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四十九 搞个教辅书吧

    自从包拯来过胡家之后,世人都在等着看胡不为接收官书局这个烂摊子,准备看他笑话的之际,胡家却在一门心思的准备大排宴席。

    黄昏时分,胡家厨房的桌子上,胡不为亲自操刀正在片羊肉,一旁陈富贵对于这种难得机会,眼睛看耳朵听一丝一毫都不准备放过。

    “片肉首先要看肉的老嫩,牛肉偏老;需要横着肌肉纤维切,鸡肉偏嫩,要顺着纤维切。”

    说完切肉,随后又讲授上浆,过油。

    一整套流程结束,陈富贵恍然大悟,原来肉做的又嫩又滑就是这么来的。这么巧妙的法子,我茶饭不思,苦思冥想好久,现在算是明白了。

    师傅问记住了吗?

    徒弟答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谦虚好学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喜爱。胡不为对陈富贵这个徒弟就非常满意的,因为他真的是太喜欢做菜了。

    前几天交了他简单的切菜刀工,这家伙尽然白天黑夜的苦练,手上左一刀又一刀不知道割了多少口子,到现在手指头上还包着麻布。

    教他颠勺,这家伙练到吃饭时端个碗,手臂都在发抖。

    胡不为把该做的都做好,今天要宴请的主要客人苏轼兄弟的到来,胡不为抽空到外头院子里坐下小歇片刻,剩下的琐碎小事全扔给陈富贵去做,也让他用新方法锻炼锻炼。

    “师爷我回来了”一身汗水陈斌吸引了胡不为的注意。

    胡不为问,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陈斌汇报说,已经和官书局的人搭上关系,应该很快就能获得内部的详情。

    “尽快,富弼老儿还在等着看咱们的的笑话呢。”

    陈斌答应了一声明白,便退到一边洗脸去了。

    到了天色将晚之时,赵世将带着苏轼兄弟来了,这厮一进门就直嚷嚷:“贤弟,今天有做什么好吃的?”

    “家常便饭。”

    “嘿,你家的家常便饭,胜过樊楼的珍馐美馔,我是百吃不厌。”

    赵世将来了一点也不陌生,坐下后二郎腿一翘,自己沏上一杯茶,招呼苏轼兄弟赶紧坐下喝茶。

    苏轼两兄弟是第一回过来,还有些放不开,很正规的朝胡不为作揖:“胡掌柜,叨扰了。”

    胡不为笑道,三哥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自家人不必客气。

    几杯茶水过后,胡不为开门见山的说,两位苏兄都是大才,小弟是遇上困难今天请你们帮忙来了。

    苏轼也不问清什么事,就大大咧咧的说一定帮忙,苏辙倒仔细,还问了声是什么事。

    不过一句话,胡不为就看出这兄弟俩的性格,苏轼是真性情,大大咧咧,而苏辙的性格倒是挺小心的。

    胡不为:“朝廷不是把官书局赏给我了吗。”

    赵世将把手上的花生米一扔,气呼呼的说这就是富弼给你挖的一个坑!

    胡不为苦笑,为了证明我不是他们眼中的废材,明知官书局是个坑我也要跳下去。

    “主意有了,能行吗?”赵世将有些担心。

    胡不为一指苏轼苏辙两兄弟,“这不是要请两位哥哥帮忙吗。”

    苏轼被说得一头雾水,我们两兄弟只会写书不会印书哇。

    “我要的就是你们写的书。”

    赵世将眼珠子一转,“此话怎么讲?”

    胡不为问,“三哥。官书局的销售对象是谁?”

    “当然是想要上进的书生。”

    “这不就结了,我要搞得就是能帮助科举的辅导书。”胡不为又对苏家两兄弟说:“二位都是家学渊源,又是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科举的经验丰富的很。”

    苏轼伸手拦住胡不为,我现在是越听越糊涂,一会写书,一会科举的,你到底要我们怎么帮忙啊?

    “子瞻兄,你春天廷试时的那张卷子,你还记得吗?”

    苏轼得意洋洋的说,那是我的心血,到现在我还能默写出来。不单是我,我弟弟也是,只要是参加过今年廷试的,他们也应该都能默写出来。

    胡不为讲,这就对了,我需要的就是你们把那场考试的卷子默写出来,然后再写上你们当初是如何构思的,心里又是怎么考虑的,一切的一切都给写下来。

    赵世将插上一句,考试都已经过了几个月了,这有什么用?

