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
字体: 16 + -

34.南关岭之战 4

    双方的步兵大阵依旧在缓慢接近中,建奴的骑兵却是退了回去。

    “尼堪火炮犀利,又有骑兵在旁窥视,山头不易攻取?”

    努尔哈赤把两翼骑兵试探性攻击得到的情报复述了一遍,又举起望远镜看了看,随即便做出了决定。

    “命阿敏贝勒回师,两翼骑兵合兵一处,往明军右翼移动,伺机寻找战机。”

    随即他便再次催促起前方的步兵,让他们命包衣们推动盾车的行动放快点。

    赵率教是见过建奴的盾车的,拿着望远镜看了看大阵正面,不由说道:“建奴的盾车,这行动似是有点慢。”

    他随即派出了游骑,绕过去看看。

    不一会后,游骑就回报了前方的情况。

    赵率教得到消息后,脸色微变,很快命人把得到的情报传达到中军的沈有容处。

    “什么,建奴在盾车后面加了装着土的袋子?”

    沈有容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看向了大阵正面。

    此时,已经可以看到不少的包衣正推着盾车在逼近本阵右翼,粗略地数了数,发现足有80个之多,盾车后面跟着大队的建奴白甲和红甲巴牙喇。

    建奴的盾车正面的木板厚度达几寸,还包有牛皮和铁皮,再在后面装上土袋,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击穿,起码两斤炮现在对盾车的威胁已经被大大削弱。

    建奴八旗的编制中,每百人就有4两盾车,共计30人负责。盾车逼近贴脸近战,可以说是现在的建奴的核心战术。以前许多明军,就是败在了这样的战法下。

    大明以前拿盾车没有什么办法,主要是因为野战火炮口径太小,只有发射弹丸重量不足一斤的弗朗机,和虎蹲炮之类的一些直射霰弹,这类玩意能对盾车构成威胁才怪了。

    不过,就算是在后面装了土袋子的盾车,面对东江军的火炮,也仅仅只是威胁减弱了一些。

    沈有容随即让队伍再次停下整队,把两翼的8斤山地野战炮调动了十门放在了大阵正面偏右的地方,再次加强了正面的火力。

    后金大阵方向,很快就发现了沈有容这边的动静。

    “那些炮口粗大的,盾车可挡得住?”

    “回汗王,从未见过此等火炮,却是不知威力如何。”

    从东江军集中几乎全部兵力,主动向他发起进攻开始,努尔哈赤就感觉一切都已经不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中,这样的感觉让他觉得十分不安,现在这种不安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只是他现在已经没法后退,他很清楚,抛弃一部分人后撤,那样大金国也不过是从立刻药丸变成迟早药丸。

    不过,片刻之后,接连以来的胜利,以及逼近后明军就会溃败的经验,让他的眼神再次坚定,随即看向他报以很大希望的骑兵。

    集中在东江军右翼的建奴骑兵,一直都在周边游走,待阿敏带着骑兵移动到这一侧。黄台吉一声令下,建奴马队开始以慢步靠近。

    沈有容立刻发现了建奴骑兵正在逼近,随即下令,让全军停止行进,开始整队,做好迎击的准备。

    在右翼的辅兵们,四人扛起一个便携式鹿角,一阵小跑,开始按照各游击和千总的命令把便携式鹿角放在方阵薄弱处。

    炮兵开始放列,沿着右翼各个方阵东北角,开始排出一列列横队,每门炮相距8米,弹药车则撤进各个空心方阵的保护之中,在前车备弹打空前,暂时用不到它们。

    炮连中的步兵分散,一部分帮助炮兵搬运弹药,一部分在炮兵阵地外围持枪警戒。

    各炮长调整水平射角,对准建奴马队,一旁的炮组人员则开始帮忙转动炮轮,两百多公斤的火炮不重,还不至于需要步兵过来帮忙。

    炮兵千总队的参谋们,则开始测距。

    在建奴马队缓步接近的同时,应当是刚加入建奴不久的蒙古人,似乎是自告奋勇地想上来试试东江军的成色。

    一百蒙古马队,怪叫着,试着逼近东江军左翼,东江军原本见没有建奴马队跟上,都懒得为这些蒙古人停下脚步,只是偶尔派出一两个百总队以齐射逼退他们。现在,发现建奴骑兵也在逼近,右翼的步兵和3门3磅炮,已经做好了迎击的准备。

    12磅山地野战炮,此时对准的都是建奴马队本阵,没功夫搭理这些分散冲过来的鞑子,对分散队形,实心弹效果不大好,霰弹则是最后一波的防守力量,不值得用来对付这些分散的敌人。

    随着蒙古人逼近,直面蒙古马队的一个千总队,队官王成德随即开始从容地发布命令。

    “二小队举枪!其他小队不要动。”

    “两列齐射,放!”

