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汉土
字体: 16 + -

第四章 宗师

    满山青松,秋风一扫,松涛嚯嚯。

    童虎在傍晚前赶到了青松观,一名道童正在门口扫地。他心想:“刚刚那种人都吃了闭门羹,自己莫非这趟会白跑?何况此人做过刺史。”

    此时州牧废置,刺史乃一州之长。

    又是皇亲国戚!

    不管了,还是先探探。他和道童交谈两句,把祖父名字搬出来。道童回去通报,过了一阵把他引进去。

    在前院处,只见一名须发皆白的道长正坐在松枝上,身穿黑色道袍,闭着双目,安然慈祥,犹如入睡。

    童虎禁不住停下脚步,吃惊地看了看,树上肯定没有铁丝之类的东西吊着道长的身体,是凭着某种说不清的支撑力坐在一根指头那么粗的树枝上。他仔细看,道长手上的浮尘前端卷在更高处的枝干上。这样看来,他理该一副死命拽着浮尘柄的姿态,为何没有明显的身体倾斜,而是稳稳坐着?

    “师父,就是此人求见。”道童说完后就走了。

    童虎俯身拱手道:“童俊国之孙童虎拜见玄阳道长。”

    玄阳道长忽然落下,布鞋点地竟未发出声响。童虎怔了怔,居然有如此古怪的功法,让人犹如鬼魅,实在叹服。

    “上山无非求人,说吧。”玄阳道长开门见山。

    童虎看人是很准的,越是洒脱的人,越是难以说服。

    他斟酌着措辞,跟这种地位高,学识渊博的人说话,是不是应该文绉绉一点,清了清嗓子说:“道长武名如雷贯耳,小儿我练自家内功,近日险些走火入魔,特来请教。”

    “俊国呢?”

    “祖父已经不在了。”

    玄阳道长点了点头:“哦。”

    他一步跨了几米的距离,但动静却不大,等童虎抬头的时候,右手腕已被他捏住。

    “确实岔气了,若我算的没错,你练了好多年。”

    玄阳道长松开手:“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

    童虎愣了愣,这人实在厉害,像是把了把脉的功夫,好像已经看穿了很多事情一样。只好把自己被人打得昏迷,随后忘记事情等等一五一十的说了。

    “失忆……那就难怪了。”

    童虎随即把藏在胸口的帛布拿出来交给他。

    次日晨时,松枝在阳光下显得更为苍翠。童虎深深地吸了一口山上清凉的空气,从道观的客房走出来,伸了个懒腰。

    昨夜睡得很晚,从傍晚开始,道长就教他童家的内功,说这门内功作为习武的基础功已经不错了,但任何内功练得时候千万小心,一个出错就可能造成内伤。幸亏童虎理解能力强,这身体原先也是练了这门内功的,再练后也算顺畅。

    道童带他去吃了早点后,想把他带到正门去,以为他要走了。可他却笃笃定定的在观里兜了一圈,像是在游览名胜古迹。

    道童约莫十二、三岁的样子,由于之前领了师父的命令要带人下山,忍不住开口道:“这位客人何时下山?”

    童虎站定,转身看他:“小兄弟,我问你件事情,你们这里收徒吗?”

    道童点了点头:“之前收过,听说师父有十几个徒弟,不过都是三十年间的事情,大部分我没见过。”

    “我来当你师弟怎么样?”

    道童苦笑道:“公子你别开玩笑了,我们这里不收徒了。”

    “为什么?”

    道童为难地抿着嘴,童虎和他闲扯了一阵,硬是没把他的嘴撬开。心想:“这小孩真是个死硬分子。”只好扬长而去,直接去找道长。

    道童看着他远去,小声道:“你能留下来就怪了。”

    显然在他的眼里,童虎不过是无数上山求师者中的一分子。以往那些人,无论什么身份,无论提出什么条件,没有一个人能如愿。

    童虎到正殿内找到了玄阳道长。

    他恭恭敬敬地道:“道长打扰了,此次前来,小子还有一事。”

    “说。”道长面对石像盘腿坐在蒲垫上,背对着童虎。

    “听人谈起玄阳道长的事迹人人称赞,我感叹祖辈在武道上有过作为,一心想……”

    “说重点。”

    “呃……道长能否收我为徒,我是武痴,求学无门。”童虎俯下身,拱着手,往前瞄了一眼。

    “贫道早就不收徒了,走吧。”

    “道长武学成就如此惊人,就这么荒废了岂不可惜。不如让弟子帮着传播,也好铲奸除恶。”

    “你这孩童说话老声老气,还敢自称弟子,哪来的这种礼法?”

    “昨天的恩情对我而言是再造之恩,也是师徒之恩,我虽年少,但也懂得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理。”

    “俊国木讷,孙子却巧舌如簧。”

    道长起身,转过来,一脸的平静。视线也平静,可却透着一股要把人看穿的威严。

    “不要跟我绕弯子,直白一点。”

    童虎松了口气说:“我想学点武功,这样就不至于老让人欺负。当然,我说铲奸除恶也是真的,我向来喜欢帮人,打击贼寇什么的,也是可以的。”

    “这种大话等你行冠礼后再说。”

    “对啊,所以在此之前我首先要变强。可家里就剩我了,没人教我武功。你看,我这次内功出事差点就丢了性命,靠自己总归没出路的。”

    道长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奇怪的小儿,怎能厚着脸皮把什么都说得一本正经。你给我三个理由,三个你必须学武的理由。”

    道童在门外扫地,悄悄地听着看着,一脸的惊奇,他这个师父一年才笑几次,实在难得。

    童虎沉思片刻,抬头道:“第一我不想遭人欺辱,第二铲奸除恶。第三我觉得世道将乱,我大好男儿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济世为民。”

    道长脸上掠过一抹厉色,沉声道:“你这是在妄议朝政,诋毁圣上施政有误,说出去是杀头的罪。”

    “砍头不过碗口疤,好过不能说真话。”童虎不慌不乱。在他眼里,对方虽然是贵为圣上的叔叔,却肯来这清苦的地方当个道士,自然看透尘世,与别不同。想要得到这种人的青睐,言语不能落入俗套,要拿出真才实学。

    他心想:“你是个道士啊,总不能杀了我?”

