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本黄巾小将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章 抉择2

    关于徐庶的事情孙观没有多想,毕竟他现在还是龚都的主薄,职位在自己之上,想要拉拢他可能性不大。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处好关系,至少先留下好的印象。

    龚都知道孙观收了他的粮草,也是十分高兴,第二天一早就派人来通知孙观和管亥前往中军大帐开会。在这里,孙观又见到了汝南黄巾军中的另一位大将刘辟,也是一个身材十分魁梧的汉子。

    根据史料记载,龚都、刘辟二人的武力和统帅能力,在整个黄巾军中都能排得上前十,可比五鹿和黄龙强得多。二人手下的偏将军也有近五十个,将中军大帐挤得满满当当,孙观和管亥进去,就只能站在靠门的位置。

    但龚都却没有忘记孙观,不一会儿便走下台来,将他拉到大帐中间,笑着给众人介绍,并当即任命孙观为他账下的一员偏将军,将管亥的部队也划到孙观的麾下。如此一来,管亥就降职成为孙观手下的一名校尉。

    管亥自然毫无怨言,当即应诺答应下来,孙观救过他和他的部下两次,管亥早已对孙观佩服不已,能在他的手下效力,实属万幸之事。

    营帐中的其他偏将听了孙观在西华县和牛头山的战绩,都是佩服不已,拱手恭喜孙观,只有二人面露不悦,那就是五鹿和黄龙二位渠帅。

    孙观接受龚都的任命,就代表他与黄龙、五鹿完全断绝了关系,虽然他的职位还在二位渠帅之下,但黄龙和五鹿却难以再指挥得了孙观,这样一位良将从眼前飞走,二位渠帅如何能够不心痛。

    龚都也是明白人,担心二人会找孙观的麻烦,倒了四杯热酒,当着众将士的面,与孙观、黄龙、五鹿三人共同饮下,代表冰释前嫌,不及过往。

    虽然二位渠帅心中不满,但龚都毕竟是十方将领之一,他的面子不能不给,犹豫着喝下了酒,与孙观一刀两断。

    孙观也是松了口气,黄龙和五鹿给了自己上千兵马,让自己初步建立势力,这一点孙观还是要感谢二人的。

    而若不是自己的掩护,二位渠帅也不能毫发无损的从西华县撤离,如此算是互不亏欠。

    后来的事情就简单很多,龚都和刘辟二将拿出地图,分析了一下召陵城里的守军,大概有二万五千人左右,而围城的黄巾军除了一些后勤人员和伤员之外,可以作战的小兵还有近十三万人,数量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只不过和西华县城不一样,召陵算是汝南的一座大城,城墙又高又厚,城外还有一条五米多宽的护城河,可谓易守难攻。

    龚都和刘辟商议决定,将十三万黄巾军分为三个梯队,每一梯队四万人左右,两日之后轮流攻城,让里面的守军没有休息的时间,必然疲乏不堪,这样连续不断的围攻,不出二日,应该就可以破城。

    众位将领都没有异议,龚都和刘辟则开始分配具体事宜,果然和阎象说的一样,黄龙、五鹿二位渠帅被分到了第一梯队,两日之后率先攻城,而孙观则被分到第三梯队,最后一批攻城。

    过了半个时辰,一切安排完成后,龚都让众将都回去通知部下,做好战斗的准备。众人应声退去,孙观和管亥回到自己的营地,将消息告诉了阎象、臧霸等人。

    此时臧霸的伤已经好的差不多,一听要打仗又来了兴趣,非要当本部的先锋,西华县的战斗他一直没出手,心里早就奇痒难耐。

    孙观无奈,只好听从阎象的建议,将臧霸任命为校尉,和管亥各自统领五百人,如此一来就将管亥原本的一千部下分为了两批。

    管亥早已和他们一条心,而且和臧霸关系甚好,当然不会有什么怨言。

    孙观坐下来仔细一算,现在自己账下有四个校尉和一个主薄,管理两千人马绰绰有余,也算是初具规模。

    “将军,听说龚都与刘辟手下的众多偏将,每人至少有三千人马,而我军只有两千多人,是不是应该也再招募点人,召陵地区南面的流民很多,招募一千人并不困难。”阎象想了想提议道。

    孙观却毫不犹豫的摇头,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他与管亥从西华县带出来的兵马,都是经历过数十场战役的老兵,可以说战斗经验丰富,算得上是精锐之师。

    如果再招一些其他流民进来滥竽充数的话,必定会降低军队的质量与士气,而且还会增加粮草上面的消耗,得不偿失。

    阎象听了孙观的分析,觉得也有道理,便不再多言,接着众人商量好两日之后攻城的具体事宜,管亥便带着臧霸去和部下们熟悉,孙观则坐在帐篷里,看起了这几日的战报,这是他刚才从龚都那里带回来的。

    汝南黄巾军围困召陵近一个月,大大小小也爆发过几次攻城战,大家各有损伤,其中处于劣势的自然是黄巾军,伤亡了上万人。

    一直没打下来的原因,不光是召陵城高大,易守难攻,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缘故,便是城里的赵谦手下有两员猛将,一人名为李丰,一人名为乐就,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二人带兵驻守,黄巾小兵们很难打得上去。

    孙观在大脑中迅速搜寻这两个名字,发现此二人在正史中均有记载,皆是袁术部将。

    建安二年,袁术称帝与淮南,曹操带兵伐之,二人领兵抗击,最终战败被杀。此二人出现在召陵城赵谦的军中,倒也情有可原,据史书记载,二人皆是豫州人士,恐怕是先在赵谦手下效力,后来袁术被封为汝南太守,他二人又才成为袁术的手下,并且官职升至将军。

    孙观关上文书想了想,此二人既然能当袁术手下大将,统领数万人马与曹操大战,统帅能力应该不错,想要破召陵城,必须先斩杀此二人才行,就是不知二人的武艺比自己如何。

    毕竟汉末乱世中埋没的猛将太多,二人在史书上的资料也不太全,搞不好武艺高强,看来两日后的攻城战役,自己得小心行事才行。

    还在想着,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裴元绍掀开门帘匆匆走进来,满脸的笑意,显得很是高兴。

    “裴兄为何如此兴奋,可是又找到了好酒啊。”孙观放下文书,打趣的问道,他知道裴元绍很爱喝酒。

    “将军,自从前几日被阎主簿训斥之后,我已不再饮酒了,刚才听元俭说将军被龚都提拔为偏将,真是一件大喜之事,而我老裴也有一件喜事要说与将军。”

    裴元绍或许是和阎象待的太久,竟然学会了卖关子,挠了挠脑袋说道。

    “哦,那让我想想,裴兄给我带来了什么好事。”

    孙观站起来,来后踱了两步,笑着说道:“我猜裴兄一定是要给我推荐人才,而且应该是一员战将。”

    裴元绍一听便有点呆住:“我都还没说,将军是怎么知道的。”

    孙怪嘿嘿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刚才听门外明显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裴兄又进来给我说有好消息,我便猜到裴兄是要给我推荐人才,现在定在外面等着。而此人的脚步声沉重,一听就是恐有武力之人,所以我猜是一员战将,不知我猜的对否。”

    “哈哈,将军果非寻常人也,都给你说对了。”

    裴元绍大手一拍,笑着往外面喊道:“元福兄,还不快进来参见孙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