    齐射有很多种,只有千总命令全队齐射才是三排横队中的前两排一起射击。

    连队两列齐射是从最右侧前两名士兵开始,全连队依次开枪,每次2枪。队尾打完,队头装填完毕开始下次射击,可以做到火力绵延不绝。

    两列齐射下,士兵们可以耐心装填,甚至有时间瞄准,射击命中率比全连齐射更高。

    这样的命令,就是容易引发其他连队一起开枪,浪费火力。

    向右翼炮兵靠近的蒙古骑兵几乎没有阵型可言,他们只是准备上来,以骑弓扰乱下明军的行军,制造混乱,为建奴马队提供突击机会。

    不想,他们还没进入骑弓的有效射程,就被遂发火枪步兵用连绵不绝的齐射糊了一脸。骑弓的射程,悲催得可怕,东江军的遂发枪玩起覆盖射击,在250米距离上都可以对密集方阵造成不小的杀伤,何况是这些逼近他们距离150米的蒙古人。

    随着一阵阵爆响,一阵阵白烟闪过之后,十多个蒙古人纷纷落马。

    这些刚加入的蒙古鞑子,身上连甲胄都没有,在150米的距离上被击中,下场就是非死即伤,当然更多的是马儿被打中后落马。

    一瞬间的两列轮流齐射,就有至少有16个鞑子落马。

    惨痛的伤亡,以及遂发枪巨大的响声,立刻就引起了蒙古马队的混乱,甚至有少数没有被命中的鞑子,也在战马受惊后被甩下马儿。

    与此同时,完成放列,以及一系列装填动作的炮兵,也做好了射击准备。

    营参谋给出读数。

    “距离710米,表尺14。”

    副炮长根据命令调整螺杆,使表尺上的缺孔、准星和射击目标连成一线。

    “各炮装填实心弹。”

    十多枚8斤重的实心弹,呼啸着飞向建奴马队本阵,差不多1分钟后,8斤多的实心弹落地。

    炮击的同时,火炮后座数米,炮手和帮忙的步兵将不算太重的火炮推回原地。

    这里只是临时阵地,不是固定的炮兵阵地,在固定阵地,炮兵们会先挖一个缓坡,火炮因后坐力攀上缓坡,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缓缓回到差不多的位置,炮兵们便不用现在这么吃力。

    炮兵军官们举起望远镜,观察落点。

    炮兵千总队的参谋和炮长继续微调火炮射角。

    700米不到的距离,已经逼近这种短身管火炮有效射程极限,身管不够长自然准确率也很成问题,在实战中命中也没训练高。不过依旧在建奴马队中打开了五道缺口,有三人当场被打死,7人落马。

    由于敌军在移动,需要随时调整射击角度,炮兵们也没法急速射,只得慢慢准备下一轮的炮击。

    建奴马队当中,顿时就是一阵大乱。

    满桂随即挥了挥手,正在一旁待机的骠骑兵们随即逼了上去,上前去收拾那些蒙古鞑子。

    蒙古人开始疯狂逃窜,骠骑兵只是收割了几个落马后还在逃跑的鞑子,随即返回本阵附近。鞑子的大队骑兵还没有被彻底击溃,一直都在整队,并时刻都想扑上来咬住东江的骑兵们,这些无甲的轻骑兵还不想脱离步兵和炮兵的保护,深入敌后去追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弱鸡蒙古人。

    不远处,建奴骑兵本阵。

    黄台吉在第一时间就下令全军回马,脱离明军火炮射程。

    完成整队之后,黄台吉正面无表情地看着不远处的落马蒙古人被宰杀,内心满是苦涩。

    阿敏此时也不叫嚷着上去直接踏破敌阵了,只是看着已经放列把炮口对着他们方向的那些火炮,闷闷地说道:“尼堪步兵的火铳相当犀利,也算是精锐,要突破这右翼,惟有等盾车上来。”

    冲击西侧高地明军炮兵阵地那一阵,以及刚才那一阵炮击,已经把他打怕了,他很清楚,冲击布置着许多奇怪鹿角状障碍物,和这么多的火炮的阵地,只会伤亡惨重。更不要说,冲过去了还要直面后面明军方阵的火力,以及一直在步兵保护下待机的那几百精锐明军骑兵。

    黄台吉扭头看了看后面缓慢推过来的盾车,不由摇了摇头,他不觉得那东西能有什么用,他现在开始觉得,在这股尼堪对面扎营就是个错误,现在只有放弃辎重,全军撤退,才是正理。

    因为,这仗根本没法打。

    不过,他也清楚父汗的顾虑,这一战退了,以后又要退到哪里?

    反明,现在看来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大明虽说是泥足的巨人,但巨人就是巨人,新的明帝只是稍微振作了一下,现在展现出来的这只人数才两万多的军队,就完全可以轻易把大金国碾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