    道长问:“那你觉得为何生乱?”

    “宦官掌权,卖官鬻爵,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就差官逼民反了。”

    在外面扫地的道童吓了一跳,脸上血色尽褪,扫帚都掉地上了,来青松观什么人都有,就没见过这么胆大包天的,这人是不要命啦!

    他慌忙捡起扫帚,盯着师父的表情。

    玄阳道长本名刘蒜,世袭清河王。当年质帝死后,梁太后拥立刘志为帝,太尉李固则迎立刘蒜为帝,最后刘志成为桓帝,而他回了封地,此后不受重用,还时常遭到朝廷的为难。

    桓帝驾崩又无子,窦后选择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刘宏继位,便是灵帝。灵帝为了摆脱窦家的影响和控制,任用了不少皇室受冷遇的能人,便封刘蒜为冀州刺史。

    刘蒜是有真才实学的,治理冀州有方,百姓人人有饭吃,粮库年年囤满粮食。灵帝遇难事都会让人来问下他的建议。因此,他在皇室很有权威,谁都得给他点面子。那些达官贵人见他都是点头哈腰,说尽好话。

    可他生性忧国忧民,不喜享乐,看遍了这群人的做派,再到民间瞧瞧庶民的日子过得苦巴巴的,便厌恶上层建筑的权力斗争和奢靡之风。同时,他谏言防范宦官乱政,被处于统治阶级的宦官党羽“十常侍”憎恨,常在灵帝面前编造他的罪名。灵帝由于极为宠信十常侍,迫于无奈想把他的官位摘掉,他提前得知此事后,主动请辞,连清河国都不要了,灵帝只好将国变郡,但给他留了爵位。

    刘蒜来到深山老林当道士,人生大起大落加深了他淡泊名利的心境。

    虽然已远离权力阶级,可他还是比较关心朝政和民生,也最想听人说真话,特别是对这世道的真知灼见。

    他万万没想到,这样的话竟然会出自童虎这样的少年。

    “大汉江山……”他叹了口气,右手一转,浮尘脱手而出,飞出殿门,扎在石地板上,“空有一身武功,空有一身抱负。”

    他仰天大笑,笑了好一阵,童虎听得耳膜欲裂,气血翻天,忙捂住耳朵。

    道长朝着童虎招了招手:“来打我。”

    童虎听得一怔:“这怎么可以?”

    道长正色道:“叫你打就打,卯足劲。”

    童虎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冲上去就是狠狠地一记直拳。道长的双脚应该没动过,可身体往后挪了挪,他自然打空了。随即又追上去打了几拳,怎么都没打中。那身体轻飘飘的往后躲闪,脸上却浮起一抹讶异的神情。

    “我不能收你。”

    童虎喘了口气,听着他这么说,心里一沉。

    “为什么?”

    “你小小年纪,居然有如此严酷的眼神,不禁让我觉得你是杀过人的。”

    童虎身子一颤,心叹这人太厉害了。

    “怎么可能……乡里乡亲对我评价都很好,我怎么会是那种人。道长你自己看看,我一个十三岁的毛孩,鸡都没杀过。”

    “我也觉得困惑,可你已经有了杀性,我如果传授你武功,日后闯出大祸,我心难安。”

    童虎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应该是前些日子让甄家的人闹腾的有了怒意,才让道长误会了。”

    道长轻叹道:“昨夜和你畅谈,我知道你悟性很高,身骨也是好苗子。可是我不想教出逆徒,而我的眼光也是极准的……”

    “恐怕是曾经有过逆徒,所以因噎废食?”童虎揣测道。

    这话近乎指责,十分大胆。玄阳道长身份高贵,他年纪轻轻没什么背景,要是道长追究,恐怕小命难保。

    玄阳道长的神情复杂难言,盯着他许久,像是在重新认识这位少年。

    不收有点可惜,他这么想着沉思了良久。

    原本以为童虎应该会软磨硬泡一阵,可童虎竟先告辞。让他心里倒是有点五味杂陈,遗憾加深了。

    一个时辰后,当童虎再次步入大殿的时候,赤膊上身,背负荆棘。深绿色的枝干,红色的刺。而此时刺的颜色早就被鲜红的血色盖了过去。

    要知道,背上的荆棘可都是由于刺入皮肉固定在上面,每走一步都是痛入骨髓,令童虎脸色苍白,牙关紧咬。他就那么站着,血从背部流过裤子,布鞋都湿了,脚下淌出了血。

    他一动不动,双手紧握,昂然道:“小子这么做是为了刚刚的狂言负责,对天下我还是那样的看法,对学武的理想也会坚持,请师父看到我的决心。”

    他伫立在那里,那是一副震撼的画面。道童跟在他身后一脸的惊悚,原本童虎问他山上哪里有荆棘,他带路过去了,可没想到童虎居然会做这种事情。

    道长默然地凝视着他,心道:“真是个奇童。”

    童虎心里叫苦:“道长看完了吗?收不收你说句话啊,哎哟,痛死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