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孙仲谋
字体: 16 + -

第六十六章:既定事实

    目前这个情况,吕据也不能直接向孙亮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吕据要避嫌。

    吕据和滕胤是连襟,吕据的妻子是宗亲孙奂之女,滕胤的小妾也是孙奂之女,所以吕据不能提有关滕胤的事,提出来能被宴会上的人喷死。

    只能寻找孙亮诏书中的漏洞,以此为突破口,劝谏孙亮。

    可孙亮提升的这些人,要不就是在任期内非常出彩的,要不就是吴国当下的名士,能算上突破口的就只有谭邵和岑昏两人。

    孙亮把谭邵从白身直接擢升为九卿之一的少府,这件事在吴国可能实行吗?

    绝对可能。

    因为吴国的政治情况,是典型的任人唯亲。

    就说陆逊吧,白衣渡江之前,陆逊已经娶了孙策的女儿为妻,算是和孙氏攀上了亲戚,所以孙权大举提升陆逊,除了陆逊的才能外,其娶了孙策之女也有重要的关系。

    在说滕胤,滕胤之前是会稽太守,由于尚了公主,所以孙权病重时期直接晋升滕胤为九卿之首,封为太常。

    最厉害的当属孙綝了,正史上孙峻死后将后事托付给堂弟孙綝,册封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孙峻掌控了东吴最高的权力。

    而在这之前孙綝是什么,是偏将军。偏将军在吴国的政治地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低级将领,在孙峻死后,孙綝都能顺利掌权,可想而知,在吴国,你只要和皇帝攀上亲戚,鲤鱼跃龙门绝不是什么难事。

    那突破口只剩下岑昏了,自古以来宦官干政都是士族们最痛恨的,所以吕据知道,要是自己对封赏岑昏有异议,肯定会有一批士族们支持自己。

    于是乎,宴会上,吕据先是对孙亮作揖行礼,然后道:“陛下,臣有一惑,不知陛下诏书所言的司礼监掌印是何职?又所辖何事?”

    孙亮真是没想到,这种时刻了,还有人质疑自己的任命,不过孙亮不能回答吕据的话,因为这个话匣子一打开,孙亮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宦官干政对于百官来说本就不是什么好事。

    孙亮灵机一动,想到了后世与客户在饭桌上谈合同,客户总是推诿说今天只喝酒,不谈公事。于是孙亮道:“将军啊,今日朕设的私宴,卿等只管喝酒尽兴,休提国事。”

    吕据心有不甘还想再说,只见孙亮向吕据了摆了摆又道:“来,来,来,将军可愿与朕共饮啊?”

    吕据看到孙亮现在有些醉醺醺的,无奈之下,只好与孙亮举觥共饮。

    至于岑昏这件事,吕据还想在复提,可孙亮没有给他机会,吕据只要一开口,孙亮就只招呼吕据喝酒,全然不管吕据说了什么。

    ···

    宴会很快就接近尾声,今日对于百官来说,算得上是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大家几乎都得到了封赏,所以大部分百官都喝的还挺开心。

    翌日,孙亮又下诏书将大朝会推迟。

    孙亮这么做,是为了让他任命的这些人尽快到府衙赴任,只要这些任命已成既定事实,那么有些对任命不满的人在想提出异议,去改变任命,也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还有一点就是孙亮还很忙,很多事情孙亮还没做完。

    朝堂与军权的事情已经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民心了。

    民心还算比较简单,给百姓点优惠政策不就行了吗?

    孙亮依稀记得清朝康熙为了稳定清朝的统治,说了一句永不加赋。

    这永不加赋适合吴国吗?那得先看看永不加赋是什么,永不加赋的全称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清朝康熙时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土地兼并又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不少人丁聚而复逃,丁额缺,丁银失,财政徭役以丁,稽查为难,加之人口暴增,而土地却没有增加,贸然增加丁数只会使百姓负担更重。

    于是出台了这个政策,使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什么叫做丁数固定?举个列子吧,一个村里有五十人需要服丁役,如果其中一个人死了,那么就得找其亲戚,家族内的其他人来补充足至五十人,用谁来补充旧丁缺额?用谁谁倒霉,这就造成其他新增人口不收税,原本收税的五十人又没法减税,因为康熙规定丁数固定后,其丁银不在增减。

    这种政策听起来好像很好听,其实是为了摊丁入亩做准备。

    吴国的国情和清朝不一样,自汉末以来江东地区没有什么大型的战乱,相对比较平安,政局比较稳定,所以丁数也比较稳定,不需要改革,摊丁入亩在吴国更是无法执行。

    所以吴国不能实行这种政策,目前丁银算人口税的一种,这是吴国重要的财赋来源之一,轻易不能动弹。

    目前孙亮想要财政改革,也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牵扯面太广,而孙亮想给百姓点福利怎么办?

    好办,吴国的苛捐杂税是三国里面最重,最多,最杂的。这就得怪孙权了,孙权这个人不懂经济,不会发展,铸造大泉钱导致通货膨胀,吴国曾一度陷入经济危机。

    当时的吴国执政者只能通过收税一种途径来维持其统治,其苛捐杂税高达二十余种,百姓不堪重负,生活水深火热。

    这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百姓没钱,没钱就没法买东西,相当于就是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国家的经济面就繁荣不起来,经济不好,国家的税收就少,所以只能在从百姓入手,继续增税。

    当然这也只是经济的一个方面。

    反正现在不是二十多种苛捐杂税吗,免一个不就行了吗,免对国家影响最小的应该问题不大吧,孙亮这样想着,也是这样做的。

    很快便让黄皖通知陆凯,下令给百姓免免税。

    可孙亮并不知道,这一免税不要紧,直接把蜜糖产业这两年赚的钱,全给贴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