    胡不为呵呵一笑:“有用啊,我有大用。”

    随后胡不为便解释说,考过廷试的人毕竟少,而大宋学子却又千千万,他们都是想上进的人,可又苦于没有经验。

    而两位苏兄确是经过考试的,经验十分吩咐,将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刊印出来,不就等于给那些没有廷试经验学子也多些临场的经验吗。

    苏轼听明白了,立马赞叹:“好主意,这才是官书局应该干的事,胡老弟这事我们两兄弟一定帮你。”

    随后他又贼兮兮的笑道:“不过今天的这顿酒水,也要让我喝好了,不然的话,嘿嘿。。。。。。”

    “没问题,今天特意做了几个新菜,待会子瞻兄替我好好的品鉴品鉴。”

    “好极,多多益善。只要今天让我吃的美了,我帮你去发动同年一起写,多搞出几篇来,光靠我们两兄弟的两篇文章哪里够。”

    这个想法胡不为还没说出口,却被苏轼抢了先。“多谢多谢,过几天等我把官书局给理顺了,咱们再来一顿好吃的。”

    苏轼像个小孩子似的了的眉开眼笑,对他弟弟说,你也去多找几个人帮忙。

    苏辙点点头,“我也给添个好主意,再去找些有资格担任考官的人,比如向富弼保证之类的人来写观后感或者是点评,这样你这这套辅导书更有吸引力。”

    赵世将说,现在胡不为和富弼闹成这样,再去请他点评文章能行吗?

    胡不为心说这个主意好哇,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通过点评,观察到大佬们的点评文章的口味,这样卖点更足了。

    至于赵世将担心傅碧辉不愿意,胡不为一点都不担心。在荣誉和出名面前,富弼这些人一定会暂时放弃争执,选择名誉。

    要是再不行,就请卢若愚出面,请几个尚书大人写点评也可以。然后再在辅导书上稍稍提那么一句,宰相的大人公务繁忙,没工夫提点后学。

    这一句话的后果,也够富弼老儿喝上一壶的。

    人多力量大,越说效果越好。

    一直站在一旁端茶递水的张玄智特提了个很好的建议,他说不能全用好的,也要用几分落地的,也来点评一下其中的错处,这样还能起到对比,或者说纠错的作用。

    苏轼还建议,这种卷子就不用真姓名了,用某书生替代即可,不然会招人记恨的,

    这个极好的建议,自然也被胡不为采纳了。

    一个又一个量身打造的好建议,让胡不为倍感振奋:“好我去做菜,你们摆席。”

    等候多时的陈斌,和他的四个同学赶忙搬桌子摆席面,因为人多,又加上还有尊客,所以摆了两桌。

    院子里一桌是胡不为和客人们吃的,另一桌放在厢房里,是胡家人吃的。

    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精美菜肴流水介的端上桌,四处弥撒的诱人香气勾引的苏轼坐立不安。他还开玩笑的威胁说,怎么还不开席啊,某人一旦生气,后果很严重的。

    苏轼爱吃肉,今天的红烧肉狮子头,算是对了他的胃口,苏辙爱吃鱼,一条糖醋大鲤鱼,被他消灭了一大半。

    赵世将像是和茄子有仇,没回来胡家吃饭,必须要有这道酱爆茄子,今天也是如此。

    酒席开到一半,赵世将忽然也帮着想出个好点子,“要是能让皇上帮着写个序,那就更有卖点了。”

    胡不为:“好主意,我喜欢,三哥我敬你一杯。”

    苏轼是诗书画样样精通,再过几年随着他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墨宝会更加值钱,今天他既然来了不留下点“饭钱”,胡不为怎么肯轻易放他跑路。

    饭后,胡不为点上几支儿臂粗的红烛,把小院里照的亮如白昼,又捧上在就准备好的文房四宝。

    苏轼写了“美食圣地”四个隶书大字。

    字写的雄劲苍凉,就连胡不为这等不学无术的人,看了都觉得养眼。苏辙则是用赤红的朱砂画了一幅红竹,同样也看上去挺美的。

    胡不为还调侃赵世将:“三哥,你也留下点墨宝吧。”

    赵世将脸一翻,恶狠狠的说:“想要我好看是吧,踹死你。”

    胡不为把这两份字画小心翼翼的珍藏起来,这都是名家手笔,将来每一件都是珍宝,随便拿出一件换个几千两银子还是跟玩的似的。

    要是流传到后世胡不为生活的年代,那更是属于价值连城的国宝级珍品,非普通人所能拥有。

    今天所有的目的都已经超额完成,胡不为这今天既赢了脸面,又赢了实惠,心情也飞上爽快,说说笑笑,友情在无形中进一步加深。

    出门时,酒足饭饱的苏轼直呼今天吃得过瘾,还说过几天要来讨“辛苦费”。

    赵世将还问官书局的人员如何处理。

    胡不为小声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赵世将点点头说很好,到时候喊我一声,我带几个兵去帮你撑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