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将军烈
字体: 16 + -

一百二十二章 秋过冬战

    时间越过越快,一日来,也就眨眼之间,对于江纾来说,确实是这样,一日到晚都发着高烧,昏睡不醒。

    即使醒来,匆匆咽下几口苦药汤,也就又睡下了。来不及多看世人一眼。司马宇把屋顶的一角拆了。

    因为她说她想可以在晚上醒来的时候看到月亮。他不顾任何人的反对,把这家金碧辉煌的大院,给江纾休息的豪宅的天花板给拆了。

    当时看的周围的人是一阵的肉疼。那一块木板都需要好多的钱,价值无可估量。可他依旧去做,就因为她想。

    她现在想做什么,他都依着。即使她的口中,身体,下身,全身开始发臭,腐烂,他仍然不嫌弃,每日细心的为她擦拭着身子。所有人都不敢接近,说她是造了孽被下了蛊。

    司马宇不曾信过这些屁话,他专注于草药,现在每日他只出现在药房,和江纾的身旁。

    他已经好久没合眼,他的身体情况日渐转下。

    终于,解脱的日子到了。

    “阿郎.....”江纾的声音变得微弱,几乎比虫鸣还要小上几分。入他之耳,他懵懂的醒了过来。“啊?!怎么了?”他还分不清楚状况,他好不容易才睡下一炷香不到的时间。

    司马宇下意识的又把装满药汤,温在火上的药汤罐子递了过去,要替她服下。她也下意识的拒绝。

    就好像准备好了似的,厚重的云层移开了身子,皎洁的月亮又出来了,她盼望的愿望来了。

    她的眼神温和无比,她的嘴唇就好像香肠似的肿胀起来,她除了喝药汤就没有接触过水。

    因为司马宇不知道,也因为司马宇从来不让人靠近她。她最后一眼看着周围的一切。

    属于她的一切。

    “阿郎.....”又是一声呼唤。

    司马宇终于知道,分别到来了。他没有说话,双手攥紧了她的左手,静静的陪着她。

    她笑了,依旧那么的温情,就好像春风带着血腥踏过秋风来了的样子。“呼——呼——好困啊....我睡了呀,你记得....好...活。”

    她沉重的闭上了眼,双手开始渐渐发着冰冷的气息,一瞬间在她身上的味道偶读散了去,转而代之的腐臭。她的身体由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发白,全身的冰冷,突显了司马宇的狂热。

    他流泪了,晶莹剔透的泪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滑落了下来,没有悲哀,只有惋惜。

    “我不写诗了....它没能换来你心中的月亮。我好恨那面黄色的大旗,我会走的,带着你,你说过你宁愿变成灰,那就变成灰,我一定送你的灰上月亮!”

    ··········

    几炷香之后,腐臭的气息不复存在,这栋楼成了废墟,火光冲天,火舌蔓延开来,整座偌大的宅子焦黑,他环抱着一具尸体走了出来,他熟练的牵过一只走北方来的马屁。

    比这儿还要北的北方。

    “走吧,飞絮。”他一手抓着马缰,一手抱着江纾。

    农田里,又是火光,没有惊动什么人,除了几个爱称夜伐薪的人。

    随后,天际拂晓,他抱着一个从农家取来的罐子,里面抓着他曾挚爱的人,走了。

    他回到了“无法”不挚爱的军营,他将那个罐子供起,随着无形无影的灵气飘走,这个罐子也就平凡了。

    ········

    往东,京城,太和殿。

    早朝持续着,林逸赫然在此,站在人群最右,被东林党人高高奋起,就连周延儒都要高谈他几分,他俨然成了朝中最受欢迎的人。

    王长玉被封了四品诰命夫人,虽然二人还没有成婚。不过那也是迟早的事情,不过崇祯在这里面还在盘算着他自己的小心思,他看着自己的几个女儿,心里渐渐的想着什么。

    就在朝堂上,如火朝天的交谈着西线的战事,一般也都是崇祯邀请孙承宗,卢象升,林逸三人来讲,其余人听着,因为不敢说话,否则,林逸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耳光的响。

    卢象升此刻改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坐上了户部尚书,这对东林党人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管着大明王朝的钱财,并且处处针对着江南,面对这一切,东林党人希望林逸出来吭声。

    林逸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东林党众人,随后转头对卢象升表示:加油!吾看好你!

    卢象升:恩恩!老哥我定当付诸全力。

    遂,江南赋税比平常多上缴了八十万两。

    东林党:???

    东林党之后那叫一个肉痛啊,可是林逸就是不管你那又如何,你们能把爷咋的?要闹啊?爷几个跟皇帝站在一起的你们要做什么?

