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六十 酒会 下

    胡不为走到中间写字用的桌子旁,姚成亮还很“狗腿”的说,我来磨墨,也能近水楼台早点看到小胡掌柜的大作。

    “待会写一句,你就念一句”富民高声说道。

    姚成亮非常响亮的应承了一句:“好勒。”

    苏辙对哥哥说,看胡不为提笔自信的样子,难道他真的会写诗?

    离得那么近,苏轼当然那也看的很清楚,心说难道胡不为是个深藏不漏的高手,这不可能啊?

    苏轼这边想着,胡不为已经开始动笔。

    姚成亮大喊“鹊桥仙。”

    鹊桥仙是个词牌,众人明白了,胡不为这是在填词。

    这个词牌始于欧阳修词“雀迎桥路接天津”一句,是专门歌咏牛良织女七夕相会的之事。

    词牌在大宋就像是流行歌曲,非常之流行,不管大人小儿都会唱上两曲,所以区区“鹊桥仙”三个字并没与引起众人的瞩目。

    “织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富明先是脸色一变,随即又大叫起来“我还小看胡不为,语句倒是挺通顺的,不过内容很一般。”

    苏轼嘴角一撇,心说你个纨绔懂什么,你这是外行话,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三句话用词简练,含义颇深,是难得好句子

    这三句话的意思是,彩云露出乖巧,流行传递牛郎织女的离别之恨,纵然天上的银河又宽又阔,鹊桥山牛郎织女还是得意喜相逢。

    既然胡不为能写,而且还写的不错,赵世将他们大感意外。

    曹评说想不到咱们老弟还有这一手,真是太难得了。

    李亮还建议说,哥几个,以后再去青楼必须要把胡不为带上,让他替咱们写词。

    “金风玉露一相逢

    更胜却人间无数。”

    这是上半阙的结尾。金风玉露,指的是金秋白露,也等于是七夕的代名词,相逢自然是说牛良织女在鹊桥山相会碰头了。

    更胜却人间无数,说的是牛良织女的真挚感情,胜过人间无数同床异梦的福气,这就是上半阙的闪光点了。

    富明又开始大放厥词,银词艳调,不值得一晒。

    可他没有看到,张钟刚才的脸色还是波澜不惊,现在确实一脸的紧张,因为他是这一行的大行家,他读懂了这两句的含义。

    苏辙大赞之后说:“兄长,胡不为更胜却三字用得好,反衬了一相逢的珍贵。”

    “看来咱们都小看了胡不为”苏轼像是在重新认识胡不为。

    胡不为越写越顺,姚成亮的神色也越发气馁。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要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轼实在是忍不住了,拍案叫绝,起身后忘情的大叫:“这是难得的佳作,胡不为的这首《鹊桥仙》一出,以后有关七夕的诗词就可以不用再写了。”

    “苏翰林,胡不为的词真的那么厉害”潘子和都有点不敢相信。

    苏辙面带崇敬,拍着胸脯说这首词一定会广为流传,小胡掌柜这回又要出名了。

    确实,秦观这首词在后世也非常有名,是描写爱情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尤其是最后两句点睛之笔,一改以前爱情诗词幽怨哀婉的风格,与婉约中见豪迈风骨。如此独具风格的构思,别出心思的化裁,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和绵长的情感回荡。

    苏轼更是夸张,说要拜胡不为为师,吓得胡不为赶忙拒绝,给大文豪做老师,他自己也知道不是这块料。

    能得到苏轼两兄弟的极力夸奖,赵世将他们与有荣焉,都说要把这首词抄下来,让人送到青楼去传唱。

    富明朝苏轼直眨眼睛:“苏翰林,这首词好像很一般吧。”

    苏轼赏了富明一个白眼球,说你懂什么,“两情若要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惊艳绝伦,感人肺腑的佳句你能做出来,至少我是做不出来的。

    看到苏轼不领情,富明又去找张总求援,“张祭酒,你说说这首词如何?”

    张钟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因为羞愧,一张脸红彤彤的,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这首词还可以,小胡掌柜用心了。”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张钟是知道赵世将有一张不饶人的臭嘴,要是被他喷了也没啥反击的手段,为了免受挖苦,张总借口要醉了,拔腿就走。

    一看领头的走了,谢翰林,吴主事到是会看形势,知道留下来绝讨不到好,也灰溜溜的走了。这些领头的走了,剩下一帮盲从的书生也只能跟着走了。

    富明现在就算是再糊涂,也明白胡不为的这首词肯定写的比张钟的要好得多,不然他跑什么。心里很是纳闷,胡不为这小混混怎么还会作词,而且做得还那么好,凭什么?

