。”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胡家老店里香气大盛,被清风席卷的那一缕浓香,柔柔的隐藏在蔓延在光亮的阳光中。

    胡家老店门前等待的食客更多了,有坐轿子过来的,更多的是有走过来的,还有几个骑大马穿锦衣的贵公子。

    远处过来一队人马在店前停下,随后一声粗嗓门的吆喝声响起“胡不为,可以吃了吗?”

    “三哥请进,马上就好”胡不为站在炉灶前回答,看到赵丛郁也来了,立马出门接待“哎呦,老侯爷也来了,快请快请。”

    随后又对等候了许久的食客们说:“都快请进吧,马上就好。”

    霎时间,食客们都一涌而入,但是去座位上的没几个,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站在大灶外看胡不为操作。

    店堂里边,铺子外边,黑压压全是人头。

    就看到胡不为往案板上撒了一把白面,随手拿起一根筷子长手臂粗的面条,用手轻轻的一拉,手臂粗的面团立刻缩减了一半,变得和蜡烛般粗细。

    随后把两头合拢,手指穿过面条中间在轻轻的一拉,面条再次变成了毛笔般粗细。

    好多食客都大为惊奇,“哎,好奇怪哦,胡家的汤饼还真的是拉出来的。”

    还有食客小声的说,别急,看看后边会不会拉断了。

    对折,再拉,再对折,再拉,面条在极速的变细,可一根都没断。

    最后胡不为把面条往案板上一拍,轻轻的再拉一下,掐断了,面对无数看客拎着拉好的面条问“都看看,有没有断的?”

    数百人齐声应答:“没有!”

    把往滚开的大锅里一扔,柔软的面条在滚水锅里不停地旋转翻滚,水与火的烧煮让面条由绵软华丽蜕变为紧致弹牙,连颜色也便形成了淡雅的象牙色。

    面条在锅里不过是几次翻滚,胡不为迅疾拿出一个外红内黑定制朱漆大碗,右手用一双加长的竹筷将面条给捞起,放入大碗。

    随后就是一次放上菜码,又舀了一大勺炖的酥烂的牛腩,最后滴入几滴红彤彤的辣油,大碗里在放上一把朱漆的勺子,恭恭敬敬的端到赵丛郁的面前。

    “老侯爷,请品尝。”

    看热闹的又不请自来,围拢到他的身边等候这位汴梁城著名美食家的品评。

    赵丛郁看了眼面前的大海碗,先用手在大碗上轻拂了两下,深深的吸气,立马就闻到汤汁中浓浓的咸香;面条的芬芳,牛肉的鲜香,碎菜的清香。

    在看到大碗的中间是一堆小小的肉山,油光锃亮,勾起人胃里馋虫大动。

    颜色的也是有青有白有红,青的是香菜和青蒜末,白的是切成薄片的萝卜片,汤水中漂浮着几滴赤红的油滴。

    “这红彤彤的是什么?”

    “是一种最新式的调料,名曰辣油,味道非常好,是拉面的绝配,您吃了就知道。”

    胡不为心里暗道,这个很贵的,系统给我的时候是二两银子一斤,肯定会对你的胃口的、

    赵丛郁先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汤入口,他早就被着浓浓的味道给吸引的忍耐不住了。

    他细细的品味着,感觉汤水中有适度的融化牛油,口感香醇,和香料的味道精密的交织在一起,咸鲜中弥漫着一丝清甜。

    还有那叫做辣油的赤红色调料,吃到嘴里麻麻地,辣辣的,味道有说不出的好。

    光是一口汤,就让赵丛郁心情愉悦,胃口大开,“好汤,就凭这碗汤,也能值一两棍子。”

    胡不为心里又说,那是,这是我费了好几个小时精心熬制出来的,可费工夫了。

    “哇”看客们吩咐鼓噪起来,“这碗汤能有这么好喝,真的假的?”

    赵丛郁一声冷哼,本侯难道还会说假话吗?是真是假你们再买一碗不就全知道了。

    放下勺子,赵丛郁有拿起筷子,挑了一块牛肉放进嘴里,小火慢炖的牛肉肥美酥烂,柔软多汁。

    轻轻一嚼,牛肉中的汁水全部爆出,一股浓浓的牛肉香气混合着调料的香味充斥这真个口腔,令人陶醉。

    一瞬间,赵丛郁忽然觉得,幸福原来很容易,喝一口汤吃块肉就来了。

    再吃一口面条,是他从来没吃过的好面,劲道弹牙,极富弹性的面条在香气中穿梭,面交融的掐到好处,汤汁的黄和面条的白融和到了一起。吸饱了鲜美的肉汤后散发出特别的香味。

    “呼,好面!”赵丛郁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快给我也来一碗,不,一大碗”赵世将急吼吼的就吩咐下去。

    不消片刻,又是一大碗满满的拉面端上,赵世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体面,甩开腮帮子,大口大口的埋头苦干。

    “嘶嘶,呼呼”赵世将一边吃,嘴里还发出声响,那架势,像是三年没吃饭似的,可谓是风卷残云,。

    有食客问“赵三公子,味道如何?”

    赵世将依旧埋着头,挥挥手一句也不说,可把问话的给急死了。

    他的两个兄弟也急得不得了,“别光顾着吃,快点说话呀。”

    等他端起碗,那剩下的堂子全喝完了,这才打了个饱嗝说;“赶紧去买呀,不吃亏大发了!”

    哄,数百人冲着胡不为大叫“我要一碗。”

    “快给来一碗。”

    “我已经等了一个时辰了,先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