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剿
字体: 16 + -

第八四章 结识

    首先我们弄清,清政府的副中军是个什么职务呢?

    清代总督直辖的绿营兵称为督标,巡抚直辖的称为抚标。标的统领官称为中军,督标的中军由副将,抚标中军由参将担任。中军的性质相当于总督巡抚卫队长和副官长一类。

    说明李化鲸从一个管理河务,任职于黄河厅驻曹县的政府公务员,进入了军界,当起了巡抚的卫队长,穿起了军装,貌似现在的警察。

    李化鲸升职穿上警服,接连升任的他,当然心里高兴了,可想而知,有百姓衣服换成了警服,进入了军界。清朝官员付中军啊,官职不小,管理曹县一带地方治安,有职有权,成了独霸一方的土皇帝,那是又牛逼又精神,巡抚卫队长职责,就是天天带领一帮人,满大街巡逻。

    于是,他接到任命当天就愉快的就上任,穿上了副中军的领章帽徽,精神神气,耀武扬威,昂头挺胸,连走路都洋洋得意,哪个百姓见了都畏惧三分。

    此时,李化鲸正带领一群警察巡逻呢,他首先抬头看看,天边的晚霞露出了笑脸,好像在分享喜悦;空中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仿佛是在为他唱赞歌;路边的小草在微风中舞蹈,好像在为他庆祝。他此时的心情啊,是那么的高兴,那么的欢畅。

    可知,李化鲸对曹县一带相当熟悉,何况警察管理地方治安的巡抚卫队长呢,走街串巷,天天带领一帮人巡逻。每过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熟悉的身影,当初就是在这里,自己被官军送往京城,路过此地,被绿林好汉范二崇和肖万顺一帮兄弟,从官军手里夺去,从而惊险的救下自己。从此,李化鲸转运,美梦成真,切切实实的当上了稆朝廷,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兵马,打家劫舍,杀富济贫,逍遥自在。

    可是,逍遥自在的好景不长,满清达掳犯我家园,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兄弟们痛恨欲绝,为抗击达掳的入侵,奋勇抵抗,遭到清军铁骑痛击。

    兄弟们死伤惨重,眼见即将被清军全部剿灭,在这性命即将结束的紧急关键时刻,范二崇和肖万顺奋力保护,我李化鲸才惊险的逃脱。可是,也不知那些救命恩人,此时在哪儿?常言道,滴水之恩理当涌泉相报,何况接连的救命之恩呢!

    我李化鲸是最讲义气的,绝不忘旧交,现在改朝换代了,有大明朝换成了大清朝,你们望着满清达掳惨无人道的暴行,绝不会善甘罢休。何况连李化鲸都痛恨满清达掳呢,可是却当起了仇人的官,仇也只能埋在心底……

    通过此事,说明穿起清政府警服的李化鲸成熟了,也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外表是清军衣服,内心却是痛恨满清的,敢怒不敢言。从此,他不再盲目跟风;.不再犹豫不定;能.合理安排时间;.既然从百姓进入军界,就要看看战事,他开始关注国家打大事了,特别各地涌起反清复明的一股股人马,天下大乱,各地纷纷起义。

    此时,他又开始做梦了,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前有古人可明鉴,三国刘备曾是卖草鞋出身,后来通过桃园三结义,招兵买马,得到了天下。还有汉高祖刘邦,出身市井,乃街头混混,明太祖朱元璋少年讨饭为生。

    当他们登上帝位后,无一例外都宣称自己是“奉天承运”、“继天而立”,“君权神授”,而为这一切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

    那么,我李化鲸要想当朝廷,就应该向刘备、刘邦、朱元璋他们学习,广结天下英雄豪杰,重新找回那些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朋友。

    再说,毕竟在更名改姓前,天意撞钟出朝廷,当过一段的稆朝廷,那是在曹县结识一帮肝胆相照的兄弟被清军打散后,重新招兵买马,再次揭竿起义。恰在这个关键时刻,濮州张七任七和范县梁敏送来书信,为了广结天下义士,邀请自己前往榆林聚义。

