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独尊
字体: 16 + -

第四十三章 莫月鼎

    贾似道见独一人沉默不语,嘿嘿一笑,说道:

    “圣上说了,你是福缘深厚之人,有大神通,大福报,仙丹只有经你的手现世,才会有大效用。

    既然葛仙将长寿仙丹之事托梦于你,必有避蛇取丹之法附之。

    皇帝已经令人去置办香烛纸钱,三牲供品,将在此地祭奠葛仙,希冀葛仙再度显灵。

    同时,又快马夤夜去钱塘县,相请神霄派活神仙莫月鼎,来此葛岭设坛作法,以五雷法助你一臂之力。

    不论如何,这下井取丹一事,反正是着落在你的身上。

    倘若成了,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如果不成,投丹井或许便是你的埋骨之地。”

    娘的!

    这不是威逼利诱吗?

    早知道取个仙丹如此大费周章,甚至是连自己的身家性命眼看着就要搭了进去,还不如不与贾似道说呢!

    独一人心里暗暗后悔。

    实际上,他是大大低估了南宋朝野上下,对道家长寿修仙文化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

    ......

    宋朝列代帝王,皆崇道。

    北宋初太祖、太宗就扶植道教,召见道士,搜访道书,敕建宫观。

    真宗时掀起崇道高潮,加封道家开山鼻祖老子为太上混元皇帝,四降“天书”。

    徽宗继真宗后再次掀起崇道高潮。甚至成立“神霄大教”,自任教主,在全国各地遍建宫观。

    建立与行政官吏制度地位相当的道官制度。令天下学校设道教专科班,令儒生增学道经。

    太学设庄、列博士,诸州置道学,博士。允许道士参加殿试,合格者任宫观正、副知事。

    南宋定都临安后,如同他们的列祖列宗一样,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等均崇信道教。

    除兴宫观外,还礼遇道士。

    绍兴二十九年,高宗邀龙虎山正一派第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到临安斋醮。又命其长子张伯璟(后为第三十三代天师)主持龙翔宫,次子张可大领龙翔宫事。次年复召至四圣延祥观传法,演诵上清三洞诸品宝箓。又命道录院将诸品锓木成书在四圣延祥观传度,并将版藏于龙虎山。

    乾道六年(1170年)钱塘江水患,孝宗再召张守真入皇宫斋醮,赐以象简、宝剑和《清静》《阴符》二经,赐号正应先生。

    宁宗召洞霄宫名道龚大明入皇宫斋醮,赐号冲妙大师,赐紫衣、金币,并赐建演教堂。

    理宗赐封洞霄宫住持孙处,道号灵齐通真大师,御书“洞天福地”,赐《度人经》。并赐乌程、归安两县田若干,名为万年庄。

    又宠信女冠(女道士)吴知古。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皇帝既然崇道,各级官吏自然要大拍马屁,疯狂逢迎。

    官员们带了头,百姓们当然趋之若鹜,所以,当时仅仅在帝都临安,就兴建了东太乙宫、西太乙宫、佑圣观、开元宫、龙翔宫、四圣延祥观等道院宫观一百多处。

    全民崇道的热忱,可见一斑。

    宋代临安,不但道观很多,道教宗派也是林立,有文献记载的即多达100多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金丹派南宗(也称内丹派南宗、紫阳派、全真教南宗等)。

    金丹派南宗是宋元时期以张伯端《悟真篇》为立派经典,奉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为祖师的主要活动于南方地域,从事金丹修炼活动的宗派。

    所谓“南宗”,是相对于王重阳创立的盛行于北方的北宗内丹派全真道而言。

    金丹派南宗思想渊源于五代、北宋初期的丹鼎派钟离权、吕洞宾。

    北宋熙宁年间张伯端开宗,经历石泰、薛式、陈楠4代单传,到南宋嘉定年间的白玉蟾时始成宗派。

    白玉蟾继承师志,把丹法与雷法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了内丹理论。

    雷法是呼召风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涝旱的一种方术。

    白玉蟾将内丹归结于心性,认为修炼心性要过炼形、炼气、炼神关。

    “炼形之妙在乎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形固则神全。”

    炼形、炼气、炼神有采药、结丹、烹炼、固济、武火、文火、沐浴、丹砂、过关、分胎、温养、防危、工夫、**、大还、圣胎、九

    转、换鼎、太极19条要诀。

    除金丹派南宗外,南宋临安府还主要流传三山符箓派、神霄派等宗派。

    三山符箓派指茅山上清派、皂山灵宝派、龙虎山正一派。

    上清派形成于东晋,重登斋入靖、存思诸神,不重炼外丹,主要在士族间流传。因陶弘景在句容茅山筑馆修道,又称茅山派。

    正一派又名正一道,传《正一经》,奉张道陵为祖师。

    北宋末年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开始吸收内丹术,改进符箓道法,形成“正一雷法”。

    南宋时在临安活动颇多,为朝廷所重。除张守真外,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等也多次应邀至临安禳灾、问答。

    灵宝派也形成于东晋。

    相传为徐来勒、葛玄、郑隐、葛洪等传授。葛洪从孙葛逋撰《灵宝经》,经南朝陆修静增修,奉为经典。

    修炼方法主要是符篆科教,又受上清派影响讲存神、诵经之类。因主张普度众生,又以斋醮祭练著称,故在民间传播广泛。

    绍兴十六年临安多雨,高宗召名道宁全真禳灾。

    绍兴二十八年完颜亮南侵,高宗又召其入宫斋醮,赐号洞微高士,继封赞化先生。

    神霄派形成于北宋末年,创始人是江西道士王文卿。

    自称以奉行天上神霄玉青府的神霄雷法为职事,融合内丹与符箓两派思想。宋末元初传至临安。

    宝祐年间,绍兴府大旱,邀名道莫月鼎建坛祷雨,大获成功。

    理宗赐诗一首,称其为活神仙。

    ......

    ......

    此时,贾似道言已尽。

    理宗帝的心迹已明,图穷匕见。

    独一人无奈,只能垂头静默,在心里将那藏在自己识海里的墨门守护神--白头仙翁,恨恨的咒骂了无数遍。

    说来也怪,他不骂尚好,一顿臭骂,白头翁又笑眯眯的浮现在他脑海里,告诉了他如何才能降服白蛇,取得仙丹。

    甚至于抱的美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