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孙仲谋
字体: 16 + -

第六十三章:制衡之道

    为什么鱼肚子里会出现竹简呢,孙亮让人塞进去的。

    这个谶语是什么意思呢?昊帝指代太昊伏羲氏,三皇之一,出癸亥,指代昊帝转生至癸亥年,而癸亥年就是孙亮出生的年份。

    吴兴于癸酉,吴指吴国,癸酉指癸酉年也就是现在(253年)。也就是吴国兴盛于癸酉年。

    至于五凤出,帝临国。这个是孙亮故弄玄虚的,孙亮知道历史上的吴国后期有一段时间的年号为五凤,之所以叫这个年号,是因为那年初始有五只大鸟飞过建业,因为古代人迷信,所以这五只大鸟被人们误当为五只凤凰。

    而这五只大鸟出现的年份也就是明年(254年)。五凤出,帝王开始亲临国政,也就是说明年孙亮将亲政。

    不过孙亮是不会等到明年才亲政的,只是等到五凤出现的时候,正好跟这个谶语遥相呼应,然后证明孙亮是君权神授。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鱼肚子出竹简这样的事,大臣又不傻肯定不信,陈胜吴广早都干过了。

    目前来说,信与不信,重要吗?显然不重要,因为孙鲁班和朱异等人,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让孙亮能够亲政罢了。

    但是等到254年五只凤凰真正飞过建业的时候,大臣回想起来才会觉得这原来是真的。

    万一五只大鸟因为历史改变了,没有飞过建业怎么办?

    好办,孙亮猜那五只鸟应该就是五只大鹏,找五只大鹏不就行了,到时候孙亮已经亲政了,谁会跟皇帝计较呢?

    宴会之上,不仅一个大臣吃到了竹简,好多大臣都吃到了竹简,正大家郁闷的时候。孙鲁班首先走到殿中央,向孙亮俯首跪拜道:

    “癸亥年是陛下出生的年份,癸酉年是今年的年份,这是说陛下乃是昊帝转世振兴吴国,此乃上天预言,人不可违,故,恳请陛下早日亲政,振兴吴国。”

    孙鲁班这话一说完,稀里哗啦跪下一大片人,高喊道:“恳请陛下早日亲政,振兴吴国。”

    要是仔细看呢,跪下的基本都是宗亲。

    此时,朱异知道该自己上场了,于是也出列道殿中央,附和道:“恳请陛下早日亲政,振兴吴国。”

    朱异这一登场,世家大族也开始纷纷附和,再然后整场宴会的人基本都跪下了。

    位于殿中的几位大臣,见到这个情形也只得跪下,一起高喊让孙亮亲政。

    这种情况,谁敢反对呢?

    明知道这鱼肚子里的竹简是个把戏,但又能怎么样呢?

    好了,孙亮开始表演了。

    “不可,不可,朕年纪尚幼,不可临国。”孙亮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说道。

    “陛下,此乃天命,天命不可违啊,若是违抗天命,上天岂不是要责罚吴国,望陛下看在吴国万民的份上,遵循天理,早日亲政。”朱异义正言辞的道。

    “太常啊,你掌管祭祀之事,你觉得这是天命吗?”孙亮对着滕胤问道。

    “陛下,臣以为···”没等滕胤说完话。全纪先跑出来打断了滕胤的讲话,道:“陛下,抛开天命不说,建业臣民尽皆在此,吴国万民思念先帝之恩,恳请陛下继承先帝遗志,早日亲政,以安万民。”

    “放肆,朕与太常说话,你何敢插嘴。来人呐,拖出去仗五十。”孙亮一脸严肃的愤怒道。

    “陛下,光禄勋(全纪官职)之言乃是百姓之愿啊,若陛下责罚光禄勋,岂不是置万民之愿于不顾。臣斗胆,恳请陛下收回责罚,早日亲政。”说这个话的是凌封,目前演戏的都是孙亮的心腹。

    但是孙亮似乎并不买账,还想继续责罚凌封,于是道:“尔真以为朕不敢罚你吗?”

    滕胤知道这鱼肚子里面的事,肯定是有人刻意为之,但是滕胤并不想去夺权,只是觉得孙亮太小,他怕孙亮掌控不了朝局,但是现在这个局面,滕胤必须得站出来说两句了,于是道:

    “陛下,臣掌祭祀,也从未遇到如此惊奇之事,全纪,凌封之言也是尽臣子的本分,臣恳求陛下顺应天意,亲临国政。”

    “太常啊,尔是架朕于火炉之上啊。”孙亮继续装13道。

    说完还装作非常不高的兴的样子,背过身去,然后又一脸无奈的转过身来,继续道:“罢了,罢了,既然天意如此,朕就勉力而为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所有人一齐面露喜色的齐声贺道。

    只有孙亮一脸为难之情,似乎总也高兴不起来。

    ······

    就在宴会快要结束后,黄皖宣布了一个诏命,这是一份长长的封赏诏书,大概内容是:

    滕胤晋为司空,

    吕岱晋为上大司马,

    朱绩晋为大将军,

    吕据晋为骠骑将军

    范慎晋为尚书令

    陆凯晋为中书令

    聂友晋为廷尉

    全尚晋太尉

    孙楷晋宗正

    谭绍晋为少府

    钟离牧晋太仆

    岑昏晋为司礼监掌印(孙亮新增的职务)

    ······

    这是其主要的九卿和三公等一些人,其他世家的大族的子弟全部加官晋爵,比如孙鲁班的两个儿子全部封侯,贺邵晋升为建业令,虞耸晋为廷尉左监。顾荣晋散骑常待。

    顾,陆,朱,张,四大世家的子弟皆有封赏,能升官的升官,不能升官的全部加封黄门侍郎,中散大夫啥的,就是一顿封,反正都是虚职。

    孙亮的封赏,不可谓不厚,但是里面全是制衡之道,先说大头,太尉和大将军。

    太尉一职原本是三公之一,后改名为大司马,所以有大司马一般没有太尉,而孙亮却封了他的老丈人为太尉。

    在吴国,大司马一职一般都是在外驻守的大将摇领,因为不在建业,所以都不掌实际的权利,真正的大权是掌握在大将军手中。

    大将军相当于司令首长,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孙亮再次重置太尉就是为了分大将军的权。

    相当于把军权一分为二,而大将军一职又封给了朱然的儿子朱绩,朱绩由于在荆州镇守,不在建业,所以实际上国家的军权就被太尉把控了,而全尚又是孙亮的人,那相当于全国的军权被孙亮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