    东林党面面相觑,看着皇位上威严的皇帝崇祯,随后再看看从阶梯依次往下的林逸,卢象升,孙承宗,秦良玉,周延儒,洪承畴,徐光启。

    一个个纷纷摇头,表示,惹不起惹不起,你们亲皇牌的牛逼!于是,亲皇派权倾朝野,这让崇祯是信心倍增。

    当然,卢象升也看到了大明朝的弊端,开始发出了维新的号召。

    改农税,加商税,收矿为国有,整顿社会,由福建水师提督郑芝龙操办关口,重新进行海上贸易。

    这一下,东林党终于开始群情激愤了。这个大致内容由徐光启,卢象升,林逸,洪承畴,黄宗羲,宋应星,方以智,顾炎武,汤若望,等人联合上书发动“黎明变法”。

    好巧不巧的就是,“黎明变法”之时,就是周皇后产子之时,于是,崇祯大喜之下,大大方方的接受了这次变法,并交由卢象升户部主办,礼部,兵部,吏部,工部,一并帮衬。

    此次还有各位大学士出处的,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内阁四老,一律为变法辟开道路。

    内阁周延儒表示支持,但其于三人并没有表示支持,但有二人温体仁,陈演不反对,其中之一的钱谦益表示反对,表示这次触动了大明朝祖制,随后这位阁老在晚上回家的时候莫名其妙自己的牛车里就多了许多的马粪,牛粪,猪粪,鸡粪,反正京城里该有的动物的排泄物都有了。

    随后第二天他表示不反对。

    变法由崇祯三年进士,问鼎状元的黄宗羲一并承办,他将江南复社移平,得到了左军都督的支持,江南和辽东都是左军都督林逸治下的地盘。当东林党人再一次站出来的时候,无不意外,林逸半夜偷偷摸摸跑到了养心殿待了一夜,随后第二天,所有站出来的东林党官员在江南的家财一律被查抄,遂,大辟(砍头,刑法名称)

    自从林逸来了京城,这朝堂上的东林党是死的死,废的废,数量极具减下,林逸也逼迫礼部尚书杨嗣昌上书改革科举,遂,杨昌嗣拍手叫好,表示支持,暗地里倒苦水:我能不支持吗?你们他妈都拿刀到老子家门口了,不支持也得支持啊。

    于是,在这一段非常时期下,大明崇祯恢复了驿站,东厂,锦衣卫复辟。曹化淳任司礼监提督,东厂总公;王承恩任内务府总管,内官监提督......

    其余监各有太监从任。崇祯此时的内心也是复杂,他有些后悔自己同意了林逸他们的请求,不过看到大明又开始蒸蒸日上,他也就释然了,每日还能去几回后宫,前殿的事情也不需要自己怎么操劳,西线的战事自从秦良玉到了,和孙传庭二人时常大败闯军,左良玉在南方开始大肆反攻(因为高迎祥已经踩到他脑袋上拉屎了)。

    ··········

    秋日开始凉爽起来,也就这一段时间,过后,迎接来的有事漫长的冬季。此时的四季已经乱了套了,冬季从十一月始到来年四月,春季只占半月便是夏季三月,随后就是秋季的一月。

    粮食收获的越来越少,好在大明不缺人,总是能够把一些少的可怜但极为富足的土地,虽然一年四季种的冬季小麦偏多一些,但那足够养活大明半数以上的人,当兵还不需要他们去养,戌边制度,卫堡制度仍然可以养活着他们自己,最起码林逸掌管的兵部不会让将士们挨饿,他有那一份能力。

    ·····

    然而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到来了。

    就在西安城外的水家镇,这儿就是主战场。司马宇的职位已然来到了帅将,此时已经是十一月头了,此时就已经是冬季了,他的军功就像蜂鸟扑朔着翅膀一样,很快。

    快的离谱。

    他带着足有两万的士兵,大部分来自步武军,牛庚也实现了他的封爵梦,他是贺伯,在司马宇的步武候下。

    秦良玉早已是率军挺进,孙传庭的秦军把设伏地点全部改成了防线,与蜀军组成大军三万人开始向前冲击。

    两军相对,开始争锋。

    号角吹响,一队队的士兵从自家的营帐里涌了出来,开始朝着敌军杀去,就像蚂蚁搬家一样的密集,每个人手中的武器都极为锋利。

    喊打喊杀声日久迟旷,回响在已经被荡平的水家镇上。司马宇上阵两次,不敌秦军,退了回来。

    鸣金收兵,后方的李自成坐在西安里睁着眼睛在看,宋献策没有献策,也在旁观他们大西国的新帅将的才能。

    双方的第一场战争没有多少伤亡。步武军死十一,伤九十四;明军死二十一,伤四十五。

    双方都在试探。明军没有出现因为两个主将的关系而导致命令不顺,不通的现象,反而两个兄弟军,蜀军和秦军配合紧密,在战场上还压着步武军打。

    司马宇的大才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没有人能说他是废物。他天生就不是废物。

    秦军的人大骂着他叛徒,他洗耳恭听手下败将的阔言。秦军能打败的是那些川军的杂牌军,不是他的步武军。

    他的两万人里如同秦军与蜀军一样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尚武的水家镇。

    双方也都知道,必须在这里展开大战。若是步武军赢了,则拿下大西国一直凯絮已久的土地;如若明军胜了,则可以一路西进,拿回故地,并可以开始图谋蜀军的故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