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
字体: 16 + -

20.击溃

    经过数日的接触,双方都各自摸清了对方的实力之后。

    很快,两只骑兵部队就笔直地朝着对方扑了过来,骑兵接近的速度很快,双方的前哨部队很快就在一处山丘附近缠斗了起来,也基本明确了对方的位置。

    这一战,双方都没有退避的意思。

    “主子,这股尼堪。胆子很大。”

    巴都虎没有说话,只是催促士兵赶快进兵。

    此时满桂也正在朝着巴都虎的方向前进,不时地听着前哨传回来的消息,修正进军方向。

    越过一处结冰的河流,之后,双方的前队已经交上手。

    远处的丘陵上冒出密密的骑兵,他们在各自牛录旗指引下漫过山坡,越来越多的建奴骑兵加入游骑之间的互斗。

    建奴前军的游骑大多是黑营里的北虏,他们灵活的控马往来,时聚时散的用骑弓攻击着东江游骑,火铳的鸣响和骑弓弓弦振响远远传来,东江军增援的游骑也赶到战场,卡宾枪的白烟不断喷出,不时有双方的人落马,厮杀更加激烈。

    后金后阵接近后,明军的哨骑开始边战边往本阵的方向退,双方打得看起来热闹,损失却是都不大,卡宾枪对移动中的目标射击准头惨不忍睹,骑弓则威力低下,移动中也很难射中什么目标。

    但蒙古兵高超的骑射使他们大占便宜,满桂举起望远镜一直都在数着,后金方面大概损失了四人,而明军的哨骑损失了有七人,大多是坐骑被射倒后被对方策马砍死。剩余的一些哨骑也显得十分被动,正在往本队的方向退来,距离只剩下一里,后金的游骑在后紧追不舍,用骑弓不停骚扰他们。

    建奴的马队此时全部越过北边的山头,展现在满桂的面前,除了游骑外尚有四百多人,他们也发现了这边的大队明军,在一里多外的地方开始布阵,中军的是一面甲喇额真旗,队列中海螺号和喇叭声不绝,样子是准备一战。

    而巴都虎此时也看到了满桂中军的参将将旗,他带着不少伤疤的脸上,表情也越发狰狞。

    戴上精铁面具之前,巴都虎兴奋地说道:“一个尼堪参将,上千马队,打杀了可是大功一件。”

    一直以来的胜利,让这位宿将丝毫没有觉得明军比他多,他就觉得自己需要害怕。

    东北森林丰富,建州用木炭治铁,所造盔甲比多数明军更精良。

    他的战马前胸也有马甲防护。

    巴都虎身披两层铠甲,内里一层冷锻铁甲,层迭缀成,用缎布包覆,外披一层水银甲,鳞石英磨光的甲片,闪得耀眼。

    五百骑兵扬起漫天烟尘,缓慢接近而来。

    前排是后金获得了辽东的资源之后,重甲骑兵,从两颊绕过来扣住的面甲遮挡了那些骑兵的面容,只留下一道道黑影。

    重甲骑兵身后,是鞑靼人千年不变的传统,手持弓箭的投射骑兵。

    满桂一举起左手。

    “注意!”

    “各百总队展开队形!”

    骑兵立刻展开两道横队。

    第一道是两个胸甲骑兵中队,每中队两个连成并齐的两排横队,连横队前后两个骑兵排纵向间距超过半米。

    每名骑兵占据1米宽的正面,两个中队横向间距10米。

    第二道是3个轻骑兵中队,中队战线宽度和纵深略少于胸甲骑兵。

    满桂已经换了另一匹覆盖了马甲的马儿,挥舞马槊下令,“进军!”

    胸甲骑兵们都用直剑,自然是因为大家武艺都不怎么样,使用制式武器是方便按操典进行训练,而满桂本人有用惯了的武器,自然不用遵守士兵该有的规定。

    司号兵吹响号角。

    开始是慢步行军,按操典,慢步速度为每分钟100米。

    战马伴着号角声缓慢加速,钢铁相击的碰撞声、马蹄击打地面的声响和枪炮声让士兵和战马都热血上涌。

    满桂大声命令道:“收紧队形,都他娘的闭嘴!”

    队伍随即排出横队,慢速度前进,效果就像两道骑兵墙向前挤压。

    第一胸甲骑兵中队队长,直剑斜向上举成45度,其余胸甲骑兵照做,这把剑身比较轻,抬起剑尖并不费力。

    打得兴起的蒙古兵仍在和满桂手下的游骑缠斗,明军的游骑则开始往两边退开,让开中间的位置,一部分中间的黑营蒙古人直接往明军大阵冲来,准备骚扰这些列阵的明军,后金大阵也分出一些有组织的小队加强散兵。这些小队散往两翼,穿梭在阵前用骑弓射出轻箭。

    这便是成古思汗时代蒙古帝国的看家本领之一,他们会拿出一道宽大的弧形散兵阵线骚扰敌阵,控制散兵的作战,引诱敌军离阵或动摇,后阵的重甲集群则寻找对方薄弱的位置进行集中突击,进而引起敌阵全体崩溃。

    此时的蒙古人打不过建奴,是因为他们被大明封锁得没有多少铁器,更不要说盔甲,只有轻骑兵骚扰,使用这种战术毫无意义。

    东江军第一排的马匹在头上用皮甲做了面罩,胸前有放箭布帘,能抵挡射入角度较小的轻箭。总共只有有三匹马被射伤,落马的骑手留下的空隙,迅速上前填满。

    估算着距离,差不多了之后,满桂很快借着下令道:“快步!”

