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明疆
字体: 16 + -

第三十三章 文盲也不好对付呀

    大同自古就是军事要地,山环采凉,水抱桑干,长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白登,屏全晋而拱神京,巍然重镇······”

    ???

    见舒展鸿等人一脸懵逼的样子,卓轩暗中大呼过瘾,觉得自己炫文言文还是相当牛逼的,片刻后,忽然意识到柳元、舒展鸿都是文盲,那种莫名的自信就散得影儿都没了。

    他降了措辞难度:“大同历来都是我华夏与北方夷狄交接的地方,数千年大小战事不计其数。战国时赵武灵王就在这里攻破楼烦,秦、汉两代又与匈奴在此对峙,后来汉武帝重用卫青、霍去病,几乎把匈奴人打出翔来······”

    ???

    翔是什么鬼?

    卓轩没有理睬一脸懵逼的舒展鸿,续道:“南北朝后期一直到隋唐,大同成为中原五朝与突厥、沙陀、吐谷浑、契丹等胡虏血战的场所,战火延烧了三百余年······”

    舒展鸿脸色一沉,鼻间气息越来越重,似在生闷气。

    “那时的边民比咱们还惨,走了一波强盗又来一批恶魔,边民们像韭菜一样,被人割了又割。后来大唐灭了东突厥,这里的边患才告平息······”

    舒展鸿呼的起身,怒道:“轩哥,这是个什么破地方!老是打仗,咱们干嘛要跑到这个地方来受苦?”

    嘿,这小子还不笨,居然听出了门道,可惜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

    老是打仗怎么啦?老是打仗说明大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啊!想想看,到了宋代,大同先后落在辽、金手里,藩屏一失,大宋不就被动挨打了么?

    宋代之前,我华夏祖先一直在这里与胡虏交锋,数千年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鲜血染红了大同的每一寸河山,其间华夏先辈有荣耀也有耻辱······脚下这片热土多么值得咱们为之自豪与兴奋呀!

    可是,转念一想,大同地理位置是否重要与咱们这些流民该不该前来受苦受难有半毛钱的关系么?

    嘿,文盲也不太好对付呀!

    “嗯,这个嘛······”卓轩的节奏有点乱,就顺势换了个角度续讲他的地理故事。

    “也不能这么说。元末的时候天下大乱,到处都是烽火连天,而大同乃至整个山西的老百姓却在享受难得的和平,比其它地方的人幸运多了。那个时候,咱们的祖地中原一带,老百姓都快死绝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洪武大移民。”

    元末灾荒连连,民不聊生,中原地区人民接连起义,蒙元兵对待起义的地方祭出了他们祖上征服欧亚大陆的惯用大杀器——屠城!直杀得中原一带人头滚滚,血漫江河,当时河南、山东、皖北、苏北之民十亡七八,有些地方更是千里不见人烟。

    唯有山西风调雨顺,且无人起义,一派升平景象。

    彼时山西由那个历史上有名的蒙元人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控制,王保保后来忙于参与元廷党争,大厦将倾的蒙元人却在内斗,江南朱元璋、陈友谅等义军也在内斗,双方各扫自家门户,天下一片混乱。而山西始终处于王保保的有效掌控之下,没被卷入战火。

    大明开国后,明太祖发现中原地区人烟稀少,而偏远的山西反倒是人烟阜盛,就从洪武六年开始,下令大规模迁移山西百姓到中原垦荒屯田。

    “问我祖上在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洪桐县的大槐树见证了这段移民岁月。

    悲催的是,后来中原人好不容易过了几十年太平日子,又在靖难之役时遭了大殃。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中原百姓并不买账,反倒自发的组织起来,奋力抗击北军,而朱棣也没有手软,虽未像元兵那样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杀一气,却也有选择的展开了大规模的政治清算与报复,一时间整个中原腥风血雨,天昏地暗······

    加上许多人外逃躲避战火,靖难之役结束后中原空虚,不得已,明成祖继续下令从山西移民充实中原。

    从《雁北华夷史考纪》上读到这段史实的时候,卓轩想到眼下外寇肆虐,山河破碎的景象,曾有过一阵迷茫。

    想靖难之役时,建文帝朱允炆没当几天皇帝呀,应该还来不及显示他的仁德与才具,可中原百姓何以如此不顾自家性命,公然选择站在他这一边,并与燕王大军血拼?

    最大的可能是明太祖的余荫使然!洪武皇帝得国极正,虽狠辣的整治吏治,偏于严苛,但在民间还是深得人心的。

    与之相比,明成祖得位不正,事后对普通百姓不惜采用无道的政治清算与高压手段,这对大明内在的凝聚力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

    加上后来者仁、宣二帝及正统皇帝又不能像他们的祖上明成祖那样对外用强,借此提振人气,重获民间认同感,所以,在世人心目中,大明的内在积弊就被成倍放大,民心已是一盘散沙。当瓦剌人大举入寇时,民间的反应与朝廷完全是两码事,自发组织起来抵抗外敌的民间传统竟然令人无比错愕的缺席了。

    想想此情此景,不胜唏嘘啊!

    “卓轩,这么说来,咱们的祖上曾在中原受苦受难,咱们这些后人又来大同这边受苦受难,是么?”

    这的确是个问题,哈。

    祖上受罪,后人也受罪,世世代代受苦受难,就算换了地方也不能消停,他娘的没这道理呀!祖上得做了多招天怒人怨的缺德······打住!毕竟牵扯到卓姓祖先,还是积点“脑”德吧。

    卓轩摇摇头,随口道:“或许,咱们的祖上就是明初从大同这边迁入中原的。”

    这么一说,大家心里就好受多了,毕竟祖上曾在山西这边享过福,后人再来受些苦难,就当是祖上不经意的透支了后人的幸福,最差也是风水轮流转嘛。

    柳絮由衷的赞道:“卓轩哥哥,你懂的真多!”

    那是,我就有点偏科,语文、历史成绩还是蛮不错的好么!卓轩很是受用,可一想到自己本打算扫盲,却被柳元、舒展鸿这两文盲一通乱问,逼得自己对那些沉重的历史问题想了许久,此刻有些头大,他就感觉冤得慌。

    朴素的道理有时比深奥的学问更具力量,文盲真的不好惹呀!

    偏偏舒展鸿这小子就不让人省心,一本正经的又提起了那个严肃的话题:“轩哥,遇上这么个乱世,你想做英雄么?”

    做你妹的英雄啊!流民有资格做英雄么?连个刨地的农民身份都不给,给谁做英雄?

    早跟你说过:让别人去当英雄,咱们是俗人,只管想着捞钱就好!

    不知为何,卓轩心中莫名的浮起一丝落寞,望着灿烂的星空,兀自哼唱起来。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

    在这个雨后的秋夜,身处幽暗的山洞,迎着淡淡的星辉,用并不出色的歌喉哼出一首现代歌曲,却出奇的好听。

    柳絮目中泪光闪动,若她手握荧光棒,一定会为卓轩疯狂的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