    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胡不为,你的这首词是听来的,还是花银子买来的?”

    “难怪”姚成亮一副恍然的样子。

    这句话太阴了,堪比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刚才还兴高采烈的赵世将他们,就像是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顿时就没声了。

    胡不为暗暗好笑,我就是抄来的,可原作者秦观现在还是个刚刚五岁的小屁孩,“你去查啊,查出来我赔你一千两银子!”

    “姓富的,你自己没本事,以为别人也像你一样都是草包”曹评指着富明的鼻子痛骂,他可是曹皇后的亲侄子,对富明这样的草包半点不留情面。

    富明一阵哀叹,我怎么老是做搭台给人露脸的蠢事。

    胡不为临走时笑着说,富公子这不是蠢,而是脑残!

    “脑残?”

    李亮笑骂道,胡不为你这厮真是太损了,你就分明就是在骂富明这家伙脑子残废。不过嘛;这家伙脑子还真的残废的厉害。

    在有心人的强力推动下,再加上胡不为的这首打动人心的词确实好得出奇,很快就在城里流行开来。

    傍晚,鸿运楼的雅室里,一曲《鹊桥仙》唱罢,满桌客人纷纷叫好。

    一个胖子掏出一角碎银子往桌上一拍,揉揉眼睛说这首词写的太好了,简直把爷的心里话都写好出来了,再来一遍。

    算完账的施大发刚刚从账房里出来,听到雅室里震耳欲聋的叫好声,就知道汴梁城里一定是又有新的好词出世了。

    推门进入里头全是老熟人的雅室,施大发问“王胖子,这首能把你眼睛都唱红的好词,是哪位大家的神作?”

    王胖子:“你认识的,是马行街的胡不为。”

    “别开玩笑,那货就是个厨子,他要是会填词作诗,我还能考状元呢。”

    边上有人说,施大老板你落伍了吧,这首词还真的是胡不为的大作,一个时辰前他在樊楼写的,好多人都亲眼看到,一点都不待掺假的。

    施大发简直傻了,心说这不可能啊,能让王胖子这个大老爷们都感动的流泪的绝妙好词,怎么会是胡不为这个小混混写的。

    另有一个吃客说,你要是不信就去别家看看,估计现在汴梁城每一家酒楼,每一处青楼都在唱胡不为的这首《鹊桥仙》。

    “行,那我就到樊楼区区问问姚掌柜,他肯定是最清楚的。”

    施大发出门还没走几步,就听到隔壁临街的小店里也有人在唱《鹊桥仙》,转过弯,停在一家青楼门前侧耳听听,隐约听到的也是《鹊桥仙》的曲调。

    沿途走过几十家酒楼,都在唱《鹊桥仙》。

    等他从樊楼返回,连街边的小孩,水井旁洗衣服洗菜的婆娘,也开始吟唱胡不为的《鹊桥仙》。

    他抬头看看天,太阳依旧高挂天空,“没变天啊,怎么厨子竟然能写词了,这是怎么回事。。。。。。”

    皇宫,紫宸殿,皇帝赵祯正背着手在欣赏墙上的字画,卢若愚笑眯眯的跑进来,掏出一张纸说“陛下,奴婢抄了一首好词,你看看。”

    不消片刻,赵祯就看完了,“好词啊,写的真好,谁写的?”

    “您猜猜。”

    “是柳永,欧阳修,王安石,还是苏轼?”

    “都不是,是胡不为!”

    赵祯把手上的纸片扬了扬说,你个老杀材,这样的好词怎么可能是小猢狲写的,快说快说。

    卢若愚:“陛下,这真的是胡不为写的”,随后他又把这首词的写作经过给赵祯详细的说了了一遍。

    “想不到啊,还真的是这小猢狲写的”赵祯惊讶的喃喃自语。

    “一个厨子都能写出绝妙的好词,陛下,这都是您教化之功啊。”

    卢若愚的这记马屁拍的恰到好处,赵祯吸得眉眼都带着笑,“你这老狗,到会奉承人,走随我到重华宫,让皇后也欣赏下这首好词。”

    重华宫,今天正好是赵世将老娘带队值班,看过这首词后,宫里的女人们都看的痴了,都说胡不为是她们的知音,随即他也升级成了汴梁城的妇女之友。

    随老妈一起来的赵家五小姐赵世华,正是青春年少爱做梦的年纪。

    她反复吟咏着最后两句,眼睛里直冒小星星,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让胡不为亲笔为她把这首词再写一遍,好好的珍藏起来。

    官书局里,张玄智还幻想要是东主能做出百十首这样的好词,书局肯定能大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