    司号兵以更快的速度吹响号角。

    此时,队伍已经不能再保持墙一样的队形,不过,各个中队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多名军官的约束下,还是有个起码的队形。

    距敌步左右。

    满桂看着对面的敌人,不由感到一阵热血上涌,这还是他第一次和鞑子大队人马交战,他觉得十分兴奋。

    “冲锋号!”

    司号兵急速吹响,听到号声的胸甲骑兵加速至最快,第一排放平直剑。

    此时,墙一样的队形已经彻底没有了,冲刺阶段也能摆得那么整齐的,据朱皇帝研究过的军史看,地球上貌似没有那种军队,什么腿挨着腿排出一道墙一样的阵型冲刺,那根本就是在扯淡。

    不得不说,这只后金骑兵是极为勇敢的,面对人数超过他们一倍的满桂部,彻底接近之后,他们都没有崩溃。

    根据朱皇帝收集到的资料,一般来说,骑兵对冲,双方直接进入肉搏混战,队形彻底没有了,然后大伙杀上很久,直至一方彻底失败,这种电影里常见的情况,其实才是比较少见的情况。这段时间里,他所看到的世界各地骑兵交战,倒是一方冲过去,另一方直接崩溃,逃回步兵保护下的最多。

    而双方直接撞上去,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当然,满桂部,也是极为勇敢,和鞑子对冲,他们也没有丝毫的胆怯。

    巴都虎面具后的表情此时已经变得僵硬无比,发现明军到了这时候都没有崩溃停下马儿,就知道自己要倒霉了,就算打赢了,他也是损失惨重,还会被汗王狠狠责罚。

    接近的时候,双方都打开了阵型,放开空间容许对方通过,错身的时候,各自厮杀。

    这种变法,让正在京师观察战场的朱皇帝,看了都觉得有些惊讶,他原本以为,满桂这战有点鲁莽,他带着的这群新兵会直接崩溃,转身就逃。

    一个交错之间,鞑子前排那些身穿重甲的白甲和红甲精兵,就基本落马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而东江军这边,由于个人武艺不足人家,损失则更多一点,落马的人数明显高于对方,这一波的迅速交锋,就足有四十多个士兵落马。

    双方错身而过之后,巴都虎意识到自己这会亏大了,肉疼的感觉袭上心头,让他不由更加烦躁,大声咆哮着招呼散乱的部众,让他们赶紧集结。

    身边的戈什哈突然对他道:“主子你看。”说完往北面一指。

    巴都虎转头看去,刚才那些明军已经在大约一百五十步外重新列阵完毕,一声军号响起,又排出了整齐横队开始慢跑。

    这只明军,好强!

    尽管对面的骑兵绝大部分人马术和武艺不怎么样,巴都虎也清楚刚才的交锋是自己这边胜了,但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将,巴都虎很明白,自己再不跑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巴都虎此时已经没有功夫去肉疼损失了,他现在考虑得更多的,却是自己再和这帮明军纠缠,能不能活着逃回去都会是个问题了。除了一些自己的老本,他手下这只部队都是各旗临时调过来的,互相之间的配合并不那么好。他现在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尼堪马队整队会那么快,刚才那一下子,他应该杀死了不少的尼堪军官,足以引起一些混乱了才对。

    巴都虎当然不会明白,这就是体系的作用。东江军每战之前,每个指挥位置都会在战前动员时,由军官指定有时甚至不止两人的预备军官作为紧急情况的替补,骑兵自然也不会意外。

    刚才的损失一度让满桂感到肉疼,差点他就以为自己要败了,不过在开始整队之后,他却是惊讶地发现,自己能赢。

    果然,皇上手下有高人啊,这定下的规矩果真是有道理的。

    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将,巴都虎很清楚该怎么取舍,对身边两个白甲大声道:“吹号,能跟着的就跟着,被尼堪咬住的就不等了,都跟在老子旗帜后头,别拉开了……”

    建奴兵的海螺号发出呜呜的号音,甲喇额真旗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一些白甲和拨什库声嘶力竭地嚎叫着,试图让附近的其他入跟上大旗。

    见鞑子开始逃跑,东江军这边,也没有人欢呼,他们没有功夫去欢呼,此刻他们也没有认识到这一战的意义,他们只知道,服从军令,杀死逃跑的鞑子。

    满桂随即下令,一个骠骑兵中队咬上去,一个骠骑兵中队留下杀死那些被缠住的,他带着后队继续追杀,追杀三十里。

    途中,巴都虎没有敢回身反击,只是不断地令黑营分散开去迟滞对方的进攻,为贵人们赢得逃跑的时间和空间。

    骑兵溃败,终归和步兵不太一样,步兵败了基本上就是兵败如山倒,死路一条,但骑兵只要撒开了跑,追击的敌人也不一定能抓住多少。