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交心
正在府邸和暗卫们吃着饭,这是一个小太监进来对李芳禀报道:“干爹,郑景来了。说要求见干爹。”
李芳一惊:“他知道我来了?”
“是,正在大堂候着。”小太监回话
“早晚要见面,我看他说什么。“李芳自言自语,而后对几个暗卫说:”几位兄弟,你们先吃着喝着,我去去就来。“说完,留下几个人疑惑的看着他的背影。
到了大堂,看见皱着眉头的郑景说:“郑大人好耳报哇!我前脚刚到,您后脚就来了。”看着面色蜡黄的郑景,李芳疑惑道:“怎么了?病了?”
“头疼。”郑景苦着脸说:“一半是受了风寒,一般是被他们逼的。”
“别激动,坐下慢慢说。”李芳安慰到。
郑景坐下之后急切的问:“小李公公,沈陉做的事你知不知道?”
“我刚到,正准备找你们了解情况。”李芳漫不经心的说。
“哎!买田的事搞不成了。”郑景说到:“沈陉把买田的粮都借给灵丘、封陵两县赈济灾民了。”
李芳脸色大变:“什么?”
郑景向恋李芳解释道:“沈陉打着皇庄的名义,先是跑到灵丘把一半粮借给了刘瑞,又跑到封陵把剩下的粮借给了王畿。再要买田,已经没有粮了。”
......
《周实录·垕载实录》记载,垕载皇帝陈凌若无大事不上朝,有事情也只是召几位朝廷要员在玉熙宫议事,奏章批阅也总是交给两位丞相,在奏章方面若非大事概不批阅。权力方面也只是抓住军权、任免权和财政。(哈哈,就说这一段,6不6)
张岭和林焕如往常一般批完奏章,刚刚放下笔,张岭开口说:“子升啊!先别急着走。陪我聊一会儿。”
林焕笑道:“既然右丞相相邀,我遵令便是。”
张岭依然是这无力的表情,用平淡的语气说:“你厚道,就像我伺候陛下二十余年,依旧无法告老还乡。这一个人呐!熬一天不累,熬十天就累了。小心一年不难,一辈子小心就难了。”他的手拍着林焕的肩膀说:“你做我的副手也好些年了,难为你处处让着我。”
林焕连忙站起来恭敬的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君在位,悍臣满朝。右丞相最难。”
张岭拉着林焕的手说:“子升啊!我有几句话要和你商谈,来坐。”说着把他拉到座位上坐下。
“冒昧的问一句,你要如实回答。”张岭说到,语气间竟又些孩子气。
林焕正色道:“张相但问便是,焕绝无一句虚言。”
张岭摆摆手,示意他放松,不是什么大事:“你说这世上,什么人之间最亲呐?”
“当是父子最亲。”林焕正色答到。
张岭摇了摇头:“未必。”
“请张相赐教。”
张岭继续说:“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按理说人生在世,最难报答之恩就是父母之恩。可有几个做儿子的作如是想啊?”说着无奈的笑了笑“十个儿子,有九个都觉得,父母对他好是应该的。于是,恩养就成了当然。”
说着,他看向林焕说到:“子升啊!你我都是儿孙满堂的人了,你应该也有感受。父子之亲,只有父亲对儿子亲,又几曾见到子对父亲?”看着林焕有些为难,他便转开了话题:“你不好回答,我们就说另一件事吧!子升,你也是快到耳顺(六十岁)之年的人了,我早就过了朝杖(八十岁)之年。你我都要保持晚节呀!”
林焕问到:“如何保持晚节?请张相明示。”
“用好自己的人,撑住难局。”张岭说到“胡启是我的学生,赵岑是你的学生。此二人皆有匡君辅国之才。豫州的大局必须要这两人同心协力。”
“张相英明。”林焕逢迎到。
张岭点了点头继续说:“这就是我刚才问你,这世上什么人最亲的缘故。有时候师徒之亲要胜于父子。儿子将父亲之恩视为当然,弟子将老师之恩视为报答。”
“子升啊!此次豫州买田是买不了了,但是赈济灾民必须推行,除了这个还有黑山贼一直在仙公山盘踞,必须要剿灭。你看能不能跟赵岑说,让他火速借粮给胡启,以做军资?”
林焕站起身来说:“张相放心,我今天回去就写信给赵岑,六百里加急火速传给他。”
张岭拉着林焕的手,动容道:“我都八十了。右丞相这个位子轮不到张铮,只有你能做。”
......
