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孙仲谋
字体: 16 + -

第三章:孙弘之死

    吴神风元年四月底(252年四月底)

    建业城中,大将军府。

    “你说的可是真的。”大将军诸葛恪震惊的说道。

    “纪,所说句句属实。”全纪将孙亮交代给全纪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诸葛恪。

    诸葛恪听完之后,脸色有些难看,饮了一觥酒,后又站起来,来回在屋中踱步。正色到:“既然如此,中书令孙弘,隐匿大行皇帝死讯,罪当夷三族。”

    全纪见时机成熟对诸葛恪大声喊道:“有诏在此,诸葛恪接诏”

    “臣,诸葛恪接诏。”诸葛恪正了正衣冠,俯首跪拜,双手呈接诏的姿势。

    全纪将诏书交到诸葛恪手里,耳语道:“大将军,陛下的秘密诏书,不宜公开,陛下对大将军甚是看中,希望大将军能以国事为重。”

    “臣深受皇恩,会以死遵从诏书。”

    “既如此,纪告退”全纪拱手向诸葛恪,准备离开。

    “恭送侍郎。”诸葛恪起身拱手。

    全纪走出大将军府,全身轻松,皇帝交代他的任务,他圆满完成了,见到诸葛恪他还是有压力的,毕竟他只是一个黄门侍郎。最重要的是全纪毕竟才17岁。

    见到如此大的高官毕竟有些气场不足。现在已经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孙亮交代全纪,并没有把所有事的事情经过告诉诸葛恪,而是将孙弘隐藏孙权的死讯,秘不发丧的事告诉了诸葛恪。

    孙弘为什么秘不发丧,以诸葛恪的脑子不会想不明白。

    可是全纪并不明白,皇帝孙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神龙殿屏风后面偷听了全过程的全纪认为,孙亮完全可以下诏处死孙弘或者诸葛恪,他并不明白孙亮是怎么想的。

    诸葛恪拿到诏书,翻开诏书后,发现诏书上居然空空如也,孙亮一个字也没写。

    诸葛恪笑了,皇帝下诏书居然什么都没写。皇帝把孙弘秘不发丧的事告诉他,肯定是想让他杀掉孙弘,他拿着诏书就可以处死孙弘,

    可是皇帝居然什么都没写,难道皇帝是不想公之于众?秘密杀掉孙弘。大行皇帝孙权刚刚去世,朝中暗流涌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动乱?

    想到此处,诸葛恪有些震惊,因为孙亮此时才10岁,竟然有此聪慧的想法。诸葛恪收起诏书。对下属说:“去请太常滕胤,将军吕据来府中议事。”

    其实并不是孙亮不想写诏书,而是孙亮行事太过谨慎,他怕他因为穿越导致历史变化,孙弘没有向以前那样死去,因为历史上的孙亮并没有悲痛昏厥,更没有孙弘借着孙亮昏厥前来觐见孙亮。

    历史已经发生改变,孙亮怕自己这个穿越者已经导致历史改变。

    如果他写下诏书,孙弘最后没死,那孙亮岂不是和孙弘势不两立了。

    虽然几率很小。不过孙亮也不得不防啊。

    前世孙亮是一个汽车销售员,经常签汽车买卖合同,为了防止客户买车拿合同找事闹事。

    孙亮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证据是留不得的,特别是签字,写合同等之类的更是慎重慎重再慎重。

    话说这么慎重的孙亮,为什么刚刚穿越会信任一个不认识的黄门侍郎全纪呢?

    全纪,父亲全尚,东吴名将全琮之侄孙。

    全氏因全琮多有战功并娶孙权之长女孙鲁班而崛起,其家族在东吴地位显赫一时。

    历史上在258年(目前是252年),全纪受孙亮的密令准备诛杀孙綝,返家后告知父亲,他母亲听到了却向孙琳泄密,孙琳夜发重兵废除孙亮,他负愧自杀,而全族皆受牵被杀害。

    全纪的母亲也就是全尚的妻子孙氏,是孙綝的堂姐,也是孙峻的堂姐。

    全纪在历史上就是孙亮的心腹,然而这些都不是穿越者孙亮信任他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孙亮的太子妃,就是未来的皇后(全皇后)是全纪的妹妹。也就是说全纪是孙亮的大舅子。

    “此话当真”滕胤听到诸葛恪所说,和诸葛恪听到全纪所说时的震惊表情一模一样。

    “陛下遣黄门侍郎全纪,亲自前来告知,此事还有假?”诸葛恪平淡的说道

    “既然如此,孙弘秘不发丧,必然另有所图。”将军吕据问道

    诸葛恪叹息一声之后有答道:“不错,我与孙弘素来不睦,想必孙弘是想矫诏除掉我。”

    吕据握了握手里的酒杯,:“不如即刻发兵擒杀孙弘,以正视听。”

    滕胤摇了摇头说:“不妥,大行皇帝刚刚去世,不可在宫前大动干戈,不如以招孙弘商议国事为由,酒宴中将其击杀。”

    诸葛恪言:“不错,你我等皆世受国恩,大型皇帝去世,不宜动兵戈,就依太常所言,若孙弘不来,在动兵不迟。”

    “好,就如此,共饮此杯,明日杀孙弘与此。”吕据举起酒杯说道。

    诸葛恪并没有将皇帝有密诏这件事告诉滕胤和吕据,因为目前他自己也拿捏不清楚小皇帝给了自己一个空白的诏书是什么意思。虽然滕胤是他的儿女亲家,吕据比较亲近他。

    滕胤成年时,迎娶了公主,孙权十分看重滕胤,甚至因此而增加对公主赏赐,几次看望公主夫妇。

    滕胤年龄虽然大了,按辈分,10岁的孙亮喊滕胤喊姐夫。

    滕胤在任丹阳太守时,每次主持诉讼及断罪时都对与讼者观言察色,务求判决合符情理所以人民每有冤情都会向他申诉,每到一处都享有声望。由于滕胤与诸葛恪是儿女亲家(滕胤之女嫁与诸葛恪之子诸葛竦为妻)。

    历史上,诸葛恪出征后又命滕胤为都下督,负责掌管国内一切事务。滕胤遂日夜勤劳工作,甚至整晚都不睡觉,所有表奏书疏,他都亲自批阅处理,从不随意交给属下代办。

    从历史上看滕胤是个好官,比较亲近诸葛恪。

    次日,孙弘依约赴宴。在宴席中的座位上,被诸葛恪埋伏的刀斧手杀死。中书令兼少傅的孙弘就这样死了。

    ·························

    当死讯传到孙亮的耳朵里面,孙亮也有些无奈,孙亮第一次经历皇宫政权争夺的残酷性,虽然孙弘历史上一定会死。

    但是这一次是孙亮偷偷将孙弘卖给了诸葛恪,作为一个现代人,孙亮还是有一点点内疚。

    不过,孙亮并不知道的是,孙弘是害死了吴国废帝孙亮母亲潘皇后的罪魁祸首。

    孙权病重,潘皇后曾向孙弘询问临朝称制的事,但不久就被宫女暗杀。

    历史记载幕后凶手百分之九十是孙弘,如果孙亮知道了,会不会还会内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