    谁知,竟然被天意撞钟出朝廷,撞到了头上。命运给李化鲸再次开了个大玩笑,只因姓稆,稆朝廷是仿制品,各个头领不服从领导,所以他们一个个离自己而去。

    虽然那些事情已成为过去,此时更名改姓,连出生地址都改了,李化鲸不是稆自成,就应该忘记过去,与稆朝廷没任何联系,绝无此事。

    可是,这群绿林好汉,还在自己心里扎根,张七任七和范县梁敏,他们还在附近榆树林子活动,照样打着榆园军的旗号。

    还有栖霞县的于七,那时榆园聚义时还没有他。到了顺治五年才出现。据我李化鲸了解得知,他本名小喜,又名孟熹,山东栖霞县人,清初胶东农民抗清斗争的著名领袖。所以,他以栖霞县东七十里的锯齿山为根据地,聚众抗清。一方面经常率军出击骚扰清军,另一方面又“割富济贫”,除暴安良,打击当地豪绅地主,得到登州地区农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成为当地实力最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被清统治者称之为“诸寇冠”。

    登州知府张尚贤自知无力剿灭,被迫采取招抚政策,授于七为栖霞县把总。

    于是,于七利用合法身份广泛交结各阶层人士,暗中组织力量,以图大举。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于七在宁海州(今牟平县)、墨县和海阳县建立了三个据点,势力不断增强。顺治十八年春,按察使宋琬侄赴兵部首告于七和其叔交结,图谋不轨,使清廷大为震惊,急令官兵往捕于七。十月,在于七的领导下,各据点同时发难,登州府属各县瞬间也举起了抗清大旗。他们攻福山,围文登,“焚劫八邑”,给清军以沉重打击。康熙元年(1662)春,清兵云集,围困锯齿山。于七团结军民,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给义军以极大鼓舞。他们坚守四个月后,突围入海,于七下落不明。这些全是后话。

    此时的李化鲸,有了清政府任命的官职,任职曹县驻军副中军,巡抚的卫队长的官衔。当然,那些绿林好汉也不是等闲之辈,当打听到李化鲸就是明朝末年稆朝廷,一个个暗中偷偷地前来联系,有时自己的兄弟被清政府扣押,为救兄弟就找李化鲸说情。

    李化鲸热情接待,虽然有了清政府的官职,带着一帮打手,吃吃喝喝不用发愁,可是,自己怎能忘记那些曾经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的穷朋友。

    暗地里与那些绿林好汉经常来往,成了白道黑--道都吃香,也显得李化鲸更有才干,一呼百应,别人处理不了的事情,他能处理得了。所以,官职越来越大。

    尽管如此,李化鲸不会满足,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那些当年曾经的梦想还没实现。此时也只能说明李化鲸更加成熟了。

    他学会了承受;似乎懂事了,学会了拼搏;似乎现实了,学会了虚伪;似乎世故了,学会了寡言。可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读懂李化鲸的内心呢,此时他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他不像年轻时候的过去,天天嘴里喊叫当朝廷,一口一个朕的称呼自己,倒弄那些曾经跟随自己下凡来的鸡鸭狗猫兔,每天朝拜,儿子们称皇儿,把堂屋改成金銮殿。如今想起了感到可笑。哪知,树大招风,惊动了官府,结果呢,朝廷没当成,倒惹得一身骚,被朝廷官军追杀。

    他再不会干傻事了,不会在众人面前称朕,说话办事谨小慎微。

    可是,尽管李化鲸成熟了,学会了承受,在曹州任副中军成绩突出,取得了清政府的信任,理应扎扎实实的为大清卖力,逐渐上升。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骨子里始终没忘当朝廷,说明李化鲸这个人的本性改变,比江山变迁还要难,他是更名改姓了,不再是稆朝廷,可知别忘了,他是随圣旨下凡的茶水童子,目的就是当朝廷享受荣华富贵,此时没达到目,绝不会半途而废的。

    何况以前那些救命恩人还在,那些曾经患难的兄弟还经常来往,他们劝说,鼓动,“天下大乱,乱中出英豪,称帝当朝廷的比比皆是,此时不反等到何时。”此时的李化鲸被说动心了,从此他以清政府地方巡抚卫队长的职务便利,暗中广交四方绿林好汉,和那些有反清情绪的人士。

    那些绿林兄弟听从李化鲸指挥,特别当年曾经接连多次救自己姓名范二崇,肖万顺。

    此时,暗地里吩咐范二崇和肖万顺,“招兵买马,发展壮大队伍,特别注重接收那些被清军打散的李自成农民军,和明朝残余,统统招收。”

    “是!”果然范二崇和肖万顺不负李化鲸的厚望,已经在曹州乡下黄河岸边的榆树林子屯兵,被清政府称为贼寇,土匪。

    可知,这股贼寇土匪的总头领,总指挥是李化鲸,他经常听范二崇和肖万顺的汇报,完全掌握人马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