刘瑞看着眼前沈陉送来的六个箱子,这六个箱子里装着的全是这些年来郑景、何箴以及豫州各级官员收受他的贿赂和他们贪墨敛财的账本,他现在看着这些账本有些头疼。
刘缙来找过他,希望他把这些上呈朝廷,可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皇帝陈凌现在根本不想收拾张岭,连带着也不会收拾郑景,他还要靠这群人帮他制衡世家,现在惩治他们,世家没有了掣肘,他立刻就会被架空。
而这个时候,刘瑞如果把这些东西呈报上去,说不定就打了水漂,他要等一个机会,一个陈凌对张岭彻底失望的机会。
“本来也有事对你说,现在就拣要紧的说吧!”刘瑞对身边的刘缙说道。
刘缙面容严肃的坐下来看着刘瑞。
刘瑞说道:“事情弄成这个样子,张岭预料不到,甚至陛下也预料不到。国策有变,总要有人顶罪,亏空要补,也要拿人开刀。”
刘缙点点头说:“张岭及其党羽把持朝政二十余年,误国误民,是到了倒台的时候了。”
刘瑞摇摇头:“我说的不是他们,他们目前还倒不了。豫州要有战事,黑山贼要进攻陈留,朝廷需要钱。国库是空的,谁都不能接手,也不会接手。陛下现在要靠张岭支撑局面,所以要拿有钱的开刀。”
“谁?”刘缙问道。
刘瑞看着他,冷冰冰的吐出两个字:“沈陉。”
“为何呀?”刘缙感到荒唐“这次多亏沈老板拿出粮来赈济灾民,那些世家豪强才没有兼并掉灵丘百姓的土地。抄他的家有违天理,也有违律法。”
刘瑞说道:“正因为这样,他才是自寻死路。他看出了太子反对买田,陛下不想激起民变,所以他就拿粮食赈灾。帮陛下买了面子就是为了自保。”
“可是他忘记了一条要命的古训: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现在百姓保住了,他焉能自保?”
刘缙:“总得有个罪名吧?”
“罪名还不简单?”刘瑞说:“就凭他打着朝廷的旗号私自赈灾,朝廷就可以给他安上一条商人乱政的罪名。”
刘缙有些震惊:“朝廷挥霍无度,官场贪墨横行。此时有用这样的手段,立国如此不正。大周若再不整治,亡国有日!”
李芳一惊:“他知道我来了?”
“是,正在大堂候着。”小太监回话
“早晚要见面,我看他说什么。“李芳自言自语,而后对几个暗卫说:”几位兄弟,你们先吃着喝着,我去去就来。“说完,留下几个人疑惑的看着他的背影。
到了大堂,看见皱着眉头的郑景说:“郑大人好耳报哇!我前脚刚到,您后脚就来了。”看着面色蜡黄的郑景,李芳疑惑道:“怎么了?病了?”
“头疼。”郑景苦着脸说:“一半是受了风寒,一般是被他们逼的。”
“别激动,坐下慢慢说。”李芳安慰到。
郑景坐下之后急切的问:“小李公公,沈陉做的事你知不知道?”
“我刚到,正准备找你们了解情况。”李芳漫不经心的说。
“哎!买田的事搞不成了。”郑景说到:“沈陉把买田的粮都借给灵丘、封陵两县赈济灾民了。”
李芳脸色大变:“什么?”
郑景向恋李芳解释道:“沈陉打着皇庄的名义,先是跑到灵丘把一半粮借给了刘瑞,又跑到封陵把剩下的粮借给了王畿。再要买田,已经没有粮了。”
......
《周实录·垕载实录》记载,垕载皇帝陈凌若无大事不上朝,有事情也只是召几位朝廷要员在玉熙宫议事,奏章批阅也总是交给两位丞相,在奏章方面若非大事概不批阅。权力方面也只是抓住军权、任免权和财政。(哈哈,就说这一段,6不6)
张岭和林焕如往常一般批完奏章,刚刚放下笔,张岭开口说:“子升啊!先别急着走。陪我聊一会儿。”
林焕笑道:“既然右丞相相邀,我遵令便是。”
张岭依然是这无力的表情,用平淡的语气说:“你厚道,就像我伺候陛下二十余年,依旧无法告老还乡。这一个人呐!熬一天不累,熬十天就累了。小心一年不难,一辈子小心就难了。”他的手拍着林焕的肩膀说:“你做我的副手也好些年了,难为你处处让着我。”
林焕连忙站起来恭敬的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君在位,悍臣满朝。右丞相最难。”
张岭拉着林焕的手说:“子升啊!我有几句话要和你商谈,来坐。”说着把他拉到座位上坐下。
“冒昧的问一句,你要如实回答。”张岭说到,语气间竟又些孩子气。
林焕正色道:“张相但问便是,焕绝无一句虚言。”
张岭摆摆手,示意他放松,不是什么大事:“你说这世上,什么人之间最亲呐?”
“当是父子最亲。”林焕正色答到。
张岭摇了摇头:“未必。”
“请张相赐教。”
张岭继续说:“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按理说人生在世,最难报答之恩就是父母之恩。可有几个做儿子的作如是想啊?”说着无奈的笑了笑“十个儿子,有九个都觉得,父母对他好是应该的。于是,恩养就成了当然。”
说着,他看向林焕说到:“子升啊!你我都是儿孙满堂的人了,你应该也有感受。父子之亲,只有父亲对儿子亲,又几曾见到子对父亲?”看着林焕有些为难,他便转开了话题:“你不好回答,我们就说另一件事吧!子升,你也是快到耳顺(六十岁)之年的人了,我早就过了朝杖(八十岁)之年。你我都要保持晚节呀!”
林焕问到:“如何保持晚节?请张相明示。”
“用好自己的人,撑住难局。”张岭说到“胡启是我的学生,赵岑是你的学生。此二人皆有匡君辅国之才。豫州的大局必须要这两人同心协力。”
“张相英明。”林焕逢迎到。
张岭点了点头继续说:“这就是我刚才问你,这世上什么人最亲的缘故。有时候师徒之亲要胜于父子。儿子将父亲之恩视为当然,弟子将老师之恩视为报答。”
“子升啊!此次豫州买田是买不了了,但是赈济灾民必须推行,除了这个还有黑山贼一直在仙公山盘踞,必须要剿灭。你看能不能跟赵岑说,让他火速借粮给胡启,以做军资?”
林焕站起身来说:“张相放心,我今天回去就写信给赵岑,六百里加急火速传给他。”
张岭拉着林焕的手,动容道:“我都八十了。右丞相这个位子轮不到张铮,只有你能做。”
......
刘瑞看着眼前沈陉送来的六个箱子,这六个箱子里装着的全是这些年来郑景、何箴以及豫州各级官员收受他的贿赂和他们贪墨敛财的账本,他现在看着这些账本有些头疼。
刘缙来找过他,希望他把这些上呈朝廷,可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皇帝陈凌现在根本不想收拾张岭,连带着也不会收拾郑景,他还要靠这群人帮他制衡世家,现在惩治他们,世家没有了掣肘,他立刻就会被架空。
而这个时候,刘瑞如果把这些东西呈报上去,说不定就打了水漂,他要等一个机会,一个陈凌对张岭彻底失望的机会。
“本来也有事对你说,现在就拣要紧的说吧!”刘瑞对身边的刘缙说道。
刘缙面容严肃的坐下来看着刘瑞。
刘瑞说道:“事情弄成这个样子,张岭预料不到,甚至陛下也预料不到。国策有变,总要有人顶罪,亏空要补,也要拿人开刀。”
刘缙点点头说:“张岭及其党羽把持朝政二十余年,误国误民,是到了倒台的时候了。”
刘瑞摇摇头:“我说的不是他们,他们目前还倒不了。豫州要有战事,黑山贼要进攻陈留,朝廷需要钱。国库是空的,谁都不能接手,也不会接手。陛下现在要靠张岭支撑局面,所以要拿有钱的开刀。”
“谁?”刘缙问道。
刘瑞看着他,冷冰冰的吐出两个字:“沈陉。”
“为何呀?”刘缙感到荒唐“这次多亏沈老板拿出粮来赈济灾民,那些世家豪强才没有兼并掉灵丘百姓的土地。抄他的家有违天理,也有违律法。”
刘瑞说道:“正因为这样,他才是自寻死路。他看出了太子反对买田,陛下不想激起民变,所以他就拿粮食赈灾。帮陛下买了面子就是为了自保。”
“可是他忘记了一条要命的古训: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现在百姓保住了,他焉能自保?”
刘缙:“总得有个罪名吧?”
“罪名还不简单?”刘瑞说:“就凭他打着朝廷的旗号私自赈灾,朝廷就可以给他安上一条商人乱政的罪名。”
刘缙有些震惊:“朝廷挥霍无度,官场贪墨横行。此时有用这样的手段,立国如此不正。大周若再不整治,亡国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